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溺水后抓个空瓶也能救命

溺水后抓个空瓶也能救命
发表人:医疗之窗

夏天,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青少年。据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统计,溺水已成为暑假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孩子们贪图方便,独自到河沟、池塘、水库游泳,缺乏安全意识,泳技不佳,一旦发生意外,往往不知所措,酿成悲剧。

那么,遇到溺水者,我们应该如何施救呢?首先,不识水性者不建议直接下水救人,以免造成更大的危险。可以大声呼喊,并拨打救援电话。如果身边有长木杆、绳子或救生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间接施救。

溺水者本身也需要掌握自救方法。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双手不要乱抓,寻找逃生的方向。如果身边有矿泉水瓶,可以握住它,利用其浮力减缓下沉。其次,要积极配合救援人员,按照救援人员的指示进行行动。

对于会游泳的施救者,燕重远主任总结了四个步骤:1. 从背后接近溺水者;2. 摆脱溺水者的抓握;3. 拖拽溺水者上岸;4. 上岸后进行急救。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考原文。

除了溺水急救知识,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夏季游泳安全不容忽视,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悲剧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8月3日,手术完成后余书华露出了笑容。余书华从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刚走上护士岗位短短5个月。近日,一段全程救援一位溺水老人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中一个嘴对嘴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蓝衣姑娘受到网民热捧,被称为“最美女孩”。7月27日下午,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一位老人不慎掉入深水塘,周围群众纷纷跳入水中齐心协力把老人打捞上岸,但此时老人已经重度昏迷。面对命悬一线的溺水老人,正当周围的人因无计可施而急不可耐时,突然从人群中冲出一名穿蓝色衣服的年轻女孩,她扑通一下跪在老人身边,快速查看了老人的心跳和瞳孔,口对口地为老人实施人工呼吸,持续数分钟,并不停按压老人胸口。蓝衣女孩的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人群的惊叹和关注。120急救人员赶到后,蓝衣女孩向急救医生交代好老人之前的情况,便悄然离开。然而,蓝衣女孩引发的关注却未能停止。她跪倒在地、口对口为老人进行人工呼吸的施救行动被网友用相机拍下来,上传网上并被迅速转发。她因此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美女孩”。

  • 我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来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希望能够得到医生的帮助。我感觉自己的鼻子和耳朵里进了不少水,咽喉里传来粳炮声,而肺子里似乎也有些不舒服的感觉。我心里着急,不知道还有没有希望。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开始担心起自己的病情,但同时也对医生充满信任。

    终于,医生江文婷出现了,她非常亲切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并给出了建议。她告诉我不用担心水进入血管里的问题,因为呼吸道和血管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她还提醒我,如果要咨询肺移植相关问题,应该向胸外科专家咨询。

    在和医生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她的耐心和专业。她不仅解答了我的问题,还给予了我信心和支持。我深深感激这位医生,她让我对医疗行业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我那还处在病痛中的孩子来到了一家名为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平台。孩子因意外溺水,已经进入ICU多日,我的心如悬梁,时刻都在担忧他的病情。

    与医生的沟通是通过文字进行的,我小心翼翼地描述了孩子的症状,医生则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具体情况。当我得知孩子的病情可能需要一周左右的治疗时间时,我心中的焦虑稍微缓解了一些。

    然而,当我看到医生回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关爱和专业的建议时,我的信心又增强了。他不仅详细地解答了我的疑问,还提醒我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环境,比如避免孩子再次接触到可能引发事故的水源。当我知道泳池的水可能会比淡水更干净时,我感到一阵温暖,仿佛有双看不见的手在扶持着我。

    医生还仔细观察了孩子的肺部X光片,告诉我炎症有所减轻,这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虽然孩子仍然处于嗜睡状态,但我相信,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他一定会好起来的。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不仅关注孩子的病情,还关心我的情绪,告诉我不用紧张。这让我更加坚信,选择京东互联网医院是明智的。

    最终,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我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了康复之路。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专业,也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敬意。

  • 随着暑假过半,中小学开学在即,中山市出现了一系列儿童问题事故。小林因父母报了过多兴趣班而感到压力过大,情绪低落;徐先生的儿子因暑假无聊离家出走五日;更有悲剧发生,两名儿童因下河游泳而溺水身亡。专家提醒,暑假期间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 在现实生活中,溺水事件往往不像电影中那样戏剧化。从呛水到真正溺水的过程非常短暂,溺水者很少发出求救声或挥手。家长和成人在岸边玩手机,孩子却可能在眼皮底下溺亡,这样的新闻令人震惊,也提醒我们不要误解真实的溺水状态。溺水是1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尤其1-4岁和11-14岁是高危年龄段。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了95%以上。除了自然水域,游泳池、水上乐园等配有救生员和安全设备的场所也可能成为溺水的高危区域。现实中,很多人对溺水急救的认知存在误区,比如倒挂控水、艾灸肚脐等,这些方法不仅不能有效救人,还可能加重伤情。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遵循A-B-C原则,即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预防溺水比急救更重要,外出游玩时要注意安全,做好监管工作,避免悲剧发生。

  • 宝宝游泳时佩戴脖圈可能会因为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压迫颈部血管和神经等因素,导致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脑损伤、惊厥和溺水等风险。电解质紊乱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休克。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胸闷、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晕厥。长时间压迫颈部可能引起大脑缺氧,导致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长期存在可能引起认知障碍。脖圈压迫颈部若宝宝处于高热状态,可能引发惊厥。若宝宝不会游泳,使用脖圈可能导致溺水,造成呼吸道堵塞,严重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 当遇到有人落水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近日,一篇关于孩子溺水急救方法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其中提到‘攥着孩子的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的急救措施,专家指出这是错误的。溺水并非只要不超过1小时就能救活,长时间溺水会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和脑部缺氧。此外,抢救溺水者时不应进行控水,因为控水可能会引起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和肺部感染,还可能延误心肺复苏的最佳时机。正确的急救措施包括尽快将溺水者移至安全地带,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救护车。即使呼吸心跳停止超过10分钟,也应积极抢救,因为潜水反射和低温环境可以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使脑组织耐受相对长时间的缺血缺氧。

  • 朋友圈中流传的一种说法称,如果孩子溺水,应该马上倒背着孩子奔跑,十多分钟左右孩子就会吐出水恢复呼吸。然而,这种说法是否可靠?本文将探讨倒背溺水者奔跑这种急救法的有效性,并介绍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溺水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倒背奔跑这种急救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即在奔跑过程中,通过肩膀挤压溺水者的腹部和胸部,从而把肺里和腹部的水挤得吐出来。然而,这种方法并不是最科学有效的,成功率并不一定高,且操作不当可能对孩子的脊椎造成损伤。

    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包括:清理口鼻污物、迅速控水、人工心肺复苏和及时就医。如果发现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应尽量避免在复杂多变的江河湖海游泳,选择正规安全的游泳池享受游泳乐趣。

  • 夏日炎炎,孩子们渴望在河水中寻找清凉,然而,这样的行为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近日,重庆开县长沙镇发生了一起悲剧,10余名小学生私自下河洗澡,导致4名男生不幸溺亡。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下河洗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在享受夏日清凉的同时,我们应提高安全意识,选择安全的地方洗澡,并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 在动作电影中,急救镜头常常让观众紧张刺激。然而,这些镜头中的急救方法是否正确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专家针对最近两部热门电影《红海行动》和《芳华》中的医疗场景进行了点评。

    在《红海行动》中,一位战士被金属锐器穿透,战友将其拔出后获救。专家指出,在院前急救实践中,通常不会当场拔出大型异物,以免造成严重出血或开放性伤口。

    而在《芳华》中,一位同志脚底磨出水泡,队友用针挑破。专家建议,小水泡最好不要挑破,以免感染;大水泡在无脓液的情况下可以挑破,但需消毒后操作。

    此外,专家还对溺水、胸外按压、手臂动脉创伤等场景进行了点评,提醒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正确急救方法。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