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皮肤变黄也有可能是胆管肿瘤

皮肤变黄也有可能是胆管肿瘤
发表人:医学奇迹见证者

  皮肤和眼睛变黄是我们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肝炎。然而,引起黄疸的原因远不止肝炎,胆管肿瘤也是其中一种可能。

  像周大爷这样77岁的老人,皮肤和眼睛突然变黄,家人误以为是肝炎,急忙带他到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癌。这种病例并不少见,由于人们对肝炎的认知较为普遍,很容易将黄疸误诊为肝炎。

  事实上,引起黄疸的原因众多,肝炎只是其中之一。除了肝炎,胆管肿瘤、胆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疾病也可能导致黄疸。因此,当出现皮肤和眼睛变黄的症状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胆管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出现无痛性黄疸症状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胆管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手术是治疗胆管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胆管癌切除术、肝切除术等。放疗和化疗主要用于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除了积极治疗,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如果发现皮肤和眼睛变黄,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B超、CT等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皮肤和眼睛变黄并不一定是肝炎,也可能是胆管肿瘤等其他疾病。提高对胆管肿瘤的认识,及时就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胆红素是人体代谢红血球时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肝脏排出体外。血液中胆红素含量的高低,可以通过黄疸指数来衡量。正常情况下,成年人黄疸指数超过17.1umol/L,婴幼儿超过15mg/dL,即为异常。

    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由于肝脏功能尚未成熟,胆红素代谢较慢,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内自然消退。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溶血病、胆道阻塞、肝炎、肝硬化等。

    病理性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眼白发黄、乏力等。治疗病理性黄疸,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溶血病可以通过输血或药物治疗;胆道阻塞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则需要抗病毒、保肝治疗等。

    预防黄疸,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胆红素监测,以便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

    2. 避免输错血型,预防溶血病的发生。

    3.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肝炎等传染性疾病。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肝硬化等慢性疾病。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 胆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由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因素引起。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一、胆管炎的症状

    胆管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1. 腹痛:患者常出现中上腹异常不适、胀痛、绞痛,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

    2. 发热:部分患者伴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超过40℃。

    3. 黄疸: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

    4. 呕吐、恶心:部分患者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

    5. 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血清转氨酶升高。

    二、胆管炎的治疗

    胆管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通过抗感染药物、保肝药物等改善临床症状,如甲硝唑、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2. 手术治疗:对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引起的胆管炎,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等。

    三、胆管炎的预防与日常保养

    1. 饮食:胆管炎患者应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胆红素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情。

    四、胆管炎的就诊科室

    胆管炎的就诊科室主要包括:

    1. 普外科:负责胆管炎的手术治疗。

    2. 感染科:负责胆管炎的抗感染治疗。

    3. 肝胆外科:负责胆管炎的肝胆疾病治疗。

  •   新生儿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很多新手父母由于缺乏经验,常常陷入一些错误的护理方法中。本文将针对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错误做法进行分析,帮助新手父母避免这些误区。

        挤压乳腺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3-5天,乳房会肿大如蚕豆至鸽蛋大小,并分泌少量乳汁,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接受了母体雌激素的影响所致。这种生理现象多于生后2-3周自然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强行挤压乳腺,容易造成感染,引发乳腺炎。

        正常溢乳误为呕吐

      新生儿由于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容易发生溢乳。喂奶后应将宝宝竖起,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枕头高度以3-4厘米为宜。少量溢乳是正常现象,不应按呕吐处理。

        错弃初乳

      初乳是指产后12小时内分泌的乳汁,颜色较深,质地较浓稠。有些人认为初乳是“坏乳”,将其挤掉。实际上,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够帮助宝宝抵抗疾病。产后尽早开奶,宝宝的吸吮越频繁,乳汁分泌越好。

        生理性黄疸误认为肝炎

      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不需要特殊治疗。有些父母一见宝宝皮肤发黄,就误认为是肝炎,盲目给宝宝使用退黄药物,这是不恰当的。

        误擦胎脂

      胎脂具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和保温的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较多的部位外,其他部位的胎脂不宜擦拭,以免破坏其保护作用。

        脱水热误为感染

      少数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脱水热,表现为体温骤升,有时可达39℃左右,但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夏季较为常见。适量补充水分后,体温可迅速恢复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有些人误认为是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这是不必要的。

  • 我的宝宝黄疸治疗经历

    那是宝宝出生的第14天,原本应该是充满喜悦和期待的时刻,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黄疸让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扰。

    宝宝第四天时,黄疸指数高达358,不得不紧急送去医院。在医院里,我们经历了7天的照蓝光治疗,出院后,宝宝的黄疸值依然保持在10左右,没有下降的趋势。我们焦虑地等待着,希望宝宝能快点好起来。

    在这期间,我们进行了多次检查,包括B超、CT和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结果显示,宝宝的苍白球T1W1信号高,这让我们更加担忧。医生告诉我们,宝宝需要等待三个月后复查,期间要观察抬头翻身是否能够按时完成。

    医生还询问了宝宝的喂养方式,得知宝宝每天通过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每餐奶粉摄入量约为50-60克。医生提醒我们,宝宝喂养次数过多可能对黄疸恢复不利,建议适当调整。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们开始减少宝宝的奶粉喂养次数,并密切关注黄疸值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宝宝的黄疸值逐渐下降,我们也看到了宝宝健康成长的希望。

    这段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面对我们的焦虑和担忧,医生始终保持着平和的态度,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专业的建议。正是医生的帮助,让我们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如今,宝宝已经健康成长,我们也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了很多。感谢那位始终关心我们的医生,让我们在宝宝的成长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生理现象,多数情况下,新生儿黄疸在出生后10天左右会逐渐消退,最晚不超过20天。然而,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孩子的胎龄、月龄以及疾病状态等。

    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其黄疸消退时间一般在10天左右,最晚不超过15天。而对于早产儿来说,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成熟,黄疸消退时间可能会延长至15天,最晚不超过20天。如果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0天,或者黄疸程度加重,就需要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疗法和药物治疗。光照疗法是通过蓝光照射新生儿皮肤,促进胆红素分解和排泄。药物治疗则主要是使用药物降低胆红素水平。此外,母乳性黄疸也是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类型,需要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再逐渐恢复。

    除了药物治疗和光照疗法外,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新生儿减轻黄疸症状:

    1.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 给新生儿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胆红素排泄。

    3. 定期观察新生儿黄疸程度,如发现黄疸加重,及时就医。

    4. 给新生儿顺时针按摩小肚子,帮助排便。

    5. 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

    6.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新生儿受凉。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 母乳喂养一直是许多新妈妈的首选,因为母乳中富含宝宝成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宝宝免疫力。然而,并非所有宝宝都适合母乳喂养。以下四种情况,妈妈们需要注意,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一、乳糖不耐受综合症

    乳糖不耐受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宝宝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将母乳中的乳糖分解吸收,导致乳糖在肠道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和酸性物质,引起宝宝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长期乳糖不耐受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因此,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症的宝宝应避免母乳喂养,改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

    二、氨基酸代谢异常

    氨基酸代谢异常是指宝宝体内某些氨基酸代谢途径发生障碍,导致氨基酸在体内堆积,引起一系列症状。常见的氨基酸代谢异常疾病包括苯丙酮尿症、酪氨酸血症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宝宝智力发育迟缓、癫痫发作、皮肤病变等。患有氨基酸代谢异常的宝宝需要接受特殊饮食治疗,避免摄入含有异常氨基酸的食物,包括母乳。

    三、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疾病,由于宝宝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苯丙酮尿症宝宝需要终身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苯丙氨酸,包括母乳。在医生指导下,宝宝可以适量摄入低苯丙氨酸配方奶粉。

    四、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宝宝在出生后2-3周内出现黄疸,可能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有关。大多数母乳性黄疸宝宝的黄疸程度较轻,停喂母乳后黄疸可逐渐消退。但如果宝宝黄疸程度较重,或停喂母乳后黄疸加重,应考虑其他原因,如感染、溶血等。在医生指导下,妈妈可以尝试暂时停喂母乳,观察黄疸变化。

    总之,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并非所有宝宝都适合母乳喂养。妈妈们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 胆道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胃肠道出血和黄疸。针对这一疾病,我们今天将详细介绍其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

    一、胆道出血的特点

    1. 局部疼痛:胆道出血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痛,尤其是在右上腹或中上腹区域。当肝内血肿扩大,血肿被拉到肝包膜时,会出现隐痛症状;出血量大时,疼痛会放射到右肩和背部;胆管内压力显著增加时,还会出现胆绞痛,使患者难以忍受。

    2. 胃肠道出血:胆道出血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继发性胃肠道出血。出血量小时,可能只有血便表现;出血量大时,会出现吐血和黑便。

    3. 黄疸:胆道出血后,可能会出现血块。当血凝块阻塞胆总管时,会影响胆汁的排出,导致黄疸。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颜色变黄、尿液变黄、皮肤瘙痒等症状。

    二、胆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1. 非手术治疗:胆道出血患者应先静脉输注血浆、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液体,以补充血容量,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之后,可以使用安替罗辛和依他氨酸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适当的肝动脉栓塞也可以实现止血。

    2. 手术治疗:如果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不显著,则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来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引流术、肝动脉结扎或部分肝切除术等手术方法。

    三、胆道出血的日常保养

    1. 饮食:胆道出血患者应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蘑菇、木耳等。避免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肥肉、辣椒和冰淇淋。

    2. 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兴奋或紧张。

  • 胰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生长部位、分期以及身体状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治疗、胆道转流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式。

    早期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大部切除术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等。术后可配合中药治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复发和转移。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胆道转流术是一种有效的缓解黄疸的方法。常见的胆道转流术包括外引流术、内支架术和胆肠转流术等。

    化学治疗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5-Fu、氨甲喋呤、氮芥类、链脲霉素、丝裂霉素、阿霉素类、放线菌素-D、新药泰素等。化疗药物单独应用效果不佳,常需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放射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新的放射治疗途径包括精确大剂量外照射、裂隙间的照射或近距放射、术中及辅助放射性治疗等。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生物治疗、对症治疗(如止痛治疗)等也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根据胰腺癌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分为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有局部浸润的胰腺癌和有远处转移的胰腺癌。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对于有局部浸润的胰腺癌,可先进行放疗、化疗,部分患者可获得手术机会;对于有远处转移的胰腺癌,可进行全身化疗。

  •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2周内可自行消退。

    2. 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等。

    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严重者可出现嗜睡、拒食、呕吐、发烧等症状。

    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胆红素测定、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等。

    四、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观察黄疸变化,保持新生儿充足的喂养和良好的睡眠。

    2. 病理性黄疸: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黄疸需使用抗生素治疗,溶血性黄疸需输血治疗,胆道闭锁需手术治疗等。

    五、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 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感染。

    2. 产后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变化,及时就医。

    3. 对于母乳性黄疸,可暂时停止母乳喂养一段时间,观察黄疸变化。

  •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解毒、合成、储存等多种功能。然而,当肝脏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出现各种症状,其中之一便是肝炎患者常见的腹部胀气。那么,肝炎腹部胀气的原因是什么呢?

    肝炎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腹部胀气,主要原因是肝脏功能异常导致的消化系统紊乱。肝脏受损后,无法正常分泌胆汁,胆汁淤积在胆囊中,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进而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除了消化系统紊乱,肝炎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纳差、厌油、黄疸等症状。其中,黄疸是病情较重的表现,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慢性肝炎患者还可能出现蜘蛛痣,表现为皮肤上的红点,红点周围有血丝状。当用细棒一端压迫痣中心时,痣消失,放开后又会出现。

    肝炎的病因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肝炎类型,主要是由乙型、丙型、丁型等肝炎病毒感染引起。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炎。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炎。此外,长期接触化学品和药物的人的肝脏也容易受到损害。

    肝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肝、抗病毒、抗纤维化等。酒精性肝炎患者应戒酒,并积极使用药物保护肝脏和消除黄疸。病毒性肝炎患者可通过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患者应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的调节,增强体质。

    肝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休息,不要太累,保持良好的情绪。饮食上,应少吃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肝脏疾病是常见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一旦出现疑似肝脏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