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肿瘤绿色疗法:粒子植入治疗的原理与优势

肿瘤绿色疗法:粒子植入治疗的原理与优势
发表人:病友互助家园

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近距离放疗方法,通过将封闭性的放射源直接植入人体组织内部,实现对肿瘤组织的高剂量照射。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包括125I和106pd,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低的r射线能量,能够在局部产生高辐射剂量。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通过超声引导、CT、MRI等技术精确定位,确保种植位置的准确性,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粒子植入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方式,具体的植入方法包括模板插植、B超或CT导引下插植、术中直接插植、三维立体定向插植以及借助各种窥镜直接插植。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多重生物学优势,例如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繁殖能力和分化程度有关,乏氧细胞的存在也会影响放射敏感性。此外,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但由于空间限制和血管供应不足,部分肿瘤组织会停止增殖,形成乏氧细胞层和坏死层。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优点包括: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明确提高肿瘤靶区的接受剂量、提高放射敏感性、有效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操作简单、创伤小、设备及治疗费用低、防护安全以及放射并发症远低于外放射治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最初被FDA批准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肺癌、肝癌、脑胶质瘤、鼻咽癌、口腔癌、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类型,尤其适合肺癌、肝癌及局部骨转移或其他软组织转移等部位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腭肿瘤切除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腭肿瘤切除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面部美容亚单位,包括眉毛、眼睛、鼻子、口唇和耳朵等部位,对整体美观至关重要。然而,面部皮肤的局部破溃和反复不愈合可能是肿瘤的迹象,尤其是恶性肿瘤,它们不仅破坏美观,还可能威胁生命。因此,如果面部皮肤破溃反复不愈合超过一个月,应及时就医进行活检和确诊。一旦确诊为癌症,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扩大切除。手术后,美学修复是关键,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并重新融入社会。

    面部肿瘤的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早期就医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其次,手术中需要进行冰冻切片以确定肿瘤边缘和基地是否被完全切除。第三,皮瓣的设计非常关键,应选择较为隐蔽的供区,并避免损伤面神经和穿支血管。第四,面部血供丰富,解剖时需要一定技巧处理。第五,面部穿支皮瓣需要高超的手术技巧,不能上止血带,需要切取SMAS筋膜表面的血管网,同时不能损伤SMAS筋膜下的面神经。第六,面部皮肤缺损应尽可能利用周边相似皮肤的皮瓣进行修复,避免使用远处皮瓣或植皮修复,以免产生色差、凹陷或瘢痕等不良后果。最后,所有肿瘤患者需要密切随访,特别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因为这种疾病对生命威胁最大,治疗效果较差。

  • 在2010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的中国版。该指南涵盖了上皮性卵巢癌、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罕见病理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的临床处理。以下是对这份指南的详细解读。

    首先,指南建议对患者进行家族史评估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卵巢癌的临床症状。初始治疗主要是手术,包括全面分期手术和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ⅠA或ⅠC期患者,可以考虑保留子宫和对侧附件。同时,指南强调了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具体的量化记录方法和定义。

    在术后化疗方面,指南建议根据肿瘤病理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化疗。对于Ⅰ期高危病例和Ⅱ~Ⅲ期患者,推荐使用紫杉醇联合铂类作为一线化疗方案。另外,指南还提到了剂量密集型的紫杉醇周疗方案的优点。

    对于初始治疗后达完全临床缓解的Ⅱ~Ⅳ期患者,指南推荐观察随访或参加临床试验。对于CA125升高但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查阴性的情况,指南提供了三种处理选择:参加临床试验、延迟治疗直至临床复发或立即进行化疗。

    对于肿瘤持续存在和复发性卵巢癌,指南强调了个体化分型处理的重要性,并建议复发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对于不同类型的复发卵巢癌,指南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非铂类为基础的单药化疗和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最后,指南还讨论了交界性上皮性卵巢癌和罕见病理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总的来说,这份指南为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面的指引和建议。

  • 近日,普外科团队在治疗两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时,采用了先进的腹腔镜技术,成功实施了保肛根治手术。这一手术方式不仅有效地切除了肿瘤组织,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肛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手术通过在腹部进行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精准地定位和切除肿瘤组织,避免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在这两例手术中,医生们充分利用了腹腔镜技术的优势,成功地完成了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肛门功能得到了有效的保留。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普外科团队的高超技术水平,也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 61岁的王老汉因气管肿瘤导致气管狭窄,仅剩3毫米,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经专家诊断,传统治疗方法已无效,需要采取新技术进行治疗。医生们在著名介入专家的指导下,决定采用气管支架携带放射性碘粒子的组合式新技术进行治疗。该技术可以同时扩开狭窄的气管和局部近距离照射杀死肿瘤,实现双重叠加的治疗功效。经过精确设计和植入,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消除,血氧饱和度逐步恢复正常,成功康复出院。

  • 在肿瘤化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身体会遭受一定的损害,包括免疫系统的削弱和消化系统的不适。因此,合理的饮食对于化疗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首先,化疗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帮助修复受损的组织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其次,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也是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同时,化疗患者还需要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支持身体的恢复和抵抗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化疗患者可以选择食用易于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鸡肉、豆类和乳制品。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富含抗氧化剂和其他营养素,可以帮助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此外,化疗患者应该避免食用油腻、辛辣或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总的来说,肿瘤化疗患者的饮食应该以均衡、多样化和易于消化为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 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影像引导,将射频针插入肿瘤组织,产生局部高温,导致肿瘤组织及其邻近可能扩散的组织凝固坏死。目前,该技术在骨肿瘤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对骨良性肿瘤、骨样骨瘤和恶性骨转移瘤的治疗。

    在脊柱、骨盆和四肢骨转移瘤患者中,射频消融与骨水泥填充术相结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局部肿瘤的进展,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治疗案例:

    • 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
    • 射频消融治疗椎体转移瘤
    • 射频消融治疗髂骨转移瘤
    • 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椎体转移瘤

  • 一位年轻女性发现自己有一个位于侧胸壁皮下的巨大肿物,经过检查后被诊断为脂肪瘤。为了既能去除肿物又能保持美观,她选择了微创手术。手术中,切口被设计在腋窝的位置,以便术后疤痕能够隐蔽。为了尽量减少瘢痕,切口的大小被设计为肿物直径的一半。术后一年复查,切口瘢痕轻微且位置隐蔽,正常情况下不会被察觉。

  • 一名男性患者被诊断出患有左顶叶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通过影像检查,医生发现该肿瘤位于大脑镰旁,边界清晰,且不均匀增强。手术中,医生小心翼翼地切除肿瘤,注意保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结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肢体功能未受影响,能够自如行走。两月后复查,结果显示患者无后遗症,且MRI增强磁共振也证实了肿瘤的完全切除。该案例再次证明了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对患者个体化的治疗计划的重要性。

  • 大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新增大肠癌患者约14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69万人。其中,中国是大肠癌高发国家之一,发病率约为24/10万人口,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大肠癌的主要发病部位集中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占所有大肠癌病例的50%以上。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照射治疗逐渐成为大肠癌治疗的新选择。

    微创照射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精准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部,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摧毁。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少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研究表明,微创照射治疗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可以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避免传统放疗可能带来的正常组织损伤。其次,微创照射治疗具有较小的创伤和恢复期,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最后,微创照射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等相结合,形成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微创照射治疗为大肠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深入,相信微创照射治疗将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在化疗中,奥沙利铂是一种常用的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然而,患者在接受多次化疗后突然出现过敏反应的现象并不罕见。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疑惑:为什么奥沙利铂的过敏反应不像其他物质那样在第一次接触时发生?

    奥沙利铂的化学结构中包含铂原子与1,2二氨基环己烷(DACH)及一个草酸基结合,形成了草酸铂。相比于一二代铂类,奥沙利铂的肾脏毒性和骨髓抑制作用都较轻,因此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中。然而,中国的研究显示,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9.2%-11.9%,其中III/IV度发生率约为1.8%-4.6%。

    目前,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认为,它可能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即奥沙利铂进入体内后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当再次接触奥沙利铂时,会引起短暂而迅速的I型超敏反应。另外,奥沙利铂也可能作为一种超抗原引起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继而诱导其释放细胞因子如IL-6和TNF-16,引起过敏反应。还有一种可能的机制是奥沙利铂与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结合,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或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诱导免疫反应的发生。

    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可以根据Ring-Messmer过敏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危险因素包括化疗疗程、奥沙利铂累积剂量、联合用药、肾功能受损、女性患者、身高和体表面积等。对于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停药、抗过敏治疗、对症处理等。

    随着奥沙利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其引起的过敏反应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并熟悉过敏反应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以便为患者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