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揭秘动脉瘤和夹层治疗的神秘产品:覆膜大支架

揭秘动脉瘤和夹层治疗的神秘产品:覆膜大支架
发表人:健康饮食指南

在医疗领域,覆膜大支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它是用于治疗动脉瘤和夹层的产品,然而,由于其高昂的价格,许多人只能听说而未见过。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这种产品,我们提供了一些图片展示。

以下图片显示了覆膜大支架的外观和结构,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治疗工具。

覆膜大支架样品1
覆膜大支架样品2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动脉瘤疾病介绍:
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或后天性病理改变,引起的动脉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经过血流持续的冲击,而形成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称为动脉瘤。肿块、胀痛、出血等为本病最常见症状。动脉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一旦确定后为动脉瘤,原则上需要尽早治疗,以防动脉瘤发生破裂、迅速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如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等)、影响远端血供(如脑缺血等)等严重后果,预后较好[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患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脑部血管瘤就是其中一种。

    脑部血管瘤是一种神经外科疾病,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瘤体是否破裂。对于未破裂的血管瘤,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患者可能不会有任何不适。然而,一旦血管瘤破裂,情况就变得严重起来。

    血管瘤破裂后,患者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意识丧失等。这种头痛往往被患者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甚至可能导致昏迷。据统计,血管瘤破裂后的死亡率高达67%,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

    老年人的血管老化程度较年轻人更为严重,血管弹性也相对较差,因此,老年人发生血管瘤破裂的风险更高。此外,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时,血管瘤的预后可能会受到影响。

    对于老年人脑部血管瘤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保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通常在手术前进行。手术治疗则主要包括开颅动脉瘤夹闭和动脉瘤介入栓塞两种方法。

    除了治疗,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3.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如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老年人主动脉瘤症状及诊断

    (一)老年人主动脉瘤症状

    老年人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症状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疼痛

    疼痛是主动脉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胀痛、跳痛或撕裂样疼痛。疼痛部位可能位于胸骨后、背部、腹部、腰部或大腿等部位,疼痛性质和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2. 压迫症状

    主动脉瘤增大时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的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

    3. 心功能不全

    升主动脉根部动脉瘤可能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4. 破裂

    主动脉瘤破裂是危及生命的情况,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

    5. 腹部肿物

    腹主动脉瘤最明显的体征是腹部搏动性肿物,位于中上腹或脐部,触诊有扩张搏动的特点。

    (二)老年人主动脉瘤的诊断

    老年人主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

    1. X线检查

    胸部和腹部X光片可发现主动脉异常扩大的阴影,有助于初步诊断。

    2. 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造影是诊断主动脉瘤的金标准,可明确瘤体的位置、范围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 CT扫描

    CT扫描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和周围组织情况。

    4.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观察主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和血流情况。

    5. MRI

    MRI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情况。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自70年代以来,它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该技术通过计算机程序完成两次成像,首先在注入造影剂之前进行第一次成像,并将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存储。随后,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两次数字信号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到一个仅包含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比传统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能够显示出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

    DSA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能测定动脉的血流量。因此,DSA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特别是在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中。它不仅提供了病变的确切位置,还可以清楚地了解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此外,DSA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病因诊断,如动脉瘤、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具有重要作用。

    DSA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所致的各种脑外血肿以及手术后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然而,对于造影剂过敏者、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竭及心律不齐者、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DSA是禁忌的。

  • 内脏动脉瘤(VAAs)是一种罕见但可能致命的疾病,发病率在0.01%至0.2%之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CT扫描的广泛应用,VAAs的诊断率正在上升。虽然大多数VAAs无症状,但一旦破裂,死亡率可能高达25%至70%。

    动脉粥样硬化是VAAs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医源性、感染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以及胶原蛋白和结缔组织疾病。动脉瘤可以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两种类型。VAAs的位置可以在脾、肝、肾、胃网膜、胰十二指肠、腹腔、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等多个部位。

    近年来,治疗VAAs的方法已经从开放修复转向血管腔内治疗。这种治疗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住院时间较短,死亡率也相当低。血管腔内治疗VAAs的关键是提前计划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医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瘤的大小、颈部的长度、宽度和形状、供血动脉、需要牺牲的动脉或分支、锚定区的直径差异等。

    治疗VAAs的目标是恢复正常血流,使用覆膜支架或栓塞材料在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血管腔内治疗的选择包括动脉末端栓塞、支架或球囊辅助栓塞、直接动脉瘤栓塞、使用液体栓塞剂、分流支架和经皮注射凝血酶等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VAAs时,医生需要根据动脉瘤的类型和位置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例如,对于症状性脾动脉瘤,治疗通常是必要的;而对于肾动脉瘤,建议在动脉瘤直径达到2cm时进行治疗。肝动脉瘤是最容易出现症状的内脏动脉瘤,治疗方法包括开放式修复和血管腔内治疗,两者效果相当,但血管腔内治疗的再干预率可能略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出现。例如,双层微网支架、双腔球囊和微血管塞等新技术正在被研究和应用于VAAs的治疗中。这些新技术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少的并发症。

  • 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静脉壁扩张、扭曲和延长。静脉曲张血管破裂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那么,静脉曲张血管破裂会自愈吗?答案是:不会。

    静脉曲张血管破裂后,如果破裂的静脉直径较大,患者可能会遭受严重失血,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因此,一旦发生静脉曲张血管破裂,患者应立即就医,及时进行止血和治疗。

    静脉曲张血管破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理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会逐渐减少,导致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易发生破裂。

    2.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变硬、弹性下降,易形成动脉瘤,当动脉瘤破裂时,可能导致严重出血。

    3. 暴力或外力撞击:如跌倒、撞击等,可导致静脉血管破裂。

    对于静脉曲张血管破裂的治疗,主要方法有:

    1. 手术治疗:如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激光手术等。

    2. 微创治疗:如微波消融、射频消融等。

    3. 药物治疗:如使用泡沫硬化剂进行局部治疗。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期活动下肢。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

    3. 穿着合适的静脉曲张袜,以减轻下肢静脉压力。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静脉曲张。

  • 我是山东威海的一位老年患者的儿子,我的父亲在2007年就开始出现颈动脉狭窄的症状,伴随着头晕和高血脂。经过多年的治疗和注意饮食,血脂已经不再高。然而,去年他出现了高血压,开始服用降血压药物,目前血压也在正常范围内。现在每天他都在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普罗布考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降血压的硝苯地平片。

    除了这些身体上的问题,父亲最近几年还出现了抑郁症状。平时他是一个细心的人,容易想多,尤其是在我们说话不注意时,他会闷在心里不说出来。有时候看到高兴或不高兴的事,他会控制不住地哭或笑,情绪波动很大。犯病的时候,睡眠也很差,还会出现打嗝、胸闷和胀气等症状。虽然最近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但心情不好时可能会再次发作。

    我很担心父亲的健康,尤其是他去年身体抵抗力差,出现过一次水痘,疼得睡不着。更让我忧虑的是,爷爷在世时也曾经得过半身不遂偏瘫,我不知道是否有遗传因素在起作用。最近做的头颈联合CTA显示有动脉瘤,我非常想知道这是否很危险,成因和危险程度如何?血管狭窄和动脉瘤哪个更危险?需要先治疗哪里?是否可以一次性手术治疗?

    我希望医生能够综合考虑所有的信息,给出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是否需要继续服用药物保守治疗,还是现在就进行手术治疗?我非常感谢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颈动脉狭窄、抑郁症和动脉瘤的综合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症状包括头晕、视力模糊、耳鸣、记忆力下降等。抑郁症的症状则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动脉瘤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一旦破裂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推荐科室 心血管内科、神经科、精神科等科室都可能涉及到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调理要点 1. 饮食调理: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和坚果。 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抗抑郁药物、降血压药物等。 4. 手术治疗:对于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瘤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方法需要根据医生的评估和建议来确定。 5. 心理支持:对于抑郁症患者,心理咨询和支持同样重要,可以帮助改善情绪和生活质量。

  • 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成人血管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部分血管瘤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家族性血管瘤病。这类血管瘤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二、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上的一种病理改变,可能导致血管瘤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老年人,可能与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三、治疗不彻底

    对于先天性血管瘤,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导致血管瘤持续存在或增大。治疗不彻底的原因可能包括治疗方法不当、治疗时间过短等。

    四、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也可能导致成人血管瘤的形成,如外伤、感染、激素水平紊乱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或血管壁功能异常,从而诱发血管瘤。

    五、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如吸烟、饮酒、药物滥用等,也可能与成人血管瘤的发生有关。

    成人血管瘤可分为静脉血管瘤、动脉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和部位,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 静脉血管瘤

    静脉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较大的静脉血管瘤,硬化剂注射适用于较小的静脉血管瘤,激光治疗适用于表浅的静脉血管瘤。

    2. 动脉血管瘤

    动脉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栓塞治疗、激光治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较大的动脉血管瘤,栓塞治疗适用于较大的动脉血管瘤,激光治疗适用于表浅的动脉血管瘤。

    3. 混合型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血管瘤的类型和部位。治疗方法可能包括手术治疗、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等。

  • 脑出血是指非创伤性出血发生在大脑实质内部。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动脉炎、血液病以及抗凝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等。其中,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

    脑出血通常在基底节区发生,且起病诱因可能是情绪激动、劳累或活动中突然发病。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急性起病,发现速度较快。对于怀疑患有脑出血的患者,首选检查是头部CT扫描,它可以早期发现出血的位置、大小和范围。

  • 冬季养生,泡脚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然而,泡脚并非万能,以下这些关于泡脚的误区和注意事项,你需要了解。

    误区一:泡脚可以治疗足癣

    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泡脚并不能直接杀灭真菌,因此并不能治疗足癣。足癣患者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误区二:水温越高越好

    泡脚水温过高会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干燥、皲裂,甚至烫伤。建议泡脚水温控制在40℃左右。

    注意事项一: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泡脚时间过长会导致双脚血管过度扩张,增加心脏负担。建议泡脚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注意事项二:泡脚水量要没过脚踝

    泡脚水量没过脚踝才能使双脚的所有穴位浸泡在热水中,达到养生的目的。

    注意事项三:泡脚不宜过频

    泡脚不宜过频,建议每周泡脚2-3次。

    泡脚的益处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缓解头痛等。

    泡脚的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足癣患者、儿童等不适合泡脚。

  • 大部分的脑动脉瘤是在出现破裂出血或压迫症状后才被发现的。然而,也有的人在头痛、头晕等情况下就诊,或者在健康体检中意外发现了脑动脉瘤。那么,查出脑动脉瘤后是否应该立即进行手术?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

    关于脑动脉瘤手术的时机,目前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对于破裂性脑动脉瘤,一旦确诊就应紧急处理;对于非破裂性动脉瘤,如果有颅神经麻痹等压迫症状,则应限期手术,如果没有症状,则可以选择择期手术或保守观察。

    然而,对于无症状的动脉瘤,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积极手术,什么情况下选择保守观察呢?手术有并发症的风险,而保守观察又有自然破裂的风险。因此,如何权衡、如何选择成为医生和患者都关心的热点问题,而恰在这个问题上,医疗界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年破裂率为1.4%,从发现动脉瘤到破裂的平均时间为9.6年,30年累积破裂率为32%。另一项研究则是迄今对未破裂动脉瘤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研究,包括了1449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平均随访8.3年,年破裂率为0.05%~0.5%。这些流行病学数据给我们什么印象呢?那就是,无症状动脉瘤的自然病程并非像想象中那么凶险,无症状动脉瘤手术治疗的获益/风险比并非像期望中那么高。

    因此,国外有学者提出,对于偶然发现的无症状动脉瘤,特别是直径小于1cm的动脉瘤,保守观察、定期随访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而另一项关于未破裂动脉瘤的大宗病例研究则肯定了积极手术的意义,这项研究纳入14050例经开颅或介入治疗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绘制两种手术随年龄的风险曲线;同时引用国际上知名的四项关于未破裂动脉瘤自然转归研究的数据,绘制自然破裂随年龄的风险曲线,最后得出“七十不开颅、八十不介入”的结论,意思是说,对于未破裂动脉瘤,七十岁以上就不建议开颅治疗了(但还是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八十岁以上就不建议介入治疗了,因为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会加大;反过来说,小于七十岁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建议积极手术治疗;大于七十岁小于八十岁的患者,则不建议开颅治疗了,但介入治疗的获益还是明显的。

    虽然文献上有争议,但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一般来说直径<5mm、形态规则的无症状动脉瘤可以动态观察,随访手段包括MRA和CTA这些无创性检查。以下情况可能建议积极手术:(1)动脉瘤直径≥5mm;(2)形态不规则;(3)手术治疗预期风险和难度不大;(4)直径<5mm的动脉瘤应根据其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情况等综合判断,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推荐积极干预:动脉瘤伴有子囊,多发,位于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后循环,患者预期寿命>10年,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有家族史,或需长期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5)随访观察期间动脉瘤有增大趋势。

    总而言之,具体到患者个案来讲,其偶然发现的无症状动脉瘤毕竟有远期出血的潜在风险,一旦发生破裂则后果较严重,所以到底要不要进行干预性处理,还需临床综合考虑,包括医患之间的充分沟通。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