当前位置:首页>

警惕!双膝疼痛多年可能是腘动脉瘤

警惕!双膝疼痛多年可能是腘动脉瘤
发表人:健康管理专家

一位78岁的老人在双膝后发现了类似心跳的搏动包块,经检查被诊断出患有腘动脉瘤。老人多年来一直认为自己患有关节炎,长期服药无效。直到家人注意到双膝肿大并摸到搏动的包块,才及时就医。医生指出,腘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导致小腿缺血,甚至截肢的风险。手术治疗成功避免了截肢的悲剧。

腘动脉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主要由动脉硬化和动脉炎引起。与腹主动脉瘤不同,腘动脉瘤的症状是在膝盖后摸到搏动的包块。虽然在年轻人中较少见,但中老年人应该引起重视。医生提醒,如果发现身体某个部位有搏动的包块,应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动脉瘤疾病介绍:
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或后天性病理改变,引起的动脉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经过血流持续的冲击,而形成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称为动脉瘤。肿块、胀痛、出血等为本病最常见症状。动脉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一旦确定后为动脉瘤,原则上需要尽早治疗,以防动脉瘤发生破裂、迅速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如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等)、影响远端血供(如脑缺血等)等严重后果,预后较好[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介入治疗学作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医生可以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导管精准地送入脑部血管,对病变部位进行直观观察和精准治疗。

    这种微创介入技术在治疗多种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如脑梗塞、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膜动静脉瘘等。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微创介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脑血管介入治疗技术:

    1. 血管内溶栓术:针对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死,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病变区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2. 血管成形术:对于脑动脉狭窄,通过导管将球囊或支架置入狭窄部位,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动脉瘤血管内栓塞:针对颅内动脉瘤,通过介入手段将栓塞材料注入瘤腔或载瘤动脉,封闭瘤体,降低破裂风险,减少手术创伤。

    4.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针对脑动静脉畸形,通过介入手段将栓塞材料注入畸形血管,减少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5. 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治疗:针对脑膜动静脉瘘,通过介入手段将栓塞材料注入瘘口,封闭瘘口,减少出血风险,改善患者症状。

    除了上述技术,微创介入技术在治疗其他脑血管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疗效。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微创介入技术将为更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需要担心生命安全的人。直到那天,我在镜子前发现了一个让我心跳加速的东西:我的左侧头臂干呈现出奇怪的梭形扩张。它看起来就像一只蛇,静静地盘踞在我的肩膀上,随时准备扑向我的脖子。恐惧和不安开始在我心中蔓延。

    我知道我必须尽快去看医生,但最近的工作压力和家庭琐事让我无法抽出时间去大医院排队挂号。于是,我决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咨询一位医生。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记得那位医生非常专业和耐心。他告诉我,这种情况可能是动脉瘤,也可能是血管迂曲。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尽快进行CTA检查以明确诊断。他的话让我更加焦虑,但同时也让我感到安心,因为我知道我正在采取正确的步骤来解决问题。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日子里,我变得异常小心翼翼。每次触摸到那个地方,我都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加速。医生曾经警告过我,不要碰到那个地方,怕破裂。这种恐惧感让我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甚至连睡觉都变得困难。

    最终,检查结果显示我并没有动脉瘤,而是血管迂曲。虽然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医生还是建议我控制血压,避免过度劳累。听到这个消息,我如释重负,仿佛一块巨石从我的心头落下。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深地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让我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到了依靠。现在,我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充满恐惧和不安的日子。健康真的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都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及时寻求帮助,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头臂干梭形扩张可能是动脉瘤? 常见症状 头臂干梭形扩张可能是动脉瘤的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影响。 推荐科室 血管外科 调理要点 1. 控制血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2. 避免碰触或按压扩张部位,防止破裂; 3.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动脉瘤; 4. 如果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5. 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ACEI、ARB等,帮助控制血压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血管炎性疾病。它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口腔、生殖器、眼睛和心血管系统等。

    白塞病的心血管损害相对较少见,但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常见的心血管损害包括:

    1. 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室性早搏等。

    2. 心脏瓣膜病变: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等。

    3. 心肌病:如心肌炎、心肌病等。

    4. 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摩擦音等。

    5. 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

    白塞病心血管损害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反应、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

    对于白塞病心血管损害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控制炎症: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2. 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

    3. 手术治疗:如心脏瓣膜置换术、血管成形术等。

    4. 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

  • 本文介绍了一例73岁女性患者,主诉头痛,经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170/100 mmHg,口服降压药物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史,2019年在外院行肺癌手术,术后恢复可,1月前复查无特殊。否认外伤史,否认过敏史。体格检查无特殊异常。辅助检查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左侧A1共干,右侧未见A1。手术方案为造影明确诊断及解剖关系,准备行前交通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手术指征为动脉瘤破裂风险较大,手术风险包括动脉瘤破裂、出血等。手术过程中,首先通过微导丝和微导管将SL-10置于左侧A2-A3转弯处,然后将微导丝和微导管1送入前交通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最后释放支架。术后患者麻醉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呼唤应答,对答切题,言语清楚,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手术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通常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如解剖学变异、多穿支血管和毗邻重要结构。前交通动脉可能发出4支穿支血管,到达视交叉背侧和视交叉上方区域,其中胼胝体下动脉较粗大,主要供应穹隆、胼胝体和透明隔,其闭塞可导致记忆力下降。由于前交通复合体在发育上存在变异,部分患者会存在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缺如侧大脑前动脉A2段血流由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通过前交通动脉供应,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使得此类变异更容易发生前交通动脉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需要保留前交通动脉,如果此类动脉瘤同时也属于宽颈动脉瘤,在介入治疗时则需要支架辅助栓塞,从而使得操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手术风险也随之升高。近年来新开发的支架Lvis,Atlas适合在较细的动脉内释放,也可以通过更为柔软细小的导管释放,可能会部分的减低以上所描述的风险。如果动脉瘤主要供血动脉对侧A1发育良好,栓塞此类动脉瘤时如果单纯栓塞动脉瘤存在困难,可考虑连同前交通动脉一并栓塞,甚至可以只栓塞前交通动脉,该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术中微导管引起的动脉瘤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的22%~30%。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夹闭两种,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优于开颅手术夹闭。介入治疗比传统的开颅夹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快等,因此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了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栓塞微导管末端塑形角度<135°可降低微导管接触动脉瘤颈的风险,避免微导管及微导丝过多突入动脉瘤内,刺破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微导管张力偏高,必须释放张力,也可以采用由微导管单独进入动脉瘤腔,借此降低微导管头端的张力。前交通动脉瘤瘤顶指向多变,术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导管塑形。有时微导管头端需更小的微调,甚至需反复微导管或导丝多次塑形。对于术中破裂的预防处置。我们认为一是尽可能应用中间导管,增加微导管及微导丝的操控性;二是一旦微导管刺破动脉瘤发生破裂,不要急于回撤微导管,在瘤外盘几环弹簧圈,形成压迫张力,再回撤微导管,将剩余弹簧圈盘在瘤内。使弹簧圈形成哑铃形状。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瘤体出血。

  • 脑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专家指出,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其中高血压脑出血和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高血压脑出血,也称脑溢血或脑中风,是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等症状。脑CT和磁共振扫描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手段。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可分为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两种。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出血量、血肿的占位效应和病人的全身情况。手术治疗需要因人而异,灵活选择,以达到降低死亡率和重度致残率的目的。

    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导致严重的颅内出血,引发突然的剧烈头痛,严重时出现昏迷或生命危险。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神经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两种。

    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和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通过定期检查、控制血压、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 主动脉硬化,又称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疾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增厚、硬化及弹性降低。这种疾病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若病变严重,可能导致动脉瘤形成,甚至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和治疗主动脉硬化,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1.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等,并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

    2. 药物治疗:针对主动脉硬化的治疗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等。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血药物则用于防止血栓扩展。

    3.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有助于降低主动脉硬化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主动脉硬化。

    5. 专科治疗: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主动脉硬化是一种严重的动脉疾病,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饮食、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主动脉硬化,降低疾病风险。

  • 血管支架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治疗血管狭窄、动脉瘤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术后发热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那么做完血管支架发烧是怎么回事呢?

    血管支架发烧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

    首先,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发烧,主要是因为支架植入后,局部血管壁会形成血肿,血肿在吸收过程中会产生吸收热,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此外,手术创伤、药物反应等因素也可能引起术后发热。

    其次,感染性因素也是导致血管支架术后发热的常见原因。手术操作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引起发热。感染性发烧通常症状较为严重,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血管支架手术虽然微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术后并发症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狭窄、感染等。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术后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1. 术后观察: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

    2. 休息与饮食:术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 遵医嘱用药:患者术后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换药。

    4.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了解支架内血流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总之,做完血管支架发烧可能是由于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术后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 脑溢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开颅手术是治疗脑溢血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脑溢血开颅手术后患者一般多久能苏醒呢?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信息。

    脑溢血开颅手术后的苏醒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情况如下:

    1. 如果脑溢血发生在大脑半球或小脑,且手术前没有意识障碍或脑疝,清除血肿后通常需要2-4个星期才能苏醒。

    2. 如果脑溢血出血量较大,手术前出现昏迷、瞳孔散大等情况,即使手术和术后综合处理得当,也需要4-6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苏醒。

    3. 如果脑溢血发生在丘脑、脑干等功能区域,清除血肿后苏醒的可能性较小,甚至可能长期处于植物人状态。

    脑溢血的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早期死亡率较高,幸存者往往伴有后遗症。

    为了预防脑溢血,平时应保持规律的生活,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康复过程中,应尽早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并结合用药预防复发。

    此外,脑溢血患者应选择专业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如神经外科、康复科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颈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特别是在年轻女性中更需要引起注意。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引发脑卒中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以防止潜在的生命威胁。

    对于30岁的女性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医生通常会建议手术或其他介入性治疗方法来修复或移除受损的血管部分。这些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管破裂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如果您或您的亲人被诊断出颈动脉夹层动脉瘤,千万不要忽视这个问题。立即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记住,及时的行动可以挽救生命。

  • 本文介绍了一例39岁男性患者,主诉为发现动脉瘤4年,伴间断性头痛。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术前造影,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至颈内动脉末端巨大夹层动脉瘤伴血栓形成。采用密网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共使用四枚PED支架,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视力视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肢体感觉及运动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半年复查,患者恢复良好,生活恢复往常,重返工作岗位。该案例为巨大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治疗思路和借鉴。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