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5

糖尿病-5
发表人:张树森

再说说糖尿病教育。一般一个糖尿病患者进入内分泌科后会被健康宣教,主要会讲一些该吃什么、吃多少、不能乱吃、加餐、锻炼、规律使用药物、监测血糖等。据我所知,当谈到吃的时候,很多糖尿病患者说,这么吃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一和糖尿病患者谈不能吃什么,他会和你急的,所以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让糖尿病患者在吃上可以监管的松一些,能吃的东西多一些,也可以喝汤,那么糖尿病患者会非常高兴的,事实上这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对于官方权威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宣教,我是比较质疑的。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最为关键的措施,在我看来,运动对于T2DM至少发挥了50%的作用,没有运动,糖尿病很难控制的好,有了运动,饮食控制、药物都可以稍微放得宽一些。人都是有惰性的,多数都有点懒,尤其是胖人,动了就累,就更不想运动了。但不管怎样,T2DM的患者还是要动起来。有一次在公园中遇到一个背水的人,用大塑料壶背在背上,从山上把水背到山下,再背回家,不是为了喝水,是为了锻炼。那位大叔跟我说,他的母亲有T2DM,但十分喜欢运动,早期没有用药,就是运动,到晚期才使用的胰岛素,但直到快80岁才有并发症,都快80岁了,随它去吧,不管那么多了,心态放的很好。这位大叔自己也是学习他母亲的做法,60多岁,每天坚持背水,说以后万一血糖高了,适当的再用些药物,过了70岁就任它去吧,值得了。这个例子说明了锻炼对于T2DM的重要性,贵在坚持。研究表明,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总之,动起来就好。

再说说饮食。我最早治疗的一位T2DM患者,很喜欢运动,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每天走路,坚持走路,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他是没有饮食控制的,一顿一般2碗饭,也喝汤,也饮酒(每周1-2次,每次2两白酒),因此虽然他患有T2DM,但是没有影响到生活质量,他的优点是爱运动,坚持运动。他的降糖方案是: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二甲双胍 格列齐特控制血糖,控制得还可以。后来我给他加上了中药水丸(参苓白术散 大剂量黄连)长期服用,血糖进一步好转,后来还出现了头昏,空腹血糖只有4点几 mmol/L,因此就把格列齐特减量至1/3-半片,每日1次,二甲双胍0.25,每日2次服用,血糖回升到5-6mmol/L,头就不昏了,可见中药是可以协助降糖的,其机制不外乎增加了胰岛β细胞存活的数量和减轻了胰岛素抵抗。

后来患者出现了肝功能的异常,转氨酶开始增高,我说这回以后可能不能喝酒了,因为喝酒会加重肝损害。开始我认为可能与使用西药降糖药有关,但后来我查了资料发现,T2DM也可以导致肝硬化,于是调整了中药思路,加用了活血化瘀、保肝降酶的中药以后肝功能也恢复正常了。现在就是吃点格列齐特、二甲双胍、中药水丸,坚持运动,已经10年的糖尿病了,没有并发症。因此我对糖尿病的饮食宣教是质疑的,应该想办法让T2DM患者虽然患病,但生活质量不受明显影响,这是我们医生应该努力的方向。

        全文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未诊断的疾病,未特指累及的部位或系统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未诊断的疾病,未特指累及的部位或系统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被称为“百病之母”,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且严重,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那么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糖尿病的症状。

    1.多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

    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 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

    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以上“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通过以上对糖尿病症状的了解,相信您对于糖尿病的严重性有了更加严肃地认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抽烟不喝酒等都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

  • 近日在中国河北发生一起病例,刘女士认为自己的血糖值过高,便服下了患有糖尿病的先生的降糖药,竟开始出现头晕的症状,于是稍事休息后,刘先生发现无法叫醒太太,赶忙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护士给刘女士注射了高浓度的葡萄糖,以挽救她的低血糖性休克。

     

    事实上,就算是糖尿病,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需要经医生设定剂量才能服食药物,更不用说那些尚未确诊的病例了。所以,发现血糖升高后该怎么办呢?具体地说就是“五要”要特别注意。

     

    一、到医院去看医生。

    怀疑糖尿病的人,不能像普通感冒一样,到药店买成药服吃就完了。务必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检查,等到弄清楚糖尿病的具体类型后,再请专科医生为您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一种降糖药适合于所有糖尿病患者,所以不要自己买药。此外,服药期间还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以了解药物的疗效。

    二、找一位健康管理师。

    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有一个健康管理员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并按照健康管理员的营养食谱进餐,这样有利于调节血糖值,更好地实现理想体重,减少代谢异常对身体的危害。

     

    三、应依医嘱服药。

    按照医生的专业指导服药,要做好记录,就医时要告知医生。即使出现漏服药物的情况,也切记要记下漏服时的情况,并且如实告诉医生。此外,就像上面刘女士所说的情况,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不能换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

    四、进行监测。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患者要清楚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平日需要监测空腹血糖和2小时后的血糖值。若患者开始服用胰岛素,应该按照医生的要求来增加测血糖次数。推荐患者自己制作一份电子表格,平时除记录血糖值的变化外,还可以记录当天的饮食及运动情况,在之后就医时方便与医生讨论。

    五、注重通过适当渠道了解治疗疾病。

    糖尿病是与患终身相伴的疾病,患者必须学习足够的糖尿病知识,才不会在听到某些谣传时,失去正确的、理性的判断能力。举例来说,你可以参加糖尿病健康讲座,或者购买内分泌专家写的书本文章。

  •  

    中国居民目前,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估算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人。

     

    在国内,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名誉主任滕卫平教授领衔,诸多知名专家,共同完成的全国性横断面研究,在2015-2017年间,抽样调查了中国大陆所有31个省级行政区,共75880名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数据,诊断出糖尿病患者9772人,其中包括新诊断患者5308人,由此看出,半数糖尿病患者,在调查前对自己血糖的异常情况一无所知。

     

    糖尿病足,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噩梦,经常有患者有这样的疑问,医生,我不痛不痒的,为什么一发现,伤口就烂的很深了?

     

    的确,有些糖尿病足发生的非常隐匿,比如在脚底下的伤口,一旦发现不及时,伤口很有可能会迅速恶化,以致一部分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承受截肢的痛苦。

     

    那么,糖尿病足究竟有哪些异常标志呢?

     

    足部麻木往往是糖尿病足可能出现的征兆,糖尿病足虽然是足部的创面,但是它的发生与神经和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足部麻木,其实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持续的麻木,让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大大下降,感觉不到疼痛,自然也不会引起重视。

     

    足部皮肤瘙痒,很多人足部皮肤瘙痒难忍,总是不停地用手抓挠,这样也很容易导致皮肤的破损,糖尿病足的典型特征是,哪怕一个小小的皮肤缺损,有时也会难以愈合。

     

    创面由小变大,很多糖尿病足的创面,开始都是很小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小水泡,也只能是皮肤表面发红,但是一旦进展起来,创面会变化很快,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忽视出现在足部的任何一个小伤口。

     

    创面表面渗液,有些糖尿病足的创面会不停渗液,有时是血性分泌物,有时是脓性,还可能伴有恶臭。

     

    创面表面结痂,但里面化脓,很多糖尿病足患者,皮肤表面结痂了,以为好了,结果痂皮里面却是充满了脓液,这种情况最可怕,因为伤口不停地往深部组织渗透,而外表看起来会毫无异常。

     

    对于这些异常标志,出现两个以上,一定要及时检查血糖,因为要想控制和预防糖尿病足,控制血糖是最最重要的前提。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足部,足底可以让家人检查。

     

    冬天泡脚时一定不要用太烫的水,避免引起足部皮肤受损。

     

    定期检查足部血管和神经,以及时发现神经和血管并发症,提前做好干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医院内分泌科,每天都会收治不少因血糖控制不好,或者糖尿病加重而住院治疗的患者,他们的病情轻重不一,入院的主诉也各不相同。

     

    但可以归纳起来看看有哪些是糖尿病加重的危险信号。

     

     

    糖友注意,以下5个症状或提醒病情加重

     

    1. 嗜睡或昏迷

     

    这个是最严重且最危险的信号,无论是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是高渗性状态,都会引起昏迷。许多患者入院时测血糖大多数都在20以上甚至更高,并且可能合并有恶心、呕吐、腹痛、烦躁、嗜睡甚至昏迷,呼出的气体可闻到烂苹果味,病程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血压下降,危及生命。

     

    2. “三多一少”症状加重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症状,但如果血糖控制好了,病情减轻了,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反过来如果这些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也说明糖尿病的病情在加重。

     

    3. 四肢麻木或疼痛加重

     

    这是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患者会感觉到双侧肢体的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这些症状在糖尿病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减轻,但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那么也说明病情加重了。

     

    4. 双下肢疼痛或溃疡

     

    这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表现,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引起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病情加重,会导致下肢血管堵塞,引起缺血、溃疡甚至坏死,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截肢或者并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5. 出现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一般都出现在长期血糖控制欠佳,糖尿病病情加重的患者身上。其治疗非常困难,会导致足部畸形、溃疡、皮肤颜色改变或者坏死,糖尿病足一旦出现便难以痊愈,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或者因继发全身细菌感染而危及生命。

     

     

    其他还有诸如蛋白尿、头晕头痛、血压升高等都可能是糖尿病加重的危险信号,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好血糖,平时加强血糖监测,一旦出现这些危险信号都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切勿耽误了病情。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 吃太多甜食就会得糖尿病吗?这个说法只对了一半,要了解糖尿病的成因要掌握三个主要概念: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关係、胰岛素阻抗、升糖食物。

     

     

    胰岛素其实简单来讲类似于一把钥匙,用来打开细胞的大门,好让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能进入细胞来产生我们人体所需要的的能量。胰岛素如果分泌量过于低,就像是你丢了钥匙,原本开十个门的钥匙,你只找到了五把,而五把钥匙开了五个门却远远不够原来十扇门的量,当葡萄糖们进入细胞的通道减少,最后都堵在了门口,动弹不得。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随之越来越高,如果一直是这样的状况那么就会得糖尿病。

    胰岛素阻抗

    另一种导致糖尿病的状况叫做胰岛素阻抗,这种类似于更换了大门的类型,变成了三把钥匙开一扇门,从而更难使葡萄糖被细胞来利用产生能量。

    常见糖尿病有三种!

    糖尿病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糖尿病类型有三种:第一、第二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快来看看他们的差别!

     

    第一型糖尿病:

     

    因先天基因问题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在幼年、青少年时期就会发病,需要施打胰岛素控制。

     

    第二型糖尿病:

     

    「肚子有鬆垮的肥肉…」、「每天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爱吃大鱼大肉…」、「三餐不正常,常常大吃特吃…」、「日夜颠倒睡眠不足…」第二型糖尿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可谓是一脉相连。遗传也是此类糖尿病的成因。如果你的亲属中已经有了糖尿病的困扰,那么你也要注意了,定期的检查和早期的预防可以使你减少因为遗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妊娠糖尿病:

     

    5% 的孕妇于怀孕期间出现暂时性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

     

    因此遗传、肥胖、高油脂饮食、压力、怀孕都有可能是造成糖尿病的风险。

     

     

    如果空腹血糖(饭前血糖)超过 100 mg/dL 且糖化血色素介于 5.7 - 6.4% ,这时就可能已近到了糖尿病的前期,也有例外,有时候数值变高可能是因为今天太饿了,突然吃了很多东西或者身体情况不稳定,但真正要确认自己有没有糖尿病就要进行葡萄糖耐受试验。若确诊为糖尿病前期,先不要慌张。通过一些适当的运动,控制自己的体重或者从饮食上的改善来治疗,以至于战胜它。若确诊为糖尿病(空腹血糖 ≥ 126mg/dL 或糖化血色素 ≥ 6.5% 或葡萄糖耐受试验 ≥ 200 mg/dL),就要进入长期控制。不过不要过分担心,就算我们没有办法战胜糖尿病,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调整控制日常生活状态和血糖来和疾病和平相处。

  •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

     

    但是,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关于糖尿病的谣言,而很多糖尿病人正是相信了这些谣言而让自己陷入防治的误区,导致血糖经常不稳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糖尿病的5大谣言!

     

     

    谣言一:没有任何症状,就不需要检查和治疗。

     

    真相:等有症状的时候就晚了!

     

    糖尿病初期除了“酮症”等急性并发症外,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若不及时检查并进行干预和治疗,高糖毒性会损伤全身的组织器官,一般5-10年内会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

     

     

    谣言二:刚得糖尿病,不能打胰岛素。

     

    真相:打不打胰岛素跟早晚无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建议: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等于9.0%就应该起始胰岛素强化治疗。

     

    谣言三:胰岛素针头太贵,可以反复利用。

     

    真相:控制好血糖,不打针不吃药最省钱!

     

    胰岛素针头是一次性医用耗材,重复使用危害大,比如会导致针头堵塞、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影响胰岛素注射剂量、导致血糖波动甚至发生断针的情况。

     

    谣言四:自我感觉无异常,就不用监测血糖。

     

    真相:自我感觉容易是“错觉”!血糖监测不能停!

     

    通过血糖的监测,不仅可以了解实时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制定更合适的优化降糖方案,也便于患者了解自我的血糖特点,从而更好的进行合适的生活方式干预。

     

    诸多的研究发现,坚持自我监测的患者,其大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有明显的下降。

     

    谣言五:空腹血糖正常,血糖就正常。

     

    真相:“空腹”、“餐后”、“随机”,一个都不能“高”!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包括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

     

    空腹血糖正常并不代表就没有糖尿病,尤其是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的中国,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并不少见。

     

    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小时或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同样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认清以上5大谣言,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的防治糖尿病,以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尤其是中风。

  • 很多人每当说到“糖尿病”就谈虎色变, 今天我们就来剖析这只“老虎”到底咋样呢?

    首先我们就说说什么叫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大多见于30岁以下;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成年人,大多见于30岁以上。

    糖尿病的诊断有哪些呢?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即三多(多饮、多尿、多食)一少(体重减轻)和血糖高。

    化验检测:

    •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mmol/L,少于<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7.8mmol/L;
    • 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 ≥7.8 mmol/L,而少于<11.1mmol/L;
    • 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统称为糖调节受损(即糖尿病前期)。

    诊断标准:

    • 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且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
    • 或者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 mmol/L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

         

    注意: 如果化验结果大于以上参考值,但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需改日复查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浆葡萄糖以确认。

        

    症状典型易诊断;多数患者无症状,化验检测是关键,两次异常可诊断。

       

    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1)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2)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

          

    3)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是指吃第一口饭计算时间,10分钟之内吃完,2小时后抽血检查。

    在临床中经常有患者问医生血糖值到底以哪个时间点为准啊? 

    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参考值,而且有些特殊情况不能诊断糖尿病,例如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不能以此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糖代谢状态。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呢?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或衰竭 ,即为人们常常所说的眼睛看不清,甚至看不见,肾脏损害蛋白尿,最终发展为尿毒症,以及手足麻木,针刺感等损害,而且糖尿病容易引起中风、心肌梗死,烂足、截肢等等。

                     

    这些都是对身体所带来的危害。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带来一些麻烦,例如经常监测血糖带来的痛苦,吃东西是需要有讲究,药物要坚持服用,有些注射胰岛素的出门携带不方便等等。确实如此啊!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呢? 

    首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相关内容,其中管理人群里包括了辖区内18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有优先覆盖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具体措施;

       

    2)积极签约家庭医生,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 负责式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能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机制,可以为患者做好双向转诊服务,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3)积极参与学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有定期的健康讲座,以及看糖尿病的科普文章等收集相关糖尿病知识,加强自我管理;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 ,条件允许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者两者同时做更有利于避免糖尿病的漏诊。

        

    5)生活干预:

        

     a:合理膳食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由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可占供能比的15%-20%,保证优质蛋白质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b:适当增加日常活动,减少坐姿时间

        

    运动时间: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用力,微感疲倦,休息后可恢复,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

           

    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打太极拳、游泳、慢跑等)血糖控制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应进行运动治疗。

        

    c:限盐

        

    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有心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控制在5g以内。

        

    d:控制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厘米)-105

        

    超重/肥胖患者减重的目标是3-6个月减轻体重5%-10%,消瘦者应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e:戒烟限酒: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

        

    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 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 g,男性不超过25 g。(15g酒精相当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50g 38度白酒,30g 52度白酒)

        

    f:心理平衡: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何时启动降糖药物治疗?

    •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对初诊而血糖水平不是太高的糖尿病患者,医生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采取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
    • 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及时开始药物治疗。 
    • 民间有很多同志喜欢道听旁说用什么偏方,用什么食物(例如南瓜、红薯治疗糖尿病),这可是不科学的,请遵循医生医嘱科学治疗。

    降糖药的种类有哪些呢?   

    降糖药物分口服降糖和注射胰岛素两种。用药期间有何注意事项啊? 

           

     1)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糖(空腹及餐后),3-6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2)及时发现低血糖:例如有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严重时可出现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 ,有条件时可以测一个血糖,如血糖<3.9mmol/L更支持低血糖诊断。  

          

     3)药物遵医嘱按时服用,饮食定量定时。    

        

         

    看了这些之后,大家对糖尿病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一个初步的认识了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地看待这个病,保持乐观的心态,豁达的心情,注意糖尿病饮食原则,坚持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微量蛋白尿、血脂、血压、体重、腰围等,及时注意药物调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得了这个病也不至于那么可怕吧!

          

    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不少糖尿病患者因为注意了以上这些事项,他们依然吃的美美的,睡得香香的,活的潇洒自如,延年益寿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平时很注意养生,不吸烟不喝酒,也几乎不熬夜,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这是很多糖尿病人都有的疑惑,百思不得其解,为啥平时明明身体很健康,也很注意生活习惯,比同龄人都要注意养生,咋就得了这么一个慢性病?

     


    1、什么是糖尿病?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糖尿病,它属于代谢紊乱性的疾病,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血糖增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胰岛素作用缺陷和分泌不足。


    糖尿病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能简单地说,“因为平时注意养生……所以不会得糖尿病”,它的发生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不能简单归因于某一种原因,所以如果你病了,那基本就代表身体内部代谢出问题了。


    当然,咱们不能否认环境因素在引起糖尿病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比如肥胖、运动量减少、摄食过多等等,这是可以干预的因素,而遗传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说有家族史的朋友,尽量提高警惕,多加预防。


    2、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目前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患病人数也最多,而临床表现主要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无力以及肥胖等等。


    糖尿病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那么迟早会引起并发症,比如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等,像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等,每一种病咋听之下都能让人“为之颤抖”,毕竟这些课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病,但凡得了一种,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寿命。


    所以,得了糖尿病, 就要把控制血糖作为终身任务,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坚持从饮食、运动、糖尿病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平时要多总结控制血糖的方法,这样才能稳定病情,远离并发症!

     


    3、5个控血糖的好方法


    第一,营养均衡,饮食多样化


    注意忌口;不吃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如含糖量高的水果甜点,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腰花、肝、肾等,也要注意少吃。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这些含油脂高的食物。


    粗细粮搭配:不要吃单纯的大米或馒头等主食,尽量粗杂粮搭配细粮,如荞麦、黑米、小米、燕麦片、玉米面等等, 都可以搭配着吃。


    饮食尽量多样化:糖尿病人既要保证营养,又要兼顾血糖,所以肉类、蛋类、奶类、蔬菜、主食等等,都要适当摄入。


    第二,远离烟酒,保证健康


    吸烟喝酒危害大:吸烟喝酒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都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糖尿病人吸烟喝酒危害更大:得了糖尿病后,吸烟喝酒,那么各种伤害只会加倍,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促进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等疾病的发生,加重病情,损害健康。


    请戒烟戒酒:如果实在戒不掉,那么也要尽量少吸烟,少喝酒,比如每日饮酒量以 1~2 个酒精单位为限,为了健康,不多饮。


    第三,合适时机,适当吃水果


    水果富含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它的营养价值很难被其他的一些食物所取代。


    合适时机吃水果:糖尿病人只要血糖控制情况还算可以,就可以在两餐之间吃100-200g水果,尽量选择水分多的低糖水果,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那么用蔬菜代替水果,比如黄瓜、西红柿等。


    尽量选含糖量低的水果:比如柚子、樱桃、梨子、猕猴桃等,荔枝、桂圆、菠萝蜜、大枣、甘蔗、红果等含糖量高的水果,最好浅尝辄止。


    第四,坚持运动,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能动就要动起来:只要没有运动禁忌,比如严重低血糖、高血糖、糖尿病足等等,那么只要您的身体还算允许,就要抓住机会,每周都进行5次左右的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运动并不一定要高强度,相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比较适合糖尿病人的,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长期坚持即可,比如你喜欢跳广场舞,那么每周去跳几次,喜欢散步的,在小区或家里走动,都是可以的。


    第五,坚持用药,不要随意停药换药


    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降糖药的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等,而1型糖友还得使用胰岛素,所以不同的患者用的药是不同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比如餐后血糖高,适合的药物有磺脲类降糖药、格列奈类等,合理用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不要随意换药:有些糖尿病人久病成医,自己可以合理地调整降糖药剂量,但这毕竟是极少数,对于大部分糖友,咱们还是建议您听从医嘱,合理用药,必要时候复查再换药或停药。


    一般医生会根据糖尿病人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肾功,血脂,尿糖,尿微量蛋白,体重,年龄,患病时间长短等多种因素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用药就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每个糖尿病友保持足够的耐心,长期慢慢调理,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科学用药,并且不断学习糖尿病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生活习惯,才能与疾病长期和谐共处,希望每个糖尿病人都能加油控血糖,远离并发症!

  • 身边有糖尿病患者的人,应该都不难发现,明明也暗示吃药了,也忌嘴了,可血糖总是难以控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往往是由于大家对于糖尿病的很多认知都存在问题,而这些误区长期被错误的应用,因此,就会容易导致疾病发展加速,甚至产生其他并发症。

     

     

    今天,我来跟大家聊聊,在控制血糖的路上,到底有哪些被忽略的误区。

     

    误区1: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得了糖尿病以后,很多朋友都与水果绝缘了,原因是他们觉得甜甜的水果,会导致血糖飙升。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只要会选择升糖指数低的水果,糖友们也能有水果“口福”。

     

    选择水果时,要远离那些升糖指数高于70%的水果,而升糖指数低于50%的水果,可以适当吃一些,吃的时候掌握好时间,放在两餐之间吃一些就好。

     

     

    误区2:总是寻求能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其实,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一直都不明确,因此,压根没有任何能根治此疾病的药物,千万别被一些偏方骗了。

     

    确实有一些方法,刚开始用的时候,很多症状都能得到减轻,很多患者的血糖、血脂都能恢复正常。

     

    但是,若没有坚持治疗,病情依然会复发,别再相信糖尿病能根治这种说法了,遵医嘱正确吃药,以及通过生活方式来调控才是控糖的王道。

     

    误区3:只要注射胰岛素就会成瘾

     

    很多人害怕注射胰岛素会产生依赖,因此,对于胰岛素总有一种恐惧心理。

     

    其实,胰岛素压根没有成瘾性,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啥时候停止,或者使用多少剂量,关键要看病情的控制情况。

     

    而且,临床也有很多糖友,在使用胰岛素之后,再转为口服的情况,并不存在说胰岛素会成瘾的说法。

     

     

    误区4:贵的药物降糖效果更好

     

    很多人都有这种“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心理,所以,总认为贵的降糖药控糖效果也更好。

     

    其实,适合病情的药物才是最好的降糖药。判断哪种降糖药物好不好,主要是结合该药是否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是否适合对应的病情,以及副作用大不大等这几个因素。

     

    此外,降糖药的价格主要是由研发成本决定的,虽然说可能副作用小一些,但是只有对症合适的糖友服用,才能达到好的降糖效果。

     

     

    误区5:长期用一种降糖方案即可

     

    很多糖友很听话,一个方案会坚持用好几年,比如,好几年前用了胰岛素,现在依然在用,就算出现血脂正常了,也不及时调整方案。

     

    这种思路是错误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病情的进展情况及时来做调整,比如,之前用单一的药物,控糖效果并不好,此时就要考虑联合用药。

     

    如果长期用一种降糖方案,很容易导致胰岛素缺乏引起高血脂,而高血脂也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情,二者相互影响,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此时,务必要积极用药控制,以确保各项指标都在合理的范围。

     

    糖尿病朋友除了按时用药以外,还有2个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第1、务必要定时复查

     

    定期复查除了可以对糖尿病朋友进行教育外,也能对于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方便医生根据病情进行方案调整,还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第2、不可过分控制饮食

     

    糖尿病朋友都饮食也要均衡和全面,每天的三餐,必要的蛋白质、脂肪甚至水果、维生素都是要吃的,吃的时候,控制好量就可以。

     

    总之,要想控制血糖,要通过吃药,然后再结合合理的生活方式来调控,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并发症。

  • 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一年比一年高,可能每10个人就有一个是糖尿病病人,这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社会负担。尤其是目前糖尿病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都十分低下,这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出现,进而带来更加沉重的社会负担。

     

    因此,笔者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糖尿病的治疗,以帮助广大糖尿病病人更好的管理血糖。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强调“五驾马车”的治疗原则。

     

     

    第一大原则就是教育,糖尿病病人需要了解什么是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重要性。

     

    糖尿病首先它是不能被治愈的,但是如果你控制血糖平稳,你可以跟正常人一样,如果控制不好血糖,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可能短期内并不会出现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长此以往可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我们说治疗糖尿病就是控制好血糖,而一旦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那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糖尿病,积极治疗糖尿病。

     

    很多2型糖尿病病人很早就发现血糖高,最初的糖尿病,血糖往往并不很高,因此很多病人并没有重视,也没有治疗,等到几年后血糖高了来住院治疗,有些病人往往已经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我们说糖尿病病人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有些刚刚发现血糖高的病人往往住院注射一段时间胰岛素后血糖可以维持正常水平一段时间,甚至不用吃药。

      
    第二大原则就是饮食治疗,控制饮食是最基本的治疗,这是血糖平稳的基础。

     

    如果不能控制好饮食,那么不论是使用药物还是胰岛素,血糖都不可能控制平稳。糖尿病病人强调定时、定量,也就是说每顿饭主食的量得固定,不能忽多忽少,也不能随意加餐。除此之外,重点的原则就是少吃含糖高的、油腻的食物,尽量吃清淡的,干的食物。

     

     

    第三大原则就是运动,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辅助改善血糖、减轻体重和情绪等。

      
    第四大原则就是药物治疗。

     

    如果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好血糖的话,那么一定尽早就医,适当选用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关于这部分就要遵医嘱进行,不能随意的停用药物和胰岛素,但是胰岛素的治疗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谈到第五个原则了。

     

    第五个原则就是病情监测,最基本就是血糖监测。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将血糖稳定在一个合适的区间内,因此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需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和胰岛素的剂量。另外,我们还需要监测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是上周的一个周末,突然感到一阵寒意,紧接着嗓子开始痛,伴随着白痰的增多,我意识到可能是感冒了。

    由于当时正值周末,医院已经下班,我犹豫了一下后决定尝试线上问诊。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这个平台上的医生似乎都很有经验。

    我描述了自己的症状,一位来自耳鼻咽喉科的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打喷嚏的频率、鼻塞流涕的情况,以及是否有恶心等伴随症状。医生询问得很细致,让我觉得非常专业。

    医生根据我的病情判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他为我开具了复方氨酚烷胶囊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并告诉我外用开喉剑喷剂喷喉。他叮嘱我注意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当多饮水,避免着凉。

    由于我对中成药的效果有所顾虑,医生又为我推荐了西药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我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症状逐渐减轻。

    然而,第二天我出现了发烧、头痛、恶心和乏力等症状,我立刻联系了医生,他告诉我继续服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因为里面含有解热镇痛成分。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尤其是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对医疗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

  • 线上问诊的温暖体验

    那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温柔地唤醒了我。当我看到龟头皮肤血红的景象时,心中不禁一紧。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感到困惑和担忧。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尝试了线上问诊。一位皮肤科医生***,用温和的语气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虽然我们没有面对面交流,但从他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他的耐心和专业。

    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用药情况,并在仔细查看照片后,给出了初步的诊断。他告诉我,这可能是因为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并建议我停止使用该药物,并继续观察症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停止了药物的使用,并开始观察症状的变化。虽然过程中有时会感到焦虑,但每当想到医生的专业建议,我便有了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症状逐渐减轻,龟头的皮肤也恢复了正常。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线上问诊的便捷和专业。虽然医生无法亲自为我诊疗,但他的专业建议和鼓励,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

    现在,每当我有健康问题,我都会选择线上问诊。这不仅让我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医疗服务的温暖。

  • 那天,我接到了一个来自远方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焦急的声音,他告诉我他最近身体有些不适,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因为工作繁忙,我无法亲自前往医院,于是我们选择了线上问诊的方式。

    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专业,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从舌苔到饮食,从生活习惯到情绪变化,他都询问得很细致。我描述了我的情况:最近感觉身体疲乏无力,舌苔厚黄,像海藻一样漂浮着白色状物。医生听后,耐心地分析说这是身体有上火的情况,内火内热。

    随后,医生为我开具了中药处方,并详细解释了药方的组成和作用。他还提醒我,人的情绪受影响,想的事情多,琐事多,季节变化都会出现上火的情况,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用药过程中,我发现药物的味道和外观与之前有所不同,于是我又联系了医生。医生告诉我,舌苔是一个动态变化,身体湿热去除需要一个过程。他还解释说,最近增加了一种名为合欢皮的中药,熬好后会有粘稠的情况,这是正常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些担心。医生再次与我沟通,安慰我说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也让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感受到了医生的人情味。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便捷、高效、专业的医疗服务。

  • 那天,我正在云南曲靖市的酒店里研学,突然感觉左睪丸一阵剧痛,疼痛持续了一天。我想起了前一天熬夜,加上这几天的走路、跑步运动量大,心里不禁有些担心。于是,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

    我选择了当地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医院,通过手机APP找到了一位男科医生。医生在详细阅读了我的病情描述后,询问了我近期的症状,我告诉他左睪丸疼痛,且有熬夜、过度劳累等情况。

    医生回复说,我的情况不排除睾丸扭转的可能,建议我尽快到医院急诊科做阴囊彩超检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紧急,因为医生说,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睾丸的坏死,影响生育能力。

    虽然我正在研学,但考虑到病情的严重性,我决定当晚就去医院。医生在电话中告诉我,这种情况与年龄关系不大,而且他强调,这个病不及时处理,严重的话是可能会睾丸坏死,影响生育的。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前往了医院的急诊科。经过检查,确诊为睾丸扭转。幸运的是,因为及时就医,我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捷。医生的专业建议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正确的治疗,避免了可能的严重后果。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后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习惯。

  • 那天,我发烧了,心里慌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正巧,我听说京东互联网医院可以线上问诊,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注册了。

    医生问了我很多问题,从发热开始,再到其他症状,比如怕热、大便次数多等。我如实回答,医生又询问了我是否有咳嗽咳痰,我都一一回答了没有。医生又问我是否查过什么,我说没有。

    医生建议我去附近医院查个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我疑惑地问可能是什么症状,医生告诉我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功能异常、感染等等。

    医生还告诉我,如果查查都没问题,可以中药调理。我担心自己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医生也告诉我有可能。我上网查了一些信息,发现一些特征挺像的。

    我咨询医生是否可以针对阴虚开点什么药,医生说暂不用,先观察。我又问是否可以喝祛湿茶,医生不建议。我又问有没有什么建议祛湿吃的或喝的东西,医生推荐了知柏地黄丸。

    医生还告诉我,如果用药期间有任何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我非常感激医生的建议和关心。

    虽然我没有时间去医院,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温暖。我相信,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可以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