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发表人:健康驿站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2周内可自行消退。

2. 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等。

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严重者可出现嗜睡、拒食、呕吐、发烧等症状。

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胆红素测定、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等。

四、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观察黄疸变化,保持新生儿充足的喂养和良好的睡眠。

2. 病理性黄疸: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黄疸需使用抗生素治疗,溶血性黄疸需输血治疗,胆道闭锁需手术治疗等。

五、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 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感染。

2. 产后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变化,及时就医。

3. 对于母乳性黄疸,可暂时停止母乳喂养一段时间,观察黄疸变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它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泄,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一、病因及分类

    胆汁淤积性黄疸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外胆汁淤积性黄疸两大类。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主要由肝炎、毛细胆管分泌受阻等引起,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等。

    肝外胆汁淤积性黄疸则多由胆管结石、蛔虫、肿瘤等引起,其中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病因。

    二、治疗方法

    针对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胆汁分泌,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方面,针对胆管结石等引起的胆汁淤积,可行胆总管切开、胆管引流等手术。

    三、日常保养

    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 生活方面,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心理方面,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四、医院及科室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建议患者到具有肝脏疾病诊疗经验的医院就诊,如肝胆外科、消化内科等。

  • 新生儿黄疸是新手父母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家长一听到宝宝黄疸就慌张,甚至有的家长会选择断奶来治疗。事实上,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是生理性的,不需要过度担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的现象。根据胆红素水平的升高程度和原因,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现象,大约80%-90%的足月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一周左右开始消退,足月的宝宝一般在两周内黄疸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及时将血液中的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病理性黄疸是指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或者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能包括新生儿溶血症、感染、肝脏疾病等。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注意事项:

    1. 观察黄疸程度: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皮肤黄染程度较轻,主要表现在面部和上半身。病理性黄疸的宝宝皮肤黄染程度较重,可能全身都出现黄染,甚至尿色发黄。

    2. 观察宝宝精神状态: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精神状态良好,能吃能睡。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可能精神状态不佳,出现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

    3. 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一周左右开始消退,足月的宝宝一般在两周内黄疸消退。病理性黄疸的消退时间较长,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

    4. 定期复查:家长需要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复查黄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理性黄疸。

    5. 避免过度干预:对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需要过度干预,如停止母乳喂养等。如果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理性黄疸,就可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 黄疸,这一看似简单的疾病,实则与人体胆红素代谢密切相关。胆红素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红细胞破坏产生。当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时,便会导致黄疸的发生。

    黄疸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及眼球发黄,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因此,了解成人黄疸的正常值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成人黄疸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一般来说,成人的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在3.4~17.1μmol/L之间。当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就可能引发黄疸。

    除了了解正常值,如何治疗黄疸也是关键。治疗黄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通过使用退黄药物,如茵栀黄颗粒、利胆片等,帮助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2. 病因治疗:针对引起黄疸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肝炎、胆道阻塞等。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黄疸症状。

    4. 中医治疗:运用中医理论,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法,辅助治疗黄疸。

    5. 手术治疗:对于胆道阻塞等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预防黄疸的发生也十分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肝炎等传染性疾病。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

    4. 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

    总之,了解成人黄疸的正常值、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保障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意味着人体自身可以清除病毒,无需特殊治疗即可康复。然而,由于甲肝病毒具有传染性,且在一些特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因此了解甲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粪-口传播、水源污染、食物污染等。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等,可以有效预防甲肝的发生。

    甲型肝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在1-2周内自行缓解,预后良好。然而,部分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人,可能会出现重症肝炎,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

    目前,甲型肝炎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于重症肝炎患者,可能需要肝移植等治疗手段。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是甲肝患者康复的关键。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在甲型肝炎的预防方面,接种甲肝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甲肝疫苗安全可靠,可有效预防甲肝的发生。

    总之,甲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根据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程度,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出生后2-3天,7-10天自然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无法有效代谢血液中的胆红素。

    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黄疸持续加深、加重或消退,甚至持续数周。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能是新生儿溶血、感染、先天性代谢缺陷等。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晒太阳:晒太阳可以帮助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每天让新生儿晒太阳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主要晒手、脚、背部等部位。

    2. 光疗: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通过使用蓝光或白光照射新生儿,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3. 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等。

    4. 其他治疗:如输血、换血等。

    除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也很重要。孕妇在孕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感染,减少新生儿溶血的风险。新生儿出生后,要注意观察黄疸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许多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善,会出现身体发黄的现象。本文将为您解答生理性黄疸眼白是否会发黄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3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尚未完善,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引起皮肤、眼白等部位发黄的一种现象。生理性黄疸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1-2周内黄疸会自然消退。

    那么,生理性黄疸眼白是否会发黄呢?答案是肯定的。生理性黄疸会导致眼白出现黄色,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眼白中的蛋白质结合胆红素,从而使眼白发黄。需要注意的是,生理性黄疸的眼白发黄程度通常较轻,且随胆红素代谢逐渐完善,眼白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

    除了生理性黄疸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会导致眼白发黄。例如,眼底黄斑病变、肝脏疾病等。如果眼白发黄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皮肤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胆红素、排泄胆红素等。当肝脏功能异常时,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黄疸。常见的肝脏疾病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眼白发黄程度通常较重,且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黄疸,我们应注重以下方面: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肝脏疾病。
    • 孕妇应注意孕期保健,预防胎儿黄疸。
    • 新生儿出生后,密切关注黄疸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总之,生理性黄疸眼白会发黄,但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关注新生儿黄疸情况,做好预防措施,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重要环节。

  • 我的互联网医院问诊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带着满心的忐忑,打开了我的手机,点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小儿消化科。自从我的宝宝出生后,黄疸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虽然县城医院建议住院治疗,但我实在不忍心让宝宝离开温暖的摇篮。于是,我决定通过网络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与医生的对话中,我详细描述了宝宝的症状,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宝宝出生后的情况。从宝宝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到血液检测的结果,我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医生。医生的专业素养让我感到安心,他详细解答了我的疑问,并给出了在家观察和治疗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宝宝的情况在临界范围内,可以先在家观察。他提醒我要注意监测黄疸值,并告诉我了黄疸值上升的临界点。他还告诉我,大部分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让我不必过于担心。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购买了测黄疸的仪器和蓝光箱,并开始了在家治疗。医生还告诉我,晒太阳是治疗黄疸的有效方法,但要避免太阳直射,以免宝宝中暑。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我的宝宝,期待着他早日康复。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医生的服务,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让我更加信任医生,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温暖。

  •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根据血型不合的类型,主要分为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两种,其中ABO血型不合更为常见。

    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等。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重度病例可能会导致死亡或留下脑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对于轻度溶血,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通过蓝光照射或自身恢复即可。对于中重度溶血,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治疗方法包括丙种球蛋白、换血等,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感染。同时,加强母乳喂养,注意饮食均衡,预防低血钙、低血糖等症状。

    为了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目前临床上常用抗D球蛋白进行预防。对于RhD阴性妇女,在怀孕28周和分娩72小时后进行注射,可以有效降低第二胎患病的风险。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家长、医生和医院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胆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由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因素引起。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一、胆管炎的症状

    胆管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1. 腹痛:患者常出现中上腹异常不适、胀痛、绞痛,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

    2. 发热:部分患者伴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超过40℃。

    3. 黄疸: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

    4. 呕吐、恶心:部分患者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

    5. 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血清转氨酶升高。

    二、胆管炎的治疗

    胆管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通过抗感染药物、保肝药物等改善临床症状,如甲硝唑、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2. 手术治疗:对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引起的胆管炎,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等。

    三、胆管炎的预防与日常保养

    1. 饮食:胆管炎患者应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胆红素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情。

    四、胆管炎的就诊科室

    胆管炎的就诊科室主要包括:

    1. 普外科:负责胆管炎的手术治疗。

    2. 感染科:负责胆管炎的抗感染治疗。

    3. 肝胆外科:负责胆管炎的肝胆疾病治疗。

  • 脸上出现黄疸是许多患者关注的健康问题。黄疸的形成与胆红素的代谢密切相关,胆红素是一种黄色的物质,主要由红细胞分解产生。当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时,就会导致皮肤、黏膜和眼睛出现黄色,即所谓的黄疸。

    根据黄疸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多见于新生儿,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及时处理过多的胆红素所致。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多晒晒太阳,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即可缓解。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溶血性黄疸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血液中胆红素产生过多所致,常见于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阻塞性黄疸则是由于胆管阻塞,导致胆红素排泄不畅所致,常见于胆管结石、胆管肿瘤等疾病。

    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一般治疗包括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物理治疗包括蓝光照射,通过促进体内胆红素的排泄,缓解高黄疸的情况。药物治疗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腺苷甲硫氨酸等解毒剂和利胆剂,用于改善肝功能,促进胆红素排泄。手术治疗则针对胆管结石、胆管肿瘤等疾病,通过手术或肿瘤切除术取出结石,缓解黄疸。

    患有黄疸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引起黄疸的疾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