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位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现实中许多孩子必须面对各种疾病的折磨。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很多孩子与同龄人相比明显落后。家长通常会认为这是由于营养不良,于是给孩子“补钙”,却很少考虑其他问题,例如脑部肿瘤的可能性。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一位12岁的小患者从小发育缓慢,身高比同龄男孩平均低50多厘米。尽管家长一直给孩子补充营养,但效果并不明显。直到出现严重头痛和呕吐症状,孩子才被送往医院。最终诊断为颅内长了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7%。虽然它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生,但70%的病例发生在15岁以下,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2%~13%。临床上,颅咽管瘤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被家长忽视,例如上述新闻中小患者一直出现的症状就被认为是发育不良。
那么,为什么颅咽管瘤患者会出现身体矮小、发育不良呢?专家解释,肿瘤导致脑垂体功能减退,特别是生长激素、卵泡激素/黄体激素分泌缺乏,从而使患者体格发育迟缓、个子矮小、身体瘦弱、疲乏、不爱活动、皮肤苍白、面色发黄并有皱纹等。
除了上述症状外,颅咽管瘤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异常:
家长们应该警惕,不要用固有的认知去判断孩子的异常。当出现上述类似症状时,一定不要大意,应及时就医,接受正规诊断和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对颅咽管瘤的首选和唯一的治疗手段。只要及时接受手术,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因此,家长和孩子都应该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以期早日控制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曾经是一名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直到那天我被诊断出患有颅咽管瘤。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从那一刻起,我的世界变得混乱而无序。我开始频繁地在广州市各大医院之间奔波,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案。每次去医院都是一场折磨,长时间的等待、复杂的检查程序、以及医生们专业但冷漠的态度,让我感到极度的焦虑和无助。
然而,我的生活在某一天发生了转机。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半信半疑地注册了账号,并选择了一位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通过视频通话,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和担忧。医生耐心地听完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了我的康复之路。
每个月,我都会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激素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同时,我也开始服用优甲乐、左乙拉西坦、泼尼松和弥凝等药物,并每天补充钙片。医生还建议我每三个月去做一次检查,以监控病情的变化。虽然治疗过程中仍然会有困难和挑战,但我感到自己不再孤单,医生和我一起面对疾病,共同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
现在,我已经逐渐恢复了健康和活力。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时期,我深深地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让我在家中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种便捷和效率,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希望。
颅底肿瘤是指生长在颅底区域的肿瘤,包括前、中、后和侧颅底的肿瘤。这些肿瘤可能会侵犯鼻腔、鼻咽部、咽旁间隙、副鼻窦、翼腭窝、颞窝、颞下窝、颞骨等部位,甚至破坏硬脑膜,形成颅内外沟通肿瘤。由于颅底区域的复杂解剖结构和神经血管密布,治疗颅底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巨大挑战。
在选择手术入路时,必须考虑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不同的入路可以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从而减少对重要结构的损伤并提高肿瘤切除的彻底性。例如,对于前颅窝底肿瘤,可以选择额部入路、面中掀翻入路、面中掀翻+额冠状切开入路、上颌骨部分切除+眶内容物剜除+额冠状切开入路、上颌骨外旋+鼻外翻+额冠状切开入路、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等。对于中颅窝底肿瘤,垂体腺瘤可以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或扩大经蝶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可以选择单侧或双侧额下入路或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脑膜瘤和中颅窝脑膜瘤可以采用翼点入路或额眶颧入路,颅咽管瘤可以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经额部纵裂入路、经胼胝体前部-透明隔间隙-穹窿间入路、经翼点入路或经鼻蝶放除囊液等。对于后颅窝底肿瘤,岩斜坡区肿瘤和桥小脑角肿瘤可以选择经鼻蝶显微镜手术和内窥镜手术、改良翼点入路、扩大中颅窝经岩前入路、经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入路、颞枕入路、颞枕经小脑幕-经岩入路、枕下乙状窦后经耳道入路、枕下乙状窦后经内耳道上嵴入路等。对于侧颅底肿瘤,可以选择额颞耳前颞下窝入路、耳前颞下-颞下窝入路、额颞耳后颈联合入路、颞耳后颈联合入路、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等。
在进行手术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同时,医生还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的重要结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颅咽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源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该疾病的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鉴别诊断颅咽管瘤需要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区分,包括垂体腺瘤、视交叉部神经胶质瘤、鞍结节脑膜瘤、第三脑室肿瘤、侧脑室脉络膜乳头状瘤、鞍部软骨瘤和鞍部异位松果体瘤等。
垂体腺瘤是由脑垂体的嫌色细胞或嗜酸性细胞发展而来的肿瘤。嫌色性垂体腺瘤多数突破鞍膈向鞍上生长,临床上表现为内分泌紊乱、视力、视野改变、蝶鞍的变化和头痛。嗜酸性垂体腺瘤则可导致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视力及视野的改变也较为明显。两者与颅咽管瘤的区别在于好发于成年人,且嗜酸性垂体腺瘤会引起生长激素大量分泌。
视交叉部神经胶质瘤发源于视交叉、视神经及丘脑下部的胶质细胞等,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的改变、内分泌紊乱和丘脑下部症状。与颅咽管瘤相比,视交叉部神经胶质瘤的头痛多位于额颞部,视力减退常双侧不一致,视野改变多呈双颞侧偏盲,视神经乳头多呈原发性萎缩,且X线平片检查常发现蝶鞍扩大,有的病人在鞍上可见钙化斑。
鞍结节脑膜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垂体丘脑下部功能低下及颅内压增高。其视力多呈缓慢的进行性减退,视野缺损不对称、不规则,视神经乳头多呈原发性萎缩。与颅咽管瘤相比,鞍结节脑膜瘤的头痛都较轻,多位于额颞部,X颅骨平片可显示鞍结节蝶鞍前壁骨质增生,蝶鞍一般不扩大。
第三脑室肿瘤以儿童及青年人发病较多,肿瘤可阻塞脑脊液循环的通路和压迫第三脑室周围结构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其典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发作性头痛及意识障碍。与颅咽管瘤相比,第三脑室肿瘤的发作性头痛与体位有密切关系,肿瘤侵犯上丘时可出现肥胖、嗜睡或尿崩,颅骨X线平片可见松果体钙化移位,蝶鞍正常,鞍上无病理性钙化。
侧脑室脉络膜乳头状瘤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由于肿瘤分泌大量的脑脊液而发生交通性脑积水。与颅咽管瘤相比,侧脑室脉络膜乳头状瘤的病人常呈现强迫性头位,头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甚至眩晕或昏迷等,脑室造影显示侧脑室扩大、移位或出现充盈缺损,有时侧室三角区的肿瘤可有钙化影。
鞍部软骨瘤病人多无颅内压增高,临床上常表现为眼球突出和眼脱疼痛,动眼神经麻痹,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与颅咽管瘤相比,鞍部软骨瘤的眼底检查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颅骨平片鞍上常见钙化影,脑血管造影有颈内动脉虹吸段被推移和变形,很少出现垂体症状。
鞍部异位松果体瘤多为胶质瘤,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大部分病人的首发症状为尿崩症。与颅咽管瘤相比,鞍部异位松果体瘤的病人可出现垂体功能低下,性欲减退,儿童期发病表现为身材矮小,有的出现性早熟症状,少数病人有发热、呼吸改变,头痛多位于额部,约半数以上伴有恶心和呕吐,有的病人可出现Ⅲ、Ⅵ颅神经功能障碍,X线颅骨平片蝶鞍正常,鞍上多无钙化,血管造影出现鞍上占位病变征。
经鼻蝶入路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脊索瘤等疾病的方法。该手术采用神经内镜或显微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然而,为了防止术中或术后感染,鼻腔冲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护理步骤。
鼻腔冲洗并非简单的洗鼻子。它是一种通过一定压力的水流将鼻腔分泌物清洗出来的方法。对于经鼻蝶手术的患者来说,鼻腔冲洗可以帮助清洁鼻腔,减轻鼻塞、干燥、异味、嗅觉障碍等症状,并促进受损鼻黏膜的修复。
正确的鼻腔冲洗操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使用医用冲洗器;其次,选择等渗或3%高渗氯化钠溶液作为冲洗液;再次,冲洗液的温度应接近正常体温;最后,冲洗时间和频次也需要掌握得当。术前3天开始冲洗,每日1~2次;术后3周开始冲洗,每日1~2次为宜。
总之,鼻腔冲洗是经鼻蝶入路手术后一个重要的护理步骤。正确的操作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