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日,一位84岁的高龄患者因反复血尿被收治入院。尽管病情已持续三年,但由于年龄原因,患者及其家属一直未寻求正规治疗。直到入院前三天,血尿加剧,膀胱内出现大量血块,导致无法自行排尿,甚至尿管也被血块堵塞,患者遭受极度痛苦。
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色素降至71g/L,血肌酐升至205umol/L,彩超检查发现膀胱内有一个4cm×5cm×5cm的肿物。考虑到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当地医院无法提供治疗,患者被转入我们的医疗机构。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并与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紧密合作,连夜进行急诊手术。通过微创技术,成功清除了膀胱内的血块,并进行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已出院。家属对我们的治疗表示深深感激。
这是一例高危患者成功救治的典型案例,同时也反映了病情被拖延的严重后果。尽管初期出现血尿时,患者和家属都认为年龄大,不愿冒风险接受治疗,但实际上,这种疾病虽然短期内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及时治疗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能减轻患者的病痛折磨。即使在病情恶化、无法排尿的情况下,患者仍能顺利康复,充分说明早期治疗的必要性。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老年患者及其家属,不要因为年龄大或存在风险而轻易放弃治疗机会。应该与医生共同探讨最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积极面对疾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这个美丽的四月,为了庆祝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周的到来,各位朋友将有机会参与一项特殊的活动——千人徒步走。这个活动由多个单位共同举办,旨在提高公众对肿瘤防治的认识和关注度。
在这次活动中,您将有机会与其他患者和家属一起亲近大自然,享受户外的乐趣。同时,您还可以与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更多关于肿瘤防治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活动将于4月20日下午13点30在中山公园民韵广场举行。我们已经精心准备了半袖和小白帽作为活动服装,希望您能积极参与,遵守活动要求,确保安全和秩序。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迈向健康的未来!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它也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类。
直接影响主要包括损伤粘膜细胞和造血细胞,导致白细胞降低、贫血、消化道粘膜损伤引起的疼痛、代谢改变和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为了缓解这些症状,患者应该选择清淡、细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粗硬、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并且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促进造血的食物。
间接影响则包括恶心、呕吐、厌食等不适症状,导致食物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味觉改变、饱腹感、腹泻、便秘、免疫力低下和感染发生增加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患者应该避免味重和油腻的食物,增加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和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在膳食平衡的基础上,患者应该适当增加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如鸡蛋、牛奶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瘦肉、多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于恶心呕吐的患者,饮食应该清淡易消化,并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对于反应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两餐制,即将早餐提前,晚餐拖后,以利于机体代谢药物排泄毒素。对于化疗导致严重口腔炎、食道炎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应该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用淡盐水漱口,并可将食物做成匀浆来饮用。对于正常饮食不足的患者,可以口服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肠内营养剂。
多原发癌是指机体内同时或先后发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这种情况在肿瘤患者中并不罕见,据统计,多原发癌约占单原发癌的1/4--1/10。那么,多原发癌是如何被诊断和治疗的呢?
首先,临床医生需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详细分析。如果患者出现了与既往诊断不符的症状,医生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另一个癌症的可能性。例如,某位患者多年前患有肺癌,经过手术和化疗后,1年前出现了全身多处骨转移。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癌骨转移,多次化疗,但病情反而恶化。后来,通过相关检查排除了肺癌骨转移,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这种情况下,患者实际上患有多原发癌。
其次,病理诊断是诊断多原发癌的关键。每一种肿瘤都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定每个肿瘤的类型和来源。例如,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对前列腺进行分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
多原发癌还可以分为同时性和异时性两种。6个月内出现两种以上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称之为同时性多原发癌;6个月以后出现的称为异时性多原发癌。对于同时性多原发癌,需要同时治疗两种恶性肿瘤;而对于异时性多原发癌,只需要针对第二原发癌进行治疗。
最后,诊断多原发癌的意义在于能够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积极的预防。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诊断错误可能会导致治疗的错误,甚至会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了解多原发癌的存在可以帮助高危人群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癌症。
在选择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方式时,患者和医生都面临着两种主要选择: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和微创腹腔镜手术。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手术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个人偏好。
从整体趋势来看,微创腹腔镜手术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这一转变是由于微创腹腔镜手术的多种优势,例如:
然而,选择哪种手术方式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包括患者的健康状况、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等。最终的决定应该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做出,基于对每种方法的深入了解和权衡其利弊。
近日,一位小细胞肺癌患者家属向我咨询复发后用药的问题。患者在五个月前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并且已经有全身转移,经过几轮EP方案化疗后,肿瘤再次失控。当地医生建议更换二线治疗方案,推荐使用伊立替康。然而,患者家属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一份最新的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指南中提到了一种名为苯达莫司汀的药物,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复发。家属想知道这种药物是否适合她的父亲。
我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苯达莫司汀是一种烷化剂,最初在1963年被合成,1993年在德国上市。它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2008年,苯达莫司汀又被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今年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苯达莫司汀被推荐用于六个月内的小细胞肺癌复发患者,尽管推荐等级不高(III类推荐),但这表明该药物在小细胞肺癌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专家们基本一致认为苯达莫司汀可能有效,证据水平为IIB。
虽然我没有使用苯达莫司汀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经验,但据报道,在二线治疗中,该药物的客观有效率可达到40%。因此,如果当地有经验的医生认为适合,可以在其指导下使用苯达莫司汀。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在中国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大肠癌被认为是致命的疾病,但实际上,60%~70%的患者可以完全治愈,前提是接受了合理、规范、最佳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成为国际上肿瘤诊治的“金标准”。一位来自湖北鄂州农村的男性患者在接受了多学科会诊后,成功地保住了肛门并避免了复发和转移。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大肠癌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流程包括病史汇报、影像学和病理学的检查报告、疑难点讨论等环节。通过这种方式,专家们可以共同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大肠癌患者对医疗机构带来的挑战,湖北省肿瘤医院成立了大肠癌诊治中心,由外科、内科、放疗、影像科和病理科等的本专业顶尖专家组成。该中心的成立将使大肠癌的诊疗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其特征是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且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食管癌的发病原因包括膳食营养、饮水、饮食习惯、食物霉菌污染及肿瘤家族史等。中国人爱吃烫食、喝滚烫的水、喜欢吃腌制食物和粗食,这些都可能增加食管癌的风险。另外,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及营养状况差、本身患有消化系统其他疾病以及肥胖和遗传等也是食管癌发病的原因;缺乏维生素B也更易患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多数无明显症状,但在吞咽粗硬食物时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呕吐、疼痛、出血、声音嘶哑、呛咳、体重减轻、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食管癌,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钡餐、CT、内镜检查等。确诊后,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病理类型制定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等。靶向治疗也逐渐用于食管癌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食管癌的三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通过改善日常饮食营养、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和心态等来减低食管癌患病的可能性;二级预防,即发病学预防,尽可能提高自身对食管癌的警惕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即尽可能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注重康复。
食管癌术后,患者应注意饮食营养,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烟酒,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食用含亚硝胺的食物、被真菌污染的食物等。同时,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胸片或胸部CT、肿瘤标志物测定、腹部B超、骨扫描、胃镜等检查。
聚焦超声热切除(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和聚焦超声热疗(Focused Ultrasound Hyperthermia, FUH)都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治疗的方法,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从治疗目的上来看,聚焦超声热切除的目的是将靶组织“热切除”(热消融),通常靶组织的温度大于或等于60°C,而聚焦超声热疗则是将靶组织加温到42°C度以上,50度以下,增加细胞对其它损伤因子(如放疗、化疗等)的敏感性。
从临床应用上来看,聚焦超声热切除可作为一种主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努力获得根治或肿瘤实质性破坏,可以单独用于肿瘤的治疗。而聚焦超声热疗是化疗和放疗的增敏措施,即辅助治疗手段,不能单独应用,单独应用的效果非常有限并有增加转移的潜在可能性。
在技术层面上,聚焦超声热切除需要更高的技术含量,因为它需要将足够的热剂量沉积在一定体积的靶组织内,使之加热到足够的温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聚焦超声热疗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从治疗过程的监控来看,所有的热消融治疗(包括聚焦超声热切除)的实时监控影象有两个目的:确定病灶的位置和引导治疗以及控制热剂量的沉积。控制热剂量的沉积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用MRI测温来反映靶区的热剂量,当靶区温度达到60度或以上,提示靶区组织凝固性坏死;另一方法是利用超声观察靶区的灰度变化,当治疗后靶区灰度增加达到一定的值,说明靶区组织凝固性坏死。
从随访影象来看,聚焦超声热疗通常用非功能影象(如B超、平扫CT或MRI等)来确定治疗效果,而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必须根据功能影象(如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I以及放射核素显像等)来确定靶肿瘤是否坏死以及其体积变化。
从治疗的次数来看,聚焦超声热切除以一次性治疗为主,而聚焦超声热疗需要配合放疗的多次辐照或化疗的给药时间而多次治疗。
从临床方案来看,聚焦超声热切除和聚焦超声热疗的应用方案有所不同。聚焦超声热切除适用于实质性组织器官的实体肿瘤,禁用于含气空腔器官肿瘤的治疗。而聚焦超声热疗在用于含气空腔器官肿瘤治疗时,空腔器官穿孔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小,但必须结合其它肿瘤治疗手段(放疗或化疗等),单独的聚焦超声热疗,即不结合化疗和放疗是有肿瘤播散的风险。
从临床效果来看,由于聚焦超声热切除是导致肿瘤整块的坏死,因此,可以对局部的靶肿瘤进行局部的“治愈”性治疗,即局部完全热切除(局部肿瘤块的完全灭活),相当于手术对局部肿瘤的完全切除。而聚焦超声热疗仅是对放疗或化疗的增敏作用,很难对实质性组织器官的实体肿瘤达到“治愈”的目的,常常需要结合手术切除才有这样的可能性。
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处于高峰期,临床上出现了不少新冠阳性患者在身体基本恢复正常后要求手术的情况。然而,如果新冠感染未完全恢复,手术后可能会带来较大风险。我们最近遇到了一例这样的病例:一名男性食管癌患者,在入院前两周新冠阳性,经过治疗基本康复,手术前CT显示双肺清晰无肺炎表现。然而,术后第二天,患者突然出现高烧,达到40度。经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外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考虑是否为新冠肺炎,进行核酸检测呈阳性,并进行了CT扫描,结果显示双下肺散在多发的片状阴影。目前,患者正在积极治疗中。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建议新冠感染者在手术前应给予足够的康复时间。国外一些医疗中心推荐择期手术,建议在新冠感染后七周再进行。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七周可能太长,但至少需要两周到三周以上的康复期,否则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保乳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选择。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这种方法。以下是五个主要的适用条件:
首先,肿瘤必须是单一的且位于乳房的外围区域。其次,肿瘤的大小也很重要。如果肿瘤过大,可能会导致乳房的明显变形,影响美观和功能。第三,通过乳腺钼靶摄片检查,应确认没有其他病灶或广泛的微小钙化灶存在。第四,手术后,乳房的形态和功能都应该保持良好。最后,患者需要充分理解和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长期生存率、局部复发的可能性和结局、以及心理调节等问题,包括对肿瘤复发的恐惧、性生活方面的适应、身体功能的恢复等。
如果患者满足以上条件,并且仍然希望保留乳房,那么保乳手术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然而,这个决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并且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