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额头抹血治头晕不可取

额头抹血治头晕不可取
发表人:健康解码专家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传统治疗方法,其中有一种便是‘额头抹血治头晕’。这种做法在很多人看来荒谬无比,但仍有部分人深信不疑。近日,就有一位湖南妇女因为头晕而尝试这种治疗方法,结果险些危及生命。

48岁的蒋女士因为长期腕关节疼痛,服用大量药物,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出现胸闷、头晕、浑身无力等症状。在番禺武警医院接受治疗时,她仍然坚持‘额头抹血’的方法,试图缓解头晕症状。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但长期存在却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事实上,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颈椎病、高血压、低血糖、贫血等。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针对病因进行诊断和治疗,而不是盲目采取民间偏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预防头晕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头晕的建议: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注意饮食均衡,避免低血糖。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总之,‘额头抹血治头晕’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遇到头晕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延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普鲁本辛[溴化丙胺太林]中毒 (X43.953)疾病介绍:
药物中毒,是指短时间内误服或服药过量、注射药物过量引起的药物累积导致的中毒。以服用和静脉注射中毒,最为常见。最常见的中毒原因是自杀。严重者会迅速危及生命,其主要中毒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发绀等症状。需要尽快处理,短时间内排出毒物,紧急情况需要心肺复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儿童误服药物是家长非常担心的问题,由于儿童抵抗力较弱,且表达能力有限,一旦发生误服,家长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本文将介绍儿童误服药物的处理原则和具体方法,帮助家长应对此类紧急情况。

    首先,家长要了解儿童误服药物可能出现的症状,如昏睡、呕吐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药物是否被孩子误食。同时,要尽快了解误服的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时间,以便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对于儿童误服药物,处理原则包括:迅速排出、减少吸收、及时解毒、对症治疗。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处理方法:

    1. 催吐:对于意识清醒且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使用手指刺激咽部进行催吐。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将其腹部顶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部放低,然后刺激舌根部进行催吐。

    2. 洗胃:对于误服剂量较大的药物,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洗胃。在送往医院前,家长可根据药物种类选择适当的洗胃方法。例如,误服碱性药物可使用酸类物质进行中和,误服酸性药物可使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

    3. 解毒:对于误服特定药物,可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例如,误服重金属中毒可使用二巯基丙醇进行解毒,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使用阿托品进行解毒。

    4. 对症治疗:对于误服药物导致的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例如,使用止吐药、止泻药等。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冷静:面对儿童误服药物的情况,家长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

    2. 不要自行处理: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家长不要自行处理,应尽快送往医院。

    3. 及时沟通:与医生沟通孩子的病情,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 在本届世界杯中,俄罗斯队展现出了惊人的跑动能力,场均跑动距离高达114公里,球员戈洛文在对阵西班牙的比赛中更是跑出了16公里的壮举。然而,俄罗斯在竞技体育中使用禁药的历史,让人们对他们的实力产生了质疑。

    近期,《环球体育》曝光的一些画面,更是让人们怀疑俄罗斯队是否使用了禁药。画面中,俄罗斯球员在通道中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小棉球,趁人不备时将棉球靠近鼻孔,并用力吸气。这一奇怪的行为,引起了广泛的猜测。

    俄罗斯队医贝祖格罗夫解释称,这是用氨水浸泡过的棉球,用于提神醒脑。他表示,这种做法已经流行了几十年,与禁药无关。然而,另一名队医保利诺-格拉内罗却给出了不同的说法。他认为,氨水并不在违禁名单上,也没有被证明可以提升球员表现。他认为俄罗斯队之所以跑动能力惊人,是因为他们通过多跑动来提升体能。

    禁药问题一直是体育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检测手段的提高,禁药问题得到了更好的控制。然而,仍然有一些运动员为了追求成绩,不惜使用禁药。这不仅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破坏了体育竞赛的公平性。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呼吁广大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禁药。同时,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禁药行为,为运动员创造一个公平、健康的竞技环境。

    以下是一些与禁药相关的科普知识:

    1. 禁药是指被国际奥委会(IOC)等体育组织列为禁止使用的药物或物质。

    2. 常见的禁药类型包括兴奋剂、激素、麻醉剂等。

    3. 运动员使用禁药可能导致身体损伤、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4. 运动员在比赛中检测出禁药,将被取消比赛成绩,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5. 为了避免误服禁药,运动员在服用任何药物或补充剂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

  •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品广告市场也日益繁荣。然而,在这片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违法药品广告的问题。据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告审查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蓝煜透露,2004年1月到9月对全国部分药品电视广告监测检查发现,违法率高达62%;而同一时期药品报纸广告的违法率更是高达95%。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违法药品广告的横行,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可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那么,是谁给了违法药品广告“绿灯”?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广告商家和广告经营单位只是违法药品广告的“执行者”,而真正的“幕后推手”则是监管不力。一些执法机关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过低,使得违法者肆无忌惮。此外,一些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失职渎职现象,也为违法药品广告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一些药品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制作、发布违法药品广告。他们利用消费者对药品的盲目信任,夸大药品的功效,误导消费者。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那么,如何有效遏制违法药品广告的蔓延呢?首先,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其次,要加强对药品企业的监管,严格审查药品广告内容,确保广告真实、合法。此外,消费者也要提高自身辨别能力,不要轻信违法药品广告,以免上当受骗。

    总之,违法药品广告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其蔓延。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药品广告环境。

  • 医用药物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医用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中毒并引发各种精神障碍。因此,预防和避免药物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1. 加强药品管理,防止滥用

    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管理,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他们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

    2. 严格掌握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严格掌握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对于老年患者、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更加谨慎。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因此,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医生应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避免不合理联用。

    4. 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5. 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应对能力

    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6. 常见药物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预防方法

    1. 巴比妥类中毒

    (1)严格掌握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2)注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3)精神病患者应避免自行用药;

    (4)饮酒者禁用本类药物。

    2. 苯妥英钠

    (1)长期用药应按规定剂量,必要时与其他抗癫痫药物交替使用;

    (2)注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3)避免与哌甲酯、大剂量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

    3. 水合氯醛

    (1)按规定剂量用药;

    (2)避免与酒精、抗凝药等药物合用。

    4. 氯丙嗪

    (1)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

    (2)定期检查血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 安定

    (1)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

    (2)禁用于婴儿、青光眼患者、重症肌无力患者等。

    7. 总结

    医用药物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预防和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药品管理、规范用药、关注病情变化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药物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 近年来,假药问题日益严重,不仅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贻误了治疗时机,甚至威胁生命。

    近日,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跨省特大制售假冒伪劣药品案件,涉及假药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涉案总价值高达6亿元。

    其中,一些假药瞄准重症患者,如白血病,假冒市场畅销药品,如“格列卫”,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外观与真药几乎无异,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案例中,一名乡村医生因长期服用假冒“格列卫”而险些丧命,凸显了假药问题的严重性。

    为打击假药犯罪,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公众意识等。

    同时,提醒广大患者,在购买药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切莫贪图便宜而购买假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保健品和药品,其中不乏一些以假乱真的“山寨药”。那么,如何辨别这些“山寨药”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山寨药”。简单来说,就是模仿正规药品的外观、包装、名称等,但实际上并不具备药品的功效,甚至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这种药品往往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那么,如何辨别“山寨药”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 看包装标志:正规药品的包装上通常会标注“国药准字”字样,而“山寨药”则可能标注“健”、“消”、“食”等字号。

    2. 看批准文号:正规药品的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1个字母+8个数字”,而“山寨药”的批准文号则可能以省简称+卫健(食、消)用字+数字的形式出现。

    3. 阅读说明书:正规药品的说明书通常包含成分、功能主治、不良反应等信息,而“山寨药”的说明书则可能缺失这些重要信息。

    4. 观察外包装:如果发现保健品的外观与正规药品极为相似,可以通过外包装上的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查询其真伪。

    5. 购买渠道:尽量选择正规药店或官方网站购买药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药品。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医疗相关的科普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整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5. 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用药。

  • 近年来,药品安全问题屡屡引发社会关注。2009年,我国药品安全事件频发,假药、劣药导致的严重后果令人触目惊心。

    1月,平南制药生产的“糖脂宁胶囊”假药致人死亡,该药品非法添加了化学物质,超过正常剂量6倍,导致患者死亡。

    2月,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造成不良事件,有死亡病例报告。

    3月,大连金港安迪生产的狂犬病疫苗系假药,该公司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8月,北京嘉华裕泰生产的“三消稳糖”假冒药品,严重误导消费者。

    9月,陕西华纳兄弟生物药业的“得健牌乐宁胶囊”含有禁用成分,严重误导消费者。

    9月,黑龙江多多药业的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被暂停销售和使用。

    12月,河北福尔生物制药和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狂犬病疫苗质量存在问题,被召回。

    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药品安全监管仍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   儿童时期是药物中毒的高发期,其发生率仅次于家庭意外伤害,尤其在2至4岁的幼儿中更为常见。由于儿童好奇心强、判断力不足,一旦药物或毒物管理不当,极易发生误服中毒事故。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药物中毒的急救方法,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及时应对。

      一、常见药物中毒类型

      儿童药物中毒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镇定安眠药:如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等。

      2. 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3. 镇咳药:如可待因、右美沙芬等。

      4.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 皮肤外用药:如消毒剂、止痒剂等。

      6. 胃肠道用药:如抗酸药、止泻药等。

      二、急救方法

      1. 立即停止中毒源:将儿童移离中毒环境,避免继续接触毒物。

      2. 清洗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毒物的皮肤,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 清洗眼睛: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清洗眼内染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 催吐:对于口服摄入的毒物,在6小时内可以进行催吐。可用微温盐水或牛奶刺激咽部催吐。

      5. 服用中和剂:误服强酸者可服用蛋清水或牛奶,误服强碱者可服用醋或生蛋清。

      6. 紧急就医:如果病情严重或症状持续不缓解,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三、预防措施

      1. 妥善保管药物:将药物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服。

      2. 教育儿童:向儿童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3. 仔细阅读说明书:在给儿童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4. 定期检查药物:定期检查药物有效期和储存条件,避免变质失效。

      四、总结

      儿童药物中毒的急救至关重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儿童药物中毒的死亡率。

  •   近年来,随着儿童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联合国儿童人权宣言,儿童应享有获得适当医疗服务的权利,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儿童健康权的保障明显低于其他儿童人权项目。

      许多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存在误区,例如“小孩吃大人药”的陋习,不仅剂量难以掌握,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保障儿童用药安全,以下提供一些建议:

      一、选择儿童专用药

      1. 儿童专用药剂型多样,如咀嚼片、颗粒剂、糖浆等,便于儿童服用。

      2. 儿童专用药剂量精确,避免因剂量过大或过小而对孩子造成伤害。

      3. 儿童专用药口感好,减少孩子用药时的痛苦。

      二、正确计算药物剂量

      1. 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高)计算药物剂量。

      2. 使用精确的量具量取药物。

      3. 避免将成人药物减量后给孩子服用。

      三、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1. 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2. 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四、合理用药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2. 不要随意给孩子添加药物。

      3. 不要给孩子使用过期药物。

      五、关注用药安全信息

      1. 关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用药安全信息。

      2. 关注医院和医生发布的用药安全信息。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儿童用药安全,让孩子健康成长。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药品,但你是否知道,并非所有标有名称和成分的物品都能被称为药品?那么,什么是假药、劣药?如何识别非药品冒充药品?如果不幸购买了假劣药品,又该如何应对呢?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假药和劣药。假药是指含有有害成分或成分含量不符合规定的药品,劣药则是指药品的质量、含量、包装等方面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那么,如何识别假劣药品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观察药品包装:假劣药品的包装通常较为简陋,字体模糊,印刷质量差。同时,要注意药品的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是否齐全。

    2. 查看药品成分:假劣药品的成分可能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含有非法添加物。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相关药品信息,了解药品成分,以便识别假劣药品。

    3. 比较价格:假劣药品的价格通常较低,与正规药品的价格相差较大。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要警惕价格过低的情况。

    4. 咨询专业人士:在购买药品时,可以向医生、药师等专业人士咨询,以确保购买到正品药品。

    如果不幸购买了假劣药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留购买凭证:如药品包装、销售票据等,以便日后维权。

    2. 向相关部门投诉:如药品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

    3.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假劣药品给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可以向律师咨询,寻求法律援助。

    此外,为了保障用药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购买药品时,要到正规药店或医院购买。

    2.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

    3. 按照医嘱或说明书指导用药。

    4. 定期清理家庭药箱,及时处理过期药品。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