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发表人:老年健康守护者

  药物在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发生,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一、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1. 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荨麻疹等。

  2. 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3. 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眩晕、嗜睡、失眠等。

  4. 肝肾功能损害:如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尿常规异常等。

  5. 其他:如光过敏、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

  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

  1. 了解药物说明书: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用法用量等信息。

  2.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更改用药时间或停药。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了解自己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避免与正在服用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4.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5. 定期复查:在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1. 儿童:儿童用药需谨慎,应选择儿童专用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用药。

  2.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代谢能力下降,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肝肾功能损害较大的药物。

  3. 妊娠期妇女:妊娠期妇女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4. 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药物不良反应疾病介绍:
药物热是患者治疗疾病时因,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引起的发热,是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后发热可消失。发热原因不明确,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时,应考虑为药物热。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较为常见。抗菌药物是导致药物热最常见的药物,其次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和心血管药物。服药后出现发热的平均时间为7~10天,可合并过敏性皮炎的表现。停药后一般情况下,体温在48~72h内自行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后,无需特殊处理。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参苓白术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主要成分包括人参、茯苓、白术等,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等症状。然而,有些患者在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失眠、心慌的不良反应。这可能是由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睡眠环境不佳、饮食不当或药不对症等因素引起的。若出现这些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用药或更换药物,并注意改善睡眠环境和饮食习惯。

  • 我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女性,最近在考虑使用左诀若孕酮片作为紧急避孕药。由于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使用这种药物。于是,我决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进行线上问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左诀若孕酮片主要用于紧急避孕,适用于在性行为后72小时内使用。然而,4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有血栓性疾病、乳腺或宫颈病变等情况,应该避免使用这种药物。医生也提醒我,虽然偶尔使用一次对身体影响不大,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类早孕反应、闭经、哺乳期乳汁减少、子宫不规则出血等。

    医生建议我可以使用其他避孕方法,如避孕膜或工具避孕,并且如果我是容易怀孕的体质,重新上一个节育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听了医生的建议,我决定重新考虑我的避孕方式,并在必要时再次咨询医生。

    左诀若孕酮片使用指南 常见症状 左诀若孕酮片的常见症状包括类早孕反应、闭经、哺乳期乳汁减少、子宫不规则出血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服用药物后出现,特别是在用药初期或连续两个月发生闭经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就医。 推荐科室 妇科 调理要点 1. 如果出现类早孕反应,应坚持用药2-3个月后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消失。 2. 如果连续两个月发生闭经,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就医。 3. 哺乳期妇女用药后可能引起乳汁减少,应注意观察并及时就医。 4. 如果出现子宫不规则出血,应服用药物对症治疗,流血量较多时需要线下妇科门诊就诊。 5. 用药妇女应定期检查肝脏,避免引起肝脏良性腺瘤及肝脏局灶性结节的增生。

  • 服用抗焦虑药物后失眠情况有所改善,这可能是由于药物起效、药物不良反应、情绪因素、药物滥用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短效抗焦虑药物如盐酸丁螺环酮片、劳拉西泮片等,通常在服药10-20分钟后起效,而中效药物如艾司唑仑片等则需要1-2小时。部分药物可能存在依赖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白天嗜睡、晚上失眠。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症状。对于药物滥用,患者应避免盲目使用抗焦虑药物,以免造成睡眠功能障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焦虑药物,以改善睡眠状态。

    1. 药物起效:短效药物快速起效,中效药物起效较慢;
    2. 药物不良反应:部分药物具有依赖性,可能导致白天嗜睡、晚上失眠;
    3. 情绪因素:情绪紧张、焦虑可能导致失眠;
    4. 药物滥用:滥用抗焦虑药物可能导致睡眠功能障碍;
    5.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抗焦虑药物。

  •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降糖药物成为了许多患者的救命稻草。然而,随着降糖药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副作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度关注降糖药物副作用是‘因噎废食’。

    胰岛素增敏剂作为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曲格列酮、罗格列酮(文迪雅)到吡咯列酮,这些药物在上市后都曾因副作用问题备受争议。杨涛教授强调,对于药物副作用,我们需要客观看待,不能因为害怕副作用而放弃治疗。

    杨涛教授指出,2型糖尿病的病因复杂,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其中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许多降糖药物,如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等,都是功能替代治疗,而非针对病因治疗。而吡咯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则是针对胰岛素抵抗这一病因进行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杨涛教授还指出,媒体过度关注药物副作用,容易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怀疑,降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他提醒患者,糖尿病本身就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糖尿病和肿瘤的关系也是科研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因此,患者不应因为担心副作用而放弃治疗。

    杨涛教授强调,药物治疗不能‘因噎废食’。就像青霉素一样,虽然存在过敏反应的风险,但我们仍然需要使用它来治疗感染。对于降糖药物,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我是一名在网上寻求医疗帮助的患者,最近因为服用药物后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而感到不适。我在网上得知了一个互联网医院,决定向医生咨询一下。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通过询问我的症状和服药情况,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医生建议我多喝水,并根据我的反应调整了治疗方案,让我感到很贴心。

    最终,医生为我开具了适合我的药物处方,并告诉我如何正确服用药物。整个问诊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细心,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深刻。

  • 氟西汀是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的药物,其中含有‘肠’字。患者在服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时可能会遇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道不良反应,这些症状可能与抑郁症本身的症状相混淆。此外,氟西汀还可能引发头晕、头痛、失眠、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口干、口渴、视力模糊等泌尿生殖系统反应。因此,在使用此药时,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抑郁症应个性化,并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和饮食调节,以改善症状并提升治疗效果。

  • 我从未想过,打完一针新冠疫苗后,我的生活会变得如此混乱。作为一名小说家,我总是认为生活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创作的瓶颈或是情感的波动。然而,最近的一次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健康问题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无助和恐惧。

    那天下午,我在德阳市的某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新冠疫苗。由于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相当自信,所以并没有太在意医生的叮嘱和注意事项。然而,晚上我开始发烧,体温飙升至39°C。我尝试使用布洛芬来缓解症状,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头痛也越来越严重,仿佛有无数的锤子在敲击我的脑袋。

    第二天早上,我的体温虽然降至37.3°C,但仍然感到头晕和乏力。更糟糕的是,我的头痛并没有减轻,反而变成了一种撕裂的疼痛。我开始担心这是否是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或者是其他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后,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接种疫苗的时间,并建议我去发热门诊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与疫苗接种有关。同时,医生也提醒我在家中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多喝水,并可以口服布洛芬来缓解头痛。

    尽管医生的建议让我感到安心,但我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焦虑。毕竟,作为一名小说家,我习惯于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于是,我决定将这次经历写成一篇故事,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应对类似的情况。

    新冠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处理指南 常见症状 新冠疫苗接种后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接种后几天内出现,并在一周左右自行消失。然而,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推荐科室 如果出现新冠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建议就诊于发热门诊或免疫规划科室。 调理要点 1.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3. 可以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头痛和发热症状。 4.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5. 在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给医生或接种疫苗的机构。

  •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我时常遇到因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者,他们往往因为长期服药而自认为是半个医生,凭借经验自行购药。还有一些患者,在就医后还会擅自添加药物。这种不科学的用药方式,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其中,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与用药种类密切相关。据研究显示,同时服用的药物种类越多,发生毒副作用的风险就越大。例如,去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的维C银翘片安全性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例是因为患者同时服用了其他含相似成分的抗感冒药,如扑热息痛、扑尔敏等。

    同时服用不同种类的药物也可能存在潜在风险。近年来,许多抗过敏药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等,与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并用后,可能发生严重的心脏毒性,甚至导致死亡。

    这些不良反应往往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就能尽量避免药物损伤。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健康小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外包装上有OTC标识的非处方药自行治疗。但对于慢性病或突发严重疾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其次,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服用剂量和成分。一般来说,选择药物种类越少越好。如果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应尽量间隔开服用时间。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或就诊。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1. 了解自身疾病和药物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药品。

    3. 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4.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避免盲目用药。

  • 乙肝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相互作用、耐药性、骨髓抑制、肝脏酶升高以及过敏反应等。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浓度波动、疗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加,耐药性则可能使病原体对特定药物产生抗性,加重病情。骨髓抑制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感染风险增加以及贫血等问题。肝脏酶升高可能引起急性肝损伤或慢性肝炎。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症状,严重时需立即停药。为减少不良反应,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并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

  •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中药注射剂与传统中药相比,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问题。

    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报告中指出,控制不良反应率,把好合理用药关与提升药剂质量两方面缺一不可,即“双控论”。

    在合理用药方面,专家建议,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并讲究辨证,选择不良反应小的品种。同时,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也要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在提升药剂质量方面,企业应严把生产监测环节,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管,确保其安全性。

    此外,公众也应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不要盲目追求中药注射剂的快速起效,而忽视了其安全性。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