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良好亲子感情有利儿童身心

良好亲子感情有利儿童身心
发表人:王志勇

近日,郑州市中原区冉屯路集贸市场门前,一名4岁的小女孩小莹莹怀抱‘妈妈你在哪儿’的红色牌子,和家人一起向行人发放麻糖和寻人启事,引起了广泛关注。

小莹莹的妈妈李金娥于今年1月9日下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走失。据悉,李金娥平日性格孤僻,不爱与人说话,也极少出门。小莹莹的爸爸李平宇表示,妻子失踪后,他们一家人十分焦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尽快找到李金娥。

4岁的孩子需要妈妈的关爱,更需要亲情的温暖。我们也祝愿小莹莹的妈妈能够早日回家,和孩子早日团聚。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亲子感情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1. 母婴关系:母亲怀孕期间的亲子感情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孕期焦虑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在生后哭闹较多。因此,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营养需求,还能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3. 生活照料:父母应尽可能多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如喂饭、穿衣、洗手、洗脸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4. 避免寄养:父母应尽量避免将孩子寄养在祖父母或外祖父家,以免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疏远。

5. 亲子游戏:亲子游戏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与孩子一同玩耍,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6. 父母配合:父母应默契配合,共同抚养孩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7. 父母关系:良好的父母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应避免争吵,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8. 应对分居离异:当父母分居或离异时,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与亲子有关的问题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与亲子有关的问题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却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危害。近日,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傅春胜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早教专家蔡景昆指出,过度沉迷于电子设备会导致父亲角色淡化,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沉迷于电子设备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肥胖、失眠等健康问题。此外,过度沉迷于电子设备还会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过度沉迷于电子设备还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和性格发展。

      傅春胜指出,父亲角色的淡化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者,他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当父亲过度沉迷于电子设备时,就会缺席孩子的成长,导致孩子出现以下问题:

      1. 独立性差,过于感性;

      2. 缺乏性别认同;

      3. 处世容易消极、极端;

      4. 学习成绩下降;

      5. 社交能力差。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傅春胜建议父亲们每天至少与孩子互动9分钟,包括:听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玩游戏、拥抱孩子等。此外,蔡景昆也建议父母们多陪伴孩子,共同度过美好的亲子时光。

      为了帮助孩子远离电子设备,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规定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2. 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3. 与孩子一起做家务;

      4. 陪伴孩子阅读;

      5. 和孩子一起运动。

  • 在隔代育儿的家庭中,由于观念和方法的差异,常常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本文将为您介绍十招“必杀技”,帮助您与长辈更好地沟通,共同育儿。

    1. 私聊:与长辈沟通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避免当众争论,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 说事实:用客观事实说明问题,避免指责和批评,让长辈更容易接受。

    3. 找对理由:用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作为依据,让长辈信服。

    4. 把握时机:选择长辈心情愉悦或孩子出现问题时进行沟通,效果更好。

    5. 曲线救国:通过亲友、老师或专家的口,传达您的想法。

    6. 老幼兼顾:站在长辈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想法。

    7. 转移引导对象:将注意力转移到问题的根源,避免与长辈直接冲突。

    8. 常谈心:与长辈多交流,增进感情,减少矛盾。

    9. 善意的谎言:用善意的谎言化解矛盾。

    10. 冷处理: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

  • 标题:父母要学会善待孩子的秘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秘密,这些秘密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他们纯真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秘密,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信任、增进沟通的重要途径。

    一、孩子的秘密从哪里来?

    孩子的秘密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产生的。以下是孩子秘密产生的过程:

    1. 0-3岁:孩子处于与父母共生、依赖的阶段,没有独立意识,因此没有秘密可言。

    2. 3-4岁: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与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并意识到有些事情只有自己知道,于是秘密萌芽。

    3. 4-5岁:孩子开始感受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不了解其内涵,只是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4. 学龄期:孩子开始为是否保守秘密而困惑,一方面希望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担心保留秘密而内疚。

    5. 青春期:孩子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来隐藏秘密,并开始意识到为他人保守秘密的重要性。

    二、孩子为何隐瞒秘密?

    孩子隐瞒秘密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暂时保密,给大人惊喜。

    2. 不顾阻挠,暗地行事。

    3. 害怕批评和嘲笑。

    4. 隐瞒过错,保护自我。

    5. 性格内向,少言寡语。

    6. 我的秘密我做主。

    三、秘密是成长的养料

    秘密是孩子成长的养料,它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内心体验的丰富和独立自主意识的提升。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秘密,通过沟通和引导,帮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秘密,而不是强行干预。

  •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男人扮演着多种角色,而“丈夫”这一角色更是承载着家庭的重任。什么样的男人才算是有“丈夫味”的呢?以下这些特质,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首先,爱父母的男人往往也会对妻子充满关爱。他们在父母的婚姻中汲取了家庭和睦的经验,懂得责任的重要性。其次,喜欢孩子的男人更是具备“丈夫味”的典范。他们乐于陪伴孩子,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下班后回家陪伴家人,主动求婚,以及愿意分享经济状况,都是“丈夫味”的体现。

    此外,恋爱时愿意吃你剩饭的男人,表明他已经将你视为自己人。而在等待你时不过分催促,也体现出他的耐心和宽容。在为好男人喝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为那些好丈夫们鼓掌。他们一人兼顾着做男人、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的四个角色,肩负着家庭的重任。

    当然,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但只要彼此相爱,共同承担风雨,就能让婚姻更加美满。所以,当你寻找“丈夫味”的男人时,不妨从这些特质入手,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伴侣。

  • 宝宝何时能够叫出‘爸爸’和‘妈妈’,是许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其实,宝宝的语言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宝宝语言发育的过程,帮助您了解宝宝何时能够叫出‘爸爸’和‘妈妈’。

    语言发育的四个阶段

    1. 哭声阶段(出生-3个月)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是他与外界沟通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哭声是他表达需求的主要方式。

    2. 咿呀学语阶段(4个月-1岁)

    宝宝4个月左右开始咿呀学语,这是他语言发育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宝宝会尝试发出各种声音,模仿大人的语言。

    3. 真正说话阶段(1岁-3岁)

    宝宝1岁左右开始尝试说出单词,这是他语言发育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宝宝会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

    4. 语言表达阶段(3岁以后)

    宝宝3岁以后,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宝宝何时叫出‘爸爸’和‘妈妈’

    一般来说,宝宝在8-9个月左右开始模仿大人的发音,此时可能会叫出‘爸爸’和‘妈妈’。但是,每个宝宝的语言发育情况都有所不同,有的宝宝可能会更早或更晚。

    家长无需过于担心,只要宝宝的语言发育在正常范围内,就无需过分焦虑。

    促进宝宝语言发育的方法

    1. 经常与宝宝交流

    家长要多与宝宝交流,多和他说话,多给他讲故事,这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家长可以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听多模仿,有助于宝宝学习语言。

    3. 鼓励宝宝表达

    家长要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宝宝语言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要耐心引导,多与宝宝交流,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 我是一位13岁女孩的母亲,最近我发现我的女儿有自残行为。每当她心情不好,遇到和父母吵架或和朋友发生矛盾等问题时,她就会用刀片割伤自己的手臂。这种行为让我非常担忧和无助。平时她看起来情绪稳定,能够正常上学、旅游、运动和交流,但她很敏感、胆小,偶尔会头疼和胃疼。我曾经试图和她沟通,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做,但她总是说没什么原因,或者说了也不会怎么样。我知道我需要专业的帮助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在海淀区找不到合适的医生,挂号也很困难。于是,我决定尝试在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了一个医生,他听取了我的描述后,建议我们找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治疗。他认为孩子的自残行为可能是亲子沟通问题导致的,并且需要专业的帮助来解决。虽然我很想带孩子去面诊,但医生告诉我他目前没有开设心理治疗门诊,建议我们先在线上分析一下情况。我感到有些失望,但也理解医生的建议。

    通过和医生的交流,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以前我总是试图开解她,告诉她不要自残,但我现在意识到这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医生问我孩子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支持,我才发现她可能是想获得大家的认可。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关注她的情绪变化,尽量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虽然这次她说没什么原因,但我知道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帮助她。

    自残行为的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自残行为通常是由内心的痛苦、压力或焦虑引起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伤害,并且可能是更深层次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自残者可能会感到无助、孤独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推荐科室 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帮助自残者了解和处理内心的痛苦和压力。 2. 建立支持网络,包括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3. 学习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健康方法,如运动、冥想或艺术疗法。 4. 如果必要,使用药物治疗来帮助管理情绪和减轻症状,例如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5.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以促进身心健康。

  •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犯错误是难免的,长大后会改正。然而,过度溺爱或过于严厉的惩罚都对孩子成长不利。

    以下列举了四种常见的错误教育方式,并提供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喋喋不休不断批评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过于严厉,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批评过于轻微,又难以起到教育作用。建议家长在批评时,要掌握适当的技巧,避免唠叨。

    二、大喊大叫,情绪失控

    家长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喊大叫,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降低教育效果。建议家长学会控制情绪,以平和的态度与孩子沟通。

    三、一语不发冷眼相对

    家长对孩子的冷漠态度,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议家长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爱,用温暖的态度与孩子沟通。

    四、将孩子痛打一顿

    家长用暴力惩罚孩子,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创伤,甚至引发孩子暴力倾向。建议家长用耐心和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关爱和教育。家长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近年来,许多家长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叛逆心理。这种现象不仅令家长头疼,也让孩子们自己感到困扰。本文将探讨几种可能导致孩子叛逆的教养方式,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过度溺爱型教养方式

    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总是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甚至包办一切。这种教养方式容易让孩子变得自私、任性,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当孩子进入学校后,面对严格的纪律和规则,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严厉惩罚型教养方式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动辄批评、惩罚,甚至体罚。这种教养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孩子对家长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出现叛逆行为。

    三、忽视型教养方式

    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表现出叛逆行为。

    四、榜样示范型教养方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沟通理解型教养方式

    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增强亲子关系,减少叛逆行为。

    总之,家长在教养孩子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溺爱、严厉惩罚、忽视等不良教养方式,多采用沟通理解、榜样示范等积极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除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同样重要。让孩子进厨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带来诸多益处。

    一、培养生活技能

    学习烹饪是孩子掌握生活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做饭,孩子可以学习如何选择食材、清洗蔬菜、切菜、烹饪等基本技能,为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二、促进感官发展

    在烹饪过程中,孩子会接触到各种食材,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视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发展。

    三、增强自信心

    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道美食,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四、提高安全意识

    在厨房里,孩子会接触到各种工具和食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操作,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五、增进亲子关系

    让孩子参与做饭,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度过愉快的亲子时光。

    如何指导孩子进厨房

    1. 选择适合孩子的工具和食材,确保安全。

    2. 给孩子适当的指导,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

    3. 鼓励孩子尝试,不要过于苛求。

    4. 和孩子一起享受烹饪的乐趣。

  • 婴儿在出生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的分离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担忧和焦虑。这种症状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为数周至数月。随着婴儿逐渐适应家庭环境和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分离焦虑症状可能会逐渐减轻。然而,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或亲子关系紧张,分离焦虑症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干预和治疗。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亲子互动和逐步的分离训练来帮助缓解婴儿的分离焦虑症状。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