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结肠癌的发病率高于直肠癌。研究表明,约70%的结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腺瘤性息肉的形态学变化包括增生、腺瘤及癌变的各阶段,以及相应的染色体改变。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0-15年,但也有约30%的癌不经腺瘤演变直接以癌巢的形式出现。
腺瘤是指腺体的异常增生。根据形态学分类,腺瘤可以分为隆起性腺瘤、扁平腺瘤和凹陷性腺瘤。在组织学上,腺瘤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而绒毛状腺瘤则是一种癌变倾向极大的腺瘤,癌变率高达40%。混合型腺瘤兼具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特征,其恶变率介于两者之间。
大肠腺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便血、腹痛、便秘、腹泻等排便习惯改变的症状。绒毛状腺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便血、排便不尽感和黏液便。这些症状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腺瘤的诊断通常通过直肠指检、纤维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来完成。治疗方法应根据腺瘤的大小、部位、数目以及有无癌变的情况进行选择。经内镜摘除腺瘤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首选的方法。对于多发性腺瘤,原则上宜选作病变肠段的切除。绒毛状腺瘤的处理应更加谨慎,需要完整切除整个腺瘤,以免发生癌变后引起种植和复发。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一些医疗检查项目感到厌恶或恐惧。然而,这些看似不舒服的检查实际上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将探讨三种常见的医疗检查项目:肛门指检、粪便检查和胃镜检查,并解释为什么它们是如此重要。
首先,肛门指检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查方法,用于筛查大肠癌和前列腺癌。虽然这种检查可能会让人感到尴尬,但它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出直肠内的肿瘤或息肉,甚至可以在早期发现癌症的迹象。此外,肛门指检还可以用来检查前列腺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增大或质地改变等问题。
其次,粪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肠癌。虽然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健康,不需要进行这种检查,但实际上,肠癌的发病率在年轻人中也在逐渐增加。通过粪便检查,医生可以检测出大便中的潜血、细胞和其他异常指标,从而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最后,胃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胃部内部情况的检查方法。虽然这种检查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但它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出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的早期迹象。胃镜检查还可以用于取样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总的来说,这三种医疗检查项目虽然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但它们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这些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例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并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最后,如果你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应该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
大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大肠黏膜,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该疾病的癌肿生长缓慢,转移晚期,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因此,了解其早期症状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如腹泻、黏液便、血便或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甚至便条变细;腹痛,可能是定位不清的持续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腹胀感;腹部包块,通常坚实,呈结节状;以及全身症状,如贫血、乏力、低热等。
预防大肠癌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同时,调整饮食结构也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适当控制或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含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可以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但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是痔疮。实际上,许多消化道疾病和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引起便血。例如,上消化道的溃疡和癌症,下消化道的小肠疾病如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和伪膜性肠炎,以及大肠疾病如大肠癌、溃疡性大肠炎和肠息肉等等;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的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再障也可能导致便血。
虽然内痔和肛裂是最常见的引起大便带鲜血的疾病,但其他一些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和血液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引起大量便血。因此,不能轻易地将大便带鲜血归咎于痔疮,否则可能会延误病情。特别是在社会人口高龄化、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西化、环境污染加剧的情况下,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遇到大便出血的情况时,不应自我断定为痔疮所致,而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对症下药”。对于便血,儿童和成人所患疾病有很大不同。儿童便血基本上都是良性疾患,而成人大便带鲜血不痛的话,最常见的就是内痔出血,但也可能是直肠癌、直肠息肉或直肠炎等其他疾病引起的。成人便血如合并有疼痛,最常见的是肛裂,另外肛隐窝炎也可能引起少量便血伴疼痛。
总之,面对便血,既不能过于紧张和恐惧,也不能掉以轻心和忽视。正确的态度是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避免延误病情和错失治疗良机。
在大肠癌手术前,灌肠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准备步骤。这主要是因为大肠癌本身就可能导致肠道内的压力增加,而灌肠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甚至可能引起肠壁破裂或穿孔的风险。
此外,大肠癌患者的肠道可能已经存在炎症、溃疡或其他损伤,灌肠可能会刺激这些部位,导致感染或出血的风险增加。
相反,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在手术前采取其他准备措施,例如饮食调整、肠道清洁等,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近年来,全球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与生活方式和激素密切相关的肿瘤如肺癌、大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肿瘤将成为人类的首要死因。恶性肿瘤的难以控制,部分原因在于目前癌变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限制了我们采取更为有效的、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的能力。
癌变机制的主流理论是以体细胞突变、克隆演进为基础的多阶段癌变学说。然而,近10多年来,肿瘤表遗传学、肿瘤干细胞理论和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对癌变机制的深入理解。根据新的事实,许多作者对体细胞突变理论提出了质疑;同时,体细胞突变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肿瘤病理发生过程的理解,并提出了重新调整对致癌因子分类的建议。
癌变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包括肿瘤的启动或起始、促进、恶性转变和演进四个阶段。每个新阶段的启动都需要附加的遗传学或表遗传学改变,使得启动细胞具有了癌变倾向。癌变过程的多阶段性反映了在正常组织与高度恶性组织之间,存在处于不同恶性状态、具有特定表型的各个中间过渡阶段。癌变过程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癌变过程中存在多种可替代的遗传学途径,最终形成高度恶性的肿瘤。例如,大肠癌的发生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遗传学途径:CIN、MSI和CIN-MSI。
体细胞突变理论的形成是基于多方面的证据支持,包括肿瘤是单细胞克隆起源、肿瘤细胞存在大量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家族或遗传性癌综合征多为肿瘤抑制基因种系突变所引起等。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遗传学异常同样可以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可能是癌变过程之前的早期事件。单倍体不足与“两次击中”理论也为我们理解肿瘤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近年来,癌基因成瘾性的研究受到关注,表明某些特定的肿瘤细胞需要很高活性的癌基因才能存活,这为研究和制定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总是觉得肛门处湿湿的,黄黄的,像有什么东西在渗出来。每次一动多了,肛门处就有点燥热,非常不舒服。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总以为是因为天气热或者穿的内裤不透气导致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开始担心起来。
我决定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一下。医生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平日大便情况、是否有腹泻或大便中有粘液等。我的大便量不多,也没有什么粘液的问题,一天大便一两三次。除了潮湿外,我还告诉医生有时候左腹前段会有点小痛,虽然最近好多了。医生听完我的描述后,认为可能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肠道问题,比如肠炎、肠息肉或肠肿瘤引起的;二是如果肠镜排除肠道问题的可能性,那就是湿热下注体质引起的了。
医生建议我去医院做个肠镜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诊断问题所在。我一听要做肠镜,心里就有点发怵。虽然我拍过CT没有问题,但我还是怕做肠镜。医生安慰我说,如果是炎性肠道疾病,可以通过药物调理;如果是息肉或者肿瘤,需要手术切除。听到这里,我更担心了,毕竟手术总是让人感到害怕的。
我告诉医生我每次一吃康恩贝的药就好多了,医生说康恩贝是治疗炎性肠道疾病的中成药,所以说还是肠子有问题的可能性大。医生再次强调了做肠镜的重要性,并建议我先到医院检查一下。虽然我心里还是有点抵触,但我知道这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必须要去做的。
在等待肠镜检查的日子里,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因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导致了现在的状况?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少熬夜,合理饮食,希望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及时就医,不要像我一样拖延。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2014年3月,美国媒体热烈报道了大肠癌死亡率在2000年至2010年间下降了30%,并且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显著降低。这种趋势部分归功于结肠镜检测和腺瘤切除。然而,腺瘤患者在接受结肠镜监测后仍然面临着再次发现腺瘤的风险。因此,结肠息肉监测被认为是对腺瘤患者的一个合理选择。
当前,结肠息肉监测占美国50岁以上人群结肠镜检查的25%,这是一项重大的医疗经济负担。然而,令人吃惊的是,缺乏证据表明息肉监测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许多肠镜监测研究没有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研究终点,而是将高风险腺瘤作为替代指标。这些研究区分了高风险和低风险腺瘤。
有证据表明,相比于基线肠镜检查发现低风险腺瘤的患者,高风险腺瘤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现高风险腺瘤的可能性更高。指南建议,高风险腺瘤患者应每3年进行一次结肠镜监测,而低风险腺瘤患者的随访时间间隔为5至10年。然而,目前还缺乏关于基线高风险和低风险腺瘤切除后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
Løberg等人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在2014年8月的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该研究分析了挪威癌症中心自1993年以来登记的腺瘤和结直肠癌患者数据。由于缺乏息肉大小和确切数量的数据,作者采用了与常规不同的方式来定义高风险和低风险腺瘤。中位随访期为7.7年,结果显示,低风险腺瘤患者死于大肠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降低了25%。这表明,对于这部分低风险患者,结肠镜监测的弊大于利。
该研究还发现,基线高风险腺瘤患者的结直肠癌死亡率比一般人群中高。可能的原因包括:一是基线结肠镜检查可能没有检查到病灶;二是基线结肠镜可能没有完全切除息肉;三是高风险腺瘤患者可能由于遗传或生活方式等原因更倾向于发展为大肠癌。尽管如此,Løberg等人的研究为高风险腺瘤患者的肠镜监测提供了证据。
结肠镜监测的目标是防止腺癌的再发和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Løberg等人的研究并不能证明监测高风险腺瘤患者能达到这些目标,但它确实表明结肠镜检查后,部分人群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较高。目前存在一个共识,即低质量的结肠镜检查与随访期大肠癌的发病率较高有关。如果进行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精确检测并彻底清除息肉,那么结肠镜监测对于低风险腺瘤患者可能并无必要。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疾病,医疗界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治疗流程和标准。这些规范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其中,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来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则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型的治疗技术和药物,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这些都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国。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肠道问题。
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结肠炎、肠息肉、直肠癌等多种肠道疾病。据统计,正常人群中息肉的发生率为5%~10%,而在45岁以上的成人中,这一比例升至10%。如果不及时处理,部分息肉可能会发展成大肠癌。
大肠癌前病变主要是指腺瘤及绒毛状腺瘤性息肉。这些息肉通常位于大肠内部,较小的息肉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如果息肉增大并发生糜烂、溃疡或出血,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症状。
因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对于预防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即使您感觉身体很健康,也应该在50岁后每三年做一次直肠镜检查。对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首次肠镜检查尤为重要。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它通常在大肠粘膜上皮中发生,并且如果不及时治疗,预后可能不佳。早期大肠癌的症状可能与痔疮相似,导致许多患者忽视了它们。然而,及早发现和治疗大肠癌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
以下是一些可能表明大肠癌存在的早期症状:
大肠癌的发病因素包括饮食因素、遗传因素、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等。预防大肠癌的方法包括定期进行肛门指检、大便潜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肛门指检可以发现距肛门7-8cm之内的直肠肿瘤,大便潜血试验可以检测出肉眼难以察觉的血液,而结肠镜检查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检出95%-99%的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