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深圳接连发生晨练者猝死 持续阴霾天气疑是祸首

深圳接连发生晨练者猝死 持续阴霾天气疑是祸首
发表人:医疗趋势观察站

近期,深圳连续发生晨练者猝死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专家分析,这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连续阴霾天气等因素有关。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少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晨练时,身体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猝死。

此外,近期深圳持续阴霾天气,空气污染加重,气压低、天气干燥等因素,也可能增加猝死风险。阴霾天气中,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容易刺激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导致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增加猝死风险。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在阴霾天气进行户外活动,尤其要避免晨练。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应关注以下方面,预防猝死: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酗酒等不良习惯。

2.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5. 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心肌梗死这一心血管疾病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40-60岁,甚至更年轻的群体也成为了这一疾病的潜在受害者。以33岁的林旭为例,他是一名网络游戏公司的高管,由于长期熬夜加班,最终因突发心梗不幸离世。林旭的案例反映出,尽管年轻人普遍没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但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缺乏锻炼等原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在上升。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医生提醒我们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学会放松精神,并关注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

  •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机构在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然而,近期某市医疗机构试行的“不满意就退费”方案却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本文将对此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据悉,该方案规定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中,若对试点医院提供的门诊、住院、医疗后勤保障等就医环节中的某一项服务不满意,可向院方投诉并申请退费。退费标准包括导诊、收费员、医生、检验等各个岗位,具体金额也有所不同。

    然而,这一方案却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有人认为,将医院比作服务行业,将医疗服务等同于普通商品,是对医者救死扶伤精神的亵渎。也有人担心,这样的方案可能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医闹事件。

    事实上,医疗服务与普通商品确实存在本质区别。医疗服务具有高风险、高难度、高专业性等特点,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标准难以量化,主观性较强。因此,将医疗服务简单地等同于普通商品,并采用“不满意就退费”的方案,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

    1. 满意的标准具有主观性,难以衡量且判断。

    2. 超负荷劳动之下,片面强调服务是耍流氓。

    3. 医疗行业是技术为先,服务不能喧宾夺主。

    4.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不能把责任全推向医院。

    因此,在医疗行业发展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 认清当下医疗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系统谋划,整体布局。

    2. 从现实出发,从细微处改变,因地制宜。

    3. 不断增强医疗行业的服务能力,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 熬夜猝死前的征兆可能包括睡眠障碍、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和晕厥,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心血管问题,应立即就医。

    1. 睡眠障碍:长期存在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神经衰弱和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睡眠障碍可能引发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2. 胸痛: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脏负荷增加,从而诱发胸痛的症状发生。胸痛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有时会放射到左臂或肩膀。

    3. 心悸:长时间熬夜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跳加快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悸的发生。心悸可能伴随焦虑、恐慌等不适感觉,这些症状可能由熬夜导致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引起。

    4. 呼吸困难:长时间熬夜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诱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炎症因子刺激下可能会引起咳嗽、咳痰、喘息等不适症状,当病情比较严重时,则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深呼吸或快速呼吸,以缓解因缺氧而导致的窒息感。

    5. 晕厥:熬夜会使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导致血管扩张异常,从而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晕厥通常突然发生,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随后迅速恢复。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液生化检查,以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抗高血压药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同时,强调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均衡饮食并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并预防潜在风险。

  • 近年来,知识分子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导致过劳死现象频发。清华大学两位教授的猝死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知识分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过劳死是指因长期过度劳累、工作压力过大、心理压力过重而导致的突然死亡。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癌症、消化性溃疡等。

    知识分子群体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和学术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进而引发心身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压力状态,会导致心理和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

    要预防和应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需要关注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其次,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此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应对知识分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
    •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 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总之,关注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 近年来,关于中国急救体系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与美国的911相比,中国的120急救中心在速度、效率等方面受到质疑。然而,这种比较是否公平?本文将从急救模式、急救知识普及、急救车辆出车速度、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120与美国的911在急救模式上存在差异。美国911接到电话后,是指派急救员到现场;而中国120则是派医生到现场。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医生可以及时进行专业救治,节省一半的时间。此外,中国120在接到急救电话时,也会指导病人进行相关措施,如房屋通风、平躺、服用特效药等。

    然而,目前中国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许多人面对紧急情况时,无法正确执行医生的指导,甚至无法清晰表达地址。因此,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刻不容缓,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

    此外,急救车辆的出车速度也受到质疑。北京急救中心调度中心主任郭增勋表示,白天急救车辆出车几乎都会遇到堵车情况,即使急救车辆可以违反交通规则,但在道路拥堵时,急救车辆也无法通过。因此,需要各个系统甚至每个人的参与,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关于急救车辆出车收费问题,郭增勋表示,110和120不能相提并论。110是国家统治工具,而120是医疗服务机构。目前,中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120急救服务,相信未来会逐步完善。

    急救医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工作条件艰苦,收入不高,工作压力较大。然而,急救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需要国家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 近年来,我国知名企业高管因心血管疾病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至2023年,已有数十位企业高管因心血管疾病离世,其中包括不少知名上市公司的高管。这些案例不禁让人思考,为何心血管疾病成为企业高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1. 工作压力:企业高管工作繁忙,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引发心血管疾病。

    2. 饮食不规律:应酬频繁,饮食不规律,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3. 缺乏运动: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导致心血管功能下降。

    4. 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预防心血管疾病,从生活点滴做起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高脂、高糖的食物。

    3. 积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重视心血管疾病,关爱生命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关注自身健康,关爱生命。

  • 根据目前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过劳死的主要直接死因包括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这些疾病的突然发作常与过度劳累有关。过劳死与一般猝死相似,但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先兆症状不明显。常见的过劳先兆症状包括脱发、肩颈部强直性发麻、频繁去洗手间、性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将军肚、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头痛、胸闷、肠胃障碍以及体重变化等。这些症状提示着身体可能正在承受过劳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引发情绪波动,其中生气是常见的情绪之一。然而,生气并非无害,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生气对健康的危害:

    1. 诱发心血管疾病

    生气时,人体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长期生气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

    2. 加速衰老

    生气会加速皮肤老化,使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皱纹、色斑等问题。此外,生气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加速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加速衰老过程。

    3. 影响消化系统

    生气会抑制胃肠道蠕动,导致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长期生气还可能引发胃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4. 增加患癌风险

    生气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增加患癌风险。

    如何调节情绪?

    1. 深呼吸

    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时,可以尝试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避免情绪失控。

    2. 运动放松

    运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游泳等。

    3. 寻求心理支持

    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情绪。

    4. 学习放松技巧

    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冥想、正念等,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5. 及时就医

    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 昨日下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园内发生了一起令人悲痛的事件,一名年仅12岁的男孩在运动过程中不幸猝死。事发时,男孩正在与同学练习打乒乓球,热身跑步中突然晕倒。学校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了现场急救,并迅速拨打120求助。尽管医生们全力抢救,但遗憾的是,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治未能挽救男孩的生命。据了解,男孩一年前曾有过运动中晕厥的经历,但体检并未发现心脏问题。医生指出,此类病症通常需要更深入的检查才能发现,如彩超等。目前,男孩猝死的具体原因尚需尸检后才能确定。医生提醒家长,应关注青少年子女的健康状况,定期体检,以防类似悲剧发生。

  • 冠心病,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典型症状之一便是胸痛。然而,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胸痛这一症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在临床上,我们通常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心绞痛表现的病人,另一类是无症状的病人。对于有心绞痛的患者来说,他们会因为胸痛等不适症状而及时就医,这对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然而,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身病情的严重性,认为自己是健康的,这可能导致他们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最终以心肌梗死或猝死等严重后果就医。

    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缺乏关注,没有及时就医。因此,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他们能够防患于未然,尽早进行疾病处理,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那么,对于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我们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2.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这些指标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需要积极控制。

    3.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以便及时进行干预。

    4. 积极治疗:对于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5.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