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喝水是学问 它对健康很重要

喝水是学问 它对健康很重要
发表人:医学奇迹见证者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然而,喝水的学问并非仅仅是为了解渴。正确地喝水对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喝水与健康的关系

水在人体内不仅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还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保证充足的摄水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每天究竟该喝多少水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百花大夫指出,人体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约有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过程中或是从皮肤所蒸发的水,总共消耗水分大约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中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需要喝多少水会根据活动量、环境,甚至天气而有所改变。

特殊人群的喝水策略

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喝水量的多少必须特别注意。例如,浮肿病人、心脏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过多,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容易导致病情加剧。这些人该喝多少水,应视病情听取医生的具体建议。而对于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肤干燥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则可对缓解病情起到一定效果。此外,人在感冒发烧时也应多喝水,因为体温上升会使水分流失,多喝水能促使身体散热,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怀孕期的妇女和运动量比较大的人水分消耗得多,也应多喝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如今市场上各种纯净水、矿泉水和饮料名称五花八门,广告宣传更是诱人。然而,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它不含卡路里,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一般建议喝30摄氏度以下的温开水最好,这样不会过于刺激肠胃道的蠕动,不易造成血管收缩。含糖饮料会减慢肠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长期大量喝饮料,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喝水时间与方式

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时才想起喝水,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喝水太快太急会无形中把很多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胀。因此,最好先将水含在口中,再缓缓喝下。至于喝水时间,应在两顿饭期间适量饮水,最好隔一个小时喝一杯。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尿液的颜色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一般来说,人的尿液为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浅,则可能是水喝得过多,如果颜色偏深,则表示需要多补充一些水了。睡前少喝、睡后多喝也是正确饮水的原则,因为睡前喝太多的水,会造成眼皮浮肿,半夜也会老跑厕所,使睡眠质量不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暑病疾病介绍: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可导致机体神经和循环系统出现障碍,重者可致死亡。闷热潮湿的夏季,是中暑高发时节。一旦发现中暑,须立即采取降温等紧急措施,并送至医院对症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经综合治疗后,中暑大多可痊愈。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夏季高温天气,中暑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除了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敷冷水毛巾降温、补充盐水等措施外,合理选择防暑药物也是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暑药物及其适用症状:

    1. 仁丹: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的功效。适用于暑热引起的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状。

    2. 十滴水:具有健胃、祛风、清热解暑等作用。适用于暑热引起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等症状。

    3. 藿香正气水:具有解暑、降温等功能。适用于因暑湿引起的浑身无力、四肢酸懒、胸闷心烦、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症状。

    4. 清凉油:具有提神醒脑、活血消肿、镇痛止痒等作用。适用于头痛头晕、蚊虫叮咬、皮肤瘙痒等症状。

    5. 风油精:具有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祛风等功效。适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症状。

    6. 薄荷锭:具有解郁疏气、散风去热的功效。适用于头脑胀痛等症状。

    7. 痧气丸:具有芳香化浊、辛凉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中暑、腹痛吐泻、牙关紧闭、四肢冰冷、昏厥等症状。

    8. 六一散:具有芳香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等症状。

  • 芒种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包烨华指出,芒种时节,应遵循‘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原则,避免太阳直射,注意防暑降温。此外,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有助于预防痤疮等皮肤病。

    饮食方面,宜清补为主。芒种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易出汗,因此要注重养阴生津,多食用西瓜、黄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食物。同时,应避免过咸、过甜的食物,以免引起血压升高、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问题。

    夏季雨水较多,湿度加大,人们容易患上感冒,中医称之为‘热伤风’。症状包括流涕、鼻塞、打喷嚏、发热、头痛等。预防热伤风,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防止邪风侵入。

    2. 睡眠时,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免感冒。

    3. 洗浴后,应待肌肤干燥后再吹风。

    4. 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等刺激性食物。

    5. 多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等。

  • 炎炎夏日,绿豆粥成为了消暑佳品。尤其在三伏天,一碗绿豆薏米粥更能清热解暑,让人神清气爽。

    绿豆薏米粥的制作方法简单,只需将绿豆和薏米提前浸泡,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煮至软烂,加入蜂蜜调味即可。绿豆薏米粥不仅美味,还具有诸多养生保健的功效。

    绿豆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的功效,对于暑热烦渴、水肿等症有很好的疗效。薏米性寒,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的功效,对于脾虚湿盛、水肿、脚气等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绿豆和薏米的搭配,使得绿豆薏米粥具有更强的清热利湿作用。在夏季,饮用绿豆薏米粥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暑湿感冒、腹泻等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绿豆薏米粥虽然具有诸多功效,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脾胃虚寒、阴虚火旺的人群应适量饮用,以免引起不适。

    除了绿豆薏米粥,还有许多其他的食疗方可以清热解暑。例如,绿豆汤、西瓜汁、苦瓜茶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在夏季,我们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天。

  • 感冒后痰多的症状让很多人感到困扰,这不仅影响了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那么,如何应对感冒后痰多的困扰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缓解症状。性寒的水果,如苹果、梨,以及清热的蔬菜,如冬瓜、苦瓜,都是不错的选择。

    苹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开胃的效果。梨则鲜嫩多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化痰止咳、润肺的功效。

    冬瓜富含蛋白质、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C、叶酸等营养元素,具有清热解暑、美容养颜的功效。苦瓜则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A,具有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

    除了饮食调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如果痰多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感冒后痰多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日常保养和及时就医等方式进行缓解。

  • 近日,歌手林俊杰在襄阳举办演唱会期间,因高温天气和演出强度,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症状,疑似中暑。这引发了人们对中暑这一常见疾病的关注。那么,中暑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中暑以及中暑后的急救措施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中暑的定义及分类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代谢紊乱、水盐电解质失衡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类型。

    中暑的常见原因

    1. 高温环境: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如高温天气、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等。

    2. 强烈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导致人体热量产生过多,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3. 空气流通不畅:导致人体散热困难,热量积累。

    4. 营养不良、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降低人体抵抗力,增加中暑风险。

    中暑的预防措施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正午时分。

    2. 保持室内通风,适当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

    3. 补充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4. 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和蔬菜。

    5.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暑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2. 为患者提供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

    3. 可使用冰袋、湿毛巾等方法为患者降温。

    4. 如患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求救。

    5. 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 夏天,高温天气让人容易中暑,而轻度中暑是中暑的一种常见形式。那么,轻度中暑应该如何处理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

    首先,脱离高温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中暑通常是由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中心失控引起的。因此,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转移到凉爽、通风的地方,让身体逐渐恢复调节功能。

    其次,进行物理降温是缓解轻度中暑症状的有效方法。轻微中暑后,皮肤会灼伤,体温升高。此时,可以通过冷水擦拭身体、使用风扇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以促进散热并降低体表温度。同时,大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饮用淡盐水、电解质饮料等,可以帮助身体快速恢复。

    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缓解轻度中暑症状的重要措施。轻度中暑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导致疲劳。因此,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在睡眠过程中,尽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以防感冒。

    如果轻度中暑症状较重,可以适当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出现大量出汗、头晕、恶心等症状,可以口服一些具有祛热解暑功效的中药,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此外,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可服用退热药;如有腹泻症状,可服用止泻药。

    除了以上处理方法外,日常生活中还应加强预防措施,避免中暑的发生。例如,夏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高温时段出行;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时注意温度调节;多吃清淡食物,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摄入。

  • 中暑,这个看似普通的夏季常见病,其实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和多样的症状。它不仅会带来身体的不适,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暑的成因。中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产热增加、热量增加和散热障碍。产热增加主要发生在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时,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平衡,会通过氧化代谢产生大量热量;热量增加则多见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无法有效散热;而散热障碍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皮肤烧伤、汗腺缺乏等。

    中暑的症状也呈现出多样性。最轻微的症状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乏力、口渴等,及时休息和补水可以缓解;轻度中暑则可能出现高热、大量出汗、面色潮红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而重症中暑则可能危及生命,表现为高热、意识模糊、抽搐等,需要立即抢救。

    为了预防和治疗中暑,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知识。首先,在高温环境下,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其次,要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尽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此外,及时就医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对预防中暑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等,都有助于预防中暑。

    最后,中暑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轻度中暑可以通过休息、补水等方式恢复;而重症中暑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 夏季高温天气,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因此,正确的降温方式至关重要。颅内的动脉血管对疼痛非常敏感,在高温季节,运动劳作后头部易出汗,血管扩张,此时若用冷水冲洗头部,可能会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导致头晕、眼花、呕吐,甚至颅内大出血。

    那么,夏季如何正确降温呢?以下是一些养生小贴士:

    1. 热毛巾擦身

    夏季,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2. 洗热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3. 热水洗脚

    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4. 喝热茶

    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此外,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热症发生。

  • 夏季高温酷暑,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中暑等健康问题。为了帮助老年人安全度过夏季,本文将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一、饮食方面

    1. 多喝白开水:老年人每天应保证喝足够的水,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预防中暑。

    2. 适量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蛋等,避免油腻、辛辣、高热量食物。

    3. 喝一些清凉解暑的汤品:如莲子汤、山药汤、海带汤、紫菜汤、山楂汤、百合汤、猪皮汤等,有助于清热解暑、滋阴养神。

    二、生活习惯方面

    1. 保持室内通风:尽量保持室内温度在26℃左右,避免高温环境。

    2.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选择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避免在烈日下暴晒。

    3. 注意防晒: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

    4. 避免过度劳累:夏季老年人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5. 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三、药物方面

    1. 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2. 如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

  • 立秋,意味着暑去秋来,然而此时暑气仍未完全消散,中医将其称为“长夏”。在这个时节,人们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立秋时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适当增加酸、咸味食物的摄入,如大麦、黑豆、豇豆、鸭子、海带等,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精神调养也要跟上,保持心平气和,避免忧郁恼怒,以适应秋季清肃的气候特征。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们的作息时间也应相应调整。宜早睡早起,顺应阳气的收敛,舒展肺气。早起时,可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再起床,避免卧睡贪冷。此外,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等,但不宜过度出汗,以免耗伤阴气。

    中医将人分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不同的五行体质的人,在立秋时节的养生方法也有所不同。

    木形人: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肾补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麦、黄花菜、椰菜花、西兰花、苦瓜、水蜜桃、菠萝、葡萄等。

    火形人:宜多吃消暑生津,益气养肝的食物,如冬瓜、番茄、菠萝、香蕉、草菇、粉葛、鸭子、蕨菜等。

    土形人:宜吃具有益气消暑生津、清热祛湿的食物,如冬瓜、鸭肉、荠菜、茭白、苦瓜、沙葛、莲藕、玉米、水蜜桃、绿豆等。

    金形人:适合具有生津润燥、益气养阴消暑功效的食物,如丝瓜、百合、苡仁、胡萝卜、荸荠、西红柿、葫芦瓜等。

    水形人:多吃益气养肝、清暑祛湿的食物,如南瓜、黄瓜、豇豆、西兰花、椰菜、鸭肉、黑豆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