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一有黄疸进行就断奶?

宝宝一有黄疸进行就断奶?
发表人:生物医疗创新站

新生儿黄疸是新手父母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家长一听到宝宝黄疸就慌张,甚至有的家长会选择断奶来治疗。事实上,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是生理性的,不需要过度担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的现象。根据胆红素水平的升高程度和原因,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现象,大约80%-90%的足月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一周左右开始消退,足月的宝宝一般在两周内黄疸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及时将血液中的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病理性黄疸是指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或者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能包括新生儿溶血症、感染、肝脏疾病等。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注意事项:

1. 观察黄疸程度: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皮肤黄染程度较轻,主要表现在面部和上半身。病理性黄疸的宝宝皮肤黄染程度较重,可能全身都出现黄染,甚至尿色发黄。

2. 观察宝宝精神状态:生理性黄疸的宝宝精神状态良好,能吃能睡。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可能精神状态不佳,出现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

3. 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一周左右开始消退,足月的宝宝一般在两周内黄疸消退。病理性黄疸的消退时间较长,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

4. 定期复查:家长需要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复查黄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理性黄疸。

5. 避免过度干预:对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需要过度干预,如停止母乳喂养等。如果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理性黄疸,就可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病程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通常没有特异性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乏力、消化不良、腹泻等,这些症状与慢性肝炎相似,需要通过肝脏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乏力、腹胀、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出血倾向、内分泌系统失调等。体征方面,患者常呈慢性病容,面色黝黑,面部有毛细血管扩张、口角炎等。皮肤表现常见蜘蛛痣、肝掌,可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胸、腹壁皮下静脉可显露或曲张,甚至在脐周静脉突起形成水母头状,静脉上可听到静脉杂音。黄疸常提示病程已达到中期,随着病变进展而加重。

    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形成等。

    了解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与肝硬化相关的标签词:

    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症状、体征、并发症、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形成

    以下是一些与肝硬化相关的搜索关键词:

    肝硬化症状、肝硬化并发症、肝硬化治疗、肝硬化饮食、肝硬化护理、肝硬化预防、肝硬化检查、肝硬化诊断

  •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婴幼儿感染乙肝的比例较高。那么,宝宝感染乙肝会有哪些症状呢?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早期症状:

    1. 发热:宝宝感染乙肝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以上。

    2. 咳嗽、流涕:部分宝宝可能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咳嗽、流涕等。

    3. 腹泻:部分宝宝可能会出现腹泻症状。

    二、典型症状:

    1. 黄疸:宝宝感染乙肝后,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睛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2. 精神状态差:宝宝感染乙肝后,精神状态可能会变差,表现为精神萎靡、困倦、食欲不振等。

    3. 腹痛:宝宝感染乙肝后,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三、预防措施:

    1. 接种乙肝疫苗:为预防宝宝感染乙肝,建议在宝宝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2. 注意卫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乙肝病毒。

    3. 定期检查:宝宝感染乙肝后,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我家的小天使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做黄疸检测。医生***微笑着迎接我们,那温暖的眼神仿佛能驱散我心中的焦虑。

    孩子的黄疸值有些高,医生***耐心地向我解释了各种治疗方案,包括茵芷黄等药物。我有些犹豫,因为孩子刚出生时有些困难,现在又出现黄疸,心里真的很害怕。

    医生***看出了我的担忧,他告诉我,黄疸有很多原因,大部分都找不到病理性的原因。他建议可以先不吃茵芷黄,停几天母乳看看黄疸变化,看是不是母乳性黄疸。

    孩子出生时有些缺氧,做了脑CT发现有点蛛网膜下腔出血点,住院打了养脑针。医生***告诉我,这些情况不会影响黄疸,只是需要注意观察。

    我担心孩子用茵芷黄会有副作用,医生***安慰我说,茵栀黄对孩子肠胃影响不大,可以先不吃,如果黄疸持续升高再考虑。

    医生***还建议我给孩子做肝功能胆汁酸复查,查一下TORCH和肝胆彩超,以确定黄疸的原因。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对孩子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孩子一定能战胜黄疸。

  •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中低烧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除了低烧,肝炎患者还可能出现厌食、黄疸、大便变白、浑身无力等症状。

    在肝炎发病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厌食的情况,尤其是油腻食物。此外,皮肤、巩膜和尿液也可能出现黄疸症状。同时,大便颜色可能会变白,患者会感到虚弱、精神不好、无精打采。

    厌食是肝炎的早期信号之一。平时食欲很好的人,如果最近食欲明显下降,尤其是油腻食物,应该警惕是否有肝炎的可能。黄疸是肝炎的另一个常见症状。如果皮肤、巩膜和尿液出现黄疸,也需要引起重视。大便变白也是肝炎的早期症状之一。当食欲下降时,大便颜色可能会变白,这可能是消化不良的表现。浑身无力是肝炎的另一个常见症状。患者会感到虚弱,不愿意移动,稍微动一下就会感到筋疲力尽、精神贫乏。

    对于肝炎患者,控制或治疗肝炎的病因至关重要。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以服用抗病毒药物;酒精性肝炎患者需要戒酒并接受适当的营养支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和减肥;寄生虫性肝炎患者可以服用驱虫药。

    在控制病因的基础上,患者还应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中休养。严格禁酒、避免吸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肝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饮食方面,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盐的食物,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虾、豆制品、鸡蛋等。同时,应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腌制、烧烤和油炸食物。

    肝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病因、病情、患者体质等。因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保健。

  • 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代谢、解毒、储存营养物质等重要功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肝脏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其特点是肝脏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充满液体的囊性包块。大多数肝囊肿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因此常常在体检中被发现。但有些肝囊肿可能会引起以下症状:

    1. **无症状**:这是最常见的肝囊肿表现,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

    2. **腹胀**:较大的肝囊肿可能会压迫周围的器官,如胃或肠道,导致腹胀感。

    3. **呼吸不畅**:当肝囊肿压迫膈肌时,可能会影响呼吸,导致呼吸困难。

    4. **黄疸**:肝囊肿压迫胆管可能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黄疸症状。

    5. **感染**:当肝囊肿被细菌感染时,可能会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

    针对肝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肝囊肿或伴有症状的肝囊肿,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2. **营养支持治疗**:对于症状不明显、体征正常的患者,可以选择营养支持治疗。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肝囊肿引起的并发症,如感染、黄疸等。

    4. **抗感染药物**:对于肝囊肿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抗感染药物可以帮助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肝囊肿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以帮助缓解症状和预防疾病加重: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2.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肝囊肿问题。

    4. **遵医嘱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 新生儿黄疸是新手父母们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了解其成因和应对方法对于呵护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三种类型。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现象,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从而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通常情况下,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随着新生儿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黄疸会自然消退。

    母乳性黄疸则是因为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抑制了新生儿肝脏中胆红素的代谢,导致黄疸持续存在。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后黄疸明显改善,可以判断为母乳性黄疸。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暂时用配方奶替代母乳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导致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大量胆红素。溶血性黄疸需要及时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和换血治疗。

    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关键在于做好产前检查和产后护理。产前,医生会通过检测母婴血型来判断是否存在溶血风险。产后,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和应对方法,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呵护宝宝的健康。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无法及时将血液中的胆红素代谢出去,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而病理性黄疸则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溶血、感染、围产期相关因素、母乳性黄疸、G6P-D缺乏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新生儿溶血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导致母婴之间产生免疫反应,引发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则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如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等。围产期相关因素包括孕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分娩过程中使用催产素等。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一种酶有关,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缺乏G6P-D酶,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先天性胆道闭锁则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

    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主要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光疗是通过将新生儿暴露在蓝光下,使胆红素发生光异构化,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药物治疗包括苯巴比妥、茵栀黄等,有助于促进胆红素代谢。手术治疗则针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如胆总管重建术等。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 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母婴血型不合等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2. 避免孕妇感染病毒或细菌。

    3. 母乳喂养时,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4.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受光照治疗。

  •   新生儿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很多新手父母由于缺乏经验,常常陷入一些错误的护理方法中。本文将针对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错误做法进行分析,帮助新手父母避免这些误区。

        挤压乳腺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3-5天,乳房会肿大如蚕豆至鸽蛋大小,并分泌少量乳汁,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接受了母体雌激素的影响所致。这种生理现象多于生后2-3周自然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强行挤压乳腺,容易造成感染,引发乳腺炎。

        正常溢乳误为呕吐

      新生儿由于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容易发生溢乳。喂奶后应将宝宝竖起,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枕头高度以3-4厘米为宜。少量溢乳是正常现象,不应按呕吐处理。

        错弃初乳

      初乳是指产后12小时内分泌的乳汁,颜色较深,质地较浓稠。有些人认为初乳是“坏乳”,将其挤掉。实际上,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够帮助宝宝抵抗疾病。产后尽早开奶,宝宝的吸吮越频繁,乳汁分泌越好。

        生理性黄疸误认为肝炎

      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不需要特殊治疗。有些父母一见宝宝皮肤发黄,就误认为是肝炎,盲目给宝宝使用退黄药物,这是不恰当的。

        误擦胎脂

      胎脂具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和保温的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较多的部位外,其他部位的胎脂不宜擦拭,以免破坏其保护作用。

        脱水热误为感染

      少数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脱水热,表现为体温骤升,有时可达39℃左右,但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夏季较为常见。适量补充水分后,体温可迅速恢复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有些人误认为是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这是不必要的。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生理现象,多数情况下,新生儿黄疸在出生后10天左右会逐渐消退,最晚不超过20天。然而,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孩子的胎龄、月龄以及疾病状态等。

    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其黄疸消退时间一般在10天左右,最晚不超过15天。而对于早产儿来说,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成熟,黄疸消退时间可能会延长至15天,最晚不超过20天。如果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0天,或者黄疸程度加重,就需要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疗法和药物治疗。光照疗法是通过蓝光照射新生儿皮肤,促进胆红素分解和排泄。药物治疗则主要是使用药物降低胆红素水平。此外,母乳性黄疸也是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类型,需要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再逐渐恢复。

    除了药物治疗和光照疗法外,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新生儿减轻黄疸症状:

    1.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 给新生儿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胆红素排泄。

    3. 定期观察新生儿黄疸程度,如发现黄疸加重,及时就医。

    4. 给新生儿顺时针按摩小肚子,帮助排便。

    5.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

    6.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新生儿受凉。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 黄疸,这一常见的症状,常常与多种疾病相关联。当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升高时,我们便可以将其视为黄疸。它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以及体液的黄染,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黄疸并非孤立存在,它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前兆。例如,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果新生儿患有黄疸,尤其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高胆红素脑病。高胆红素脑病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脑瘫、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明确黄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加强喂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喂养可以促进新生儿排便,有利于黄疸的恢复。此外,多排便、多喝水、多晒太阳以及注意个人卫生也是预防和治疗黄疸的重要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关注以下事项:

    • 多排便: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如果不能完全排出体外,胆红素将通过特殊的肝肠循环再次被吸收到血液中,从而增加黄疸。
    • 多喝水:判断液体摄入量是否充足的方法是观察尿液。正常人每天小便6-8次。如果频率不够,可能是液体摄入不足。
    • 多晒太阳:注意臀部皮肤的清洁。

    总之,黄疸并非无关紧要的症状,它可能与严重的疾病相关。对于新生儿黄疸,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