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吴某,女,254887,发现右侧后纵隔肿瘤,经过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显示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混合型,FH型。肿瘤大小为10.5*9.5*6.5cm,具有局部包膜,切面呈灰白色,质地较韧。MYCN 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
鉴于此为恶性肿瘤,建议进行术后化疗,以防止可能的复发和转移。患者应定期复查,并接受外科随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PD-1抗体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稳定的消化道菌群对维持免疫功能至关重要。抗生素的使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和PD-1抗体的疗效。通过对23个PD-1抗体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研究者发现:在PD-1抗体治疗期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相比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缩短了6.7个月,疾病进展风险增加了47%,总生存期缩短,死亡风险增加了69%。此外,抗生素应用与PD-1抗体治疗之间的间隔时间也对疗效产生影响,间隔90天以上者不影响,而间隔90天之内者会降低PD-1抗体的疗效。
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通道上。正常情况下,能摸到1cm左右的淋巴结是很常见的。但如果发现淋巴结异常肿大,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需要了解淋巴结肿大的原因。除了少见的疾病外,主要有三种情况: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和恶性肿瘤。淋巴结炎是局部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而恶性肿瘤则可能是其他器官的肿瘤扩散至淋巴结或淋巴系统本身的恶性肿瘤。
在触诊时,良性和恶性的淋巴结有所不同。良性淋巴结通常有触痛、活动度好、质地软;而恶性淋巴结一般无疼痛、活动度差、质地韧。如果发现淋巴结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多个淋巴结融合或伴随有体重明显减轻、盗汗、皮疹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等症状,恶性的可能性较高。
如果发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去正规的专科门诊进行检查。常规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炎症因子指标等和浅表淋巴结B超。如果血液指标正常,B超检查也提示淋巴结并不是很大或者呈梭形,并且没有其它的症状,可以建议随访。
如果淋巴结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需要进行活检。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外科手术直接取出淋巴结活检,或者B超或CT引导下的穿刺。手术切除活检的优势在于可以取出较多的样本进一步做病理检查,而穿刺的不利之处是取出的组织太少,可能会造成下步诊断困难。
一旦确定诊断后,将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即使诊断是恶性淋巴瘤,也不用过于担心,接受正规的治疗可以极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淋巴瘤的初始治疗非常重要,标准的初始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升患者有效率和生存期。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性药物治疗等等。
在公众的认知中,癌症总是与高死亡率紧密相连。然而,具体来说,癌症是如何夺走生命的?这个问题可能令许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患有巨大的肿瘤,手术后也能恢复健康,而有些人肿瘤尚未被发现就已不幸去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癌症的严重性与肿瘤的大小并无直接关联。例如,2012年有一位名叫Nguyen Duy Hai的越南人,从4岁起就开始长肿瘤,直到30岁时,右腿肿瘤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80斤!在这26年中,他逐渐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出现太多其他症状,并且在手术后看起来也相对正常。这种肿瘤看起来很可怕,但如果不在关键内脏部位,其对生命的威胁相对较小。这种巨大的肿瘤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肿瘤,因为如果是恶性肿瘤,根本不可能长到这么大。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在于是否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类似于“钉子户”,只要手术切除肿瘤本身,基本上就可以治愈。而恶性肿瘤不论大小,都已经发生了转移,可能在血液系统、淋巴系统或其他器官中。例如,乳腺癌通常首先转移到淋巴结,然后才沿着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系统。因此,在临床上,医生常常对肿瘤患者进行淋巴结穿刺检查,如果淋巴结中没有肿瘤细胞,病人的风险相对较小,一般来说,通过化疗和放疗可以控制疾病。
那么,癌症到底是如何致命的呢?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因为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同,导致死亡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然而,大致来说,癌症的致命性往往与器官衰竭有关,可能是某一器官衰竭,也可能是系统性衰竭。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只要过度生长,都可能压迫关键器官,例如脑瘤可能压迫重要神经导致死亡,肺癌可能填充肺部空间,导致肺部氧气交换能力大大降低,最终导致功能衰竭而死,白血病可能导致正常血细胞枯竭,造成系统性缺氧和营养不足等等。
如果癌症转移,危险性将大大增加。一个原因是,一个肿瘤转移就相当于N个肿瘤,危害自然增加;另一个原因是,转移的部位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或系统,例如脑转移、肺转移、骨转移和肝转移。这些部位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器官的重要性,手术往往很保守,很难完全去除肿瘤。因此,乳腺癌如果发现得早,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摘除乳房来治愈,病人可以正常存活几十年;但如果乳腺癌转移到肺部或脑部,就很难治疗了,因为不能将肺或大脑全部摘除。
有时候,癌症的致命性并不是由某个器官的衰竭引起的,而是由整个系统的衰竭。例如,有些癌症会导致病人体重迅速下降,肌肉和脂肪都迅速丢失,这种情况被称为“恶病质”(Cachexia)。在晚期阶段,这个过程目前无药可治,是不可逆的,无论病人吃多少东西,输多少蛋白质都无济于事。由于肌肉和脂肪对整个机体的能量供应和内分泌调节至关重要,病人很快会出现系统性衰竭。
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因右乳乳头清水样溢液求诊,初步诊断为乳腺炎并进行抗炎治疗。然而,病情未见改善,随后进行乳腺MRI检查未发现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右乳乳头旁有一直径约1cm的结节,质地中等,边界不清,表面微红,触摸时无明显疼痛。乳腺钼靶X检查显示右乳乳头旁有模糊肿块影像,建议进一步检查。
在进行肿物切除病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随后进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显示符合右乳腺肌上皮癌的诊断。肌上皮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大小涎腺,发生于乳腺的多为良性肌上皮瘤,而恶性肌上皮瘤极为罕见。肌上皮细胞存在于人体腺体的分泌部和导管,具有上皮特性。临床上诊断困难,影像学上也无特异性表现,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确诊。
在组织学上,肌上皮癌具有特征性肌上皮,细胞体大,呈柱状或卵圆形,胞质呈空泡状,似水样透明。免疫组化显示肌上皮癌与正常组织的肌上皮细胞具有相同的免疫特性,含有相同的抗原成分,如S-100、SMA、CK等呈阳性染色。在生物学行为上,肌上皮癌原发肿块>2cm时可能会发生血行转移,转移部位主要是肺、肝、骨、甲状腺等。外科切除是治疗乳腺肌上皮癌的主要手段,术式与乳腺其它恶性肿瘤无异,主要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对化疗和放射治疗的效果尚不明确。
肺癌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脑转移发生率高达35%~50%。这种情况常以头痛、呕吐、面神经麻痹、偏瘫、视物模糊、失语、肌肉无力等症状为首发表现,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病、原发性脑肿瘤、结核性脑膜炎或颅内高压等。因此,提高对肺癌脑转移的认识至关重要,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在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均较高。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约有20%已有脑转移,而在死亡病例尸检中,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其中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最为常见,鳞癌次之。
肺癌细胞之所以容易发生脑转移,是因为脑血管与供应大脑的椎动脉、静动脉丛之间存在大量的吻合支。这使得肺癌细胞可以绕过肺毛细血管的过滤作用,直接通过心脏、颈动脉到达大脑而发生血液转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高度警惕肺癌可能已经或即将发生脑转移:中老年人或长期吸烟者出现难以用一般的脑血管病解释的神经精神症状;已确定为肺癌的患者,即使没有任何脑转移征兆,也应进行常规的CT检查;出现颅内高压或局部性脑损害体征,伴有呼吸道症状或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者,应进行常规x光胸片检查、查痰寻找癌细胞、淋巴结活检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灶肺癌,同时控制脑部转移瘤。外科手术配合脑部放射治疗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客厅,照亮了妈妈的脸庞。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担忧,手中紧握着一张CT报告单。我知道,这不是一份普通的报告单。它揭示了一个可能改变我们生活的秘密:妈妈的肺部结节。
我陪她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选择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生进行在线咨询。医生问了很多问题,包括妈妈的不适症状和家族病史。他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锤子,敲击着我的心脏。我能感受到妈妈的紧张和恐惧,她的双手在衣角上揉搓着,仿佛在祈求什么。
医生告诉我们,结节的边缘清晰,可能是良性的。但他也提醒我们,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这个消息像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了我们一丝希望,又让我们更加担忧。妈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紧紧握住她的手,试图给她一些安慰。
医生建议我们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强化CT或穿刺活检。这些检查听起来很可怕,但我们知道这是必要的。我们不能让恐惧控制我们的决定。妈妈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她的勇气让我感到无比骄傲和感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等待着检查结果。每一天都像是一年那么长。我们试图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但心中总是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妈妈的笑容变得少了,她总是沉默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我的心也被揪紧了,担心着最坏的结果。
最终,检查结果出来了。结节确实是恶性的,但幸运的是,它还没有扩散。医生建议我们尽快进行手术。这个消息让我们既感到恐惧又感到庆幸。恐惧是因为手术的风险和未知性,庆幸是因为我们还可以采取行动,阻止病情的恶化。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妈妈恢复得也很快。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是我们一家人最艰难的时刻。但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包括勇气、坚韧和对生命的珍视。我们也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和工作人员,他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我们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如果你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我想告诉你,别害怕。寻求专业的帮助,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家人一起面对挑战。生命中总会有风雨,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度过难关。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皮肤问题,通常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出现。这种疾病与日光照射和遗传因素有关,并且可能是内脏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之一。男女之比为2:1,平均年龄为58.2岁,50岁以上的患者占81.9%。
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头、面、躯干、手臂等处出现的广泛棕褐色或黑色高起的疣,皮损境界清楚,触之表面有油腻感。这些皮损通常不引起自觉症状,但在炎热的夏季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瘙痒感。值得注意的是,脂溢性角化病不会恶变。
诊断脂溢性角化病并不困难,主要依据其多发性、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及日晒处的特点。需要与扁平疣、寻常疣、基底细胞上皮瘤、鳞状细胞癌、色素痣及黑素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对于脂溢性角化病的治疗,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为了美容或减轻心理压力,可以采用液氮冷冻、锐匙刮除术等方法。电烧术或激光治疗可能会留下疤痕,而使用5%氟尿嘧啶软膏治疗需要达到一定的刺激程度才有效,且可能会导致色素沉着。
预防脂溢性角化病的多发性,患者应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如果患者的脂溢性角化症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并伴有自觉瘙痒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可能存在的腺癌,并进行全面检查。
近日,一位48岁的女性患者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患者无任何症状、体征或特殊治疗标志物,且无抽烟、家族史或接触史。然而,她的肺部CT扫描显示存在一个肺结节。这个发现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否需要对此进行干预?
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发现,通常在CT或X光检查中被检测到。它们可以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对于无症状的肺结节,临床上通常采取观察的策略,除非结节的大小、形状或位置提示可能存在恶性风险。
在本例中,患者的肺结节在两次CT扫描之间显示出明显的增长。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然而,具体的干预策略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
总的来说,肺结节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结节的大小、形状、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无症状的肺结节,定期随访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可能的变化或问题。
我还记得那天,手里攥着病理报告,心跳如鼓。GFPA(-)这个词汇在我眼前跳跃,像一个不速之客,带来了无尽的疑问和恐惧。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所有的不确定性都在那一刻凝聚成了一种深深的焦虑。
我决定去找医生,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答案。走进诊室,看到医生正专注地查看我的病历,我不禁感到一丝紧张。他的眼神透过厚厚的镜片,似乎能看穿我的内心。
“医生,这个GFPA(-)是什么意思?”我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医生放下病历,转向我,语气平静:“这是一个免疫组化指标,用于检测肿瘤细胞的特定蛋白质。”
我听得云里雾里,但还是努力理解。医生继续解释:“在你的病理报告中,GFPA(-)表示这个蛋白质没有被检测到。”
我松了一口气,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然而,医生的话又让我陷入了新的疑惑:“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检查。”
我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无助感。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历了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每一步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有时候,我会想起医生的话,希望他能再次给我一些指引。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同样在与疾病抗争的人们。我们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互相支持和鼓励。这些人成为了我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他们的存在让我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也让我成长了许多。我学会了面对未知,学会了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GFPA(-)这个词汇,曾经让我感到恐惧和迷茫,但现在,它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部分,提醒我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害怕,去寻求专业的帮助。同时,也要记住,你并不孤单。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对话就能改变你的生活轨迹。就像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过,病情才没有加重。所以,大家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又没时间去医院挂号看病的话,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陶某,女,2岁,254109,63610610,右后纵膈肿瘤,P16-546:右后纵膈神经母细胞瘤,分化型,FH型。肿瘤13*10*4cm,局部有包膜。该肿瘤为恶性肿瘤,手术后需要继续进行化疗。由于存在复发及转移的可能,建议定期复查并接受外科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