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临床上常见的难题,许多病人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生存期短。研究表明,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高达44.0%~62.2%,如果不进行治疗,病人的自然生存期仅为2.7~4.0个月。门静脉癌栓不仅会导致门静脉高压和难治性腹腔积液,还会加速肝功能恶化和肿瘤的广泛播散,成为制约肝癌病人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程氏门静脉癌栓分型标准将门静脉癌栓分为四型,根据不同分型的病人预后和治疗效果的差异,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非手术治疗手段多样化,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放疗、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等。其中,TACE是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手段,通过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进展,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放疗也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病人,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等技术可以精确地定位病灶,避免全身放疗的并发症。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也被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能够延缓肿瘤的进展,明显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此外,消融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射频消融术(RFA)可以快速减少肿瘤负荷并实现门静脉血流再通。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也被证明是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总的来说,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的模式,通过联合各个学科的专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2011年1月22日,中国卫生部医政司在上海银星假日酒店举办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定稿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肝癌临床专家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了该规范的初稿。会议由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的焦雅辉处长主持。
会上,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樊嘉院长和周剑教授等人提交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的初稿。与会专家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最终达成了基本共识。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的马旭东主任强调,制定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国肝癌诊治领域的混乱局面,提高肝癌的整体诊疗水平。
预计,该规范将于今年4月份公开,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通过这次会议,专家们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明确和科学的指导。
一位76岁的老人家来到门诊,伴随着家人。他一辈子从事农活,身体一直很好。然而,最近几个月他开始出现腹胀、尿少等症状。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他患有肝癌晚期和肝硬化大量腹水,认为已经没有治疗的意义,建议回家“调养”。老人家流泪了,他不想死,想多活几年。
在肝病科医生的眼中,肝癌尤其是晚期肝癌是最可怕的敌人。目前,两种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被广泛使用。然而,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非常明显。例如,服用索拉非尼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腹泻等副作用;而服用仑伐替尼的患者虽然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但副作用也很大,甚至需要停药。
从2007年索拉非尼成为唯一的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一线药物开始,到目前为止,多种治疗方法被证明有效并逐渐得到应用。包括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二线药物瑞戈非尼(regorafenib),以及一线药物仑伐替尼(lenvatinib)。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单抗也被批准作为肝细胞癌治疗的二线药物。卡博替尼和雷莫芦单抗用于高甲胎蛋白水平的肝癌患者也被证实是有效的。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局部与全身性治疗等多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晚期肝癌系统治疗的基本发展趋势。随着医学的进步,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药物一定会逐渐涌现,晚期肝癌患者也许通过规范治疗就可以较长期生存。我们期待着把晚期肝癌变成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来治疗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我还记得那天,手里攥着病理报告,心跳如鼓。胃癌肝转移,这几个字像一把利刃,刺穿了我所有的希望。医生说需要做免疫组化来确定诊断,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我需要尽快找到答案。
我拨通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电话,接线的医生声音温柔,像一股清泉流入我焦虑的心田。她详细解释了免疫组化的过程,告诉我这是一种检测癌细胞特定蛋白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我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但仍然充满了疑问和恐惧。
医生建议我联系原来的医院病理科,询问是否需要重新取组织活检。我一边打电话,一边在心里祈祷,希望结果能让我安心。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原有的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除非之前取得的组织太少,无法做出准确的诊断。听到这话,我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再经历一次胃镜检查的痛苦。
我问医生,出院以后怎样联系医院做免疫组化呢?她告诉我可以直接给病理科打电话,或者亲自去医院病理科办理手续。同时,她也提醒我,做免疫组化还需要交一定的费用,但可以通过医保报销。我心中一沉,经济压力又多了一层,但我知道,这是必须的步骤。
挂了电话,我坐在沙发上,手里攥着病理报告,心情复杂。胃癌肝转移,这个词组在我脑海中回荡,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我的心脏。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至少现在,我还有希望。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能互相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肝癌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成功的治疗需要持久的战役。手术后的科学随访复查同样重要,它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肝癌的疗效。以下是肝癌术后复查的建议:
第一次复查通常在手术后1个月进行,包括肿瘤标记物(AFP、DCP、CA19-9、CEA)、肝脏彩超、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项目。对于部分患者(如术前肿瘤较大、肿瘤多发、合并门静脉癌栓),可能需要进行增强MRI检查。建议在出院当天预约彩超、磁共振等检查项目,结合患者具体的复查日期,全部预约好。
在接下来的5年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检查项目包括肿瘤标记物、肝脏彩超、肝功能、血常规等。如果患者有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也应检查病毒感染状态。每年进行一次增强MRI检查,必要时需要进行胸部CT扫描和骨扫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根治性手术,5年内仍有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可能复发,因此5年内的复查不可掉以轻心。
如果5年后依然正常,可以每4-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检查项目同上。5年后的复查随访仍然不可忽视,因为肝癌患者大部分都有慢性肝病如酒精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这些肝病都是容易生肝癌的土壤,即使是原来切除的肿瘤不复发,残留的肝脏也有可能长出新的肿瘤。
如果出现病情变化,如腹痛、腹胀、黄疸(小便变黄、眼黄、皮肤变黄)、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情况,应立即就诊。复查时不要忘记携带病历资料和出院小结,总结归纳重要的治疗和检查结果,这样医生可以更快更好的了解病情。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74.36%。这不仅会增加术后病死率和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还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因此,改善自身营养状况对于肝癌患者至关重要。
很多肝癌患者及家属过于关注禁忌食物和防癌食物。虽然禁忌食物的确存在,避免或少吃这些食物可以减少并发症和发病诱因,减轻身体负担;但防癌食物并非特效药,只能辅助降低癌症风险。真正的防癌方法是改善营养状况或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食物多样化且合理搭配,并融入各种防癌食物。
以下是肝癌患者饮食的几个重要方面:
肝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中国更是肝癌的高发区。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日常饮食也可能成为肝癌的诱因。以下四种常见食物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漂亮的无根豆芽
漂亮的无根豆芽看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上可能含有工业用漂白粉。这种化学物质可以使豆芽颜色鲜亮,但如果被人体摄入,会对口咽、食道、胃黏膜及肝脏造成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肝肾衰竭。为了避免购买到含有漂白粉的豆芽,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将豆芽绕在手指上,毒豆芽一般会很轻易地断掉,而自然生长的豆芽韧性好,可以绕手指两三圈而不折断。
2.陈腐油
陈腐油中含有丙二醛这种化学成分,它能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发生反应,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异,进而使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向初期癌细胞转化。因此,在购买食用油时,应该选择小瓶装,并且一旦出现油哈喇味道,就应该停止食用。
3.烧烤食物
烧烤类食物在高温烧烤时,分解的脂肪会滴在炭上面,再和肉里的蛋白结合,产生一种很强的有害物质——苯并芘。这种物质可能导致肝癌、胃癌的发生。因此,尽量少食用烧烤类食物,或者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来代替烧烤。
4.久泡的木耳
木耳是餐桌上常见的菜,但久泡的隔夜黑木耳中可能含有‘椰毒假单胞菌’,这种细菌会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它的中毒潜伏期最长为3天,多数是半天至一天。患者可能会并发肝肾衰竭的情况。另外,久泡木耳还容易受到黄曲霉素污染,继而加重肝损伤。因此,在食用木耳时,应该避免久泡,选择新鲜的木耳来烹饪。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病变时,身体四处会出现变化。首先,眼巩膜可能会发黄,这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依据。其次,手掌可能会变红,出现“肝掌”,说明肝功能出问题了。第三,尿液可能会变黄,深如浓茶,提示肝功严重受损。最后,脸色可能会变得黑暗,肝脏受损,脸部肌肤也会出现变化。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肝脏健康,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肝脏。
在使用利卡汀进行治疗之前,封闭甲状腺是一个必要的步骤。这是因为甲状腺具有高选择性摄取131I的能力,尤其是在甲状腺亢进的情况下。这种能力使得甲状腺浓聚的碘化物可以达到血浆的几百倍。然而,131I治疗会使部分甲状腺组织受到β射线的集中照射,导致甲状腺组织细胞产生炎症、萎缩,甚至功能丧失等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使用Lugol氏液(复方碘溶液)来封闭甲状腺。这种方法可以饱和甲状腺中的碘,降低甲状腺吸收具有有害放射性碘的131I的数量。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利卡汀131I对肝癌细胞的杀伤力,又可以保护人体正常的甲状腺及其功能不受到损害。
对于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在使用利卡汀之前,需要进行甲状腺封闭。具体操作是从用药3天前开始口服Lugol氏液(复方碘溶液),每次0.5mL,每日3次,连续10天。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利卡汀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可以将复方碘液滴入面包、馒头、饼干或装入空心胶囊等食物中服用。
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通常被称为“两对半”。检测到这些标志物的阳性结果表明个体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乙型肝炎,但这并不意味着患有肝癌。
在肝癌的鉴别诊断中,检查“两对半”是常见的做法。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阳性。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了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病因关系。因此,如果在肝脏发现实质性的占位性病变,并且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阳性,这支持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反之,如果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阴性,除非有丙型肝炎的证据,否则可能是良性性病变或继发性肝癌。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乙肝小三阳的患者。那个平凡的下午,我的世界被彻底颠覆了。转氨酶升高的消息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我平静的生活。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仿佛预示着什么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然而,当我拿到体检报告时,心情瞬间跌入谷底。医生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你的转氨酶升高了,需要进一步检查。”
我感到一阵窒息,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乙肝小三阳,这个词汇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像一只恶魔,威胁着我的健康和未来。我开始胡思乱想,担心自己是否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在家人的陪伴下,我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这里的医生专业而亲切,给我带来了些许安慰。他们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要求我提供更多的检查报告。我感到一丝希望,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光芒。
医生告诉我,乙肝小三阳并不等同于乙肝大三阳,我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但是,需要密切关注肝功能,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他们开具了一些药物,并建议我定期复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了漫长的治疗之旅。每天早晨,我都会准时服药,希望它们能帮助我战胜病魔。同时,我也开始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多吃一些对肝脏有益的食物。
虽然治疗过程中有过一些波折,但我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每次复查结果都让我感到欣慰,我的肝功能正在逐渐恢复正常。现在,我已经完全康复了,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活力。
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时光,我深深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们。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指导,让我在最困难的时刻找到了方向和希望。同时,我也想提醒大家,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勇敢面对,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近日,读者刘先生的父亲进行了体检,结果显示乙肝五项中表面抗原和e抗原为阴性,其他三项抗体均为阳性,肝功能正常,HBV DNA低于检出值。刘先生的父亲既没有患过肝炎,也没有家族史。那么,他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未来是否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根据化验结果,刘先生的父亲可能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目前处于恢复状态,可能已经自然痊愈。乙肝三抗体阳性就像伤口好了留下一个伤疤一样,应该属于健康者,血清中无乙肝病毒,不必多虑。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极少数人数年后多次复查HBV DNA,时有呈弱阳性,需要考虑体内仍存在乙肝病毒的可能,俗称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由于体内有较稳定的T细胞免疫,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复制能力较低,通常HBV DNA<103拷贝/毫升,肝组织多无炎症活动,肝功能也大多正常,因而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较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者,HBV DNA可以明显复制,应使用抗乙肝病毒药。
对于刘先生的父亲来说,目前无传染性,不必担心。可以定期检查乙肝标志、HBV 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B超即可。平时生活中应不饮酒、生活规律、不熬夜。家庭成员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阴性,可以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