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8例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这些患者中,男65例,女63例,年龄在17到64岁之间,平均32岁。肿瘤主要分布在股骨远端(49例)、胫骨近端(37例)、肱骨近端(14例)、桡骨(11例)、腓骨(4例)、跟骨(2例)、胫骨远端(1例)、尺骨(1例)和指骨(1例)。根据Campanacci分级,Ⅰ级有29例,Ⅱ级有67例,Ⅲ级有32例。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了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刮除后植骨内固定、腓骨代桡骨、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和单纯切除不重建等不同的手术方法。随访结果显示,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组和刮除后植骨内固定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5%和11.9%,人工关节置换组的局部复发率为6.1%。此外,2例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出现了肺转移,分别为良性和恶性。研究结论认为,针对四肢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法。囊内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 Ⅰ、Ⅱ级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好的术后功能、较低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瘤段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虽然局部复发率低,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适用于切除后无须重建的肿瘤、大的侵袭性病变或复发的骨巨细胞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那天,我坐在诊室里,对面坐着的是***医生。他的眼神温和,微笑中透着专业的力量。我告诉他,我的病情复杂,下肢骨交界性肿瘤的诊断让我忧心忡忡。
他耐心地听我叙述,不时地点头,给予我安慰。我询问他,是否需要等待晚上回家拍核磁共振的片子后再做进一步的分析。他微笑着说,他随时都在,只要我方便,随时都可以发给他。
我告诉他,昨天医生建议我做活检,但我担心这个方法会把我肿瘤刺破。他耐心地解释,活检是确诊肿瘤性质的重要手段,虽然会有一定的风险,但这是为了确保治疗的准确性。他的话语让我感到一丝安心。
在对话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认真负责和专业素养。他不仅关注我的病情,更关心我的心理状态。在得知我担心活检的风险时,他主动联系我,给予我充分的解释和安慰。这让我对医生的专业能力充满信心。
在这次线上问诊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不仅节省了往返医院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及时、专业的医疗建议。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会战胜病痛,重拾健康。
一名13岁的男孩出现了右侧膝关节外侧的疼痛,持续存在且无法缓解,逐渐影响到他的行走能力。经过X线和MRI检查,发现右腓骨上端干骺环存在异常信号,右侧腓骨小头骨髓水肿,且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PET检查显示右腓骨上端外缘皮质区有一个不均匀低密度灶,大小约为8mm×7mm×15mm,FDG摄取增高,SUVmax=5.2,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根据这些结果,医生们认为该病灶可能是骨原发肿瘤性病变,骨样骨瘤也不能被排除。病人自述在两周前曾经不慎跌倒过,可能是导致局部病理性骨折及水肿的原因。考虑到良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医生们建议进行长腿石膏固定患肢,观察2-3周。然而,患者的疼痛没有明显改善,于是决定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医生们完整刮除了病灶,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骨母细胞瘤。术后两周,患者的疼痛完全消失,支具保护下逐步恢复行走,目前已经完全恢复了行走能力。
我曾经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年轻人,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右股骨上段有一个肿瘤。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打击了我。我开始四处寻找答案,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治愈我的医生。经过一番搜索,我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我的情况需要手术治疗。医生建议我到骨科就诊,并且告知我手术的难度和费用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虽然我对手术的结果感到担忧,但我也知道这是我唯一的选择。
在等待手术的日子里,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许是因为长期的不良习惯导致了我的病情。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开始注重饮食和锻炼,希望能够早日康复。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8例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这些患者中,男65例,女63例,年龄在17到64岁之间,平均32岁。肿瘤主要分布在股骨远端(49例)、胫骨近端(37例)、肱骨近端(14例)、桡骨(11例)、腓骨(4例)、跟骨(2例)、胫骨远端(1例)、尺骨(1例)和指骨(1例)。根据Campanacci分级,Ⅰ级有29例,Ⅱ级有67例,Ⅲ级有32例。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了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刮除后植骨内固定、腓骨代桡骨、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和单纯切除不重建等不同的手术方法。随访结果显示,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组和刮除后植骨内固定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5%和11.9%,人工关节置换组的局部复发率为6.1%。此外,2例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出现了肺转移,分别为良性和恶性。研究结论认为,针对四肢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法。囊内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 Ⅰ、Ⅱ级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好的术后功能、较低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瘤段切除适合于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虽然局部复发率低,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适用于切除后无须重建的肿瘤、大的侵袭性病变或复发的骨巨细胞瘤。
骨骼系统是人体健康的基石。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骨关节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长期的不良影响。因此,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小儿骨科问题。一些幼儿骨科先天畸形可能不易被家长发现,而一些在发育中出现的异常也常常被忽视。然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不同年龄段小儿骨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和预防措施:
股骨远端骨肉瘤的治疗一直是骨肿瘤科医生的专长领域。优秀的骨肿瘤外科专家可以在切除肿瘤后大幅降低复发率,甚至在没有病理性骨折或侵犯血管神经等情况下,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保全肢体。然而,仅仅实现保肢是不够的,医生还需要确保患者在术后能恢复良好的功能,甚至在面临肿瘤复发或外院手术后功能障碍的翻修手术时也能达到满意的结果。这要求医生精准掌握手术的各个细节问题,需要通过丰富的经验和实践积累来实现。
我常说,好的医生就像一个好的工匠,需要具备工匠精神。例如,37岁女性骨肉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一年内没有复发,肿瘤关节功能恢复优秀,可以正常完成生活中各种活动,如跑、跳、蹲、跪等,患者对自己的目前状况非常满意。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骨水泥注射治疗四肢长骨转移瘤的方法和效果。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我们采用此方法治疗了9例四肢长骨转移瘤患者,并进行了9至37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结果显示,术后疼痛缓解率达到了88.9%,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总有效率为77.8%。然而,3例患者出现了骨水泥外渗,所有患者都存在注射量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经皮骨水泥注射治疗四肢长骨转移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但是,需要注意骨水泥外渗和注射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化疗技术的发展,肢体骨肉瘤的总生存率已超过60%,其中约80%的患者可以接受保肢手术。通过系统的治疗,患者不仅可以长期生存,还能保持良好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我们对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进行了研究,所有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进行了保肢手术,结果显示疗效满意。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包括7名男性和2名女性,年龄在7至20岁之间,平均14.5岁。病变部位主要分布在股骨下端、肱骨上端、股骨近端、股骨干和胫骨上端。所有病例都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成骨细胞型占7例,成软骨细胞型占1例,成毛细血管型占1例。根据Enneking分期,ⅡA期有2例,ⅡB期有7例。
所有患者在确诊后都接受了COSS-96化疗方案的术前化疗,联合使用阿霉素(ADM)、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异环磷酰胺(IFO)和顺铂(DDP)等药物。化疗期间,我们观察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在第10周进行了手术。8例患者接受了瘤段骨截除特制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术,包括肱骨头置换、半髋关节置换、生物型可调式半膝关节置换和旋转铰链式膝关节置换;1例患者接受了在体原位微波灭活瘤体切除、同种异体腓骨移植内固定术。
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分级显示,Ⅲ级反应占78%,Ⅱ级反应占22%,无Ⅳ级或Ⅰ级反应。随访结果显示,8至54个月内,4例患者无瘤生存,5例患者发生肺转移,治疗后缓解1例,死亡4例,1例患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患肢功能评估结果显示,优良率为66.7%。
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新辅助化疗的出现使得肢体骨肉瘤的保肢治疗成为可能。化疗是保肢治疗的关键,没有系统规范有效的化疗,保肢治疗难以成功。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已成为骨肉瘤的标准治疗模式。我们采用COSS-96化疗方案,并根据MTX血药浓度进行剂量调整,确保安全和有效。保肢手术的成功关键在于按最佳外科边界切除肿瘤,并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重建方案。根据化疗后X线、CT及MRI等检查结果,重新认识肿瘤边界,确定切除范围。肿瘤切除后造成的肢体大段骨缺损可以通过人工假体进行功能重建,这种方法具有术后即刻稳定性、早期负重行走、较好的短期及长期术后功能和低感染发生率等优点。
多发性骨软骨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长骨干骺端,通常呈对称性生长。虽然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少数患者可能因肿物位于股骨近端,影响正常骨骼发育,进而引起颈干角变异,使患肢髋关节负重面位置发生改变,长期软骨面损伤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
针对多发性骨软骨瘤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的解剖结构发生变异,相比普通髋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大,风险更高。因此,如何在此类患者中成功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值得探讨的。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多发性骨软骨瘤并髋关节骨关节炎中的应用。该病例患者为70岁男性,因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20年,加重1年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左髋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改变;测量左侧股骨颈干角为160°,髋臼前后直径为46mm。双侧股骨颈、粗隆膨胀性改变。诊断为多发性骨软骨瘤、左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选用生物型假体,其中46mm髋臼假体、14号股骨柄假体以及4mm加长颈。术中取股骨肿物行病理检查,示肿物为骨软骨瘤。术后2d拔出引流管后,患者可扶拐下地;2周后切口Ⅰ期愈合拆线出院。随访1年,患者左髋关节无疼痛,关节活动可,屈曲90°、后伸15°、外展35°、内收20°、内旋30°、外旋30°。影像学检查示假体无松动。
在该病例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以去除股骨近端肿瘤组织,也可以矫正异常颈干角,最大限度恢复患者左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因此,对于多发性骨软骨瘤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首选治疗方案。然而,在实施手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密切监测血压情况,术中控制血压于100~110mmHg,减少出血量,使术野清晰化;②患者髋臼边缘骨赘多,应先凿除,以显露正常髋臼壁;③术前X线片测量患肢颈干角,术后颈干角的变化可使下肢长度发生改变,所以选用加长颈以弥补颈干角辨别股骨距位置困难;④患者股骨近端髓腔大,远端髓腔逐渐变小,选用普通假体难以完全匹配,术前应准确评估股骨髓腔形态以及直径,从而选择合适假体。
我还记得那天,手里攥着一张肢体肿物的检查报告,心情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从医生办公室出来,阳光照在我脸上,却感觉不到一丝温暖。我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词:神经鞘瘤。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个专家号,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医生问我肿物的大小,我拿出手机,打开相册,展示给他看。他的表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紧张,反而很平静。他告诉我,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通常是良性的神经纤维瘤。
我松了一口气,但仍然有很多疑问。医生解释说,如果肿物小且无症状,可以暂时不处理;但如果生长速度快,出现压迫症状,建议手术切除。我告诉他,肿物已经被切除,并且正在进行病理检查。医生点了点头,表示只要结果显示是良性的神经鞘瘤,就不用太担心。
我问他,切除前是否会有疼痛感,切除后会不会就没事了。医生说,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有疼痛,但术后恢复得好的话,疼痛感会逐渐消失。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至少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几天后,病理报告出来了,结果明确是神经鞘瘤。医生再次强调,只要不复发,就没问题。我感到一阵轻松,但同时也意识到,健康真的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都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及时就医,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