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女童被碾事件引发全民反思

女童被碾事件引发全民反思
发表人:数字健康领航者

近年来,儿童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再次引发人们对儿童安全的担忧,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

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见死不救,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冷漠的反思。如何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针对这一问题,部分律师、学者建议将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等行为入罪,也有很多学者表示,与其立法惩处“见死不救”,不如立法鼓励和保障“见义勇为”。

关于见义勇为,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但各地立法不同,同样见义勇为行为待遇不一。如何完善立法,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政府也应承担起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的责任。除了资金保障外,见义勇为公民的安全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和其他救济,都应当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

小悦悦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关注儿童安全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反思社会道德建设。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医学领域,有一种常见的现象也体现了性格差异的重要性。那就是同种性格的男女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性格相似的男女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误区。由于他们拥有相似的性格特点,比如内向、敏感、焦虑等,可能会导致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存在偏差,忽视了一些早期症状,延误了治疗时机。

    其次,性格相似的男女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他们性格相似,可能会倾向于选择相同的治疗方法,而忽视了个体差异。例如,两个人都患有高血压,但一个适合药物治疗,另一个则更适合生活方式干预,如果他们都选择了同一种治疗方法,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性格相似的男女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沟通障碍。由于他们性格相似,可能会在表达病情、询问医生等问题上存在一些困难,导致医生无法准确了解病情,影响诊断和治疗。

    因此,在医学领域,我们同样提倡性格互补。性格互补的伴侣在就医过程中更容易沟通,更能够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性格差异在医学领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疾病预防、治疗选择还是就医沟通,性格差异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关注性格差异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性格互补,从而获得更好的健康。

  • 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孩子们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各种户外活动。然而,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家长的监管,儿童跌伤事故频发。本文将针对儿童跌伤的处理方法进行科普,帮助家长们正确应对儿童跌伤,避免陷入误区。

    一、儿童跌伤的常见原因

    1. 户外活动:如爬山、骑车、玩耍等,容易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

    2. 家中意外:如爬高、攀爬家具、玩耍锐器等,容易造成划伤、割伤等。

    3. 运动损伤:如跑步、跳绳、打球等,容易发生扭伤、拉伤等。

    二、儿童跌伤的处理方法

    1. 观察伤情:首先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意识不清、出血、骨折等严重情况,如有,应立即送往医院。

    2. 冷敷:对于扭伤、挫伤等软组织损伤,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 清洁伤口:如有伤口,应先用清水冲洗,然后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消毒,避免感染。

    4. 包扎:如有出血,可以使用创可贴或纱布进行包扎,避免伤口继续出血。

    5. 观察恢复:在家休息,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三、儿童跌伤的预防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孩子注意安全,避免参与危险的活动。

    2. 家中安全:在家中,将锐器、易碎物品等放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确保家中环境安全。

    3. 运动防护:参与运动时,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和服装,做好防护措施。

    4. 家长监护: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活动,避免发生意外。

    总之,儿童跌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家长们要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孩子的安全。

  •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提高公众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认识,预防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本文将针对六类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急救指导。

    一、溺水

    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为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家长需要做好以下措施:

    1. 确保家中卫生间门随时关闭,防止孩子误入。

    2. 给孩子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水温控制在38度左右。

    3. 如果孩子会游泳,尽量选择水位低于头部的泳池区域。

    4. 游泳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

    急救:一旦发现孩子溺水,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会游泳,尽量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施救。

    二、烫伤

    烫伤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以下是一些预防烫伤的措施:

    1. 不要使用桌布,防止孩子拉扯导致热液容器翻倒。

    2. 给孩子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

    3. 将家用强力清洁剂等物品放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

    急救:一旦发生烫伤,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入凉水中降温,至少持续10分钟。然后脱掉伤口附近的衣物,并尽快送往医院。

    三、中毒

    中毒是儿童意外伤害中的一种,以下是一些预防中毒的措施:

    1.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药。

    2. 家中保持通风,防止煤气中毒。

    3. 将药品和清洁剂等物品放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

    急救:如果孩子误食了有毒物质,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达之前,让孩子保持不动。如果可能,找出孩子误食的物质并带去医院。

    四、窒息

    窒息是儿童意外伤害中的一种,以下是一些预防窒息的措施:

    1. 取掉儿童床上的毛绒玩具等松软物品。

    2. 孩子吃东西时,确保其伸手可及的区域没有小颗粒物。

    3. 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小颗粒食物。

    急救:如果孩子发生窒息,家长可拍打孩子背部,让其尽量咳嗽。必要时,可将婴幼儿倒置拍打。

    五、厨房安全

    1. 确保炉灶上的锅把手向内。

    2. 热的食物和液体不要放在桌子边缘。

    3. 做饭时不要抱着孩子。

    4. 在厨房附近放一个灭火器。

    5. 煮食物时,不要让孩子无人看管。

    六、乘车安全

    1. 所有13岁以下的儿童,都应该坐在汽车的后座。

    2. 不要与孩子共用一条安全带。

    3. 每个孩子坐车时,都应选择合适的儿童座椅。

    4. 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频发,了解儿童意外救护的三大指南对于家长和照护者来说至关重要。跌倒、车祸和溺水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三大主要原因,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能够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跌倒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由于儿童平衡能力不足,很容易从高处坠落或摔伤。如果儿童跌倒后出现昏迷,应立即将其置于侧卧位,头部垫高,避免舌头后坠阻塞呼吸道。清醒后,家长还需观察儿童是否有头痛、嗜睡等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

      车祸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车祸发生时,家长要迅速评估伤情,保持冷静,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伤者意识清醒,应避免随意移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伤者出现呼吸困难、出血等情况,应立即进行止血和人工呼吸。

      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严重威胁。一旦发现儿童溺水,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在救援过程中,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确保救援过程安全。

      除了上述三大意外伤害外,儿童还可能遭遇烫伤、烧伤、中毒等意外情况。家长和照护者需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初步救治,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以下是一些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实用建议:

      1.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做好家庭安全防范,消除家中安全隐患。

      3.外出时,家长要时刻关注儿童,避免儿童离开视线范围。

      4.参加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 宝宝游泳时佩戴脖圈可能会因为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压迫颈部血管和神经等因素,导致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脑损伤、惊厥和溺水等风险。电解质紊乱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休克。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胸闷、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晕厥。长时间压迫颈部可能引起大脑缺氧,导致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长期存在可能引起认知障碍。脖圈压迫颈部若宝宝处于高热状态,可能引发惊厥。若宝宝不会游泳,使用脖圈可能导致溺水,造成呼吸道堵塞,严重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 随着夏天的到来,游泳成为了许多人消暑降温的首选运动。然而,游泳虽然有益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下是一些夏日游泳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大家安全愉快地度过炎炎夏日。

    游泳前的准备

    1. 游泳前不宜吃得过饱或过饿,建议在用餐1小时后再下水,避免游泳过程中发生抽筋。如果感到饥饿,可以适当补充一些食物。

    2. 游泳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让全身关节和肌肉充分活动,适应水中高强度运动。

    3. 游泳前可以用手泼水将前胸和后背拍湿,让身体逐渐适应水温,再慢慢下水,避免过快入水引起感冒受凉。

    4. 自备消炎药和防晒霜,尤其是在海滩等容易受伤的地方,以及肌肤细嫩的女士们,要做好防晒和防护。

    游泳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游泳过程中如果出现抽筋,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缓解:手指抽筋时,握拳后用力张开,反复多次;小腿或脚趾抽筋时,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对侧手拉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同时用同侧手掌压在膝盖上,帮助腿伸直。

    游泳禁忌

    7. 月经期间的女性应避免游泳,以免感染病菌。

    8. 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患者以及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者不宜游泳。

    9. 溺水自救:保持冷静,放松身体,四肢自然下垂,让头部和后颈部露出水面,等待救援。

    10. 溺水救人:从落水者背后接近,如已失去知觉,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或人工呼吸。

  • 运动补水,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大学问。正确的补水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脱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还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运动能力。那么,男性在运动前后应该如何科学补水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运动前补水:预防性补充,为运动储备能量

    1. 运动前2小时,建议饮用400-600毫升含糖和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为身体储备能量。

    2. 运动前15-20分钟,再次补充400-700毫升水分,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

    二、运动中补水:少量多次,保持水分平衡

    1. 运动过程中,应根据出汗量进行补水,一般每小时不超过800毫升。

    2. 每隔15-20分钟,补充150-300毫升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水造成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负担。

    三、运动后补水:及时补充,恢复体能

    1. 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使机体恢复到平衡状态。

    2. 运动后补水量可根据体重丢失情况而定,一般建议补充相当于体重下降1%-2%的水分。

    四、运动饮料选择: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1. 运动饮料一般含有糖和电解质,能够满足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和电解质需求。

    2. 对于血糖偏高或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或无糖的运动饮料。

    3. 高血压、心功能或肾功能不好的人,应避免大量饮用运动饮料。

    五、注意事项

    1. 运动前、中、后均应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2. 运动后,不要只饮用白水,应选择含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

    3. 运动补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水。

  •   游泳,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夏季运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儿童,更需要我们加强防范意识。为了保障游泳安全,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

      1.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前往不熟悉、水质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域游泳。选择有救生员、设施完善、安全措施到位的游泳池或海滩。

      2. **结伴同行**:避免独自一人游泳,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应结伴同行,互相监督,共同保障彼此安全。

      3. **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应避免游泳,以免发生意外。游泳前应充分热身,避免因水温过低导致的抽筋等意外。

      4. **掌握游泳技能**:不会游泳的人应先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游泳时不要逞能,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5. **了解急救知识**: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6. **保持警惕**:游泳时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发生溺水事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游泳安全。

  •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升高,人们纷纷选择游泳戏水来消暑。然而,溺水事故也成为夏季的一大安全隐患。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夏季都有大量的溺水事故发生,其中不乏儿童。近日,一名10岁的男孩在西枝江边玩耍时不幸溺水,被救上岸后由于未得到及时的现场急救,导致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至今躺在ICU病房里昏迷不醒。

    夏季游泳,安全意识不可忽视。首先,游泳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因水温过低导致身体不适。其次,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在无救生员监管的场所游泳。此外,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避免儿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私自下水。

    当发生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溺水急救方法:

    • 迅速将溺水者救上岸,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 使溺水者头朝下,拍打背部,帮助其排出呼吸道内的水。
    • 如果溺水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尽快将溺水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除了现场急救外,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溺水事故的认识。
    • 在游泳场所设置救生员,加强安全管理。
    • 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避免儿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私自下水。
    • 在游泳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身体不适。

    总之,夏季游泳安全不容忽视。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

  • 冬季溺水风险不容忽视

    虽然溺水事件在夏季更为常见,但冬季由于冰面刺激,人们更容易发生腿部抽筋而溺水。例如,去年二月,福州某公园一名男子在湖边做清洁时意外落水,由于目击者缺乏急救知识,导致男子最终不幸身亡。

    溺水后,呼吸道会被水、泥沙、杂草等堵塞,引发窒息或缺氧。此时,溺水者会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冰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呼吸和心跳停止。因此,一旦发生溺水,救助者应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异物,并进行心肺复苏术。

    以下是一些急救步骤:

    • 大声呼叫,寻求他人帮助。
    • 迅速检查溺水者情况,清除口鼻异物。
    • 进行心肺复苏术。
    • 进行控水。
    • 穴位按压。
    • 注意保暖。

    除了溺水,冬季还应注意防止其他意外伤害,如冰面滑倒、火灾等。

    掌握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生活中,意外伤害难以预料,掌握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救助他人。

    预防为主,安全意识要增强

    除了学习急救知识,我们还应该增强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例如,冬季出行要注意防滑,使用电器要注意安全,不要在危险的地方玩耍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