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数以千计的糖尿病患者,我们常常需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改善血糖控制和缓解由血糖控制不良和其他合并症引起的急迫症状。虽然血糖高不是唯一的并发症进展因素,但改善血糖控制通常是缓解这些症状的必要步骤。然而,许多患者在需要改善血糖控制的同时,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误解。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疑问和误解进行解答。
首先,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是否还需要服用口服药物?答案是肯定的。即使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只要没有二甲双胍的禁忌症,应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合用二甲双胍。这样做不仅可以更快地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降低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风险。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同时针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这两种病因,通常效果更好。
其次,为什么单独使用胰岛素不是最佳方案?虽然胰岛素是降糖的有效药物,但单独使用时可能会产生所谓的“水涨船高”效应,即开始使用一个剂量效果较好,但血糖控制很难维持,可能需要在1-2周后加量。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增加饥饿感、体重和升糖激素的反应性,进而使胰岛素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因此,节省胰岛素的意义在于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改善血糖的稳定性,降低低血糖的风险,并减轻体重问题。
最后,如果已经全部使用成胰岛素的人想替换一部分胰岛素,应该如何做?可以考虑加上二甲双胍,并根据所加剂量的不同,减少胰岛素用量的1/4~1/3。同时,临床上如果结合2-3种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的用量应该适当减少,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总之,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工具,但需要适时、适度、适量、联合使用。同时,应采用合理的血糖控制标准,实行精准医疗和个体化医疗的原则。只有正确使用胰岛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近年来,脑血管病在全死因顺位中已上升为第一位。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积极避免及治疗可控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以下是脑卒中十大危险因素的详细介绍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压水平的升高会直接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应该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目标血压水平应该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同时,提倡家庭自测血压来改善血压控制水平。
2. 吸烟
吸烟不仅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还可能会加剧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不吸烟和尽量减少被动吸烟。戒烟是一种能迅速降低脑卒中风险及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长期吸烟者可以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尼古丁替代物帮助戒烟。
3. 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使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数倍。糖尿病患者的干预包括降低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治疗。
4.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4~5倍。房颤患者应根据卒中的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抗凝以及选用华法林或者新型口服抗凝剂进行治疗。
5.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虽然血脂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比较复杂,但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或高危患者的脑卒中风险。目前,他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血脂水平的调控。
6.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对于这些患者,建议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筛查其他可治疗的脑卒中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治疗并改变生活方式。同时,高危患者(狭窄>70%)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预防性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但需要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围手术期的阿司匹林治疗。
7. 不合理饮食与营养
不合理的饮食与脑卒中发病风险有关联。应该降低钠摄入,增加钾摄入以降低血压;推荐采用DASH饮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即增加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来降低血压。
8. 缺乏身体活动
缺乏身体活动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适量增加身体活动者脑卒中风险比缺乏身体活动者低25%~30%,身体活动的保护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降低血压、减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而产生。
9. 肥胖
超重或肥胖,尤其腹型肥胖,可增加脑卒中事件的风险,尤其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风险。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个体,建议减重以降低血压及脑卒中风险。
1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B族维生素,B12、B6和叶酸可用于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的脑卒中风险,但其确切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以上内容旨在提高公众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帮助大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在感冒时,除了常见的鼻塞、流涕、喉咙痛和咳嗽等症状外,还需要特别关注血糖的变化。感冒作为一种“感染”,会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糖水平的升高。然而,感冒时的食欲下降和进食减少也可能使血糖水平下降。因此,在感冒期间,血糖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感冒时的血糖管理需要更加细致。首先,需要每天监测5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早中晚餐后2小时和睡前。其次,如果出现进食差或身体不适,应加强血糖监测,随时测量血糖,并采取自救措施。对于1型糖尿病或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注意血糖变化,可能需要加测餐前血糖,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在感冒期间,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多喝水、多休息;重视血糖监测,发现明显异常及时就医;如果出现频繁低血糖或居高不下的血糖水平,也需要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选择感冒药时要注意其成分,避免含糖或蜂蜜的止咳糖浆,必要时可以在吃饭时少吃一两口饭来抵消糖浆带来的能量;最后,如果出现与以往经验不同的不适或特别不适,应及时就医。
在临床实践中,已经验证了五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这些方法包括“Y”形胃肠短路术、改良简易型胃肠短路术、胆胰旷置术或十二指肠转位术、管状胃胃切除术和可调节胃绑带术。每种手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症。
手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机理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减少食物的摄入和吸收,手术可以降低能量的摄取和糖代谢负荷;其次,手术有助于减轻体重,进而减少由单纯性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最后,胃肠道重建后可能会改变肠—胰岛素轴激素的分泌,进一步改善糖代谢。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我父亲的脸庞。他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支胰岛素注射器,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恐惧。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从未用过这种东西,怎么才能正确地注射?
我决定带他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我们在网上预约了一个医生,很快就接通了视频通话。医生问了很多问题,包括我父亲的血糖水平、用药历史等等。然后,他详细地解释了如何正确地注射胰岛素,包括剂量、时间和注射部位等。
我父亲听得很认真,但我能看出他仍然有些担忧。于是,我问医生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来帮助他记住注射的时间和剂量。医生建议我们下载一个手机应用程序,可以设置提醒和记录注射历史。这个建议让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父亲开始了他的胰岛素注射之旅。起初,他还是有些紧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变得越来越熟练。我们也开始注意他的饮食和运动,尽量控制他的血糖水平。
几个月后,我父亲的血糖已经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我们都很高兴,也很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他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现在,我父亲已经完全适应了胰岛素注射的生活方式。他甚至开始教其他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地注射胰岛素。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疾病,我们不应该害怕,而应该积极地寻求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疾病,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有任何关于糖尿病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一起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共同面对挑战。
当我们受伤时,人体会自动启动愈合程序,通过细胞分裂生长出新的细胞来修复伤口。然而,如果细胞活力不足,伤口可能会长期不愈合,形成慢性炎症和溃疡,甚至有可能发展成肿瘤。中医认为,细胞的活力和动力来源于我们自身的元气。西洋参和人参被广泛认为是有效的细胞功能增强剂,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细胞、制造新细胞,并增强细胞功能。
西洋参具有多种功效,包括促进细胞新生、加速受损细胞修复、分解坏死细胞和修复DNA。它还可以激活休眠的间质细胞,恢复其功能,从而加速组织细胞的康复。对于由炎症引起的疾病,西洋参可以给予炎症部位受损细胞助力,增强其活性和功能,帮助身体充分发挥抗炎作用。
西洋参对免疫系统也有积极影响。它可以活化和增强T细胞、B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力,刺激免疫细胞的分裂增殖,增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免疫功能。
此外,西洋参还具有多种其他功效,包括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促进血液活力、治疗糖尿病、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对肿瘤和病毒的抑制作用、抗疲劳和增强体力作用等。总的来说,西洋参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天然药物,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和预防多种疾病。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药配方,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和丹皮。该药物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利水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以下是六味地黄丸在不同疾病中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对于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六味地黄丸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和微量元素水平,减少感染次数。每次服用1丸(9克),每日2次,治疗时间一般为35天至90天,平均61.6天。
慢性鼻炎患者可每次服用9克的六味地黄丸,早晚各服一次,连续服用2至3个月,以获得明显的疗效。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六味地黄丸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并抑制抗体的生成,从而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同时,六味地黄丸与色甘酸钠的联合使用也能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并且停药后疗效维持时间长,复发少。
矽肺患者可以每周同服六味地黄丸和汉防己甲素6天,连续使用2个月,能够明显改善咳嗽、咯痰、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并降低感冒和支气管肺部感染率。
六味地黄丸还可用于治疗牙周脓肿、复发性口疮、五更泄泻、口干症、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上消化道出血、轻中度高血压、室性早搏、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前列腺炎、遗尿症、男子不育症、预防药物性白细胞减少、增强化疗药效果、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脑出血后遗症、老年性痴呆、顽固性失眠、提高记忆能力、疲劳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美容、早衰、老年皮肤瘙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迪银片的不良反应、白癜风、脱发、黄褐斑、瑞尔黑变病、眼病、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等多种疾病和症状。
老王是一位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近年来他开始经历手脚发麻和疼痛的症状。起初,他认为这是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并未予以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麻木感逐渐演变成针刺般的疼痛,甚至在夜间影响了他的睡眠质量。尽管他曾在多个科室就诊,但都未能找到病因,只能依靠止痛药来缓解症状。最终,医生诊断出他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这是一种以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超过半数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病变。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感觉障碍,如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远端的麻木、疼痛、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肌无力、灼热、针刺等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甚至需要截肢。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治疗,早期诊断和防治至关重要。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高发病率和严重后果,国际最新治疗理念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的重要性。如果患者在症状早期就用药物控制好,可以延缓症状的进程和程度,避免手足麻痹快速进展到疼痛甚至肌无力,并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降低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四肢远端麻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内分泌科或神经内科医生的帮助。只有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要想成功控制体重,首先需要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跑步、游泳、跳绳和去健身房锻炼。记住,持之以恒是减肥成功的关键。即使每个月只瘦3-5斤,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果了。
据统计,全球约有5.6亿人患有糖尿病,占总人口的8%。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达到了12%,即约2900多万人。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糖尿病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且主要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和郊区地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视网膜病变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数据显示,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20年以上的时间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具体来说,1型糖尿病患者在5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在8年以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到8以上时,约50%的患者会出现视网膜病变,进而影响视力。最终,4%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双眼失明。
然而,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是可以避免的。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保护视力。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导致脑血管闭塞。近年来,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并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防治脑血栓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期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早期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选择和调整。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血管成形术和再通术,但其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可干预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和颈动脉狭窄等。二级预防是指发生首次脑血管事件后的预防,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需要找出首次脑血管事件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防治,同时也要注意抗血小板集聚和调脂治疗。
总之,脑血栓形成的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急性期治疗、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平时应重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治疗高血脂、高粘血症,对已有TIA发作史或有前驱症状者更应积极检查治疗。恢复期要治疗相关疾病,预防用药,防止复发。除药物治疗外,注意改变一切不良生活方式和避免一切诱发因素。要采取低钠、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要忌烟、限酒,适当运动,对预防脑血管病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