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因为肺部结节和疑似骨转移而来寻求帮助。尽管当地医生认为她的情况很严重,预计只能再活一个月,但在进行了系统检查后,我们发现这种情况是可以治疗的。
肺结节的存在确实增加了肺癌的可能性,而骨扫描结果也显示可能有转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只剩下一个月。事实上,即使肿瘤继续发展,也不会在短短一个月内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每位医生的经验都不同,但我可以保证的是,我的患者在类似情况下生存期远超过一个月。因此,面对这样的诊断结果,我们应该保持冷静,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而不是放弃希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肿瘤靶向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抗癌治疗手段,它通过抑制肿瘤生长所需的特定分子靶点,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相比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损伤更小。使用靶向药物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找到相应的基因突变靶点,才能确定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在肺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突变以及跨膜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突变。特别是对于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几率较大,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使用靶向药物的有效率可以达到70%-80%。
EGFR类靶向药物已经从一代发展到三代。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案:首选一代EGFR靶向药物治疗,耐药后转用三代EGFR靶向药物;或者首选二代EGFR靶向药物治疗,耐药后转用三代EGFR靶向药物。虽然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的疗效显著,但由于一线使用该药物的总生存期数据尚不成熟,直接使用第三代靶向药物可能会使后续治疗陷入被动,导致无药可用。
呼吸困难是晚期肿瘤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在肺癌患者中。据统计,70%的晚期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而在肺癌患者中,90%至100%的患者在死亡前都会经历这种症状。呼吸困难是一种主观的呼吸不适感,患者的主诉是诊断的金标准。它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严重者还可能伴随濒死感、恐惧和焦虑,这些情绪也会加重呼吸困难的症状。
针对肺癌患者的呼吸困难,应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并尽可能去除可逆的病因。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抗肿瘤和抗感染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对于上腔静脉和支气管阻塞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放疗或置入支架等;在胸腔积液时,进行胸腔穿刺引流术等。非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包括吸氧、呼吸锻炼、姿势和体位训练、心理疗法等,应在症状出现的早期就开始实施。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症患者呼吸困难的首选药物。早期给予阿片类药物可以减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延长生存期。吗啡是最常用的药物,治疗呼吸困难时的使用方法与镇痛治疗一致。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按时给药,缓慢增量,并严密观察和防治副作用。老年患者在增量时应更加谨慎。镇静剂也是阿片类药物以外的有效药物,可以帮助缓解急性或重度呼吸困难。
肺癌肾上腺转移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微波消融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然而,海扶刀超声消融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我们分享一个成功的病例,患者在2018年因右肺癌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复查发现右侧肾上腺有一个结节。由于位置特殊,周围有重要器官,手术几乎不可能,其他治疗方法也存在风险。最终,患者选择了海扶刀超声消融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术前肿瘤为低回声,术后即刻变成高回声,预计两天后即可出院。
这例成功的治疗再次证明了海扶刀超声消融技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优越性。该技术不仅安全、有效,还可以避免传统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和风险。对于那些面临类似挑战的患者,海扶刀超声消融技术可能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肺结节的切除实际上是包括结节在内一定范围的周边正常肺组织的切除。为了保证切除的结节周边有足够的正常肺组织作为缓冲,外科医生需要在切缘足够和保留尽量多的肺组织之间达到平衡。这种平衡的掌握依赖于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以及大量的临床数据的总结。
肺切除方式主要分为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肺叶切除依然是I-II期肺癌以及部分可切除的III期肺癌最标准的手术方式。然而,随着小结节发现的越来越多,分期越来越早,亚肺叶切除和肺叶切除对于一部分很早期的肺癌具有相同的预后。因此,亚肺叶切除可以保留更多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亚肺叶切除包括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楔形切除只需要把病变组织提起来,然后用一次性切割器切断即可。肺段切除需要单独处理肺段的动脉、静脉和支气管,因此肺段切除的范围是固定的。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一样,都称之为解剖性切除。肺段切除可以将小结节全部引流途径的淋巴管和淋巴结切除干净,适用于周围型小结节、磨玻璃成分大于50%的结节、长期随访肿瘤倍增时间大于等于400天的结节、病理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的结节等情况。
楔形切除一般适用于在外周1/3带的小结节的处理。然而,如果一个小结节位置很深,尤其是距离肺门很近,楔形切除就无法实施。相比于楔形切除,更推荐解剖性肺段切除。亚肺叶切除目前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患者功能状况无法耐受肺叶切除;直径小于等于2 cm的周围型小结节,具备以上提到的条件之一;亚肺叶切除要求切缘大于等于2 cm或大于等于病灶直径;同样应行肺门、纵隔淋巴结采样,除非患者功能状况不允许。
肺结节的存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么它们是否也可能从有到无呢?这确实是有可能的。例如,齐先生在发现肺部多发结节三年多后,经过几次观察,有的结节消失了,而新的结节也出现了。尽管这些新结节的直径相对较小,但我仍建议他继续观察。
最近,齐先生在妻子的陪伴下进行了胸部平扫CT复查。在查看最新的片子后,我发现一些结节已经不见了,而剩余的结节可以继续观察。齐先生询问了这些结节消失的原因,我解释说有些肺结节可能会在观察过程中自行消失,这类结节通常是良性的。如果是恶性的,肯定不会消失。
近期,我们连续手术治疗了12例肺小结节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显示为肺癌,其中包括3例在其他医院随访的病例。这些患者由于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坚持要求手术治疗。我们采用了术前CT引导下的金属钩穿刺定位技术来切除肺结节,所有病例的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肺癌。
随着C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被发现,这给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科医生带来了更大的诊断挑战。同时,也使得患者在是否接受治疗时面临困扰。据文献报道,超过一半的肺小结节是恶性肿瘤。对于那些距离胸膜较深、直径小于1cm以及一些不很密实的肺小结节,如何精确定位并及时进行正确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电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快速、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然而,手术成功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否快速、准确地找到病灶。在没有术前定位措施的情况下,有些病例可能因无法找到病灶而被迫中转开胸手术;甚至在开胸手术后也可能无法找到病灶。多年来,我们与放射科紧密合作,在肺小结节术前定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常,我们会根据小结节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估计的等待手术时间长短灵活选择定位方法,包括术前CT引导下的金属钩穿刺定位、美兰定位和美兰结合明胶颗粒定位肺小结节方法。整个操作过程仅需10-20分钟,患者无明显痛苦。穿刺完成后,患者将直接被送到手术室接受胸腔镜微创肺楔形切除,标本将立即送往病理检查。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也仅需20分钟左右。如果病理报告显示为肺恶性肿瘤,紧接着将进行肺癌的完全性微创切除手术,手术时间大约为60分钟。患者通常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第1-2天拔除胸管,住院3-5天后即可康复出院。
因此,对于体检中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决不能掉以轻心。最好由经验丰富的胸部外科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共同制定诊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因随访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精神和心理压力,甚至延误治疗。如果确诊为早期肺癌,及时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无需任何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发现的早晚意义完全不同。
在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去化疗”模式,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这种模式不仅有效,而且安全性高,患者可以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该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家领导,采用了两种国产新药——“信迪利单抗”和“安罗替尼”。这两种药物的组合被证明可以达到与传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相媲美的疗效,但无需承受化疗的副作用。首批接受治疗的患者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他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甚至可以每天去上班。
此项研究的成果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2019年和2020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进行了展示。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联合治疗模式的客观缓解率高达72.7%,疾病控制率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15个月,12个月的存活率达到95.5%。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科学家开发的“去化疗”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
未来,随着更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进行,这种新型治疗模式有望为全球数百万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中国科学家的这项成果不仅是对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突破。
晚期癌症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小美,38岁女性,乳腺癌切除术后不久便出现脊柱多发转移,导致腰痛无法站立。通过经皮微创的多椎体骨水泥强化术,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第二日即出院。生命虽然短暂,但每天都可以精彩地活着。
林兮,40岁女性,肺癌伴脊柱多发转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同样地,我们分次给予多椎体骨水泥强化术,术后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老杨,61岁男性,前列腺癌伴全身多处转移,胸6椎体水平脊髓受压。通过有限减压固定和骨水泥强化术,患者下肢麻木症状明显改善,腰痛明显缓解,重燃起生的渴望。卢某,55岁男性,肺癌多发成骨转移,无法平卧,整日只能坐着。我们予以疼痛部位多椎体骨水泥注射,术后患者疼痛尽管没有完全缓解,至少可平躺睡觉了。
对于原发肿瘤控制良好的单发转移,我们可以采取更为彻底的肿瘤切除方式—Enbloc切除,达到肿瘤良好的局部控制。对于脊髓压迫致瘫痪的转移瘤患者,通过肿瘤部分切除减压,能达到良好改善神经功能和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50-70%的恶性肿瘤都会出现脊柱转移,最常见的有乳腺癌、肺癌、血液系统肿瘤、前列腺癌、肾癌。转移灶引起的病理性骨折、瘫痪、疼痛等问题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即使是晚期肿瘤患者,也应该得到积极、合理的治疗,提高生存质量。随着治疗手段的增多,部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极大的延长,甚至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对于一个脊柱转移瘤的患者,我们首先会采取一系列的评分系统对于生存期、脊髓压迫、机械稳定性、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采取从保守、经皮椎体成形术、有限切除减压固定到根治性切除重建的阶梯式治疗,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和保护神经功能、维持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把握当下,努力过好每一天。就算是晚期肿瘤,也不应该放弃,也应该得到合理的治疗,让疼痛缓解,让生存质量提高。
斑蝥是一种芫青科动物,主要分布在农作物区。其全虫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斑蝥素是其主要成分,能够抑制癌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显示出抗肿瘤效果。同时,斑蝥还能刺激骨髓细胞DNA合成,引起白细胞升高,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病毒、抗菌,并具有一定的促雌激素样作用和局部刺激作用。
斑蝥的炮制方法主要有三种:生斑蝥、米炒斑蝥和甘草糯米制斑蝥。其性味辛寒,归肝、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攻毒蚀疮、逐瘀散结,适用于痈疽、瘰疬、顽癣、经闭、瘕瘕及肝癌、肺癌、皮肤癌、骨肿瘤、食道癌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斑蝥被广泛用于原发性肝癌、食管癌、皮肤癌、肺癌和成骨肉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例如,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斑蝥素片、羟基斑蝥胺片和爱迪注射液等制剂都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而在食管癌的治疗中,斑蝥与其他中药组合使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斑蝥具有一定的毒性,内服必须去头、翅、足、绒毛,外敷不可过久,涂布面积亦不宜过大。使用时应由小剂量逐步增加,避免引起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了肺部磨玻璃结节,尤其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虽然这类结节可能会发展成肺癌,但幸运的是,它们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且发展速度较慢。
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在发现自己有肺部磨玻璃结节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决定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结果显示,她患有浸润性肺腺癌。然而,面对这个消息,她并没有沮丧,反而表示得了癌症还挺开心的。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无疑值得我们学习。
每个人对待疾病的方式都不同,这取决于个人的性格特点。然而,从乐观的角度看待疾病,总比悲观的要好。即使不能改变事实,但至少可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开心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