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女一周内7次自杀未遂 家人寸步不离(图)

少女一周内7次自杀未遂 家人寸步不离(图)
发表人:生命守护者联盟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分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一、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创伤,进而产生自杀念头。

2.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过大、成绩不理想、升学压力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产生自杀念头。

3. 社交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社交能力差、网络欺凌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进而产生自杀念头。

4. 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自杀念头。

二、青少年自杀的心理问题

1. 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自责、自杀意念等。

2. 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紧张、恐惧、担忧、坐立不安等。

3. 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既有抑郁又有躁狂症状。

三、预防和干预措施

1. 家庭关爱: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问题。

2. 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社会支持:社会要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自我调适:青少年要学会自我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自杀倾向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自杀倾向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当朋友表现出轻生倾向时,他们可能处于矛盾的心态中,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我们可以通过暗示或明示引导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此外,他们的行为可能具有冲动性,即使有长期或强烈的自杀意念,但实施行为时往往冲动。拖延时间可以降低行为实施的可能。他们可能存在思维僵硬性,认为自杀是唯一出路。此时,陪伴他们并重新分析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新的支撑点。同时,他们可能有不甘心的心理,希望得到帮助。然而,这些信号往往被忽视。我们应该多关心有自杀意念的人,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增强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 我从小就是一个敏感的孩子,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沮丧和无助。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绪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初二那年,我开始出现了自杀和自残的倾向,情绪起伏波动大,晚上睡不着,记忆力明显下降,思考能力和反应力也变慢了。这些问题让我感到非常困扰和无助,甚至连最喜欢的运动和游戏也提不起兴趣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了解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出于尝试的心态,我决定在线上寻求专业的帮助。通过与医生的对话,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能是青少年情绪障碍引起的。医生建议我尽快告诉家人,去精神科就诊接受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虽然我现在是初二学生,时间很紧张,但我知道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能再拖延了。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虽然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始终坚信,只要我愿意改变,我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好。现在,我已经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趣。

    青少年情绪障碍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波动大、自杀和自残倾向、睡眠问题、记忆力下降、思考能力和反应力变慢等。易感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尤其是在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这种疾病。 推荐科室 精神科 调理要点 1.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疏导;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3.学习和实践有效的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 4.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5.如果需要,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等辅助治疗手段,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当父母得知孩子患有抑郁症时,可能会出现多种情绪反应,包括痛哭。这可能是由于孩子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愉悦感缺失所引起的焦虑、暴躁等情绪所触发。父母痛哭可能是因为担心孩子的自杀倾向、精神病性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精神科就诊,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以及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治疗。如果抑郁症没有得到及时控制,还可能导致躯体症状,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等,此时可能需要服用甲磺酸溴隐亭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经常痛哭可能与病情严重、心理因素、自杀倾向等原因有关。病情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思维迟缓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感到痛苦和绝望,从而出现经常哭泣的现象。心理因素如沮丧、失败、孤独等负面情绪也会导致患者悲伤落泪。自杀倾向是抑郁症的严重后果,未经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如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以及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抑郁症药物滥用也可能导致患者经常哭泣,因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天津市肿瘤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40%的肿瘤患者存在心理疾病,其中部分患者有自杀倾向。这些患者通常面临癌症治愈的不确定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目前,天津市缺乏专门针对肿瘤患者的心理咨询师。为改善这一状况,市肿瘤医院成立了心理咨询小组,并计划培养“癌症心理咨询师”以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 抑郁症并非一种独立疾病,而是一种病理现象,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等症状。其发生与遗传、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抑郁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药物治疗如氟西汀、舍曲林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及时就医和接受专业治疗对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 我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小说家。我的生活看似光鲜亮丽,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阴霾。情绪低落、焦虑、甚至有时想自杀,这些负面情绪像一团浓雾,笼罩着我整个人生。我曾经找过丁香园老师,寻求帮助,但依然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但病耻感让我难以启齿。作为医生,我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比普通人更强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每天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都让我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有时想放弃一切。

    我试图寻找解决办法,包括服用疏肝解郁胶囊等中成药,但效果并不明显。直到有一天,我决定面对自己的问题,去看医生。虽然我知道这可能会留下记录,但我也明白,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

    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非个例。许多人都在面临类似的困扰,而我作为医生,更应该勇敢地面对并寻求帮助。现在,我已经开始接受专业的治疗,并且在逐步恢复中。

    抑郁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焦虑、失眠、食欲改变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推荐科室 心理科或精神科 调理要点 1. 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2.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3. 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等;4.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5. 如果需要,可以考虑服用抗抑郁药物,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我总是想死,情绪低落,失眠,怎么办?

    这是我最近在网上问诊时的开场白。半年到一年了,我一直被这些问题困扰着。起初只是偶尔有这种想法,但现在已经发展到每天都在想。我的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差,甚至连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我试图通过自测量表来了解自己的情况,结果显示我可能患有抑郁症。然而,我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在网上问诊时,医生建议我去精神心理科门诊就诊,进行系统检查和评估,以便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虽然我很想尽快缓解症状,但医生告诉我,线上只能给线下确诊的复诊患者开药。所以,我必须先去医院就诊,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虽然方便,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传统的面对面就诊方式。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包括寻求专业帮助和积极面对问题。

    抑郁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自杀倾向、焦虑、心跳加速、食欲改变、嗜睡、体力衰退、头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 推荐科室 精神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帮助,进行系统检查和评估; 2.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3.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4. 学会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或放松技巧; 5.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 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情绪失控、自我评价过低、内心痛苦和自杀倾向等症状。其中,不停地哭泣是常见的表现之一。情绪失控可能是因为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评价过低则是因为患者对自己的能力持有消极看法。内心痛苦可能源于抑郁症的持续影响,而自杀倾向则是病情加重的信号。针对这些症状,家属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关心和开导,并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同时,患者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缓解病情。

  • 我这段时间精神和心理状态感觉不对劲,做了抑郁和双相自测表都显示有问题,所以决定来进行线上问诊。

    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兴奋、话多、难受,甚至有自杀倾向。医生询问了我的家庭情况,了解到没有其他亲属有类似情况。

    医生根据我的表现初步判断可能属于双相障碍,建议我进行药物治疗,并帮我开具了检查单。考虑到封校期间无法前往医院,医生还提供了药物建议并通过快递寄送药物给我。

    在结束问诊后,医生再次强调了药物建议仅为参考,建议我如有需要还是前往医院就诊。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