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三叉神经痛:病因、症状与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病因、症状与治疗方法
发表人:医疗之窗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独特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女性患者更多。该疾病以短暂的、阵发性的、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烈疼痛为特征,常伴有同侧面部痉挛。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指临床上无神经系统体征且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后者则是指存在神经系统体征和器质性病变的病例。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病因可能在中枢部,而另一些则认为在周围部。神经变性学说、微血管压迫学说和癫痫学说等多种理论被提出。其中,微血管压迫学说得到了一定的证据支持,认为血管对三叉神经根的压迫可能是引起疼痛的原因之一。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发因素、扳机点、表情和动作、患者情绪等多个方面。疼痛通常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单侧性,以第2支和第3支最为常见。疼痛性质为阵发性,骤起骤停,类似于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痛。诱发因素包括进食、说话、洗脸等日常活动,扳机点常位于上下唇、鼻翼旁、牙龈等处。

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口服药物、神经阻滞和半月神经节毁损术等方法被广泛采用。其中,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包括射频热凝、注射无水酒精、甘油或阿霉素等多种技术。射频热凝治疗的原理是选择性地破坏传导痛觉的无髓细纤维,达到止痛的目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确诊需要通过症状鉴别和后颅凹的CT或MR薄层扫描,排除继发性因素的影响。对于准备接受显微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和粪便化验,以及心电图、B超和胸片等,以评估患者的机体功能是否能耐受麻醉和手术。即使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只要经正规内科治疗后病情控制满意,也可以考虑接受显微手术治疗。

  • 在进行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时,需要注意多个细节,以确保手术的成功。首先,患者的体位需要调整为侧卧位,并在耳后做一个小手指大小的弧形切口。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包括骨头、肌肉和皮肤厚度的不同,以及乳突的发育情况。如果不进行个性化调整,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

    接下来,需要进行颅骨钻孔,创建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骨窗。上方要充分暴露横窦边缘,前方要暴露乙状窦边缘,二者交角也需要充分显露,以减少对小脑的牵拉,并充分暴露三叉神经根部。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小心地牵开小脑,确保桥小脑角池充分放液。避免使用脑压板过分牵拉小脑,因为这可能会造成脑组织挫伤和静脉出血,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锐性分离蛛网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避免钝性牵拉,以防止面神经受损导致面瘫,并可能损伤岩静脉及其分支,引起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岩静脉应该尽可能保留,如果必须切断,最好只切断分支而不是主干。

    在调整显微镜深度后,需要锐性分离蛛网膜,清晰暴露三叉神经REZ及其周围血管。小心辨认责任血管,通常是动脉,例如SCA、AICA或基底动脉,甚至可能是PICA。有时也可能是静脉压迫,静脉最常见的是岩静脉分支。

    最后,需要充分松解神经与血管间的蛛网膜,并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适当大小的Teflon棉垫,而不是将垫棉放入神经与血管之间。否则,可能会导致症状复发。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可能包括:未能发现责任血管或减压不充分;有多支责任血管,减压了部分责任血管,但仍有未处理的责任血管;乙状窦栓塞,静脉回流受阻,造成新的静脉压迫;三叉神经REZ处蛛网膜粘连或术后形成新的粘连;隔离物放置位置不当或移位,或者放置垫棉处组织增生、粘连,形成新的压迫。

  •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由颅内、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比,其疼痛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常伴有三叉神经麻痹的表现,如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等,并可能合并其他相邻脑神经麻痹,导致感觉和运动症状,支配区的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患侧咀嚼肌瘫痪,咬合无力,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病因包括小桥脑脑角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血管瘤和三叉神经鞘瘤等;半月神经节肿瘤如神经节细胞瘤、神经鞘瘤、脊索瘤等;垂体腺瘤向鞍旁生长伸入两层硬脑膜之间的腔中;以及颅底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及各种转移癌等。

    症状表现为面部突然剧痛,疼痛类型多样,发作时间不固定,可能只持续几分钟或长达几十分钟。疼痛部位常常起始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然后扩展到整个面部。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诊断方法包括脑脊液、X线颅底拍片、CT扫描、MRI、DSA乃至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是西药治疗,常用药物有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可以迅速止痛,但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苯妥英钠也被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但效果不太理想。

  • 三叉神经痛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根的压迫和牵拉引起的,60%的患者是由各种压迫引起的。这种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是由于颅内血管长期压迫颅内三叉神经根区,导致神经根区表面局部的髓鞘脱失,传导触觉的神经纤维和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发生“短路”,使得三叉神经脊束核随时处于“激惹状态”,以至正常情况下仅能引起触觉的刺激,都可以引发三叉神经痛的发作;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见于脑干多发性硬化、脑肿瘤等疾病。

    目前常规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药物治疗、微创手术、微血管减压术。药物治疗中,卡马西平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对肝肾损害大,不建议长期服用;封闭治疗是指用某种化学药物直接注射于受累的三叉神经周围支、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内,使注射部位神经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致使该神经分布区域感觉丧失,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射频治疗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电极插入半月神经节内,通电后逐渐加热至65—75度,对靶点进行毁损,持续时间60秒;手术治疗包括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和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使三叉神经感觉根变性,导致神经元突触传递电生理阻滞,但不足以影响正常的神经元突触传导,痛觉传入受阻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疼痛或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微创手术和微血管减压术适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患者;伽玛刀治疗适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复发或无效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病灶已处理,或原发肿瘤较小者、身体健康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限于舌咽神经感觉支支配区内的反复发作性炙痛或刺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扩散到扁桃体、咽后、舌后和中耳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舌咽神经痛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病因不明,可能与神经的脱髓鞘性改变有关;后者可能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附近肿瘤、炎症、异位动脉的压迫引起。

    舌咽神经痛的诱发因素包括吞咽、说话、打呵欠或掏耳等动作,甚至在头颈部活动时也可能诱发疼痛。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疼痛而拒食,采取低头姿势让唾液自口中流出。检查时,触及舌咽神经的分布区域也可能引发剧烈疼痛。

    舌咽神经痛的疼痛部位通常局限于一侧咽后壁、舌根、扁桃体区和外耳道等部位。疼痛性质类似于三叉神经痛,呈发作性刺痛、刀割样剧痛或烧灼样疼痛,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部分患者的疼痛可能较轻。许多患者在扁桃体、软腭、咽后壁或外耳道等处有“扳机点”,一经触碰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扳机点”可以通过可卡因麻醉来缓解发作。

    少数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可能会出现心动过缓、心脏停跳、血压下降、晕厥及抽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支配颈动脉窦的窦神经过度兴奋,促使迷走神经功能过分亢进所致,也可能与迷走神经本身的高敏感状态及舌咽神经近心端假触突形成有关。晕厥和抽搐则可能是由于心动过缓、心脏停跳引起的血压下降和脑严重缺血缺氧所致。

  • 我从未想过,三叉神经痛会在我身上发生。直到那一天,疼痛如同一把尖锐的刀子,毫不留情地刺入我的脸颊。每一次咀嚼、每一次说话,甚至是微风拂过,都会引发剧烈的疼痛。我感到无助和恐惧,仿佛生活被这无情的病魔控制了。

    我记得那天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咨询了一位医生,医生建议我服用卡马西平来缓解疼痛。起初,我对这个药物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它能解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我预想的那样发展。

    我服用卡马西平后,整个人都晕得厉害,连走路都成为了奢望。那种感觉就像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在旋转。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否应该继续服用这个药物。

    我再次联系了那位医生,向他描述了我的症状。医生告诉我,刚开始服用卡马西平时,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等副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继续治疗。他建议我去医院复查一下,特别是神经内科,并且可能需要做CT检查。

    我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我的CT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医生告诉我,如果CT没事,可以继续服用两天药物,看看症状能不能减轻。但如果还是晕的不行,药物不能控制,需要去神经外科看一下。

    我决定再次尝试服用卡马西平,希望这次能够有所改善。同时,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和饮食,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慢慢地,我的症状开始有所缓解,疼痛不再那么频繁和剧烈。

    回想起这段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常常忽视自己的身体,直到疾病来临才开始后悔莫及。幸好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过,病情才没有加重。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及时就医,早日康复。三叉神经痛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性疼痛,主要表现为面部剧烈、突然、短暂的疼痛,常见于一侧面部,尤其是下巴、嘴唇和鼻子周围。易感人群包括中老年人和女性。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 调理要点 1. 首选药物卡马西平,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等副作用,需密切观察。 2. 如果症状不能控制,需要去神经外科就诊,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 定期复查,包括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4.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 5. 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 70岁的老李,从65岁起,一阵阵的牙痛就开始与他相伴了。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被这种痛折磨到精神崩溃,体重只剩下80斤;。 5年之间,被疼痛折磨的疲惫不堪的老李,几乎把所有能想、能做的办法都试过了,可牙疼却还是如影随形的跟着他,以为只是牙疼作祟的老李,甚至拔光了足足一整排的牙齿!然而拔了一排牙齿的代价还不够钻心的痛,痛到最后只剩牙龈了还是疼痛难忍。 “吃不好,睡不好。”老李说,明明退休后,该享清福了,“可我却每天都要和牙疼作伴。” 疼痛频繁发作,连刷牙、吃饭、洗脸都无法顺利完成,拔牙后的几个月仍也不见好转。 也就是这样,老李的三叉神经痛被误诊了多年。毛病也就越来越厉害,直到来了医大疼痛科,老李才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头面部神经痛,多在40岁以后发病。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病程呈周期性发作,疼痛可自发,也可因刺激扳机点引起。三叉神经痛与其他的很多疾病类似,经常被误诊,三叉神经痛的疼痛范围多在三叉神经内,具体的发病部位是在眼睛上下、颧骨上下以及嘴部的上下。多数的三叉神经痛会被误诊为牙痛,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牙痛多会伴有牙龈肿痛,而三叉神经痛则不同。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药物治疗、微创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的首选用药是卡马西平,但对肝肾损害极大,不建议长期服用。微创介入手术有多种类型,包括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等。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微血管减压术,但费用高、风险大,需要慎重考虑。

  • 颈椎是由多个椎骨组成的复杂结构,每个椎骨都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这些椎骨通过椎孔相连,形成了椎管,脊髓就位于其中。

    首先是寰椎,也就是第一颈椎。它与枕骨直接相连,缺乏椎体和棘突,只有前后弓和侧块。寰椎主要与头、耳、鼻、喉、脸等部位相关联。如果寰椎发生错位,可能会引发头痛、失眠、视力下降、记忆减退、眩晕、高血压和面瘫等症状。

    其次是枢椎,即第二颈椎。枢椎与其他颈椎相似,但在椎体上方有一个齿状隆突,称为齿突。枢椎主要与耳、鼻、喉、舌、声带、口等部位相关联。如果枢椎发生错位,可能会引发昏眩、偏头痛、耳鸣、胸闷、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等症状。

    第三到第六颈椎是典型的颈椎,具有小而左右径宽于前后径的椎体。这些颈椎与咽、颊、肩、横膈、颈部肌肉、咽、臂、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甲状腺、上肢等部位相关联。如果这些颈椎发生错位,可能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牙痛、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肩酸痛、三叉神经痛、气管炎、哮喘、手臂酸痛、心动过速或过缓、上臂或手腕痛、低血压、心律失常、五十肩、大拇指酸麻痛等。

    最后是隆椎,即第七颈椎。隆椎的结构与普通颈椎相似,但其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而呈结节状。隆椎主要与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部位相关联。如果隆椎发生错位,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外侧、中指、肱肌、无名指酸麻痛等症状。

  • 三叉神经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疾病,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了中药疗法来缓解疼痛。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单纯依靠中医理疗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手术治疗,尤其是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手术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保留三叉神经的解剖完整性,并且具有止痛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显微镜下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从而消除刺激的根源,恢复三叉神经核的正常功能。虽然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随着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总的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三叉神经是脑神经中的一种,负责面部感觉和部分运动功能。然而,当三叉神经受到异常刺激时,会引发剧烈的疼痛,称为三叉神经痛。这种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动脉血管压迫、肿瘤压迫和脱髓鞘变化等。患者常表现出在面部多个区域出现“扳机点”,一旦触碰就引发疼痛。疼痛的性质可能是针刺、灼烧、电击或撕裂样,且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都没有规律性。由于早期症状容易被误诊为牙痛,患者常在口腔科就诊。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手术治疗。其中,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唯一方法,能够保留三叉神经的解剖完整性和功能。该手术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且副损伤少、复发率低,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