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程某,一个11个月大的男童,曾经被诊断出患有右侧纵膈神经母细胞瘤并接受了化疗。随后,他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病理检查显示,送检的组织中存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伴有变性和局灶钙化,这与右纵膈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的改变相符。手术中发现的两个肿瘤,大小分别为2.5*2*1cm和4*3*1.5cm,表面部分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和灰黄色,质地中等。这种情况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手术后需要继续进行化疗,并且存在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因此,定期复查是非常必要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以及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虽然该疾病的恶性程度较低,远处转移的报道相对较少,但早期和精准的诊断对于及时进行根治手术治疗、达到治愈目的和降低复发风险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十年中,通过对近2万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病例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发现该疾病的诊断需要有经验丰富、敢于担当的病理医生。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医生是兼职的,诊断经验参差不齐。我们团队参与了其中35%的病例诊断,首诊恶性率达到了29.10%,高于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误诊率仅为0.2%。这表明,专业的病理医生对于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病例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预计2022年将达到5000例。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继续提升诊断水平,服务于患者和临床,赢得更多的信赖和支持。
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学诊断中,通过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若主要表现为小圆细胞的恶性肿瘤,可能是以下几种类型:
这些肿瘤在HE染色后的形态特征有助于病理学家进行精确的诊断和分类。
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因右乳乳头清水样溢液求诊,初步诊断为乳腺炎并进行抗炎治疗。然而,病情未见改善,随后进行乳腺MRI检查未发现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右乳乳头旁有一直径约1cm的结节,质地中等,边界不清,表面微红,触摸时无明显疼痛。乳腺钼靶X检查显示右乳乳头旁有模糊肿块影像,建议进一步检查。
在进行肿物切除病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随后进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显示符合右乳腺肌上皮癌的诊断。肌上皮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大小涎腺,发生于乳腺的多为良性肌上皮瘤,而恶性肌上皮瘤极为罕见。肌上皮细胞存在于人体腺体的分泌部和导管,具有上皮特性。临床上诊断困难,影像学上也无特异性表现,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确诊。
在组织学上,肌上皮癌具有特征性肌上皮,细胞体大,呈柱状或卵圆形,胞质呈空泡状,似水样透明。免疫组化显示肌上皮癌与正常组织的肌上皮细胞具有相同的免疫特性,含有相同的抗原成分,如S-100、SMA、CK等呈阳性染色。在生物学行为上,肌上皮癌原发肿块>2cm时可能会发生血行转移,转移部位主要是肺、肝、骨、甲状腺等。外科切除是治疗乳腺肌上皮癌的主要手段,术式与乳腺其它恶性肿瘤无异,主要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对化疗和放射治疗的效果尚不明确。
颈部肿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它可能隐藏着60多种不同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甲状腺疾患、恶性肿瘤、先天性和良性疾患等。因此,我们必须对颈部肿块保持警惕,避免因不痛不痒而忽视其潜在的危害。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人在发现颈部肿块后没有及时就医,结果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如果肿块是恶性肿瘤,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可能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发展到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即使是良性肿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治,也可能因为肿块长大或出现并发症而使治疗变得困难。
颈部炎症主要有急慢性颈淋巴结炎和颈淋巴结核。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甲状腺肿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淋巴管瘤、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慢性颌下腺炎、腮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皮样、表皮样囊肿、神经鞘瘤、脂肪瘤、纤维瘤和颈动脉体瘤。原发性恶性肿瘤有恶性淋巴瘤和涎腺恶性肿瘤等。
鼻咽癌是颈部最常见的转移性肿块,病人常以耳垂为中心逐步扩大,肿块质较硬,开始多在一侧,以后两侧均可触及大小不等,无压痛。但病人多伴有单侧鼻塞、耳鸣、晨间起来鼻涕带少许血丝,经检查可见鼻咽不对称或发现有新生物等。其他常易引起颈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有来源于甲状腺、鼻腔鼻窦、外耳及中耳、喉、下咽及口腔等部位,肿块位于下颈部的常来源于肺部和胃、食管等恶性肿瘤。临床上还发现有肾癌、卵巢癌转移至颈部。
自我检查是早期发现颈部肿块的重要方法之一。用手摸即可,在发现肿块位于颈中线上部,可对着镜子做伸舌动作,在伸舌时,肿块有内缩现象,可初步判断为先天性的甲状舌管囊肿;发现肿块位于颈中线下部,可用手触摸肿块作吞咽动作,如肿块可随喉头上下活动说明肿块来源于甲状腺的可能性较大。颈部的囊性水瘤由于其内容物为透明的淋巴液,用手电筒对着肿块照射可发现肿块透光;如肿块加压后缩小放开后恢复,那海棉状血管瘤的可能性大。
临床上发现一个特征,可帮助人们进行初步自我诊断,即三个“7”的规律,对颈部肿块的初步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即发病时间在7天以内的多为炎症,发病在7周~7个月的多为肿瘤,发病在7年以上的多为先天性畸形。发生的几率因年龄而异:孩童及年轻人多半是良性的发炎性淋巴结肿大或先天性囊肿,但在四十岁以上的成人,肿瘤的可能性较高。
一旦发现颈部有肿块,应及时进行详细检查。我们根据大量颈部肿块的临床病例分析,发现颈部肿块具有一个规律,即80%规律:第一个80%规律:颈部肿块非甲状腺肿块占80%,甲状腺肿块占20%;第二个80%规律:肿瘤性肿块占80%,炎性肿块、先天性畸形及其他占20%;第三个80%规律:颈部肿块非甲状腺肿块中恶性肿瘤占80%,良性肿瘤占20%;第四个80%规律:恶性肿瘤中转移性占80%,原发性占20%;第五个80%规律:转移性恶性肿瘤中来源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占80%,来源于远处转移的占20%。第六个80%规律:来源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转移性恶性肿瘤中鼻咽癌占80%,来源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其他部位的占20%。因此,一旦发现颈部肿块,首先应进行详细检查,以便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
大多数葡萄胎在接受人工流产治疗后,只需进行定期的门诊随访即可。但是,约有15-20%的葡萄胎具有恶性肿瘤特征,可能会扩散到子宫肌层、肺部、肝脏、脑部等其他器官,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这种情况下,化疗是必要的。医学上将此类葡萄胎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主要诊断依据是葡萄胎清宫后血清HCG量的变化。如果血HCG不能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或者在下降到某一水平后不再下降,甚至下降后再次升高,都可能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征兆。然而,这一界定需要专业的妇科医生来确定。我们再次强调,对于曾经患有葡萄胎的女性来说,定期的门诊检查至关重要。如果不按照要求进行随访,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化疗周期延长,或者需要增加化疗药物的种类,从而带来不必要的身体损害。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恶性肿瘤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然而,存在一些恶性肿瘤类型,它们更倾向于攻击年轻人,甚至是儿童。滑膜肉瘤就是其中之一。该疾病在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中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魏则西就是一位因滑膜肉瘤去世的年轻人,年仅22岁。
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充质来源的恶性肿瘤,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组织中,尤其是四肢和躯干的关节周围软组织。虽然其组织来源仍然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它与关节滑膜细胞无关。这种疾病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但15到30岁是其高发期。
滑膜肉瘤的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出现与关节炎或滑囊炎相似的症状,例如深部肿胀或肿块,偶尔伴随疼痛。另外,患者可能会经历四肢活动不便,甚至跛行。在儿童或青少年中,骨骼和关节相关的疼痛常被误认为是“生长痛”,但生长痛通常是双侧的对称性疼痛,而病理性疼痛往往是单侧的。因此,如果发现不明肿块或出现持续的、无故的疼痛,应及时就医。
滑膜肉瘤的确诊需要通过病理活检,其他检查如症状评估、身体检查、生化检查和各种影像学诊断(如X光、CT、MRI、骨扫描等)也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具体取决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扩散程度等因素。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能需要切除全部或部分肢体。辅助化疗和放疗也常被用来提高治疗效果。
滑膜肉瘤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和转移情况等。儿童患者的预后通常优于成人,远端肢体肿瘤的预后也比近端肢体或躯干肿瘤更好。未分化或分化差的滑膜肉瘤预后较差,而首次手术切除能够完整切除肿瘤的患者预后较好。
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探讨了使用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肿瘤广泛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该方法因其可靠的血液供应、简单的切取和方便的转移而被证明是修复足跟部位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研究共纳入了26例患者,包括18例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2例纤维肉瘤和1例滑膜肉瘤。所有26例患者的肌皮瓣都完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时间7~37个月,平均22个月,局部无复发;肌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皮肤感觉恢复良好。
黄某,1岁女童,307300,64028759,于近期发现右侧后纵膈肿瘤。经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病理结果显示为分化不良型、FH型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大小为2*2*1cm,切面呈灰红色,大部分钙化。由于该肿瘤为恶性,术后需要进行化疗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患者应定期复查并接受外科随诊。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无法预知疾病的到来。对于81岁的韩大爷来说,高血压、矽肺病史和胸腔积液的经历已经让他备受折磨。然而,2014年9月,黄疸的出现再次打击了他。医生初步诊断为胰腺头部肿瘤,若不治疗,生存期不足三个月。然而,韩大爷的高龄和基础疾病使得手术风险极高。
幸运的是,韩大爷遇到了刘会春教授,后者主持的高新技术“PTCD+经皮胆道支架植入+125I粒子置入术”可以满足韩大爷的需求。通过该技术,韩大爷得以避免手术和麻醉的风险,成功解除胆管梗阻,并且肿瘤也明显缩小。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龄、基础疾病较多、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病人;或术前检查发现肿瘤已无法切除、复发肿瘤或其他肿瘤的转移压迫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
改良PTCD+经皮胆道支架植入+125I粒子置入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减黄效果不低于姑息性的手术、并且治疗可以持续。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获得多项奖励和资助支持,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然而,我的心情却像外面的阴霾天一样沉重。一个多月前,我做了甲状腺肿瘤手术,术后复查的日子终于到了。我的手不停地颤抖,拿着手机,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图文问诊功能。
“你好!”我在屏幕上输入,等待医生的回复。很快,医生就回复了:“你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问您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吗?把检查单结果发给我看看。”
我深吸一口气,回复道:“本人。”然后,我将检查单的照片发送给了医生。医生问我术后多久了,我说:“一个多月,我的发声还不行。”医生安慰我说:“术前恢复有过程的。带规口服甲状腺素片。”
我心中仍然充满疑惑和恐惧,问医生:“我这个肿瘤,搞不明白是恶性,还是良性?”医生耐心地解释道:“甲状腺滤泡肿瘤预合是很好。已经手术了,有根治的可能。”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然而,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仍然存在。我开始回忆起手术前的日子,那种无助和恐惧的感觉仍然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每天晚上,我都会失眠,担心自己的病情会恶化,担心手术的结果。
但现在,医生的话给了我一丝希望。我决定要积极面对,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同时,我也想提醒大家,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和鼓励。毕竟,面对疾病,我们都需要勇气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