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什么月经量多

为什么月经量多
发表人:智慧医疗先锋者

月经,作为女性生理周期的标志,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许多女性都会遇到月经量过多的问题,这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更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本文将围绕月经量过多这一话题,从病因、治疗方法、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女性朋友们了解月经量过多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调理。

月经量过多,医学上称为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明显增多,甚至超过80毫升。导致月经量过多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妇科炎症:如盆腔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炎症导致子宫内膜血管扩张,血管壁脆弱,易发生破裂出血,从而引起月经过多。

2.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等症状。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可导致月经量增多、痛经、不孕等。

4. 避孕方式不当:如宫内节育器放置不当、避孕药使用不当等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

5. 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疾病可导致月经量增多。

针对月经量过多,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如使用避孕药、止血药物等,可调节月经周期,减少月经量。

2. 手术治疗:如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等,可切除病变组织,治疗月经量过多。

3.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月经量过多与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有关,可通过中药调理,改善月经量过多。

此外,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们应注意以下保养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

3. 避免过度减肥,保持营养均衡。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妇科疾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出血症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累及双眼,但双眼病情严重程度及复发频度并不一致。以下是对该疾病症状的详细介绍:

    1. 视网膜出血: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眼底周边部的小分支静脉扩张、迂曲,管壁伴有白鞘,附近有火焰状或片状出血,渗出斑部分掩盖静脉,使静脉似中断状或切削状。

    2. 视力下降:当病变位于较大静脉、出血量多,突破内境界膜进入玻璃体,或出血虽少而位于黄斑部时,视力突然减退,严重者可突然下降至眼前指数、手动、甚至光感。

    3. 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出血未进入玻璃体或玻璃体少量积血时,才能见到眼底。开始1~2次的玻璃体积血吸收较快,发病数周内已大部消失,视力也随之好转。

    4. 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出血、水肿明显,黄斑部可见星芒状渗出。

    5. 脉络膜炎症:炎症活动期间,偶尔亦可见到脉络膜炎症病灶,病灶呈斑块状,灰黄色或灰白色,境界模糊,位于视网膜血管后方。

    6. 新生血管:炎症静止期间,视网膜出血及水肿消失,静脉管壁残留白鞘。如果炎症时有静脉阻塞,则该分支呈节段状或整支血管白线化,邻近处可见新生血管或形成吻合。

    7. 机化膜:多次反复后,玻璃体积血越来越不易吸收,终于机化,表现为不同范围、不同形态的机化膜。

  • 下消化道出血,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治疗方式多样。本文将围绕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消化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2. 消化道肿瘤:如直肠癌、结肠癌等。

    3. 血管性疾病:如肠系膜动脉瘤、肠血管畸形等。

    4.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5. 其他原因:如药物、放射治疗、手术等。

    二、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便血:大便颜色变黑,呈柏油样,严重时出现鲜红色血液。

    2. 腹泻:腹泻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

    3. 腹痛: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 贫血:血红蛋白降低,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三、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2. 大便潜血试验:检测大便中是否含有血液。

    3. 内镜检查:观察消化道黏膜情况。

    4.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消化道结构变化。

    四、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抗菌治疗:针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出血。

    2. 止血药物治疗:如云南白药、凝血酶等。

    3. 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止血、内镜下切除等。

    4. 手术治疗:针对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因引起的出血。

    五、下消化道出血的日常保养

    1. 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3.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 血小板,作为血液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在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时,便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本文将围绕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常见的血液疾病。

    一、血小板增多的原因

    血小板增多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增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生理反应: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暂时性增多。

    2. 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如花生、坚果等,可能引起血小板增多。

    3. 生理周期:女性在月经后期血小板数量会增多。

    病理性增多则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

    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种遗传性疾病,导致骨髓过度产生血小板。

    2. 骨髓纤维化:骨髓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血小板增多。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种血液恶性肿瘤,导致骨髓产生过多白细胞和血小板。

    4. 感染:如细菌、病毒感染等,可能导致血小板增多。

    5.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等,可能导致血小板增多。

    二、血小板增多的危害

    血小板增多可能导致以下危害:

    1. 出血倾向:血小板过多可能导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增加出血风险。

    2. 血栓形成:血小板过多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3. 肢体疼痛和麻木: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

    三、血小板增多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预防: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2)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过多花生、坚果等食物。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2. 治疗:

    1)药物治疗:针对病理性血小板增多,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骨髓抑制剂等治疗。

    2)手术治疗:针对某些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或脾切除术。

    总之,血小板增多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了解其原因、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冬季是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高发期。据北京佑安医院统计,进入“三九”以来,医院接诊的消化道出血重症患者比8月份增加了四成。

    北京佑安医院急诊中心李俊红主任提醒,肝硬化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冬季易感冒,感冒后易引发肝病复发加重,导致消化道出血。因此,患者应注意保暖、增强免疫力,坚持正确的治疗。

    肝硬化伴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饮酒,以及食用尖、硬的食物,以免划破静脉引起消化道出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丁惠国教授介绍,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消化道疾病、邻近器官疾病、全身性疾病等。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易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丁教授提醒,消化道出血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症状。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方法包括安慰患者、保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以降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 宫颈癌,作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病毒感染、性生活过早、多性伴侣、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宫颈癌的典型症状之一便是阴道出血,尤其是接触性出血,即在性生活、妇科检查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出血现象。此外,宫颈癌患者还可能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大出血。

    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免疫治疗等。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病情不同,可选择锥切术或子宫切除术等。放疗和化疗则适用于中晚期宫颈癌,可减轻肿瘤负荷,延长生存期。靶向免疫治疗则针对晚期宫颈癌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

    为了预防宫颈癌,女性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HPV筛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此外,接种HPV疫苗也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宫颈癌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   随着广州气温的逐渐降低,秋天已悄然来临。秋风起,天气变得更加干燥,很多人出现了鼻子出血的情况。那么,秋天鼻子出血应该怎么办?如何预防呢?让我们听听广东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胡海文主任的专业建议。

      

      39健康网:为什么秋天鼻子容易出血?

      胡海文主任指出,秋天空气干燥,鼻腔黏膜容易变得干燥脆弱。此外,气温变化较大,鼻内毛细血管容易受到刺激,导致出血。

      39健康网:如何正确止血?

      胡海文主任强调,仰头或用冷水拍击颈部并不能有效止血,反而可能导致出血加重。正确的做法是用消毒棉球或无菌纱布堵住鼻孔,捏住鼻翼,朝中间、向上用力,一般按住10分钟左右即可止血。如果出血量较大,可尝试用凉水拍击颈部,或及时就医。

      39健康网:如何预防鼻腔干燥?

      胡海文主任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鼻腔干燥:

    • 在鼻腔内点一两滴偏油性的物质,如香油、薄荷油或橄榄油;
    • 用棉签蘸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 用热蒸汽熏一熏鼻腔;
    • 在鼻腔挤少量红霉素眼药膏。

      39健康网:饮食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胡海文主任建议,可以适当食用白萝卜、西红柿、莲藕、银耳、鸭梨等蔬果,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保持鼻腔湿润。

      39健康网:如何处理鼻痂?

      胡海文主任提醒,秋天容易结鼻痂,最好不要用手指挖鼻子,以免损伤鼻黏膜血管。如有鼻痂形成,可以按住一边鼻孔,用另一边的鼻孔轻轻地擤一擤;如果鼻痂较硬,可以点一两滴香油或橄榄油后,再擤。

      总之,秋天鼻子出血是常见现象,做好正确的止血急救和日常保养即可。如有严重出血或其他不适,请及时就医。

  • 拔牙是一项常见的口腔治疗手段,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适合进行拔牙。以下列举了拔牙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八大禁忌,帮助您了解哪些情况下应该避免拔牙。

    禁忌一:月经期

    女性在月经期间,牙槽可能会发生代偿性出血,因此原则上应避免拔牙。但若牙痛影响日常生活,且牙齿已经松动,可以在月经过后进行拔牙。

    禁忌二: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

    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180/100毫米汞柱以上)的患者,拔牙时需要特别注意。麻醉剂中不应添加肾上腺素,以免诱发心衰。拔牙前后应进行抗感染预防处理。

    禁忌三:出血性疾病

    患有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拔牙后容易出现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白血病患者拔牙后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这些情况下应避免拔牙。

    禁忌四: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拔牙后容易发生出血不止。拔牙前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以促进凝血酶原合成。

    禁忌五:恶性肿瘤和精神病发作期

    恶性肿瘤患者和精神病发作期患者,拔牙后容易出现感染和出血,因此应避免拔牙。

    禁忌六:糖尿病症状未控制

    糖尿病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拔牙后容易发生感染和出血,因此应避免拔牙。

    禁忌七:剧烈运动、劳动后和饮酒后

    剧烈运动、劳动后和饮酒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拔牙后容易出现出血不止,因此应避免拔牙。

    禁忌八:普鲁卡因麻醉药过敏

    对普鲁卡因麻醉药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麻醉方式,如指压、针麻等。

  • 女性生殖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白带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分泌物,正常情况下呈白色、无味、粘稠状。然而,当白带出现异常,如增多、异味、颜色改变,甚至带血时,就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妇科疾病的信号。

    白带带血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之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与HPV病毒感染、性生活不洁、长期使用避孕药等因素有关。当宫颈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癌细胞会侵犯宫颈黏膜,导致白带带血。除了宫颈癌,其他一些妇科疾病,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癌等,也可能导致白带带血。

    除了疾病因素,白带带血还可能与一些良性病变有关。例如,宫颈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当息肉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能出现白带带血的症状。此外,节育环也可能导致白带带血,这是因为节育环对子宫内膜和血管内皮造成机械性压迫,导致子宫内膜和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引起出血。

    当出现白带带血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白带带血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妇科疾病。同时,女性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患妇科疾病的风险。

    总之,白带带血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信号,应引起重视。通过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发现并治疗妇科疾病,才能保障女性的健康。

  • 肛门息肉是常见的肛门疾病,其症状之一便是息肉脱出。那么,面对这一症状,患者是否需要立即手术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肛门息肉脱出都需要立即手术。例如,若息肉脱出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如疼痛、出血等,且息肉体积较小,可以考虑暂时观察。但对于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考虑手术治疗:

    1. 息肉脱出后伴有疼痛、出血、感染等症状;

    2. 息肉体积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导致局部糜烂、出血等并发症;

    3. 息肉反复脱出,引起肛门周围潮湿、瘙痒等症状;

    4. 息肉恶变风险较高,如家族有息肉病史等。

    目前,治疗肛门息肉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如外用太宁乳膏等;物理治疗包括氩气电凝治疗、结扎治疗等,适用于体积较小的息肉;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以上所述情况,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同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助于病情恢复。

    总之,面对肛门息肉脱出这一症状,患者应结合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鼻出血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症状,其病因复杂,包括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原因主要包括鼻腔黏膜干燥、鼻腔炎症、鼻中隔偏曲等,全身原因则可能涉及血液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当孩子出现鼻出血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初步处理:首先让孩子保持坐姿,头部微向上仰,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同时用冷毛巾敷在额头和鼻梁上。若出血量较大,可以轻轻塞入无菌棉球,并尽快就医。

    预防鼻出血,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

    2. 鼓励孩子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

    3. 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孔,避免鼻腔黏膜受损。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5. 若孩子有反复鼻出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孩子,如白血病、血友病等,更应注意预防鼻出血的发生。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止血药物、抗凝血药物等。

    总之,鼻出血是儿童常见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就医,确保孩子的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