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友脚发凉小心糖尿病足

糖友脚发凉小心糖尿病足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因为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下肢坏死,甚至截肢。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间歇性跛行、足部发凉、麻木、发紫等。其中,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过程中,足部持续疼痛,需要停下来休息,休息后又能继续行走,但不久又会疼痛,需要再次休息。

足部发凉是另一个重要的早期信号。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自己的足部发凉、麻木、发紫,应该及时就医。这是因为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血管病变引起的,导致足部血供不足,出现上述症状。

此外,足背动脉的搏动消失或减弱也是足部血供不足的表现。患者可以自己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果发现其中一只脚的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应该引起重视。

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并采取以下措施:

1. 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2. 注意足部保暖,经常用温水泡脚。

3. 预防足部皮肤的损伤,外出时不要穿凉鞋,穿新鞋时,第一天不超过半小时,检查足部有没有被挤压或摩擦。

4.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5. 如有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足部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足疾病介绍: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血管病变,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损伤,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困难的特点,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和死亡风险。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立冬过后,气温逐渐降低,泡脚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养生方式。泡脚不仅能够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驱寒保暖,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中医理论中认为,一年四季沐足,各有其益。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蠕;冬天洗脚,丹田湿灼。这说明泡脚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养生方式,更是一种蕴含着深厚中医智慧的养生之道。

    然而,泡脚并非人人适宜。以下人群泡脚时需要特别注意:

    1.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神经和血管容易受损,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烫伤。因此,糖尿病患者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2. 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泡脚会导致下肢血管扩张,加重静脉曲张或血栓的症状。因此,这类人群应避免泡脚。

    3. 心脏病、低血压患者:泡脚会导致血压下降,加重心脏负担。因此,这类人群应避免泡脚。

    4. 过饱或过饿的人:泡脚会加快血液循环,如果在过饱或过饿的情况下泡脚,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5. 皮肤病患者:皮肤病患者泡脚时,水温过高容易刺激皮肤,加重病情。

    泡脚的正确方法:

    1. 选择合适的泡脚桶:最好选择深度足够、保温效果好的木桶。

    2. 控制水温: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保持在38℃-43℃为宜。

    3. 控制时间:泡脚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

    4. 注意清洁:泡脚前要洗净双脚,避免细菌滋生。

    总之,泡脚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但需要注意适应人群和方法,才能发挥其保健作用。

  •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变得寒冷干燥,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刺痛、发凉、皮肤变暗等症状。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糖尿病足的成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了解和预防糖尿病足。

    一、糖尿病足的成因

    糖尿病足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易受到损害,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无法及时感知外界刺激,从而容易受伤。

    2. 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血管壁受损,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发生感染和溃疡。

    3. 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等感染。

    4. 其他因素:如长期吸烟、肥胖、高血压等。

    二、糖尿病足的症状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

    1. 足部麻木、刺痛、发凉。

    2. 皮肤变暗、色素沉着。

    3. 下肢行走间歇性疼痛、夜间疼痛。

    4. 足部出现水疱、溃疡、坏疽等。

    三、糖尿病足的预防

    1. 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2.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3.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保持足部干燥,避免感染。

    4.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着柔软、透气、舒适的鞋袜,避免压迫足部。

    5.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糖尿病足的病情。

    6. 进行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

    四、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部位进行抗感染治疗。

    2. 清创治疗:清除感染部位的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3. 血管重建手术:针对血管病变进行血管重建手术。

    4. 康复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足部功能。

  • 洗脚,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洗脚更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血糖升高导致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使得脚部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引发感染和溃疡。据统计,糖尿病足是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糖尿病足,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洗脚方法。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温度适宜: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2. 清洁用品:使用中性肥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3. 足部护理:洗完脚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特别是脚趾缝间,保持干燥。

    4. 修剪指甲:定期修剪指甲,避免过长或过尖,以免划伤皮肤。

    5. 检查脚部:每天检查脚部,注意是否有红肿、破溃、水疱等异常情况。

    除了科学的洗脚方法,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

    1.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2. 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糖尿病足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

    4.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着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长时间压迫脚部。

    5. 积极锻炼:加强下肢肌肉锻炼,提高血液循环。

    总之,科学洗脚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之一。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糖尿病足的困扰。

  •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治疗在医疗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中国生物治疗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跟踪研究较多、临床应用开展较少、审批监督制度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中国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生物治疗不仅仅是细胞治疗,它还包括治疗性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等多种技术。这些技术分别针对不同的疾病,如关节软骨损伤、急性心肌梗塞、GvHD、部分终末期肝病、部分免疫性皮肤疾病等,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我国政府对生物治疗产业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干细胞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再生医学的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在生物治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如跟踪研究较多,创新发现较少;个案报告较多,多中心对照较少;研究比较分散,缺乏有规模的研究基地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稳妥地开展生物治疗技术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产学研联盟,壮大学术技术组织,请相关审批、监管部门专家领导尽早介入研发,在符合伦理条件下进行小规模试验,拿出科学的资料,推动生物治疗技术的健康发展。

    未来,生物治疗技术(再生医学)将为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利益,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其中周围血管病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病变会导致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最终导致下肢血管闭塞。那么,周围血管病变是如何导致糖尿病足的呢?

    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非外伤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糖尿病发病5年、5~10年和10年以上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分别是22.6%、23%和66.7% 。周围血管病变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大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肢体大、中、小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阻塞。其病理变化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脂肪代谢紊乱、血液流动学异常等。动脉硬化的进展导致血管腔狭窄,进而引起管腔阻塞,当动脉的病变范围大或大动脉干有狭窄,特别是伴发动脉痉挛时,则肢体出现缺血表现,如间歇性跛行、麻木、疼痛等,若在肢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动脉干完全闭塞,可以发生肢体坏疽。

    2. 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的病变是决定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微血管管径缩小,内膜粗糙,体液渗透增高,血管弹力和收缩力降低,从而使血流通过不畅,血液黏度增高,微血栓形成和(或)微血管闭塞,被称之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微小血管血栓形成,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代谢产物聚集,在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和感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糖尿病坏疽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彻底戒烟、减少脂肪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不交叉双腿、不穿过紧袜或弹力袜等。同时,鼓励病人规律地活动,促进患肢侧枝循环,增进肌肉功能。

  •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并非只有出现创面和溃疡时才称之为糖尿病足。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但此时却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佳、血管病变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糖尿病足的信号包括间歇性跛行、足部发凉、麻木、发紫等。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过程中,足部出现疼痛,迫使患者停下来休息。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患者又能继续行走。然而,不久后,疼痛再次出现,需要再次休息。这种走走停停的现象,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之一。

    足部发凉、麻木、发紫也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这些症状表明足部血供不足,血管病变严重。糖尿病患者应关注这些细节,及时就医。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也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患者可以通过触摸足背动脉来检查。如果一侧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应引起重视。

    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血糖,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糖尿病足:

    1. 坚持进行足部运动,如行走、提脚跟-脚尖运动、弯膝-下蹲运动、甩腿运动等。

    2. 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受凉。

    3. 保持足部卫生,避免足部皮肤损伤。

    4. 定期检查足部,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5.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打开了我的互联网医院账户。屏幕上,那位我熟悉的医生***医生的面容映入眼帘。他总是那么亲切,让我感到无比安心。

    我向他讲述了我的病情:糖尿病足,脚趾曾经溃烂,现在已经长好了,但脚掌上部还是红肿。我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红肿,是否需要使用药物。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然后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包括是否有疼痛感。我告诉他,按压时会有疼痛感。他告诉我,这可能是局部炎症还没有完全消散。

    ***医生建议我继续消炎处理,并询问我是住院还是居家。我告诉他,我在家里。他又问起我脚趾溃烂时的情况,我告诉他,当时医生建议手术刮掉烂的地方,再敷药或截掉。

    听到这里,***医生告诉我,糖尿病足比较复杂,不建议网络就诊及自行处理。他建议我到医院就诊,让医生面诊评估,或许不需要特殊处理。我有些犹豫,因为岁数大了,不太想去医院。

    ***医生安慰我,如果是反应性炎症,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血糖控制好,改善周围循环即可。他说,这会逐渐消退。听到这里,我感到一丝希望,决定听从他的建议,去医院就诊。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虽然不能替代面对面的诊疗,但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控制。

  •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许多患者由于忽视足部的小伤口,最终导致大面积足部溃疡、感染、坏疽,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

    广东省第一位国际伤口治疗师陈颂卿护师指出,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做好足部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伤口。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

    1. 定期检查足部: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足部,及时发现足部皮肤、指甲、趾甲等部位的异常,如破损、红肿、水疱等。

    2.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和浴液。洗完脚后,彻底擦干足部,特别是脚趾间。

    3.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穿着过紧或过硬的鞋袜,以免对足部造成压迫。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糖尿病足的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

    5. 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

    6. 积极治疗足部伤口:一旦发现足部伤口,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清创、换药等处理。

    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

    2. 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创面处理:包括清创、换药、负压引流等。

    4. 血管介入治疗:对于血管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足,可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5. 足部减压:对于足部溃疡,可进行足部减压治疗,以减轻足部压力。

    6.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糖尿病足,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这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患上一些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糖尿病并非罕见病,许多老年人都有出现。虽然糖尿病本身并非绝症,但其并发症却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尤其是糖尿病足。

    一、糖尿病的并发症,不容忽视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一亿人,每年因糖尿病或其并发症去世的人数超过八十三万。糖尿病本身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其并发症更是可怕。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肾脏衰竭、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残疾。

    糖尿病的发生与后天环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因此,关注糖尿病、预防糖尿病是当务之急。

    二、60岁以上老人,血糖标准是多少?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20至40岁的人群高十倍。老年人更容易患糖尿病的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腹部脂肪增多,胰岛素结合能力下降,肌肉减少,体力活动减少,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老年人需要通过血糖检测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60至70岁的老年人,空腹血糖标准为4~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6~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5%~7.5%。

    三、如何预防糖尿病?

    1. 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减少肥胖,有助于稳定血糖。建议老年人每周运动三次,每次半小时至四十分钟。

    2. 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油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杂粮、鱼类、豆制品等健康食物,少吃多餐。

    3. 经常检查血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经常检查血糖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4. 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进体内多余废物排出,但碳酸饮料、含糖饮料不宜饮用。

    老年人应关注自己的健康,尤其是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一旦发生,几乎无法根治,因此预防至关重要。

  • 糖尿病,这个看似遥远而又常见的慢性疾病,常常让患者在病痛中痛苦不堪。‘无病高枕无忧,有病心急如焚’的心态,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常见。许多人认为,糖尿病的并发症来得慢,不必太过担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悄然而至,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正如刘大妈的故事,十年看似平静的生活,一旦遭遇糖尿病足,后果不堪设想。

    糖尿病眼病,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的重要并发症。王大爷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糖尿病病程不长,也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失明。

    糖尿病性ED,让许多男性患者痛苦不堪。金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糖尿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心理健康。

    面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重视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次,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此外,还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迹象。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应对,就能战胜它,过上健康的生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