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血液粘度异常易致哪些病

血液粘度异常易致哪些病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血液粘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血液粘度异常,尤其是全血粘度升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疾病。

首先,血液粘度升高与血浆蛋白浓度密切相关。许多疾病,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都可能导致血浆蛋白异常升高,进而引起血液粘度升高。此外,某些胶原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血液粘度升高。

其次,红细胞数量的增加也会导致血液粘度升高。原发性或继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烧伤、严重脱水、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都可能导致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从而引起血液粘度升高。

此外,红细胞流变特性的改变也会导致血液粘度升高。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症、异常血红蛋白症、球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可能导致红细胞流变特性恶化,如红细胞内粘度升高、聚集性增加、膜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下降,使得血液在流动时阻力加大,红细胞更易受到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疾病的血液粘度改变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的红细胞浓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性升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心肌梗塞后,红细胞、血小板聚集物明显增多。此外,糖尿病、外周动脉性疾病、高血脂、肿瘤等疾病也都可观察到血液流变指标恶化的趋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脂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食物中氧化了的胆固醇,即羟胆固醇,可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什么是羟胆固醇?羟胆固醇是脂肪和氧之间氧化反应产生的物质,常见于经过加热的食品,如炸鸡、烤肉等。此外,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羟胆固醇,例如反式脂肪酸和部分氢化植物油。

    羟胆固醇的危害

    研究表明,羟胆固醇比未氧化的胆固醇更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这是因为羟胆固醇会沉积在血管内壁,导致血管变窄、堵塞,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何避免摄入羟胆固醇?

    1. 减少油炸、烤制等高温烹饪的食品摄入。

    2. 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食品。

    3. 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蔬菜和水果,如番茄、葡萄、蓝莓等。

    4.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脂水平。

    5. 如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请及时就医。

  • 鸡蛋,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营养食品,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许多人认为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因此对高血脂人群是否能食用鸡蛋存在疑虑。然而,鸡蛋作为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其胆固醇含量并非不可接受,关键在于如何合理食用。

    事实上,鸡蛋蛋黄中确实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但胆固醇并非对人体有害。胆固醇是人体内合成多种激素、维生素D以及生物膜的重要原料,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鸡蛋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卵磷脂,这些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合理食用鸡蛋至关重要。过多摄入胆固醇可能会加重血脂异常,因此建议高血脂人群控制鸡蛋摄入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高血脂人群每周可食用2-4个鸡蛋,且最好选择隔天食用一个整鸡蛋,其余时间选择食用蛋白。这样既能保证营养摄入,又能避免胆固醇摄入过多。

    除了控制鸡蛋摄入量外,高血脂人群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降低血脂。

    2. 适量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

    3. 戒烟限酒,避免高脂、高糖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5. 如有必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脂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无声杀手’。高血脂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引发脑梗塞、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除了药物治疗,合理的饮食调理也是控制血脂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脂的饮食疗法,帮助患者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一、高血脂的饮食原则

    1. 控制热量摄入:高血脂患者应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体重过度增加。建议每日摄入热量较正常摄入量减少10%-20%。

    2. 限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优质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

    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建议每日摄入30-50克膳食纤维。

    4. 适量摄入蛋白质: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如鸡胸肉、鱼肉等。

    5.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白米、白面等,选择全谷物、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

    6. 限制饮酒:饮酒可导致血脂升高,建议高血脂患者尽量避免饮酒。

    二、高血脂的食疗方法

    1. 冬瓜薏米墨鱼汤:冬瓜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薏米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的功效;墨鱼具有滋阴养血、补心益肾的功效。此汤可降低血脂、减肥。

    2. 番茄菠菜黄芪汤:番茄富含维生素C、番茄红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的功效;菠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血脂、抗氧化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此汤可降低血脂。

    3. 素炒笋瓜丁:笋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血脂、减肥的功效。此菜简单易做,口感清爽。

    4. 红薯:红薯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血脂、减肥的功效。建议选择紫薯等富含花青素的红薯。

    5. 豆制品: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血脂、抗氧化的功效。

    三、高血脂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可导致血脂升高,建议高血脂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2. 适量运动: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脂。建议高血脂患者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建议每晚睡眠7-8小时。

    4. 定期检查:高血脂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血压、血糖等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总之,高血脂患者应通过饮食、运动、心态等多方面的调理,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高血脂症,又称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指的是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高血脂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都是导致高血脂症的重要原因。此外,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血脂水平升高。

    高血脂症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高血脂症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脂症至关重要。

    对于儿童而言,高血脂症同样不容忽视。儿童血脂异常可能与遗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儿童血脂水平异常升高,甚至出现早期心血管疾病症状。因此,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儿童,以及肥胖、超重的儿童,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

    对于高血脂症患者,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药物治疗则主要针对血脂水平较高、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降脂药物并非万能,使用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高血脂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高血脂症至关重要。对于儿童高血脂症,更应引起重视,早期预防和干预,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 高血脂症,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困扰着许多人的健康。许多人认为,只要不吃肉,就能有效降低血脂。然而,这种观念并不科学。

    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虽然减少肉类摄入可以降低部分血脂,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事实上,高血脂症的成因复杂,包括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等生活方式因素都可能导致血脂升高。

    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脂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至关重要。首先,要控制饮食,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其次,要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高血脂症的有效措施。

    高血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高脂血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脂异常,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不仅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严重疾病,还会引发黄色瘤和动脉硬化等临床症状。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脂血症的成因。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会导致个体脂质代谢异常;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脂、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会加重血脂异常;缺乏运动、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

    针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两种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主要针对胆固醇升高的情况,具有显著的降脂效果;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等,则适用于甘油三酯偏高的患者;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等,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水平。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中成药,如血脂康、血脂宁丸等。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新陈代谢,降低血脂水平;此外,还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战胜高脂血症,重获健康。

    总之,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我们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及时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肉、蛋、奶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量普遍增加,同时运动量减少,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急剧上升,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慢性病。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于1997年首次制定了《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并积极开展防治工作。近期,我国又将推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进一步规范和推动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

    血脂异常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血脂。血脂检查通常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四项指标。高血脂通常指TC、LDL-C和TG升高,而HDL-C升高则有利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因此,血脂异常比高血脂更能全面地概括血脂异常情况。

    血脂异常的界限各国标准不一,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设定了血脂的新标准:TC<200毫克/分升为合适范围,200-239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240毫克/分升为升高;LDL-C<130毫克/分升为合适范围,130-159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160毫克/分升为升高;TG<150毫克/分升以下为合适范围,150-190毫克/分升之间为边缘升高,≥200毫克/分升为升高;HDL-C,男性不应<40毫克/分升,女性不应<50毫克/分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罪魁祸首。研究表明,LDL-C每升高1毫克/分升,冠心病的危险性就增加1%。因此,降低LDL-C水平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关键。

    甘油三酯(TG)升高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尤其当它与HDL-C降低同时存在时,其致病意义更加明显。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脂异常的危害更大。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LDL-C水平升高,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血脂异常的治疗需要个体化,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目标主要是降低LDL-C水平,使其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值。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烟酸类药物等。此外,生活方式的干预也非常重要,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血脂异常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慢性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 糖尿病,作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我国呈急剧上升趋势。这不仅关乎人们的健康,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本文将深入探讨糖尿病在我国流行的四大原因,并提醒大家关注糖尿病的隐性症状。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二、人口老龄化加剧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此外,老年人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疾病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三、肥胖和超重问题突出

    近年来,我国肥胖和超重问题日益突出。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胰岛素抵抗增加,最终引发糖尿病。

    四、生活方式改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久坐不动、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此外,环境污染、心理压力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五、糖尿病的隐性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糖尿病的隐性症状,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1. 饥饿感增强:糖尿病患者经常感到饥饿,但进食后仍无法满足。

    2. 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明显,可能与食欲增加、代谢加快有关。

    3. 常尿: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

    4. 口渴:糖尿病患者口渴症状明显,可能与血糖升高、尿量增多有关。

    5. 视力模糊: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可能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

    6. 皮肤瘙痒: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可能与血糖升高、代谢紊乱有关。

    7. 脚部疼痛:糖尿病患者脚部疼痛症状明显,可能与血糖升高、神经病变有关。

    预防糖尿病,从生活点滴做起

    为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

    3.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血脂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糖尿病。

    5. 遵医嘱: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 大蒜作为日常调味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早已深入人心。除了我们熟知的杀菌、消炎等功效外,近年来,大蒜还被发现具有降血脂的作用。那么,大蒜真的能降血脂吗?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食用大蒜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水平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目前,治疗高血脂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那么,大蒜是如何发挥降血脂作用的呢?研究发现,大蒜中含有丰富的硫化合物,如大蒜素、大蒜新素等,这些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虽然大蒜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过量食用。大蒜中的硫化合物过量摄入会导致胃肠道不适,甚至引发中毒。因此,高血脂患者在食用大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食用:每天食用3-5瓣大蒜即可。

    2. 佐餐食用:将大蒜作为调味品,与菜肴一起食用。

    3. 避免空腹食用:空腹食用大蒜容易刺激胃肠道。

    4. 注意搭配:大蒜不宜与豆腐、鲤鱼等食物同食。

    除了大蒜外,还有一些食物和药物也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如:

    1. 食物:燕麦、玉米、山楂、洋葱、绿茶等。

    2. 药物: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高血脂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1.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之,大蒜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但并非万能。高血脂患者在食用大蒜时,应注意适量、合理,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

  • 葛根,被誉为“江南人参”,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的药用植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一、葛根的保健作用

    1. 抗癌防癌: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 调节内分泌:葛根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症状。

    3. 抗氧化:葛根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

    4. 降血糖:葛根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

    5. 降血脂:葛根具有降血脂作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二、葛根的食用方法

    1. 葛根粉:将葛根磨成粉,可以用来做粥、汤、糕点等。

    2. 葛根茶:将葛根切片,泡水饮用。

    3. 葛根炖汤:将葛根与其他食材一起炖汤,如排骨、鸡肉等。

    4. 葛根粉饼:将葛根粉与面粉、鸡蛋等混合,制作成饼。

    三、葛根的禁忌

    1. 体质虚弱者慎用:葛根具有活血作用,体质虚弱者应慎用。

    2. 月经期间慎用:葛根具有活血作用,月经期间应慎用。

    3. 孕妇慎用:葛根具有活血作用,孕妇应慎用。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