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21日)期间,临床营养科医生强调了营养支持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其主要目标是提供适当的营养底物,改善机体生理及免疫功能,减轻疲劳、厌食等症状,降低治疗中断的风险,并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治疗阶段,减少或避免由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一旦肿瘤患者被确诊,应立即进行规范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包括饮食调查、体重丢失量、体检、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发现营养不良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并分析其原因、类型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重要的是,肿瘤患者不应盲目选择“饥饿疗法”,也不应过度担心某些食物会加速肿瘤发展。相反,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物摄入量下降,难以维持正常的健康体重时,必须接受专业的营养支持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并非简单的“缺什么,补什么”,而是一种科学的、个性化的营养干预。
肿瘤营养疗法是肿瘤治疗的基础和一线疗法,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基本治疗方法同等重要。它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肿瘤治疗中,许多患者和家属会有这样的疑问:中药与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是否会产生冲突,影响放化疗的效果,或者能否同时进行?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您,中医药与放化疗之间并不会发生冲突。目前也没有任何报告表明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会因此而降低放化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适用于肿瘤患者治疗的各个阶段。不同阶段,中医药的作用和角色也会有所不同。在放化疗期间,西医治疗方法是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其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不仅可以杀死、抑制肿瘤细胞,还可能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骨髓功能、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这时,中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益气扶正、填精养血、调理脾胃等方法,改善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症状,例如乏力、失眠、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手足麻木、骨髓抑制等,以确保放化疗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并不是以抗肿瘤为主要方向,而是以辅助放化疗为主。
有些患者可能会担心,化疗后呕吐反应本来就很严重,使用中药后会增加呕吐反应,甚至喝下去的中药也会被吐出来,起不到什么作用。然而,实际上许多中药具有很好的止吐功效,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止吐,还可以改善食欲。
放化疗结束后,中医药的角色将从辅助转变为主力。除了继续扶正、调和脾胃外,还需要加强抗肿瘤治疗的力度。值得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至少一年以上,甚至最好达到两年,才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如果只服药十天半月就停止,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肿瘤治疗领域,氦刀和射频消融是两种备受关注的技术。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点,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和特点。
首先,氦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放射治疗技术,利用高能氦离子束精确打击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治疗深部或难以手术切除的肿瘤。氦刀的优势在于其高精度和低副作用率,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大体积肿瘤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其他方法。
相比之下,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导入射频电极到肿瘤内部,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包括肝癌、肺癌、肾癌等。射频消融的优点在于其较小的创伤和快速恢复,但也可能存在复发风险和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
总的来说,氦刀和射频消融都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面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结果,许多人会感到无助和困惑。尤其是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结直肠癌的治疗目标是实现无瘤状态,这意味着即使在出现肝或肺转移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实现长期生存。
然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第一次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要尽可能地清除肿瘤,还要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在有限的资金下,第一次治疗是不能省略的。无论是手术、放疗还是化疗,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结直肠癌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即使在初次治疗后,仍需要定期复查和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复发或转移。同时,放化疗的副作用虽然存在,但只要肿瘤得以控制,病人的整体状况通常会得到改善。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不能被传言或不专业的建议所迷惑。相反,应该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复发或转移,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结直肠癌的治疗需要全面的考虑和长期的规划。虽然经济条件可能有限,但第一次治疗的投入是绝对必要的。同时,通过定期复查和密切监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唑来膦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具有强大的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减少骨吸收的能力。这种药物在治疗骨转移、骨质疏松以及高钙血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唑来膦酸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唑来膦酸可以用于成骨性骨转移的治疗。研究表明,成骨性骨转移病灶中破骨细胞的活性也会增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可以减少成骨性骨转移的发生。因此,唑来膦酸是治疗这种类型的骨转移的有效药物之一。
其次,唑来膦酸的主要用途包括:减少骨相关事件(如病理性骨折、骨痛、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综合征)、治疗骨质疏松(尤其是内分泌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以及配合其他药物治疗骨转移导致的高钙血症。
在使用唑来膦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了解患者是否有牙科疾病或近期内是否有牙科手术史;查明患者的肾功能和离子情况;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本品;慎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利尿剂以及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同时应用。
唑来膦酸不仅具有抗骨吸收的作用,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并与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然而,使用唑来膦酸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肾功能损害、颌骨坏死、发热、骨痛增加、关节痛、肌肉痛等。因此,在使用唑来膦酸之前,应充分向患者交代这些可能的不良反应。
唑来膦酸的使用方法是:成人每次4mg,使用100ml的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溶液配注,滴注时间>15分钟。治疗骨转移应每3-4周使用1次,辅助治疗为每6月1次。注意,唑来膦酸与钙可形成螯合物,忌与含钙溶液配伍。
唑来膦酸的作用机制是:它与骨有高度的亲和力,能够优先到达骨代谢活跃的部位,被破骨细胞摄取,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最终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重吸收过程。
关于唑来膦酸的使用时限,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出现肾功能损害及颌骨坏死等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对于骨转移患者,唑来膦酸应使用至不能耐受或一般情况显著下降。对于辅助治疗,每6月使用1次,有临床试验设计时限为3年。
最后,双磷酸盐相关性骨坏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也需要了解。根据病情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例如,0期可以使用止痛药物和抗菌素治疗;1期可以使用抗菌素漱口液;2期需要使用抗菌素漱口液及镇痛治疗,口服抗菌素;3期需要使用抗菌素、抗菌素漱口液、镇痛及外科手术。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预后通常良好,对人体寿命影响不大。因此,过于激进的扩大切除并非必要,反而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危害。对于早期阶段的微小癌,微创的热消融方式可以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避免了传统手术切除可能带来的副损伤和并发症。
在面对可能患有甲状腺癌的情况下,病人的反应各异。一些人可能出于恐癌心态而急于手术切除,而另一些人则会更理性地考虑疾病的阶段、治疗手段和可能面临的问题。然而,很多病人在初次面对肿瘤时可能缺乏理清问题的冷静思考。
外科手术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也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大量早期癌灶被提前发现并提前治疗,但这并不总是正确的选择。外科手术本身是一种带有毁损性的操作,可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副损伤和并发症。同时,许多惰性生长的恶性肿瘤可能表现得像良性肿瘤一样无害。因此,在权衡手术创伤和肿瘤潜在危害时,理智和冷静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列腺癌和肺磨玻璃结节等疾病普遍存在过度手术的问题。对于相当一部分早期肿瘤,传统手术切除可能更多地是为了缓解病人的心理焦虑和恐慌,而非真正根治肿瘤。相比之下,热消融治疗提供了一个折衷的选择,可以在处理肿瘤的同时避免手术带来的过度损伤。
在日复一日的肝癌消融治疗中,我深刻体会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每一根纤细的消融针都承载着患者的希望和医生的责任。然而,肿瘤的多变性和治疗的风险性也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小心谨慎。
在这个过程中,我写下了一首《针针慢》,以此来表达我对肝癌消融治疗的感悟和敬畏之情。每一次治疗都是一次挑战,需要我们在利益、命运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对患者负责。
《针针慢》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疾病和治疗时,不能轻率妄为,而是要认真斟酌每一个决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医疗领域取得更好的成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
胡某,10岁女孩,因肝脏巨大肿瘤接受了手术切除。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符合未分化肉瘤的特征,并伴有大量出血。通过形态学和酶标的结合分析,我们得出这个结论。肿瘤与切缘的距离较近,但切缘未见明显肿瘤细胞。除了肿瘤区域外,其他肝脏部分未见明显肿瘤细胞。胆囊和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也未见明显肿瘤细胞。肝脏及肿瘤组织的大小为17*14*5cm,表面大部分有包膜,切面呈现灰红色区域,大小为13*8*4.5cm。该区域内存在较多坏死和出血,距离切缘0.1-0.5cm。由于是恶性肿瘤,手术后需要进行化疗,并定期复查以防止复发和转移。
中西医结合科是一种独特的医疗模式,旨在通过将西医的化疗、放疗和生物免疫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提供更全面的肿瘤治疗方案。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科的治疗策略包括专病综合治疗、中医外治疗法、联合外科和放射肿瘤科的同步放化疗、个体化治疗和中医伴随治疗。这些方法都旨在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专病综合治疗主要针对常见恶性肿瘤,采用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和中医药综合治疗。这种方法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中医外治疗法则利用中药外治的优势,研制出特色中药外用制剂,用于防治癌性疼痛、恶性胸腹水、化疗性周围神经病变及手足综合征等症状。同时,中西医结合科还提供个体化治疗和中医伴随治疗,旨在为每位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提供全程康复指导服务。
朱老先生,一个曾经的建设兵团老兵,因30年前的枪伤而失去左肾。30年来,他以“大难不死的独肾人”自居,生活惬意自在。然而,今年体检后,朱老先生的右肾被发现有肿瘤,且紧贴大血管。面对手术难度极高的孤立肾肿瘤,朱老先生四处求医,但几乎所有医生都表示保肾难度非常大,可能需要切除右肾。
在朋友的指点下,朱老先生来到了杭州,找到了专家汪朔主任。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汪朔主任决定使用机器人中心发展的新技术,通过经腹膜后途径,应用机器人第三臂,精细解剖肾动脉及分支,高选择阻断肾动脉,以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最终,朱老先生的肿瘤被微创切除,肾脏成功保留。
朱老先生出院时,只有5个肉眼看不出的刀疤,表达了对医生和技术的高度赞扬。
我舅舅的肺癌诊断像一道晴天霹雳,打破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从县城医院到市里,再到北京,舅舅的病情一路被确认为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多只能活两年,这个消息让我们全家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恐惧中。
我记得那天,舅舅的脸色苍白,双眼无神,仿佛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他紧紧握着我的手,声音颤抖着问:“还有希望吗?”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默默地陪伴他,感受着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在等待报告的日子里,舅舅的状态越来越差。他的咳嗽声日夜不停,呼吸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全家都在为他祈祷,希望奇迹能够发生。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报告出来后,舅舅的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我决定带舅舅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我们通过视频连线与一位资深的肿瘤专家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医生告诉我们,肺癌分为多种类型,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虽然舅舅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但仍有可能通过靶向治疗、化疗等方式延长生命。
听完医生的解释,舅舅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决定积极配合治疗,尽力延长自己的生命。我们全家也在这个过程中团结一心,给予舅舅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现在,舅舅正在接受治疗。虽然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都相信,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幸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心存希望,总能找到一条出路。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放弃。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去寻找支持和鼓励。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都应该珍惜并尽力延长它。愿每一个面临困境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重获生活的希望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