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 哭声有“讲究”

宝宝 哭声有“讲究”
发表人:医者仁心

新生儿的啼哭,对于新父母来说,既是爱的体现,也是对育儿知识的考验。宝宝的哭声,如同他们的语言,传递着各种需求。本文将深入解析宝宝啼哭的原因,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宝宝的哭声,提供科学的育儿方法。

宝宝的啼哭可分为两大类:生理性啼哭和病理性啼哭。

生理性啼哭,是宝宝对饥饿、寒冷、口渴、不适等生理需求的表达。这种啼哭通常较轻柔,节奏规律。例如,宝宝饥饿时,会表现出寻找食物的动作,哭声逐渐增强;口渴时,哭声会变得尖锐;感到不适时,哭声会变得急促。

病理性啼哭,则是宝宝身体出现疾病的信号。这种啼哭通常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伴随其他症状。例如,宝宝患有感冒、肺炎、腹泻等疾病时,哭声会变得尖锐刺耳;患有中耳炎时,哭声会伴随头部转动,患侧耳朵朝上;患有破伤风时,哭声会伴有牙关紧闭。

为了更好地应对宝宝的啼哭,父母需要掌握以下育儿技巧:

1. 观察宝宝的哭声特征,分析哭声背后的需求。

2. 保持耐心,及时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

3. 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预防疾病的发生。

4. 如遇宝宝啼哭不止,应及时就医,排除疾病因素。

5. 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提高育儿能力。

总之,宝宝的啼哭是父母了解宝宝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分析和应对,父母可以更好地关爱宝宝,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哭闹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哭闹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婴儿期是人生中最脆弱的时期之一,而婴儿的哭闹更是让新手爸妈头疼不已。宝宝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哇哇大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不适。这让许多新手爸妈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家长听说,婴儿大哭超过20分钟会伤大脑,这真的吗?

    事实上,婴儿大哭超过20分钟并不会直接伤及大脑。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医生皮尼罗普-林奇在其新书中指出,如果孩子大哭20分钟以上,大脑就会受到损害。孩子大哭不止时,如果不予理睬,他们的确会哭累了自己停下来。但这种失望、压抑的情绪会让他们分泌一种“压抑激素”,对婴儿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将给孩子未来的成长留下阴影。

    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梁超表示,“即便大哭超过20分钟,如果没有明显闭气缺氧反应,应该不会伤到大脑这么严重。”按照研究结果,所谓的大脑伤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所以妈妈不用担心宝宝的大脑会出现不可逆的生理性损伤。

    那么,如何应对宝宝的大哭呢?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及建议:

    1. 饥饿

    宝宝的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渐渐急促,可能是因为他的小肚子饿了。饥饿会让宝宝哭泣,特别是孩子处在疯长的阶段,你喂过奶以后10分钟后他可能就会感到饥饿。饥饿的孩子很容易确定,他会把头主动转向奶水的方向。

    2. 疼痛

    宝宝感到疼痛会手脚乱摇,做鬼脸,大哭大闹。建议看看他身上有没有让他疼痛的肿块或者划痕。

    3. 疾病

    哭泣也许是疾病引起的。生病的孩子会号哭,很难让他安静下来。建议看看他有没有生病的症状,如发烧、气短、腹泻、呕吐、流汗、不吃饭、皮疹或者皮肤颜色异常。如果要检查孩子的体温,要用手摸他的胸部和背部,而不是手脚或额头。如果你觉得有问题,那最好就送医院给医生检查一下了。

    4. 孤单

    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经常陪宝宝玩耍,消除他的寂寞感,一般情况下,抱起来就没事了。感觉孤单的宝宝,只要有你在身边,很快就会破涕为笑的。不要把孩子单独留下。拥抱他,然后把他放在能看到你的安全的地方。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闲聊、微笑、眼神沟通都对宝宝的成长有好处。

  • 新生儿在夜间哭闹是许多新手父母面临的常见问题。尽管可能已经排除了饥饿、尿布湿、温度不适等因素,宝宝仍然哭闹不止。这时,一些长辈可能会建议是“猪毛疯”在作祟。那么,什么是“猪毛疯”?它真的与宝宝的睡眠有关吗?

    “猪毛疯”这个说法在科学上并没有明确的解释,甚至被认为是迷信。然而,在一些地区的民间传说中,它却广为流传。据称,“猪毛疯”主要发生在婴儿出生后至1岁期间,表现为婴儿焦躁不安、哭闹不止、睡眠质量差等症状。民间流传的“猪毛疯”治疗方法包括用鸡蛋清、母乳、酒精或石蜡油等物质擦拭宝宝皮肤,然后轻轻搓揉,以去除所谓的“黑刺”。

    然而,医学界对“猪毛疯”的看法却并不一致。一些专家认为,所谓的“黑刺”可能只是宝宝的汗毛,或者是胎脂堵塞毛孔形成的硬块。这些症状可能与宝宝的睡眠质量不佳有关,但并非由“猪毛疯”引起。因此,对于“猪毛疯”的治疗方法,父母们应该谨慎对待,避免盲目使用偏方。

    如果宝宝夜间哭闹不止,建议家长首先排除常见原因,如饥饿、尿布湿、温度不适等。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可以咨询儿科医生,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改善宝宝睡眠的方法:

    1. 保持宝宝的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适宜的温度。

    2.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 避免在睡前给宝宝喂食过多的食物或饮料。

    4. 轻轻拍打或抚摸宝宝,帮助宝宝放松。

    5. 如果宝宝夜间哭闹,可以尝试轻声安抚,避免过度刺激。

  • 作为一名新手妈妈,我总是担心宝宝的健康问题。最近,我的宝宝113天大了,吐奶的频率变得更高了。每次拍嗝后,宝宝都会吐出三四口奶,甚至有时候还会有黄色分泌物。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医生说过,宝宝吐奶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当黄色分泌物连续出现两次时,我开始感到不安了。我担心这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于是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我选择了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通过视频通话,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宝宝的情况。医生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告诉我这可能是胆汁反流引起的。由于宝宝的精神状态良好,吃奶和排便都正常,医生建议我先观察一段时间,不需要立即去医院检查。医生还提醒我,拍嗝不是必须的,吃奶后尽量避免大幅度改变体位,避免平躺,这样可以减少吐奶的次数和量。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注意宝宝的饮食和睡眠习惯。每次喂奶后,我都会让宝宝保持直立的姿势,避免他立即平躺。同时,我也开始记录宝宝的喂奶和排便情况,以便更好地观察他的健康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宝宝的吐奶情况有所改善,黄色分泌物也没有再出现。我非常感谢医生的帮助和建议,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和高效的线上问诊服务。

    宝宝吐奶中有黄色分泌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常见症状 宝宝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伴随有黄色分泌物,可能是胆汁反流的表现。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厌食、腹胀、哭闹等。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喂奶后让宝宝保持直立的姿势,避免立即平躺; 2. 观察宝宝的喂奶和排便情况,记录下来; 3. 如果宝宝出现厌食、腹胀、哭闹等症状,及时就医; 4. 如果黄色分泌物持续出现,需要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宝宝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   问:我家宝宝现在两周大,感觉他脾气特别大,经常哭闹,还不爱喝水。应该怎么办呢?

      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教授 富建华

      答:宝宝哭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可能原因:

      1. 感染:宝宝肚脐周围、臀部周围是否有破损,夏季这些伤口尤其容易感染,导致宝宝哭闹不止。家长可以观察宝宝是否有红肿、渗出等症状,如有,应及时就医。

      2.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早期典型表现包括脾气暴躁、出汗多。家长可以通过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等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

      3. 喂养不当:宝宝消化系统较脆弱,喂养不当可能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进而引起哭闹。家长应注意喂奶间隔的长短,避免喂奶过频。

      4. 环境因素:宝宝可能对周围环境不适应,如噪音、光线等,导致哭闹。家长可以尝试调整室内环境,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氛围。

      5. 情绪因素:宝宝可能因为情绪波动而哭闹,如饥饿、尿布湿等。家长应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避免宝宝情绪波动。

      针对宝宝哭闹的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观察宝宝的症状,判断可能的原因。

      2. 保持室内环境舒适,避免噪音、光线等刺激。

      3. 注意宝宝的喂养,避免喂奶过频。

      4. 定期给宝宝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5. 与医生保持沟通,寻求专业建议。

  •   宝宝的大脑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正如身体需要运动才能茁壮成长,宝宝的大脑也需要不断的刺激和锻炼才能充分发育。

      以下是一些帮助宝宝“运转大脑”的方法:

      1) 母爱如水,温暖宝宝心灵

      婴儿期的宝宝对母亲的关爱有着极高的需求。母亲的拥抱、抚摸、轻声细语都能让宝宝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大脑发育。

      2) 亲子互动,促进情感交流

      亲子互动是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重要方式。通过简单的游戏、唱歌、跳舞等活动,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

      3) 智力启蒙,开启智慧之门

      从出生开始,父母就可以通过简单的认知游戏、感官刺激等方式,帮助宝宝开发智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4) 音乐熏陶,培养艺术气质

      音乐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父母可以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宝宝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其艺术气质。

      5) 健康饮食,保证营养供应

      宝宝的大脑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父母应该保证宝宝摄入均衡的饮食,确保其大脑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6) 环境创设,提供学习机会

      父母可以为宝宝创造一个充满学习机会的环境,如阅读角、游戏区等,让宝宝在玩耍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总之,父母的爱和陪伴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的育儿方法,相信每个宝宝都能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

  • 宝宝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儿童身上。了解宝宝疝气的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宝宝疝气的常见症状:

    1. 哭闹:婴儿在疝囊增大,可能出现嵌顿、绞窄时,会因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而哭闹不止。

    2. 肿块:当婴儿用力咳嗽、哭闹等腹内压增高时,疝内容物会进入薄弱部位,形成可见的肿块,自行消失。

    3. 生长迟缓:先天性膈疝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突入胸腔,引起呕吐、咳嗽等症状,喂养吸收困难,导致宝宝体重不增。

    二、宝宝疝气的分类及表现:

    1. 腹股沟疝:表现为腹股沟区突出肿块,站立、行走、咳嗽、负重、啼哭时更为明显。肿块按压后变小或消失。

    2. 股疝:表现为腹股沟的半球形突起,肥胖患者更易忽略。嵌顿或肠梗阻时,出现剧烈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

    三、宝宝疝气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适用于一岁以下的孩子,包括使用疝带按压内环口,使内环口逐渐闭合。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一岁以上的孩子,通过手术修复薄弱部位,防止疝气复发。

    四、宝宝疝气的日常保养:

    1. 避免哭闹、咳嗽、便秘、剧烈运动等加重腹内压的活动。

    2. 增加营养,适当增加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肠道负担。

    3. 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跑步。

    4. 避免吃引起腹胀或过热的食物。

  • 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许多新手妈妈头疼的问题。其实,通过观察宝宝的体重、大小便、精神状态以及妈妈们喂奶时的感觉,可以初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一、宝宝吃饱的四大表现

    1. 体重增长是关键

    宝宝的体重增长是判断其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前三个月,每周体重增长约200-300克,之后逐渐减慢。宝宝出生后,由于生理性体重下降,大约一周后体重会恢复至出生时的水平。

    2. 精神状态好

    宝宝吃饱后,精神状态会很好,表现为活泼、反应灵敏。如果宝宝吃奶后仍然哭闹,可能是奶量不足或者宝宝不舒服。

    3. 大小便规律

    宝宝吃饱后,大小便次数和量都会增加。一般来说,宝宝每天会尿湿6-8块尿布,大便4-5次,呈金黄色稠便。

    4. 妈妈喂奶时有感觉

    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通过乳房胀满情况和宝宝吸吮奶汁的声音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二、宝宝饿了的四大表现

    1. 哭闹不止

    宝宝饥饿时,会表现出哭闹不止,这是宝宝的一种本能反应。

    2. 体重不增

    如果宝宝长时间体重不增,可能是营养摄入不足。

    3. 大小便次数减少

    宝宝饥饿时,大小便次数和量都会减少。

    4. 睡眠质量差

    宝宝饥饿时,睡眠质量会变差,表现为睡眠不安、易醒。

    三、如何判断宝宝吃多少

    宝宝的奶量是每公斤体重每24小时100-200毫升。一般来说,100毫升已经足够满足宝宝的正常需求。

    宝宝自己也会控制食量,如果宝宝很快喝完奶后仍然哭闹,可能是奶量不足;如果宝宝喝了一点点就不喝了,可能是宝宝不舒服或者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

  • 宝宝的睡眠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需要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但仍然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本文将从宝宝睡眠的好处、睡眠时间、睡眠问题以及改善睡眠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关注宝宝的睡眠健康。

    一、宝宝睡眠的好处

    1. 促进生长发育:睡眠时,宝宝的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有助于骨骼、肌肉和器官的发育。

    2. 增强免疫力: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3. 改善情绪: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宝宝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4. 提高认知能力:睡眠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二、宝宝睡眠时间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要的睡眠时间如下:

    1. 新生儿:每天需要18-20小时睡眠。

    2. 2-3个月:每天需要16-18小时睡眠。

    3. 5-9个月:每天需要15-16小时睡眠。

    4. 1岁:每天需要14-15小时睡眠。

    5. 2-3岁:每天需要12-13小时睡眠。

    6. 4-5岁:每天需要11-12小时睡眠。

    7. 7-13岁:每天需要9-10小时睡眠。

    三、宝宝睡眠问题及应对方法

    1. 夜啼:宝宝夜间哭闹可能是由于饥饿、尿布潮湿、过热或过冷、衣服过紧、蚊虫叮咬等原因造成的。家长需要仔细观察,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

    2. 肠痉挛:宝宝夜间突然哭闹、挣扎或翻滚,可能是肠痉挛引起的。家长可以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缓解症状。

    3. 蛲虫病:宝宝夜间哭闹不安并搔抓肛门,可能是蛲虫病引起的。家长可以观察宝宝肛门周围是否有白色线头样的小虫,并及时进行治疗。

    四、改善宝宝睡眠的方法

    1.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床铺干净舒适。

    2. 按时作息:每天按时睡觉,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

    3. 睡前活动:睡前进行轻松的活动,如讲故事、听音乐等,帮助宝宝放松。

    4. 注意饮食:晚餐不要吃得过饱,避免油腻食物,睡前不要喝水。

    5. 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定期清洗床单、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夏季炎炎,孩子们喜欢喝冷饮、吃冰棍来消暑。然而,过多的冷饮摄入却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其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就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腹部急症,尤其在2岁以内的小儿中较为多见。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乐盛麟主任提醒,家长们要警惕孩子出现肠套叠的相关症状,及时送往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以及腊肠样肿块等。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们应立即带孩子就医,并记录下孩子开始出现症状的时间,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为了预防肠套叠的发生,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饮食,避免突然改变孩子的饮食结构,减少生冷寒凉食物的摄入。

    2.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着凉感冒。

    3. 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孩子腹部受凉。

    5. 肠套叠整复后短期内,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预防再次出现肠套叠。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是广东省内小儿外科领域的权威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哺乳期宝宝常常表现出吃不够的现象,让新手父母感到困惑。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宝宝感觉吃不饱的原因:

    1. **母乳不足**:如果宝宝通过母乳喂养,可能是因为妈妈奶水不足。可以尝试增加妈妈摄入下奶食物,如猪蹄汤、鲫鱼汤等,以促进奶水分泌。

    2. **宝宝口渴**: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可能是因为口渴而不愿意放开奶瓶。可以适当增加宝宝的水分摄入。

    3. **宝宝缺乏安全感**:新生儿的宝宝可能因为环境陌生而缺乏安全感,可以通过安抚宝宝的情绪来减少吃奶量。

    4. **宝宝吮吸习惯**:宝宝出生后,吮吸是一种本能反应。宝宝吮吸并不一定代表它饿了。

    5. **宝宝肠胃问题**:有些宝宝因为肠胃问题,可能刚吃完就又哭闹要求吃奶。建议带宝宝做相关检查。

    6. **宝宝猛长期**: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有猛长期,表现为总是感觉饿,吃奶次数增加。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