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冬令进补,三春打虎?冬季滋补,来聊聊膏方

冬令进补,三春打虎?冬季滋补,来聊聊膏方
发表人:京东健康

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相适应,所以有四时调养,适时进补的理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冬正是进补收藏的最佳季节,此时进补顺应生物节律,有利于机体储藏更多的精气,有益开春的新陈代谢,故有“冬令进补,三春打虎”之说。根据中医理论适时调理,可以及时调理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膏方是传统中药剂型之一,是依据中医理论,为个人量身定制的一种兼顾补养与治疗、经特殊加工制成的内服膏状中药。

 

与汤剂相比,膏方主要优点在于服用方便,膏方制成后,每天开水冲饮或直接吞服即可;同时膏方含适量糖分,口感较好,无汤剂味苦难服之忧;另外,膏方是煎煮浓缩而成,量少而纯,药效温和持久,滋补调理效果更佳。

 

哪些人适合膏方呢?

 

首先就是“亚健康”人群。现代都市人由于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出现疲劳、失眠等“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秋冬服用膏方增强体质。

 

 

而慢性病患者体质虚弱,抵抗力差,服用膏方,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能治疗所患疾病,改善体质。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膏方里增加了糖分,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酌情服用。

 

冬季天气寒冷,女性畏寒肢冷、面色差、更年期综合征等,通过膏方进补,可以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还能起到驻容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哪些人不适合服用膏方呢?

 

如果最近有感冒、发热或者咳嗽的症状,或者是急性疾病或者慢性病发作期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膏方。而原本身体非常虚弱的人,也不能寄希望于吃膏方一下子强壮起来,这样反倒事与愿违。盲目进补只会适得其反,脾胃虚弱者进食膏方,会引起发烧、失眠、燥热等副作用,甚至加重原有的症状。

 

 

为什么膏方讲究“专人专方”?

 

膏方充分体现了因人、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从整体出发,通过综合调治,使患者阴阳达到平衡,从而避免和减少来年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膏方最好是专人专方、量身定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花胶是“海八珍”之一,和鱼翅齐名,有着“海洋人参”的美誉。广东人素来以“会养生”闻名,而他们就尤为青睐花胶。广州女性人均预期寿命高达85.48岁,在我国中心城市排行第二,可能就和她们对于花胶的喜爱有关。

     

     

    那么,冬天吃花胶合适吗?花胶究竟有哪些功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功效一. 补肾益精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随着时令的变化,人体的五脏六腑次第各有“盛衰”,因而要根据季节分别进行调养,并提出了“春养肺、夏养脾、秋养肝、冬养肾”的四时养生法。

     

     

    冬天为什么要养肾呢?冬天寒邪肆虐,万物潜藏,人体顺应自然,也处于一种阳气潜藏的状态。寒冷属阴,而在中医理论中,阴阳相抗,因而寒邪会损伤我们体内的阳气。为了保护阳气,我们会将阳气收敛起来,藏于阳气之源——肾阳中。所以我们常说,冬天是肾藏精的季节,冬天养生,就要注重“固肾培精”,滋养肾阳,呵护我们体内的阳气“火种”。

     

    而花胶就有着强大的补肾益精的功能,能补充肾阳,助涨我们体内的阳气,增强我们对于寒邪的抵抗能力。所以,冬天吃花胶,可谓正当时。

     

    功效二. 强壮机能

     

    花胶,有着强身健体、补充体力、增强免疫的功效。花胶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84.9%,而脂肪只占0.6%[1]。我们都知道,蛋白质素来有“生命活动承担者”的美誉,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营养组分,而花胶能为我们提供各种优质蛋白,从而起到强身健体、补充体力、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花胶有利于补肾益精、滋养筋脉、强壮机能[2]。补肾,补充了全身的阳气,从而能推动气血的运行;筋脉得到滋养,气血的运行也更加顺畅;全身的脏腑才能“活力满满”而“协调有序”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所以,花胶也就特别适用于腰膝酸软、身体虚弱、精神过劳者,能缓解他们的虚弱状态,为他们的身体注入活力。

     

    功效三. 滋阴养颜

     

    所谓滋阴养颜,即通过滋养阴液,达到美容养颜[3]的效果。阴液是人体内一切“有营养”的液体的统称[4],我们的身体如果充满阴液,自然也就会显得“水灵灵”的——肌肤“水嫩Q弹”,嘴唇娇艳欲滴,眼睛明亮润泽;相反如果处于阴虚状态,则会出现月经不调,色素沉着,脸色暗黄等。

     

     

    而花胶,就有着滋阴养颜的功效,它可以说是女性的美容“圣品”,适用于各个季节,而广泛受到女性的欢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还有着延年益寿的功效,能延缓女性的衰老进程。

     

    花胶,能补肾益精、强壮机能、滋阴养颜,特别适合寒冷的冬天食用。花胶如斯昂贵,自有道理,这三大功效你记住了吗?

     

    【参考文献】
    [1]张志军,王李平,方军,林晨,汤逊尤,吴凌涛.花胶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品质评价[J].食品工业,2018,39(07):299-302.
    [2]老昌辉主编.美食 食疗与健康[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05.
    [3](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M].汕头大学出版社,2018.01.
    [4]原一祥等主编.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07.
  •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患者常会感到胸部疼痛,有时为压迫感,紧缩感,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及常规的内科治疗。

     

    冠心病患者常需终身服药,大多患者每年都会去医院住院治疗,是医院的常客,每天都要吃药,病情依然时轻时重,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很多患者选择了手术治疗(即咱们老百姓所说的放支架),但是术后有很多人还是会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导致病情的反复。那如何找到一个既经济有效又使用方便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呢?这就需要借助咱们祖国传统中医药的力量了。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中医认为冠心病多由寒凝、血瘀、气滞、痰浊引起。冠心病患者在冬季症状较重,夏季较轻,这符合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其病机“阳微阴弦”的概括。中医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天通过穴位贴敷药物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良好了效果。穴位贴敷是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记载于汉代《五十二病方》,书中有“以芥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茶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来治疗疾病。清代名医吴师机将中医外治法发展到新的高度,在其外治法专著在《理瀹骈文》曾提出:“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穴位贴敷药物,既可以发挥经络腧穴的作用,又可以发挥中药药效,同时借助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多管齐下,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并能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下面为大家介绍我们总结的穴位贴敷的中药及穴位。中药处方:川芎20克,丹参20克,冰片10克,麝香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细辛6克,檀香10克,红花20克,三七10克。麝香比较昂贵,可以用人工麝香替代。

     

    上方研磨成粉,用穴位贴(药店和网上都有卖的)将其贴在膻中、心俞二穴,保留24小时,每周贴药两次,4周为一疗程。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心俞穴这样取:两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中点就是第7胸椎棘突,找到这个突起,再向上推2个棘突,也就是第5胸椎棘突,旁边2个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的部位就是心俞穴。

     

    此方是我收集前辈们的73首穴位贴敷方剂,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学方法总结而成,可供大家临床使用。

     

    使用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后,虽然不能彻底治愈冠心病,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胸痛发作次数,减少西药的服用量及住院次数,提高生存质量,而且使用简便,没有任何副作用,大家不妨为自家的冠心病患者试上一试。

  •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爱打盹的我们总有办法为自己的困意找理由。不过困意这个东西确实挺任性的,想出现时就出现,该睡觉的时候往往人又精神了,打游击的战术简直一等一。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春困这回事儿!

     

    春天为什么容易犯困?肝脾不和春困多。

     

     

    中医学认为,春天属木应肝,春天树木生长舒展,肝气畅达而升发,若阳气不足或升发不利,则清窍失养,此外,春季肝气旺盛,肝木过剩,脾胃运化功能不健,湿气内困而造成春困。所以中医讲,春困多属肺脾气虚,尤其是阳气虚弱,而湿阻清窍所致。


    莫惊慌,春困其实不是病!


    “春困“是人体的生理机能不适应季节性的气候变化而发生的暂时性的生理反应。

     

    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体表的毛细血管因舒展而需要增加血流量,耗氧量不断地加大,脑组织的血流量就会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加上春天适宜的温暖和湿度的良性刺激,对大脑皮层产生了良好的镇静和催眠作用,于是产生了“春困”。

     

    第一招:早睡清神


     

    第二招:踏青悦神


     

    第三招:饮茶兴神


     

    第四招:运动爽神

     

     

    第五招:芳香提神

     

     

    第六招:吃花养神


     

    第七招:洗漱激神


     

    第八招:酸辣醒神

     

     

    第九招:温阳益神

     

     

    第十招:按摩助神


     

     

     

     

     

    1,按摩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不仅提神还可缓解头痛。按摩此穴位适用于各种人群,但注意不可用力过度,感觉酸胀即可。

     

    穴位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缓和地环形转动,持续30秒。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视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2,按摩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交会之处,按摩此穴位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穴位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5次。

     

     

    3,按摩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相平。这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按摩它除可提神外,还能缓解眼睛疲劳,特别对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或长时间伏案的人,效果更好。


    穴位按摩方法:保持身体正直,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揉穴位1分钟,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反复5次。

     

     

    负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收到通知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具有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详细讲述了百合的药用价值,指出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润肺等作用。对于入夏之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等症很有帮助,同时兼具清心安神功效,有益于睡眠。

      当归

      当归性温,味甘、辛,有浓郁的芳香。在中医药理上,它善补血活血,润燥滑肠通便。《本草备要》谓其:“血虚能补,血枯能润”,对气血生化不足,或气血运行迟缓以及血虚肠燥便秘者可谓良药。

      现代药理的研究表明,当归对于养护心脏非常有帮助,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降低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缺血、缺氧。夏属心,服食当归应该很适宜。

      女性所熟知的镇静、镇痛、抗炎作用是当归的另外一大优势,它对子宫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其水溶性非挥发物质能使子宫收缩加强,其挥发性成分则能减缓子宫节律性收缩,使子宫弛缓。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于女性美容养颜也很有帮助。

      大枣

      大枣性平,味甘,是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药物。对于胃虚食少、倦怠乏力、心绪烦乱症状很有帮助,常吃大枣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肝脏。大枣可以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做成可口的小吃和美食,是极有营养价值的餐桌常客。

      茯苓

      茯苓味甘,性平,中医认为可开胸腑、调脏气、补气血,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提高人体代谢率,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饼、龟苓膏都是夏季备受欢迎的食品。

      芡实

      芡实的别名叫做鸡头米,煮烂之后像爆米花一样膨胀开来,具有增补脾胃功能。古书说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对于营养吸收很有帮助。它含碳水化合物极为丰富,约为75.4%,而含脂肪只为0.2%,极容易被人体吸收。

      【延伸阅读】

      中药养生告别秋冬季皮肤干燥

      巧服中药让秀发不再干枯

      5种致命中药零食阿胶蜜枣伤脾胃

  • 按:民间有“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除了日常饮食,很多老百姓也会使用中药材来进补;郑医生为您推荐养生药膳,温馨提醒:进补要讲究技巧,补要补得合理,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进补方式。

     

    冬令季节,气候寒冷,万物封藏,中医认为肾藏精,养生方面最适宜收敛潜藏;冬季养生,可以通过饮食、药物、睡眠等方法,达到收敛固精的目的,对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有特别的作用。

     

     

    一、冬季一般的饮食养生原则
     

    1、冬天是进补的最佳时间,一些慢性疾病,虚寒型的疾病,到了冬天很容易发作,比如一些咳嗽、气喘等问题,多是因为阳气亏虚所导致的,治疗当用温热的药物调养,饮食也要避生冷,适当的温补,用药比如附片、肉桂、干姜、红参等。


    2、但饮食方面也要因人而异,比如气虚的多食用人参、淮山药、大枣、鸡肉等,血虚的多吃猪肝、樱桃、当归、阿胶;阳虚的可以适当吃生姜、羊肉、狗肉、牛肉的温补。

     

     

     

    但是,任何养生食品都要有度,也要讲究饮食多样,五谷鱼蛋肉菜多种搭配,才能保持营养均衡,补养滋腻不要太过,以免导致上火,虚不受补。


    3、此外,精神调摄是很重要的,不要患得患失,不求功名利禄,保持不骄不躁的心态,合理的用脑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调节生活规律,就能够起到补养身体作用作用。

     

     

     

    二、冬季中医药膳推荐。根据不同体质,选择最适合的秋冬进补方法,以下的食疗药膳可供选择。

     
    1. 当归生姜羊肉汤。用料:羊肉(尽量带骨和皮)1000g,生姜12片,当归50g;适合冬天怕冷、气血亏虚、阳虚体质的人。

     

    2. 桂圆山药乌鸡汤。用料:乌鸡1000g,桂圆100g,山药50g,党参40g;适合经常头晕、疲劳、失眠,气血两虚人群。

     

    3. 杜仲枸杞大骨汤。用料:大骨1000g,杜仲80g,枸杞子60g;适合经常腰酸痛、眼睛干涩等肝肾亏虚的人群。

     

     

    4. 香芋牛肉煲。用料:牛肉(带骨)1000g,香芋300g,香叶25g,适合经常胃口差、脾胃不好等脾虚体质人群。

     

    5. 健脾祛湿粥。用料:党参15g,山药15g,茯苓15g,薏苡仁20g,莲子15g,芡实15g,大米150g,共同煮粥,适合平常脾虚亏虚,胃肠湿重人群,如果脾胃偏虚寒的,可适当加益智仁9g,干姜6g。

     

    以上几组食疗方,分量可供多人使用,可以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药膳。

  • 作者 | 北京天坛医院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很多人都引用中医理论,说《黄帝内经》早就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是有人试过吗?这个时候吃补阳的人参鹿茸?不流鼻血就不错了!即使是吃羊肉等温热的食物,也是容易上火的。

     

     

     

    难道《黄帝内经》说错了?非也,是因为理解错了。古人的话,言简意深,不能从字面上去直接解释,看看原文,就明白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是这么说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这一篇讲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应当顺应这个自然界阴阳升降的变化规律,调养身体,调整生活起居、睡眠时间,调节精神情志等等,争取与万物同样做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哲学观点。

     

    这里的阴阳并不是人体内的阴液和阳气,当然也就不是让大家养阳或者滋阴。“春夏养阳”的意思是让大家注意顺应春夏的阳气升发趋势,不要做逆反自然的事情。

     

    具体到夏季,就是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现代人睡觉时间已经比古人晚多了,不需要再“夜卧”,需要做到的是“早起”。

     

    很多人晚上熬夜,早上晚起,以为睡眠时间够了就行,却不知道这样既妨碍了夜晚“阳入于阴”,又错过了早晨的阳气生发,是非常损耗阳气的。夏季阳气消耗较多,建议在午后睡20-40分钟,有助于补养心气,提升精力。

     

     

    很多人出门打伞,抹防晒霜,长时间躲在空调房里,或者睡觉时通宵吹电扇,不接受阳光,不让身体出汗,饮食上也是贪凉喜冷,都是违背“无厌于日”,使体内的阴寒和湿气不能排泄出去,即使现在没有感觉到不舒服,也容易成为以后致病的重要因素。

     

    当然并不是出汗越多越好,大汗淋漓也是中医非常反对的,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出汗太多,会耗伤人体的阳气和津液,可不是多喝点水就能补充上的。尤其是出汗以后,毛孔开放,腠理疏松,如果不注意防护,寒邪湿气更容易侵入体内。适当运动,全身微微出汗,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此外,天气炎热容易使人心烦易怒,急躁上火。此时要“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保持心情平静,“使志无怒”,才能“心静自然凉”。

     

    顺应自然阳气升降,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民间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

     

    生姜是厨房常见的调味佐料,更是一味治病的良药。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等多种作用。其辛温发散之性,特别符合夏季阳气升发的特点。

     

    夏季人体的阳气向外升散,内部尤其脾胃的阳气是虚弱的,消化能力下降,再加上很多人贪图凉爽,吃凉西瓜、冰淇淋,大量喝冷饮、凉茶,绿豆汤都恨不得冻起来吃,更应该多吃些生姜来温暖脾胃。

     

    生姜也是有禁忌的,对于阴虚火旺、咽喉肿痛、手足多汗、口臭便秘、痈疡痔疮等热症,要尽量少吃或不吃。民间还有一句谚语说“晚上吃姜胜似砒霜”,这个说法过于夸大了生姜的副作用。夜晚是阳气收敛的时候,生姜发散的作用,不利于阳气收藏,但也不至于“胜似砒霜”,只要不是临睡前吃就可以了。

     

     

    生姜味道辛辣,比较刺激口腔和咽喉,推荐大家煮一些生姜水来喝,养生防病。剂量可以灵活一些,受风寒时多用,平时少放一点。

     

    生姜水:生姜1-2两,红枣6-12个,大葱白1-2根。一起煮开15-20分钟,即可饮用。可少加红糖调节口味。夏季加藕1节,可润肺生津。

     

    最后总结一句话,“春夏养阳”没有错,但不是要大家温补阳气,是要“养护阳气”。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热气开始慢慢褪去,天气渐凉,那句「冬不嫌肥,夏不嫌瘦」又开始流传开来,贴秋膘一跃成为当下热点。

     

    贴秋膘通俗来讲就是在秋季通过增加饮食、补充营养来增强体力,以应对寒冷的冬季。

     

    虽然贴秋膘的目的是好的,但所有人都应该贴秋膘吗?应该如何正确的贴秋膘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是所有人都要贴秋膘

     

    应该贴秋膘的人群

     

     

    • 体弱多病者:对于身体虚弱、容易生病的人来说,冬季寒冷可能会使他们更容易受到感冒、呼吸道疾病等的困扰。因此,秋季补充营养,增强体力,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 体力劳动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可能在寒冷季节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应对工作和寒冷。在秋季适当地增加饮食,补充能量,有利于保持身体处于高能量状态。
    •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减缓、消化功能下降以及运动能力减退,而需要适度增加营养摄入,以维持身体健康。特别是那些体重偏轻、营养摄入不足的老年人,贴秋膘可以帮助补充能量、维持体力。
    • 体重偏低的儿童:对于一些体重偏轻、生长发育不良的儿童,可以适当增加饮食的营养来支持他们的健康成长。

     

    不应该贴秋膘的人

     

     

    • 肥胖或超重人群:贴秋膘往往涉及增加能量摄入,如果本身已经肥胖或超重,过度增加摄入可能会加重体重问题,进而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 患有慢性疾病人群: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需要注意控制饮食,过度增加能量和脂肪的摄入可能会加重疾病状况,影响健康。
    • 孕妇:孕妇在孕期需要额外的营养,但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饮食,过度贴秋膘可能对胎儿和母体带来风险。

     

    这样贴秋膘,使不得

     

    虽然贴秋膘备受追捧,但在实践中,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和不适当的做法,需要引起注意。

     

    高热量食物×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贴秋膘就是要大量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但这可能导致超重、胆固醇升高和心血管等健康问题。

     

     

    正确的方法是选择均衡的饮食,包括各种食物类别,而不是过度依赖高热量食物。

     

    不吃蔬菜水果×

     

    一些人在贴秋膘时过于注重肉类和高脂肪食物,而忽略了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对于维持健康和消化功能非常重要。

     

    饮食不均衡×

     

    贴秋膘时应该注重均衡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单一食物组的过度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进而引发疾病。

     

    盲目进补×

     

    贴秋膘的方式应该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来制定,例如患有慢性疾病或特殊健康问题的人群可能需要定制化的饮食计划,而不是盲目跟风乱贴秋膘。

     

    不同人贴秋膘的「姿势」不一样

     

    秋冬季节气温低、空气干燥,外加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等因素,易发生一些特定的疾病。

     

    那应对这种情况,应如何贴对「秋膘」,正确饮食呢?

     

    感冒和流感

     

    寒冷的天气使人更容易聚集在室内,从而增加了呼吸道病毒传播的机会。

     

     

    感冒和流感在秋冬季节更为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打喷嚏、发热等。所以,秋冬时节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 保持水分摄入:喝足够的水有助于保持身体水分平衡、稀释痰液、缓解喉咙痛和咳嗽。
    •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多的咖啡因、糖和辛辣食物,这些可能刺激喉咙和胃部。
    • 高蛋白质饮食: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健康,选择瘦肉、家禽、鱼类、豆类等。
    • 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加强机体抵御病毒的能力,如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红辣椒、草莓等。
    • 菜中添加适量的姜和蒜:姜和蒜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加入饮食中增强抵抗力。

     

    心血管疾病

     

    寒冷的天气可能导致血管收缩,限制心脏血流,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风险。

     

    血管收缩还可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血管意外,如心力衰竭和中风等。

     

     

    所以,对于秋冬来说,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十分必要的,那饮食方面就不可掉以轻心。

     

    • 高纤维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以降低胆固醇、稳定血糖水平、维护心血管健康。多摄取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豆类,如燕麦、糙米、菠菜、红薯和黑豆。
    • 健康脂肪: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坚果、鳄梨(牛油果)等,这些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鲑鱼、鳕鱼)、亚麻籽、核桃等,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
    • 低盐饮食:控制钠的摄入可以有助于降低血压。避免过多地加工食品和盐,可以选择草药和香料来增加食物的风味。
    • 多摄取抗氧化剂: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深色蔬菜(菠菜、甘蓝、紫甘蓝)、水果(蓝莓、草莓、葡萄等),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  

    冬至应该算是距离新年最近的一个节气了,所谓「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了。

     

    从这一天起,就要开始数九了,很多人已经把这个节气当做了一个正式的节日,同时也把这个节气当做冬季养生的一个重要时间。

     

    原则养生应以御寒保暖、补阳益阴、畅通血脉为主。

     

     

    冬至意味着进入到数九寒冬,天寒地冻的时候,更需要顺应季节变化,调整起居饮食,合理进补,养足精气神。

     

  • 一.膏方的介绍

     

    膏方“集百草之精粹,养生命之灵机”,作为独具中医特色的中成药,膏方是介于药补和食补之间的一种调理性中药制剂,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五官等疾病及术后和大病体虚者,能够将“跑偏的”身体扭转到正轨上来,调理亚健康状态,体现治未病理念。

     

    尽管膏方好处多多,进补时也要注意因人、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就是说定制膏方应该针对患者的体质类型和疾病性质,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人体体质的偏颇,是病邪得以侵袭、疾病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体质每因年龄、性别、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千差万别,故选方用药也要因人而异。

     

    换句话解释,同一种疾病也由于病家的年龄体质差异而有区别,因此要求医生准确把握药性,灵活运用才可收到功效。

     

     

    因时制宜

     

    膏方的服用时间也有最佳时机,一般来说最好的季节在冬季。由冬冶解释说,人的生长环境是疾病后天影响因素之一,在某一地域成长的人其体质会有一定的共性,会容易患某种疾病。所以医生在遣方用药时不仅要辨识体质特征、应对四时之气,还要考虑到地理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阳虚体质的人也可以在春夏服用补益阳气的膏方,预防一些慢性病在冬令时节复发,尤其对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疗效甚佳,这亦体现了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但也不是说其他时间就不能服用膏方,在不同的时令,结合各个季节的易发病证,可根据病情及气候,采用相应的四时膏方用法,随证应变。

     

    膏方可以自制吗?

     

    膏方的制作比较复杂,有特定的程序和严格的操作过程,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一般不提倡自制。膏方的制作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工序。

     

    二、膏方的宜忌有哪些?

     

    膏方虽好,但不是人人皆宜,更不是怎么服食皆可,其中有很多禁忌。在使用膏方时,为了注意安全,保证疗效,必须重视禁忌问题。用药禁忌除了药物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外,还有补膏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等等。

     

    1、补膏禁忌:因老年病患者虚证为多,故补膏较为常用,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闭门留寇”:在外邪未尽的情况下,不要过早应用补膏,以免留邪为患。必要时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目的。与此同时,补益莫与气血为难,应避免一味呆补,不注意气血流通的倾向。

     

    2)防止“虚不受补”:对于一般慢性虚证病人,只能缓缓调养,不宜骤补。可于补益膏方中,酌加助运之品,以免滋腻呆胃之弊。

     

    3)防止“损阳耗津”:阳虚有寒忌清补,以免助阴损阳;阴津亏损忌温补,以免助火伤阴。

     

    2、妊娠禁忌:妊娠期间,因某些药物具有滑胎、堕胎的流弊,往往可以造成流产的后果,因而在临证时要留心药物的选用,注意妊娠禁忌。

     

    注意:服用膏方需要忌口!

     

     

    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服药期间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如服人参膏时忌服萝卜,服首乌膏时,忌猪、羊血及铁剂;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茶。一般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

  • 在这个“冻手冻脚”的天气里,每天门诊上都会遇到不少患者说自己手脚冰凉,尤其是一些女孩子。那么,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该如何调理呢?

     

    手脚冰凉在中医里又叫“四末冷”,主要是指四肢腕踝关节以下部位的温度低于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现象。一般表现为从手脚末端向上发展的趋势,常伴有手脚出汗。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手脚冰凉出现的原因分为两大类,即“外因”和“内因”。

     

    外因多为单纯外部寒冷造成的,比如天气寒冷、脚保暖不足等,待将手脚放置温暖处后,温度可自行恢复。这种情况只需个人多注意即可。内因多是由于自身机体内部出现问题,而出现的一种病态表现,将手脚移至温暖处,温度升高不明显或并不升高。“内因”又分为自身阳气不能温煦与长期气血不足。若加以区别,阳气不足的人多有比一般人更怕冷的表现,而气血不足的人一般多伴有心慌、无力等“血虚”的表现。

     

    内因与外因有着较为简单的区分方法

     

    就是触摸冰冷部位,若触摸表层皮肤冰凉,往下深按温度反而逐渐升高,这种多是外因造成的;如果往下深按冰冷感加重,甚至给人冰冷刺骨的感觉,这多是内因造成的。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外因的手脚冰凉多有季节性,多出现在冬季或者天气突然转冷时,而内因的手脚冰凉多四季持续存在,冬季或天气转冷时加重。

     

    在手脚冰凉的调理上,中药具有较理想的效果。鉴于中药方剂因人而异,在此向大家介绍一种外洗的方法。

     

     

    从中医的角度说,无论是阳气不足,还是气血不足,都会导致寒凝血脉而手脚不温。所以在外洗上,这两种手脚冰凉可用一样的外洗方法,即艾叶15克,桂枝15克,红花15克,生姜10片(薄厚和大小类似于一元硬币),冰冷较重者可加干姜10克,加入适量冷水中,待水煮沸后再煮10分钟即可,冷却至能忍受最高温度后泡手和脚,泡至身体微微出汗为最理想状态。当然,手脚哪个先泡哪个后泡,或者一起泡,这就看个人喜好了。再搭配一些导引功法,如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效果会更好。这些方法虽然简便有效,但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

     

    《内经》有言,“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手脚冰凉看似是个不大的问题,却说明人体内出现了一些病变,尤其是时间长,情况重的人,应当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尽早发现原因,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