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期单个小疣体图片

初期单个小疣体图片
发表人:刘贵梅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种类有一百多种,不同的病毒型号感染人体不同的部位,引起的疾病也有所不同。临床上,常见的各类疣病正是它的感染导致的,比如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等等。在这些疣病种,一般让人更加担心和害怕的就是尖锐湿疣。因为它属于我国重点防治的八大性病之一,危害较大,且易传染。在夫妻伴侣之间往往双方同时感染发病的居多。那么,如果自己长了尖锐湿疣,初期单个小疣体图片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HPV病毒家族中,与尖锐湿疣发生有关的是黏膜低危型HPV病毒,其中更为常见的就是HPV6和HPV11这两种。根据临床统计表明,90%的尖锐湿疣患者均由HPV6、11这两种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好发于人体的外阴生殖器、肛门周围及肛管等处,以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适宜生存。当好发区域被HPV病毒所侵犯后,并不会马上出现疣状增生,而是会有一个潜伏期。这个潜伏期通常在3个月左右,也有比较短的大概半个月,长的可能达到8个月。潜伏期结束后局部皮损开始表现出来,初期以单个或多个淡红色、肉色的小丘疹、痘痘、肉芽等增生为主,随之慢慢增大或增多,形成比较典型的菜花状、鸡冠状、乳头状的赘生物。这些赘生物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疣体。
 
  在皮肤科门诊中,医生通常会先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你是否感染尖锐湿疣,如果局部皮损典型,看一眼就能够分辨出来。也有的患者初发疣体比较小,也并不典型,此时就要通过做醋酸白试验、病理检查、HPV分型等方式来帮助鉴别诊断。在尖锐湿疣的检查方法中,以病理组织活检的准确度更高,是我们比较推荐的。由于该病的复发率比较高,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慎重,尽量通过标本兼治的方式进行根除,降低其复发几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胃癌的发病较为隐匿,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 ,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


     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发现很困难,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寻。

     

     

    胃癌的早期症状包括:

     

    1.80%以上的胃癌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

     

    2.约1/3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

     

    3.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4.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

     

    早期胃癌较多见的症状是上腹不适,如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起初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症状可能暂时缓解。如病变发生在胃窦部,可发生十二指肠功能改变,出现节律性疼痛,类似溃疡病的症状,也易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而延误治疗。但这些症状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复发。

     

     

     

    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恶心呕吐、食后胃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早期信号。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可以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

     

    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均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常为黑便。

     

    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而且呈进行性加重。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理学上绝大多数胃癌是发生在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残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基础上的,因此部分胃癌病人长期有慢性胃病史,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 作者 | 豌豆sir
    文章首发于 |  病痛挑战基金会公众号

     

    我叫阿蕾,得了一种小众的怪病:

    患病率极低,但名字倒有十几个。

    我经历了不知多少次手术,

    有过多少次期望之后的失望。

    我称呼它为“高林综合征”,

    不仅来自英文名称Gorlin的音译,

    也与我一路成长中的美好邂逅有关。


     小时候,我有了两大烦恼:

    有一颗乳牙掉落后,怎么也不长恒牙;

    还有,右眼下方长一个鼓包越来越大。

    10岁时,爸爸带我去北京求医,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

    医生怀疑……是骨癌!

     

    保守方案是只割除这个瘤,

    但如果是恶性的,以后可能会转移;

    另一方案是连骨头一并切掉,更彻底,

    但几乎要去掉半边脸,无异于毁容。

    突如其来的噩耗和两难的抉择,

    让爸爸的眼泪都掉了下来。



    我在一无所知中告别北京,

    回家后发现,爸爸妈妈叔叔伯伯……

    一大家人突然对我宠爱得不得了,

    还为我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十岁大寿”——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吃蛋糕吹蜡烛,

    欢歌笑语,别提有多开心了!

    奇怪的是,大人们为什么都愁眉不展呢?

     原来,爸爸他们开了家庭会议

    选择了“要脸不要命”的保守方案,

    担心这是我最后一次过生日了。



    生日后不久,我再次进京手术,

    万幸,术中术后病理检验都显示良性。

    一场虚惊,我们欢天喜地回家了。

     

    到了初二,我的脸又开始莫名其妙肿胀,

    嘴里经常流脓水,发臭、疼痛难忍。

    最初怀疑是牙周炎、腮腺炎等,

    用上消炎药会好,但不久又反复。

    到了高中,消炎药、消炎针就都不管用了。

     

    我在本地医院口腔科做了全面检查,

    被诊断为“上下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

    (编者注:上下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

    其实是Gorlin综合征的症状之一。)


     

    这次,我依然幸运——

    从北京请来的专家完成了难度极大的手术,

    连疤都没有留下。

    专家叮嘱我:囊肿还会出现,要定期复查,

    发现越早,越容易处理。

     

    果然,此后囊肿频发、手术不断,

    有时肿块比较小,门诊小手术就能搞定;

    有时在三四个部位同时出现,

    我不得不接受全麻手术。

    多亏了一位位可爱的白衣天使,

    让我有勇气面对这种反复折磨——


    一次大手术,嘴里创面比较大,脸也特别肿。

    为了塑形,不得不用纱布把整个头紧紧缠住。

    当时麻药劲儿刚过,正是最疼的时候。

    管床的高医生小心翼翼,缠得又轻柔又稳。

     

    他站在灯下,我逆光而望,

    仿佛一轮佛光环绕着他,

    这温暖的光芒,伴随他鼓励的话语,

    让我竟一时忘了术后的伤痛,

    我们的友情,也由此开启。



    高医生不苟言笑,但面冷心热——

    在门诊,他经常把我作为正面典型:

    “你看人家小姑娘,每次都是自己来,

    你们家属未经允许不要进入。”

     

    在病房里,我说,我特别怕死,

    理性的他一本正经地道:“人都是要死的。”

    我脑海里飘过“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在微信那端,感性的他会开导我:

    “夫妻一场一生相伴最难得;

    孩子带来的快乐,远比痛苦多。”

     

    在手术室,他和李医生一样会体贴地安慰我:

    “这个病过了青春期就会好,

    这次是最后一次了……”


     

    “是啊,这会是最后一次手术吧?”

    我一次次充满希望,又在复发后深深失望。

    不过医生们没有完全说错——

    走过青春期,反复囊肿的情况真的消失了。

     

    我顺利地考入大学、步入社会,

    还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爱情,

    他竟然是……我的初中同桌!

     

    我们原本是无话不谈的“哥们”,

    我只当他作为兄弟很够意思,

    从没想过这哥们对我有点意思。

     

    关系“升级”后,我们谈婚论嫁,

    我坚持要做婚前体检,

    虽然他一再表示不在乎我的疾病,

    但我还是想对我们的爱情负责。


    不料婚检B超检出卵泡膜细胞瘤需要手术。

    我知道,中学时代的梦魇可能又来了。

    在我25岁生日当天,他与我如约领了证,

    然后就迅速进入陪床家属的角色。

     

    手术后他问我:“疼吗?”我轻轻点了点头。

    “疼,为什么不哭啊?”

    我说:“家有家规,要坚强,不流泪。”

    他握住我:“哪儿那么多规矩,

    我老婆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从小到大历次手术几乎没落泪的我,

    “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不是因为病痛,

    而是因为共度余生的伴侣,我没选错。



    婚后,我又经历过两次颌骨囊肿手术。

    高医生已经升任科室主任;

    看到老公的陪床表现,

    他赞不绝口,还鼓励我们早点要宝宝。

    婚前曾有丁克计划的我,

    越来越想和老公有一个宝宝。

     

    我清楚这个综合征属于遗传病。

    但三代试管技术的日益成熟

    给了我拥有健康宝宝的底气。

     

    为了找到致病基因,我辗转多家医院,

    直到慕名找到北京的林医生。

    第一次推开门见到他,

    同行们交口称赞的林医生竟这么年轻!

    聊起疾病来却条理清晰,儒雅自信,

    我想,也许有希望了。


    果然,林医生成功找到了“罪魁祸首”——

    我的致病基因是PTCH1,

    他也将这种病称为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

     

    我几十年来的困惑有了答案:

    儿时脸上长了几颗痣,平衡感不好,

    手脚上的皮肤缺损,肋骨分叉,反复囊肿、

    卵泡膜细胞瘤,原来都是拜它所赐。

     

    林医生说,我的病症相对较轻,不影响寿命。

    理论上,三代试管可以帮助我生育健康宝宝。

    尽管,经过三轮尝试,还没有成功。

    但我淡然了许多:成不成,就随缘吧。



    与林医生结缘,还为我打开了新的大门,

    接触到了罕见病领域的公益事业。

    我决定发起自己的病友组织,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虽是官方名称,

    但难理解也不好记,还容易与癌症混淆。

    因此,我想为NBCCS确定一个常用名称。

     

    在国外,NBCCS也被称为Gorlin综合征,

    以纪念最早发现它的Gorlin医生。

    我将其译为“高林综合征”,

    既致敬我所遇到的高、林两位好医生,

    也期待出现更多医者“高手如云,誉满杏林”。

     

    NBCCS的症状复杂多变——

    骨骼畸形如肋骨分叉,好像分叉的莲花茎;

    累及卵巢,好似并蒂的莲蓬;

    肿瘤多发,好像数众的莲子。

     

    因此,我为病友组织正式取名

    “并蒂莲高林综合征联盟”,

    希望找到并帮助更多病友,联系更多医生,

    组成高林益生军,并肩作战。



    我很喜欢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小哪吒还有几分我们病友的特点呢:

    眼距宽、额头大,牙齿都不大好,

    我们都在苦难中体会着人生冷暖,

    在周围人的爱与支持下获得新生。

    我愿不断传递着这份浓浓真情,

    罕若并蒂莲,终有盛开时!

     

     

     

  • 尖锐湿疣大家都了解吧,特别是已经结婚的人,对这方面应该有所了解,因为尖锐湿疣这是一个通过性传播的疾病,而且一旦出现尖锐湿疣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其中尖锐湿疣的癌变几率也是非常大的,几乎可以说尖锐湿疣是癌变的首位,但是大家知道尖锐湿疣会只长一个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么接下来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尖锐湿疣疣体的典型症状。

    首先给大家讲解一下尖锐湿疣,这种疾病是由一种非常严重的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且经常生长在生殖器官周围,虽然说这种疾病是会传播的,但是传播方式只能是通过性来传播,而且这种疾病经常发生在50岁以下18岁以上的年龄段,这种疾病在刚患有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只有在三个月潜伏期,过了以后才会发病。如果这种疾病没有发病处在潜伏期的话,几乎很难查出这种疾病。

    虽然说这种疾病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在刚感染的时候,只会出现一个一个疙瘩,不会在刚发病时就出现一片。因为尖锐湿疣是随着时间来,从小变到大,从少变到多的,而且时间越长症状就越明显,还会有明显的增多。虽然说尖锐湿疣在刚开始只有一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并且它对于自身的传播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很可能在第1个尖锐湿疣还没治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第2个甚至是第3个或者是呈爆发状,同时出现好多个。这样对人体危害就非常大了,因为尖锐湿疣中所含的病毒,如果到达一个量的话,就会使人体出现癌症。

    虽然说尖锐湿疣对人体危害是非常大的,但是只要在初期接受有效的治疗,那么就可以很好的治疗这种疾病,也不会使尖锐湿疣中的病毒扩散,这样大家就不用担心坚持有给自己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了,就说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种疾病的诞生,只要发生在自己身上,一定要立即的进行治疗。

  • 小圆细胞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具体预后和生存期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值。如癌症类型和分期、治疗方法和效果、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

    1.癌症类型和分期:不同类型的癌症有不同的生存率。早期诊断和治疗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癌症分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早期分期(如I或II期)相对于晚期分期(如III或IV期)通常有更好的生存机会。

    2.治疗方法和效果: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不同类型的肿瘤会有不同的推荐治疗方法。积极的多模式治疗往往能提高生存机会。治疗的效果也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3.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以及存在的其他疾病或病理情况等,都可能影响生存率。

    此外,治疗后的一个生活方式和保养方法,都可影响到患者的一个生存率。一旦出现小圆细胞肿瘤,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过敏性咳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痰的,表现为干咳。过敏性咳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接触了过敏性物质,诱发了过敏反应从而对支气管、气道引起相应的损伤,刺激位于支气管内的咳嗽感受器产生咳嗽动作。由于并不是感染性因素所导致,不会出现感染性炎症的特征,也就不会出现明显的炎性渗出,所以绝大多数表现为干咳,以阵发性干咳最为常见。

    但是在临床上也有极少部分合并有感染,特别是合并细菌感染时往往就容易出现咳痰症状。不同体质的过敏性咳嗽患者症状会不一样,具体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来判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 一天要上三次厕所,48岁的何女士担心自己罹患了大肠癌,所以来到医院想检查一下。


    医生告诉何女士,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虽然一天有三次大便,但是排便习惯很规律,而且大便的性状和颜色也没有什么异常,所以罹患大肠癌的可能并不大。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何女士还是接受了肠镜检查,通过检查,最终排除了大肠癌。


    事实上,像何女士这样的患者不是很多,有些人,一天好几次大便,他们特别担心,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有些人,好几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也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说说,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究竟哪个有异常。

     

     

    第一,一天三次大便,是腹泻吗?


    很多人觉得大便次数太多不好,因为是腹泻的信号,事实上,仅凭次数来判断是不是腹泻,其实并不正确,很多人虽然大便次数多,但是大便的颜色,外观都完全正常,腹泻,通常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没有形状。
    单纯从大便的频率,并不能判断是不是大肠癌,还要看大便的性状,以及排便是否规律。


    第二,三天一次大便,是便秘吗?


    很多人想每一天都有大便,因为觉得大便里有很多毒素,及时排出才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可也有一些人,三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担心,这么久才解一次大便,毒素会伤害肠道。

     


    事实上,是不是便秘,不能只看大便的次数,还需要看大便排出是否困难,大便是否干结,大便的颜色和性状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很正常,那么问题也不是很大。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有的人一天一次,有的人一天两次,有的人两天或三天才一次,但只要大便性状,颜色,排便习惯正常,那么,就无需担心。

     

    大肠癌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癌瘤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本病可以通过淋巴、血液循环及直接蔓延等途径,播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

  • 这段时间,身边“咳咳咳”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婴幼儿容易中招。很多人都以为是感冒,其实很可能是“百日咳”。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通告显示(图1),一种古老的传染性疾病——“百日咳”卷土重来,今年1-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已致13例死亡[1]

    通告一发布,很多人担心起来:百日咳是什么病?怎么判断孩子的咳嗽是不是百日咳?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百日咳伤害呢?

    针对大家的问题,京东健康特别整理了一篇百日咳家庭防护和就医攻略。

     

    图1:国家疾控局发布的2024年1-2月百日咳发病数和死亡数

     

    Part 1:什么是百日咳?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很多年轻家长对百日咳比较陌生,其实在百日咳疫苗问世之前,这种古老的传染病曾是导致6月龄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百日咳,它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名字不难看出,这种疾病的咳嗽时间特别长,一般来说可持续2~3个月,很不好治。

    百日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6月龄以下未及时接种疫苗的婴儿威胁最大。

    百日咳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后期。

    一般来说,感冒症状通常在一周内逐渐好转,而患了百日咳的婴幼儿一般经过7~10天左右,才会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剧咳。

    剧烈的痉挛性咳嗽常引起反射性呕吐,还可导致面部充血、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球结膜出血、面部皮肤出现出血点等表现。

    最后孩子可能咳出大量黏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昼轻夜重[2]。因此,在古代中医称其为“鸡咳”或“鹭鸶咳”。

    也有一部分百日咳患者痉咳期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为持续2-4周的慢性咳嗽,特别是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常没有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 2 周以上。

    如果有以上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一定要去看医生。

    Part 2:百日咳为什么突然间增多?

    百日咳很早就被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我国为3月龄婴幼儿免费接种百白破疫苗,自计划免疫实施后,百日咳的发生率已经大为减少。

    但近年来,不止我国,全球范围来看,很多疫苗覆盖率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疫情导致了很多地区儿童没能按时、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我国百日咳发病数据来看,百日咳的发病患者群主要是以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为主。

    二是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百日咳鲍特菌MLVA型别变迁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2年,百日咳型别在不断变化:百日咳型由2016年的MT32型、27型到2022年主要转变为MT28型。MT28型在上海首次报道。

    MT28型毒力较强,引起小范围的扩散流行。MT28型红霉素耐药率超过80%,和原始的百日咳疫苗组发生免疫逃逸。

    监测结果提示:百日咳疫苗保护性抗体降低,现有百日咳疫苗对目前流行的百日咳菌株不耐受[3]

    人类和疾病的抗争是个漫长的过程,也不用过于担心,虽然患病病例有增多,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Part 3:婴幼儿打了疫苗,为什么还会感染百日咳?

    前面提到,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个客观事实:百日咳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维持时间不够长,保护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

    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 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

    由于婴幼儿预防接种时间间隔较长,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完成首剂次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后,保护有效性只能达到45%,如果完成3剂次的基础免疫,保护有效性能提高到98%左右。

    建议所有适龄婴幼儿都应在免疫程序里尽早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以远离百日咳感染风险。如果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2]

    需要警惕的是,百日咳不只是一种儿童疾病。

    在许多国家观察到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由于青少年和成人的疫苗获得性免疫力已经减弱,导致大量未受保护的人群可能感染百日咳。

    百日咳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阵发性咳嗽和百日咳。但在成年人中,症状多少不太典型,难以识别,这大大增加了成年人传染给家庭成员的风险。

    Part 4:怎么防范百日咳?

    对于婴幼儿,最好的防护办法是及时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成年人的百日咳疫苗,也尚未推荐在成年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为了保护自己,也避免家人感染,不管婴幼儿、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防范百日咳。

    1.及早识别并就医

    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感染百日咳后的症状不一,符合以下任一项条件者,应高度怀疑是百日咳,就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做百日咳鲍特菌等检查,以排查百日咳[2],然后根据医嘱服药:

    (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 周;

    (2)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发绀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3)大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持续 2 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2.做好隔离

    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许多咳嗽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可能使隐性带菌者及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有传染性。

    因此,需要对百日咳病人进行隔离,以保护婴幼儿等易感人群。

    3.日常防护

    稍微令人安心的是,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

    日常防护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室内通风,让衣物在阳光下暴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勤洗手,戴口罩。

    希望所有人远离百日咳,健健康康的享受春光~

     

    参考文献
    [1]2024年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https://www.ndcpa.gov.cn/jbkzzx/yqxxxw/common/content/content_1769981713455947776.html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 年版).http://www.nhc.gov.cn/ylyjs/pqt/202312/75cfff021a484d0c9c200f85f2bf746b.shtml
    [3]王传清丨儿童新发再发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https://mp.weixin.qq.com/s/ppAMnAvQkXyHHChu0ycjIg
  • 胆结石是临床中比价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中,胆结石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聚集形成结石,存在与胆囊中,称为胆结石。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是由于多个因素长期的作用下,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平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由于结石数量少,体积小,只有在体检的时候可能被发现。临床中常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为右上腹或者肋骨下的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消化系统的症状,并且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减重。因为脂肪的消化是在胆汁的作用下进行,结石的存在会导致胆汁的分泌受阻,所以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出现症状。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中有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例如遗传因素,家庭成员中有该患者,会使胆结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年龄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年龄越大,胆结石的患病率越高,临床中胆结石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控制胆囊收缩的肌肉功能下降,或者激素的分泌失调,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从而使患病率增加。也有部分患者为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是由于先天的溶血性疾病或者黄疸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据调查,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女性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与雌激素影响胆汁分泌有关系,女性体内雌激素明显高于男性。因此,患病率增加,另外在可控的影响因素中,饮食习惯占有重要地位,爱吃油腻食物。

     

    高热量食物的人容易的胆结石,由于血液中胆固醇是形成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进食过多的胆固醇吸收入血后,增加了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胆固醇主要存在于胆汁中,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加所以容易沉积形成结石。由于胆汁的分泌是在食物的刺激下发动的,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长期禁食,胆汁积聚在胆囊中,浓度增加,容易沉积,进而增加患病率。

     

     

    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由于物质代谢的紊乱,三大营养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的排泄主要通过胆汁,所以代谢性紊乱的病人胆结石的患病率增加。吸烟、饮酒、熬夜,也是患病率增加的原因。妊娠期间的妇女,由于此时雌激素、黄体酮的增加,影响胆囊的收缩及胆汁的分泌,多次妊娠的妇女患病率明显增加。

     

    以上都是胆结石的患病原因,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以及疾病一级预防的积极倡导下,很多人坚持每年进行体检,提高了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在及时的治疗下,明显提高了疾病预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者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许多人可能分不清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区别,事实上只有约5%的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的,而绝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

     

    甲状腺结节其实并不少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发病率为3%-7%,而且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甲亢。

     

     

    发现甲状腺结节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首先饮食与甲状腺结节发病的研究并不多,我国有研究显示由于碘盐的普及,一般人群患甲状腺疾病的几率有所下降,但研究发现饮食过咸的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另外摄入碘的量也会影响结节的发病,中国医科大学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碘超量地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要高于正常地区,所以碘的摄入量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不宜过高或过低。

     

    综上所述,首先在预防甲状腺结节发生上建议饮食不宜过咸,宜清淡饮食。如果已经出现甲状腺结节,无论是否合并甲亢,都要注意碘摄入不宜过量,不宜过多食用含碘高的海产品如紫菜、海苔等。

     

    甲状腺结节会不会对身体健康有极大影响?

     

    其实发现甲状腺结节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绝大多数的结节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有三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仍有5%左右的结节是恶性的,所以需要先鉴别清楚结节的良恶性,如果是恶性就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其次一些结节过大可能会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或者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这些结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合并有甲亢时,还会出现如心悸、多汗及手抖等的甲亢症状,这时也需要手术或者抗甲亢药物治疗。

     

    再者,如果结节体积小,如直径小于4cm,医生一般会告诉你不需要手术治疗,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结节可能会生长,所以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可每6-12个月随访一次,如果出现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

     

     

    结语

     

    许多人在体检或无意中触摸到都会发现有甲状腺结节,但大多数对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不需要进行治疗,只要注意饮食,密切随访即可。

     

    参考文献:

    [1]《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结节》

    [2]林林,薛晓凤,吕宏彦.甲状腺结节与饮食习惯的临床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6):II》.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放弃、逃避、退缩、依赖、缺乏勇气,是处于抑郁之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产生于现实中的挫折与失败,但其根源依然来自于内心中的“战争”。

     

    患者会表现出逃避工作、逃避人际交往的倾向,有时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逃避也会以“病态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所依赖的人身边才能部分地面对生活,离开所依赖的对象他什么都做不了。一开始,逃避会令他感觉好过一些,起码可以少一些自我挣扎。但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世,这是一场来自内心的战争,就算逃避了所有人,所有事,都不会终结。

     

     

    这场战争的起源在于两个自我: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正是因为理想化自我无法达到,而真实自我又无法接受,所以他一直在两个自我的矛盾中挣扎。开始他会奋力地摆脱真我,以达到理想化的自我,当这种挣扎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地变得自卑与自恨。

     

    当他既无法放弃幻想,又无法面对真我的时候,就会逃避现实来让自己“心安”。毕竟他自己都无法面对这“丑陋”的自己,又怎敢让别人发现,所以逃避也是维系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手段。缺乏对真我的接纳,有时也会被外移,就好像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他,没有人会接纳这样的他,如果以这样的自己去见人,就一定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或抛弃。

     

     

    总之,因为这种外移的作用(把自己内心中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他可以找到很多支持自己逃避的理由。如,失败、他人的否定、现实的艰难等。但逃避并不能解决这场内心的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失败与挫折。逃避的时间越久,就越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与真实的自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