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防疫,守护健康!这份「健康常备清单」请收好

科学防疫,守护健康!这份「健康常备清单」请收好
发表人:京东健康

 

随着《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公布,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护健康安全,京东健康建议大家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做好勤洗手、多通风、勤消毒、保持社交距离、打疫苗等防护措施,主动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除了避免疾病风险,应对国家疫情常态化管理,防疫日常储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为大家准备了六大「健康常备清单」,也可转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抗击疫情,守护健康,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京东健康,也将一直守护着大家的健康,为此而不懈努力。

 

科学审核:

京东全职医生-全科--胡婷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当你在跟患感冒的朋友谈笑风生时;

    当你在呼吸城市被污染的空气时;

    当你将一份路边摊烧烤吃下肚子时……

     

    对你来说仿佛无事发生,但实际上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通过这些方式进入了你的身体,气势汹汹地试图占领一席之地。

     

    可最终是什么铲除了这些进入身体的不速之客,让它们没能如愿、悻悻败退? 

     

    人体中的「守护大军」——免疫系统

     

    我们身处的环境中、身体内部,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危险,之所以我们能够安心生存,是因为体内常驻一支「守护大军」—— 由骨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脾脏等器官组成的免疫系统,正是因为有了这支「军队」,才有三道难以攻破的免疫防线:

     

     

    第一道防线

    由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组成,能够阻挡病原体入侵机体。

     

    第二道防线

    是我们的先天性免疫系统,即生来就具备的免疫系统,包括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杀菌物质,能够干掉一部分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是我们的后天性免疫系统,我们出生后通过不断接触环境中的病原体,使身体「学会」的免疫能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部分,能够产生抗体和免疫因子,进一步保护我们的身体。

     

    这三道防线使我们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能够泰然自若地生活。

     

    增强免疫力,收好这份健康清单

     

    我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主要依靠免疫系统,一旦免疫力下降,病原体就能更轻易地攻破身体的防线,在体内「作威作福」。

     

    免疫力下降通常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以下这些令免疫力降低的习惯我们要尽量避免,同时注意及时补充营养,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冬季是疾病高发时期,身体拥有足够的抗病能力非常重要,想要提高自己的抵抗力,不妨从以上要点抓起~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上图来自于儿童流感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

     

    如何预防流感?不是难题,答案是现成的。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人体对感染流感病毒或接种流感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抗体滴度会下降,另外流感疫苗组份也会更新,因此不管前一季节是否接种流感疫苗,仍建议在当年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推荐6个月及以上的人接种每年流感疫苗。奥司他韦虽然是治疗和预防流感的重要药物,但不是流感疫苗的替代品。

     

    生活中防护

     

    勤洗手,医院回来别忘洗鼻孔。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冬天了。空调房也要早晚通风。没有科学依据说室内熏醋能防流感,相反空气中醋的味道会刺激呼吸道,所以就免了吧。

     

    咳嗽、打喷嚏要用手纸、手帕或者上臂掩住口鼻;出门戴口罩。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黄医森就遇到小病人因为打疫苗后发热就医,结果染上了轮状病毒腹泻,看完腹泻,又得了流感。非必要,医院少去。

     

     

    一旦家中有流感病人,需要及时就医,最好单独一室隔离。切勿滥用抗生素治疗,挂水也不能缩短病程。流感发高热了,去挂水仅仅是寻求心理安慰,没必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肠道内的数百万亿个细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全球顶尖科学家和欧洲分子学生物实验室的系列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菌群的失衡,尤其是以乳酸菌为代表的有益菌比例过低,与慢性腹泻、慢性便秘、肥胖、高血糖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想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提升有益菌数量和比例至关重要。但哪些人需要补充,又该如何补充,我们并不了解。

     

    一句简单的多喝酸奶,并不能说服多数人坚持。

     

    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缺乏益生菌的5种表现,及正确补充益生菌的方法。

     

      

    身体有这5大症状,警示肠道益生菌太少了!

     

    1、容易出现肠胃炎

     

    乳酸菌进入肠道后,迅速生长繁殖,代谢产生的乳酸、二氧化碳使肠内pH值降低、分泌抑制病原菌的细菌素,能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起到预防感染、维持肠内菌群平衡的作用。

     

    乳酸菌减少,肠道内的病原菌大量繁殖,会引发感染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慢性腹泻、慢性肠道炎症。

     

    2、易便秘

     

    粪便被排出体外,离不开肠道有规律、方向性的蠕动,推动粪便向肛门处移动。乳酸菌能刺激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3、免疫力低下

     

    乳酸菌可以活化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还可以刺激产生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免疫物质,增强宿主的免疫力。乳酸菌减少时,免疫能力下降,容易过敏、感冒。

      

    4、缺乏B族维生素

     

    乳酸菌有助于合成B族维生素。它是维持心脏、神经系统功能,维持消化系统及皮肤的健康,是增强体力、滋补强身必不可少的物质。

     

    如果缺少维生素B,细胞代谢障碍,人体会出现食欲不振、精力缺乏、抑郁等症状,还可出现贫血、脂溢性皮炎、舌炎等疾病。

     

    此外,乳酸菌减少也容易出现血糖、血脂异常现象。

     

    5、饮食清淡,血脂依旧超标

     

    乳酸菌能在肠粘膜上粘附,它的代谢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乳酸菌可吸收胆固醇并将其转变为胆酸盐排出体外。

     

    该如何提升有益菌比例?

     

    益生菌是一类微生物,特别以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乳酸菌最为重要。想提升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目前较有效的方法是:直接补充有益菌。直接吃进活的有益菌是补充肠道益生菌的一种方法。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

     

    坚持服用才有效!

     

    正常情况下坚持服用10天以上会有较明显的效果,当然根据个体差异,服用周期会有所不同。

     

    服用初期发生一些腹胀、放屁、大便数量次数增多甚至轻度腹泻的症状,都是肠道调节的正常反应,此时不应停止服用益生菌。

     

    注意事项

     

    ①益生菌是厌氧的,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太长,就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杀死”,到时候吃的就是“益生菌尸体”了,而不是益生菌。

     

    ②选择益生菌制剂时要选用活菌型、数量足够、少添加剂的产品;

     

    ③冲服时记得用40℃以下的水,随吃随冲;

     

    ④另外记得与其他药物同服时,无论顺序前后,要间隔2小时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组发布《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随着防疫政策的变更,我们的生活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变化。

     

    今天,Dr.京在这里为大家奉上最新的防疫常见误区和正确做法,快来学习吧。

     

    职场人防疫注意事项

     

    经过长期的疫情防控学习,很多人都能正确地对待疫情,但是成年人防疫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小细节被忽略~

     

     

    常见误区

     

    1. 不洗手,只消毒;

    2. 口罩一戴就是一整天,不摘也不换;

    3. 核酸检测之后感觉嘴里味道怪怪的,要先吐一口唾沫再戴回口罩;

    4. 平时坚持吃抗生素预防病毒感染;

    5. 不知道如何准备常用药。

     

    正确做法

     

    1. 勤洗手可以减少接触传播,与消毒同等重要,秋冬季节可以随身携带护手霜,避免洗手后皮肤干裂。

    2. 口罩佩戴两个小时之后最好就要更换,一方面因为口罩会受到污染,另一方面呼出的水分会让口罩内形成潮湿环境,利于微生物滋生。

     

     

    3. 细菌病毒会随着唾沫传播,特别是疫情期间,不要随地吐唾沫。

    4. 抗生素只对特定细菌有效果,并不能杀灭病毒,也不能预防病毒感染。

    5. 辛勤工作之余也要保护好自己,缓解感冒症状的抗病毒冲剂、退烧的布洛芬、止泻的蒙脱石散以及呵护肠胃的益生菌,家中可以常备~

     

    孕妈妈防疫注意事项

     

    孕妈妈是疫情中较为脆弱的特殊人群,以下几个孕妈妈防疫误区,家人和孕妈妈自己要注意避开哦~

     

     

    常见误区

     

    1. 防止接触病例,减少产检次数;

    2. 出现发热情况也坚持不吃药;

    3. 出现异常情况,如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心慌气短等坚持不就医;

    4. 过度关注疫情,导致心情抑郁;

    5. 只注意饮食,忽略营养补剂。

     

    正确做法

     

    1. 孕妈妈可以减少出门,但是必要的产检,如NT、唐氏筛查、胎儿大排畸等都要按时做。

    2. 孕妈妈出现发热、咳嗽等情况要及时询问医生,按医嘱用药。

     

     

    3. 孕妈妈出现异常情况不要盲目拒绝就医,去医院时,注意做好防护,尽量选择非发热定点医院的产科就诊。

    4. 孕妈妈在家关注疫情要节制,注意保持好心情,可以听听音乐,适当看书、运动。

    5. 孕期营养不仅来自合理的膳食搭配,叶酸、复合维生素、DHA、碘剂等营养补剂对孕妈妈的身体和宝宝的发育都非常重要。

     

    宝宝家庭防疫注意事项

     

    孩子的免疫能力常常弱于成年人,家长在为孩子做防护措施时都非常小心注意,但有时关心则乱,不小心踩入以下误区。

     

     

    常见误区

     

    1. 儿童不能接种新冠疫苗,没有安全保障;

    2. 不管多小的孩子,只要出门都要戴口罩;

    3. 新冠疫苗可以和多种疫苗一起接种,防护力更强;

    4. 防止空气中的病毒污染室内,导致孩子生病,不开窗通风;

    5. 孩子之间可以交换口罩戴。

     

    正确做法

     

    1. 注射新冠疫苗后,儿童体内可以产生可以对应抗体,有效保护孩子健康,适龄儿童家长有必要带孩子注射。

    2. 二岁以上的宝宝可以佩戴适合他们脸型的口罩,更小的宝宝尽量少去人多聚集处。

    3. 如果孩子近期接种过其他疫苗,建议间隔14天以上再注射其他疫苗。

     

     

    4. 飞沫传播是新冠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但是飞沫传播距离有限,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定时开窗通风,能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室内微生物滋生。

    5. 孩子因为年龄小,常常跟小伙伴交换口罩戴着玩,可能因此感染多种疾病。

     

    慢病老人防疫注意事项

     

    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此次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中也是老年人居多。面对疫情,老年人既不能不在乎,也不应过度恐慌,要科学防疫。

     

     

    常见误区

     

    1. 老人不能接种新冠疫苗,没有安全保障;

    2. 慢病老人为了不出门,擅自停药;

    3. 在家花大量时间在手机上浏览疫情新闻;

    4. 听信谣言,在各大微信平台散播谣言;

    5. 通过高强度锻炼可以提高免疫力。

     

    正确做法

     

    1. 符合接种疫苗接种调节的老人,接种疫苗可以有效提高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患病老人需要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

    2. 患有基础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不可擅自停药,如有需要可经医生评估后开长期处方,在家线上购药,保证每日按时按量服药;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是慢病老人常常出现缺氧情况,家中可以常备血氧仪、制氧机等医疗器械,缓解症状,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 老人在家无聊可能总是抱着手机刷,对身体和心情造成影响,年轻人可以多陪伴老人,减少老人焦虑情绪。

    4. 老人常常是谣言的受害者,年轻人可以耐心劝阻老人传播谣言,带领老人正确上网或开发更多趣味活动,丰富老年生活。

    5. 高强度的锻炼不仅容易损伤老人身体,还会导致身体机能失调,甚至出现机体损伤,建议老人可以在家做操、打打太极拳,运动后微微出汗即可。

     

    以上防疫误区你和家人有踩中过吗?快分享给你关心的人们,一起正确防疫吧~

     

    科学有效地防护,强健身体提高免疫力,有节制地关心疫情,维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是护卫我们健康的有效方法。京东健康时时守护你和家人的健康,不管是送药上门还是寻医问诊,有需要,我们都在,尽管来call!

  • 有人将健康比作“第一态”,将疾病比作“第二态”。近年来,人们发现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一种“无疾病又无活力”的“第三态”一一亚健康。

     

    直到今天,专家们仍不能为“亚健康”作出精确的界定。然而,这种“第三态”已经悄然而至并且到处蔓延。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亚健康”像流感一样普遍,绝大多数人都不同程度地处于这种状态。亚健康离你多远?对此我们无从回答。但这种似远又近、触而不及的“模糊”状态,可能本身就是亚健康”的本性之一吧。

     

     

    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第三态”为人们带来健康隐患的同时,也为医学和营养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一一如何有效地从亚健康的阴影中从容走出?

     

    幸运的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原则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手段。虽然,真正做到“科学”和“合理”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但我们别无选择。

     

    1、戒烟


    吸烟要绝对禁止。吸烟的人说,不吸烟就没有了生活情趣。但是,谁都对吸烟的危害远远超过所谓的“情趣”心知肚明。众多医学研究已证实,吸烟可导致肺癌、心脑血管疾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

     

    最无辜的还是吸烟者周围的亲人和朋友们一一被动吸烟的损害可能比吸烟本身还大。

     

    我们对吸烟者进一言:您,还有什么理由留恋手中那3寸白物?

     

    2、戒酒


    有人说,喝酒可以少吃饭,有利减肥;还有人期望通过酒来舒筋活血,甚至治疗一些疾病。这些看法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总的来看,酒精对人体的影响是弊多利少。饮酒可导致食欲下降,影响正常进食,以致发生各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酒精含有高热能,1克酒精可以产生7千卡的热量,看样子是减不了你的肥的。

     

     

    长期饮酒还可能使血脂水平升高、动脉硬化,引起脂肪肝甚至肝硬化或增加心脑血管发生危险,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白酒中的有毒成分甲醇会直接损害你的末梢神经,导致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如一定要饮酒,建议将你杯中之物改成低度红葡萄酒。有研究表明,适度饮用低度红葡萄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或许有益。

     

    3、全面查体,并咨询一次营养门诊


    一年一次的全面査体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它可以早期发现疾病,为治疗贏得宝贵的时间。还能发现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使我们防患于未然,降低很多种疾病的发生率。可以说,它是我们主动防止疾病,保持健康身体的最有效方法。可惜这种做法还未成为共识,或者,大家都知道但少有实施。

     

    查体记录是每个人都要悉心保存的重要数据。

     

    如果你长期没有查体,或既往查体有异常,或查体记录没有好好保存,不妨抽个时间去正规医疗机构作一次较为全面的査体,记录以下的查体数据并妥善保存:血压、血脂、血糖、血液黏稠度、肝功能、肾功能。

     

    在很多人心目中,“去医院”就意味着找大夫看病,没有病的人是不愿意轻易沾医院的边儿的。但实际上,现在国内很多大医院中都开设有营养咨询门诊,为人们提供营养査体和咨询服务。花一点时间为自己开一剂“营养处方”吧!

     

    4、称称你有多重


    体重是重要的生命指征,与呼吸、心跳、血压和脉搏一样重要。体重是历史上沿用已久并且目前仍是最主要的营养评定指标,可从总体上反映人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是营养评定中最简单、直接而又可靠的指标。

     

    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身高) (m)

     

    记得每次称重时保持时间、衣着、姿勢等方面的一致。体重计的最小单位不应大于0.5千克。

     

    5、制定饮食计划


    每个月月初应称称体重,回顾一下自己上月的饮食有无不妥之处,再根据季节的食物供应制订你下月的食物种类、搭配的大体状况。写下和不写是不同的,即便你不去常翻你的记录,它仍会在你心里形成一种暗示,让你自觉不自觉地照单行事。

     

    如果你体重指标异常,则一本食物日记对你更有必要。建议你写下你喜爱食物的清单,放弃那些你喜欢但不适宜的,加进你或缺的。如果你又穿不下去年的裤子了,那就在食物日记里稍许减少你吃或喝的任何食物的量,坚持1星期。由此慢慢调整至你自己的目标体重。

     

    6、每天6-8杯水


    水是生命之源,多数营养物质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利用。多饮水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通利大便、美容的妙用。水喝少了可能造成血液浓缩,使含氮废物无法排出,长此以往对身体不利。

     

    切记养成“定时喝水”的好习惯,平均分配你这6-8杯水(约1500毫升一2000毫升)的喝水时间,不要等到渴了再喝。

     

    7、每天1-2个水果


    水果有“三宝”: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特殊的作用。每日进食1-2个水果是健康必需。

     

    吃水果的时间:水果一般作为加餐食用,也就是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或睡前一小时吃,这可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吃水果的种类:1种水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6%-20%。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作出选择。一般而言,西瓜、苹果、梨、橘子、猕猴桃等含糖量较低,而香蕉、红枣、荔枝、红果、菠萝、甜橘、葡萄等含糖量较高。

     

    8、每天1杯奶


    营养学界一直在呼吁“为全民健康加杯奶”。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800毫克)的一半左右(约380-400毫克)。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儿也较多,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骨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而成年人从30岁开始也应注意从饮食中补充钙质。

     

    9、试试橄榄油


    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0%,还含有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角鲨烯、谷固醇和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成分。这使得橄榄油有很强的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能力。在大量进食橄榄油的一些地中海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此外,最新的研究表明,常食用橄榄油还可预防钙质流失,预防胆结石、高血压,减少癌症发病率以及降低胃酸、降低血糖等。

     

    因此,橄榄油被誉为“绿色保健食用油”也是实至名归。

     

    10、开始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早ー日开始运动,早一日拥有健康。“好静不好动”的朋友们,现在正是运动的大好时机。赶快开始吧。

     

    运动的时间并无固定一一或清晨,或黄昏,只要你方便。

     

    运动的形式并无强求一一或跑步,或打球,只要你喜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很多意大利人对疫情的到来并不恐慌。甚至连意大利总理孔特说“这不过是比流感厉害一点儿的病毒”。


    意大利民众还拉横幅要自由,拒绝戴口罩。

     

    面对确诊病例火速上升,意大利不仅没有,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反而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意大利政府发现病例猛增,将其归因于病毒检测过多,怕民众有恐慌,决定转变检测方式。

     

    1. 意大利政府决定,只公布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数目,不再公布轻症确诊患者数,以避免让民众过度恐慌。
    意大利还将对病毒的检测对象做出相应调整,今后的病毒检测,将只针对出现症状的高危人群。


     

    之前,意大利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检测对象,主要是所有来自意大利疫情集中地区的人,或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哪怕被检测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但是,意大利政府发现,确诊病例猛增,很快达到了889例,归因于病毒检测过多。决定,今后只检测出现症状的高风险人群。

     

    那些跟确诊患者有过接触的人,无症状或轻症状的人,要置于何地。无视这些人的存在,怎么防控好疫情。


    病毒不会因为,你装作它没有,它就不存在。它呵呵两声,照样该怎么传播还是怎么传播。就不怕造成更大的扩散吗?
    是的,意大利人心大,还真不怕!
     
    虽然意大利刚有新冠病例确诊的时候,意大利政府很快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也是欧洲,最早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国家。但意大利国内并没有做什么,有的意大利人照样去夜店、喝红酒吃喝玩乐。


    在意大利官方防护手册里,戴口罩排到了第7位。可能政府也不清楚这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一开始没有什么症状,有可能人已经感染上了病毒。政府甚至为了安抚民众,说这应该和流感差不多。

     

    甚至,网上有关于意大利留学生的采访,留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意大利人戴口罩。

     

     
     
    真不明白,意大利政府宣布进入最高警戒,到底是怎么警戒的?


    中国的防控措施,给世界人民都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快速分离鉴定病毒株基因组,快速研发试剂盒,虽然最开始武汉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个全新的未知病毒,发现疫情严重性后,也很快做了封城的决定,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是需要承担很大压力的决定。各省市也响应中央号召,果断采取很多隔离防控措施。现在疫情控制的很有成效。


    意大利人口只有6100万,还不如一个广东省多,广东省人口,在2018年,就已经达到了1.13亿。

     


     

    但是意大利疫情,新冠病毒确诊人数短时间内已经很多了。


    疫情面前,不去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即便没有经验,照着中国的作业抄,总可以吧!


    总是一味安慰民众,不要恐慌,跟流感差不多,不加强病毒检测,不大力要求群众大口罩,这才是对民众的不负责任。民众要的是真相,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


    虽然,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宣布对疫情警戒最高的国家,但是,对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真的是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结果,惨不忍睹。


    希望,意大利政府早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为民众健康着想,


    实在不会,就好好的抄抄中国的作业吧!

     

    最后,生在中华大地上,还是很幸福的。

  • 「XBB.1.16感染者出现结膜炎」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不少人产生疑问,新的变异毒株还能影响眼睛了?

     

    专家表示这次的新流行病毒的刺突蛋白中有一个额外的突变,使得其传染性提高,在这多变的疫情形势下,要如何应对快速变异的新型毒株?

     

    病毒怕炎热,春夏不用防?别松懈!

     

    新冠状病毒可能受季节、气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气温越高,它就越「懒」,越动不起来,所以不少人就会觉得新冠只会在冬季流行,等到开春就好了?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新冠病毒更容易在寒冷天气流行,但不排除新的变异株能够适应温暖或炎热的天气。

     

    虽然我们可以推测,温度高了,紫外线强了,切断疫情的自然条件有可能会变好。但我们对这个病毒目前的认识还比较浅,因此不建议因气温转暖而放松自身防护。

     

    「二次感染」了,该如何对症用药?

     

    如果感染了同一个亚型的病毒,二次感染症状是会低于首次感染,从病毒的发展规律来看,奥密克戎的致病率会越来越低。

     

    那针对二次感染,我们仍需要根据自身症状,对症用药。

     

     

     这些常见误区不要踩!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疾病面前不分年龄、性别,每个人都需要加强自身防护。但防治新冠的过程中,一旦行差出错,可能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误区一

    同时佩戴多个口罩可以增加防护效力?

     

    同时佩戴多个口罩并不能带来更好的防护效力,反而可能因为口罩叠加导致呼吸受阻,并破坏口罩与脸部的密合性。

     

    误区二

    患新冠后症状多,多种感冒药一起吃好得更快?

     

    多种感冒药一起服用可能导致某种药物成分过量摄入,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服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看清用药禁忌,最好在专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误区三

    北方的毒株比南方的毒株更毒?

     

    当前国内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虽然有不同的突变分支,但总体来说是相似的。症状的不同,与个人免疫系统状态、感染部位、空气湿度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都有关。

     

    误区四

    症状轻的人感染的是「优质毒株」?

     

    症状轻重程度并不只与病毒毒株有关,多种因素都有影响,切不可因为他人感染后症状较轻,就去主动「接种优质毒株」。

     

    误区五

    阳过之后要尽快接种「第四针」避免复阳?

     

    年轻人阳康之后应在6个月后再接种加强针,老年人可以在咨询医生后,根据自身情况提前接种加强针。

     

    误区六

    新冠病毒的毒性会越来越弱?

     

    不一定。虽然目前新冠病毒在多次变异的过程中,呈现毒力减弱的现象,但生物变异具有不确定性,不能简单断定病毒毒性会日渐减弱,还是要认真做好防护措施。

     

     对抗疾病,增强抵抗力很重要

     

    抵抗力是指人体对于外来病原体入侵和感染的抵抗能力。是由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组成的复杂的生物学防御系统,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容易被病原体入侵,引起各种疾病。

     

    抵抗力下降通常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在保障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 到了45岁,有些人觉得后半生已经是命中注定的了,非人力所能逆转,所以开始“破罐子破摔”,不做任何努力。而这个年纪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却只是一个开始,他们认为,这是养生的最好时机,不论过去有哪些不良习惯,及时改正,调理身体,就能收获健康的后半生。

      


    其实,积极的想法会影响我们看待事物的层次,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也能得到生活的“庇护”。尤其是过了45岁以后,若能主动保养身体,健康长寿的希望会很大!

     

    45岁后,护好二处,坚持三勤,做好四防,健康少生病,助力长寿

     

    “护好二处”

     

    脖颈

     

    很多人上了年纪以后,脖子附近经常出现酸痛的症状,颈椎病容易找上门。其实脖颈附近遍布许多重要的血管,如果保护不当的话,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中老年朋友千万要记住,平时多按摩这个部位,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要做好保暖和防护工作。

      

    腿脚

     

    人的衰老一般都是从腿脚部位开始的,有的人上了年纪以后,会发现自己经常容易腿脚冰冷,走一截路腿也会发生酸痛的现象。所以在腿脚的养护方面,我们要下足功夫,平时多用热水泡脚,加强锻炼。

     

    “坚持三勤”

     

    勤喝水

     

    很多人经常不记得按时喝水,有时候不是别人提醒,自己都忘了一整天都没喝过水。确实,大家的工作是比较忙,但也不至于连喝水的时间也没有吧?还是大家没有把及时补水这件事放在心上。最近天气转凉,空气也比较干燥,要及时补水,才能预防秋燥,排出毒素。

      

     

    勤泡脚

     

    相信大家在冬天时都比较喜欢泡脚,那个时候可能是为了御寒,但泡脚不分季节,夏天也能泡脚。在泡脚水里加入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加入花椒,可以御寒排湿,加入艾叶,能驱散风寒。睡前坚持泡脚,对中老年人群健康有益。

     

    勤晒太阳

     

    很多人不爱晒太阳,总觉得太阳光晃眼,但让大家晒太阳并不是去晒大中午的太阳,而是在清晨和傍晚时分,接受太阳中的阳气,提高抵抗力,增强体质。

      
    “做好四防”

     

    防秋燥

     

    有些朋友觉得秋天很干燥,其实这个季节确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中老年人,体质比较虚弱,容易在入秋后感染风寒,受到寒气的侵扰。所以这个时候养生的重点应该放到补水、润肺、降燥上来,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

     

    防上火

     

    可能大家也发现了,自从入秋后,大家上火的频率就越来越高,其实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气候比较干燥,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所以大家平时也要记得少吃易上火的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为主。

      
    防胃痛

     

    过了45岁之后,肠胃功能下降,很多人都慢慢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胃胀等毛病,其实在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胃,胃是消化根本,营养都需要靠健康的胃来吸收,所以大家平时要多吃温热食物,避免刺激胃部。

     

    防中风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最担忧的可能就是各种疾病了,因为他们的身体不像年轻人那么“抗造”,尤其是容易盯上中老年人的中风。所以在日常养生方面,大家要注意保护血管,少吃重口味和油腻的食物,注意加强锻炼。

      
    总结:有人觉得45岁是人生后半程的开始,也有人觉得45岁是一个新起点,年龄不应该成为禁锢我们的枷锁,而应该成为让人进步的垫脚石。希望大家都能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

  •  

  •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一线。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已达4740例,其中湖北地区治愈出院病例417例。

    2月11日0—24时,我国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44例,其中湖北地区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17例。此外,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达30068人,这表明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在治愈出院病例中,除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外,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推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瑞德西韦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也是治愈出院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通过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我国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宝贵借鉴。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为全球抗疫事业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全国累计治愈出院4740例的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疫情防控的成果。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冠病毒疫情将被彻底战胜。

  • 随着2月10日大部分企业开始返工,许多员工在上下班途中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那么,如何有效地在上下班途中做好自我防护呢?尤其是如果需要去医院等场所,又该如何避免感染呢?以下是一些专业的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安全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1.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防护措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交通工具上空气流通并不理想,加上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佩戴口罩至关重要。然而,很多人容易忽视手的卫生。乘坐交通工具时,我们经常会触摸到扶手、按钮等公共区域,如果此时手沾上了病毒,再去摸口鼻、眼睛,就很容易通过粘膜感染。

    因此,除了预防呼吸道传染外,手卫生也是需要格外重视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携带消毒纸巾,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及时擦手。另外,佩戴口罩时,用手摘挂耳绳的区域即可,尽量不要用手接触口罩与鼻子、嘴接触的部分。很多人虽然戴口罩,但在摘和戴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手卫生,这也是导致感染的原因之一。

    2. 必须去医院时的防护措施

    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国家有规定从以前一个月拿一次药可以开放到两到三个月拿一次药,这样可以减少大家去医院的频率。另外,对于儿童接种疫苗,也有相应的建议说有些疫苗可以延迟接种。对于普通病情的患者,可以通过电话、服务热线或网上门诊进行会诊,以减少到医院就诊的次数。

    当然,还有一些人必须去医院。这些人必须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在密闭空间里多注意,少停留。如果做好防护措施,那么就不算密切接触者,也不能说你去过污染疫区,这样风险就很小了。

    此外,从医院回家后,如果担心衣服上沾了病毒,可以将外套脱下后放在通风处,因为新冠病毒在体外的生存能力很弱,放在通风处,几分钟之后病毒就不具备传染性了。然后,要记得多洗手。所以,该去医院还是得去,不能因为担心新冠病毒而耽误其他疾病的诊治,做好防护措施就不必太过担心。

  • 近日,云南省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最新数据显示,2月9日12时至24时,云南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病例为零。

    自疫情发生以来,云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1例,除治愈出院者外,现均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目前,全省现有危重病例3例,重症14例,治愈出院18例,疑似病例125例,无死亡病例。同时,密切接触者当日解除医学观察454人,正在观察2984人。

    在确诊病例中,昆明市报告42例,西双版纳州15例,玉溪市14例,昭通市12例,曲靖市11例,大理州11例,保山市9例,丽江市7例,红河州5例,德宏州5例,楚雄州4例,普洱市4例,文山州1例,临沧市1例。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云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严格隔离治疗、强化社区防控、加强宣传教育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云南省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云南省还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目前,全省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疫苗接种行列,为构建群体免疫屏障贡献力量。

    面对疫情,我们要保持警惕,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同时,要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共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 近年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频繁出现,人们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家研究发现,果子狸可能是冠状病毒的重要宿主和传播媒介。

    广州SARS疑似病例样本中的S基因序列与果子狸携带的SARS冠状病毒的S基因序列高度相似,这表明果子狸可能成为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

    为了有效防控冠状病毒的传播,专家建议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禁止对果子狸、獾貉等动物的饲养、运输、销售、屠宰和进食。同时,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和个人卫生管理,减少冠状病毒的传播风险。

    据悉,香港大学微生物系的专家们近期在广州、深圳市售的果子狸等动物中采集的样品中发现含有大量的SARS样冠状病毒,这进一步证实了果子狸作为冠状病毒主要宿主的推测。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SARS在广东流行期间,早期病例的职业多为厨师或从事与动物相关的行业。这表明冠状病毒可能来自动物,而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

    为了有效预防冠状病毒的传播,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冯鎏祥宣布,从即日起,广东将全面捕杀果子狸,并对贩卖果子狸的商贩进行严惩。同时,广东省将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冠状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除了捕杀果子狸,广东省还将采取其他措施,如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规范野生动物养殖、加强动物疫情监测等,以有效防控冠状病毒的传播。

  • 在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之际,我国医护人员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无数医疗队员奔赴前线,与病毒抗争,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本文将回顾一些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展现医护人员的英勇事迹。

    钟南山院士,作为中国呼吸病学科的领军人物,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毅然决然前往武汉,带领医疗团队开展抗疫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挽救患者生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兰娟院士,我国感染病学科的权威专家,同样在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赶赴武汉,参与抗疫工作。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病毒特性,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刚刚毕业的医学生,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他们在抗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们面临着重重困难。他们要面对病毒的威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还要应对医疗资源的紧张。然而,他们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岗位,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护人员的伟大。他们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坚强后盾,值得我们由衷的敬佩和感谢。

  •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我国医护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积极应对,取得了显著的抗疫成果。其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布的“防疫口诀”成为了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疫指南。

    首先,进入医院是防疫的第一道关卡。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都需要经过预检,包括患者和员工。三必查,一询问,即检查口罩佩戴、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并询问流行病史。黄码患者需进行核酸检测,转为绿码后方可就诊;红码患者需紧急转诊至发热门诊。

    其次,门急诊就诊环节同样重要。挂号、取药、排队等环节均需保持一米线距离,一人一诊一室,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接诊医护会再次询问十大症状和流行病史,对可疑病例进行规范转诊。同时,医护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高危操作,确保医疗安全。

    入院管理是防疫的第三道关卡。入院要求严格,根据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所有入院患者需仔细询问十大症状,并进行核酸检测。手术患者需进行CT检查,特殊状况需会诊,由专家团队把关。

    病房管理是防疫的最后一道关卡。门口设有专人把守,进入病房需登记并测量体温。不探视、少陪护,患者陪人不离院,医患陪护同监测体温。对可疑病例有预案,单房隔离能落实,转诊会诊流程清晰。

    总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布的“防疫口诀”涵盖了防疫的四大关口,即进入医院、门急诊就诊、入院管理、病房管理。这份“独家”口诀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防疫指南,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共同守护医患平安。

  • 自2019年底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全球各地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这场疫情让人们意识到,病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近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病,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

    那么,新冠病毒为何可能转成慢性病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病毒的特性。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依赖宿主生存和繁殖。如果一种病毒的致病性很强,很快导致宿主死亡,那么当宿主死亡,病毒本身也会死亡。然而,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并不高,有些人感染后甚至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这使得病毒更容易在人类中间悄悄传播开。

    除了新冠病毒,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其他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人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这些病毒都会引起类似感冒的呼吸道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肺炎等疾病。

    那么,如果新冠病毒真的转成慢性病,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如勤洗手、勤通风、外出戴口罩等。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了解病毒的特性和传播途径,并研发出相关的疫苗和药物。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总之,新冠病毒可能转成慢性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科学防控,共同应对这场疫情。

  • 近日,我国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这一试剂盒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为我国新冠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了解,该试剂盒仅需采集一滴血,即可在15分钟内通过肉眼观察到检测结果。即使是将患者血浆稀释500至1000倍,仍能准确检测出阳性条带。在湖北某医院的临床应用试验中,该试剂盒成功检出部分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阳性但PCR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提示其与核酸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互补性。

    目前,该试剂盒的科研用样品已大量送往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大冶市等地的基层卫生机构,与核酸检测等技术联合用于新冠病毒的检测评估。这一成果的问世,将为我国新冠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除了新冠病毒的检测,该试剂盒在临床应用中还有哪些潜力?首先,它可以为新冠病毒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支持。在疫情初期,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核酸检测阴性但抗体阳性的情况,此时,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其次,该试剂盒还可以用于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范围。此外,随着该试剂盒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其他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新冠病毒防控工作中,除了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应用,我们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 做好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

    3. 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 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提高新冠病毒的防控水平。

  •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很多人对新冠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关系产生了疑问。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区别

    1. 病毒类型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而SARS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下的SARS病毒属。两者虽然都属于冠状病毒科,但属于不同的病毒属。

    2. 流行病学特征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有所不同。COVID-19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而SARS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COVID-19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而SARS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近距离接触传播。

    3. 病情严重程度不同:COVID-19的病情严重程度没有SARS那样严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而SARS的病情严重程度较高,死亡率较高。

    4. 治疗方法不同:COVID-19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而SAR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氧疗等。

    二、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相同点

    1. 攻击人体同一受体蛋白: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都攻击人体ACE2受体蛋白。

    2. 基因组序列相似度较高: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80%。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 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型、 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 在1 周后恢复。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 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四、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2.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3. 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4. 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 随着春节的临近,每年都会有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春运。无数务工人员带着家人,带着对家的思念,踏上回家的路。在这漫长的旅程中,幼小的孩子往往成为最需要关注的对象。他们或许无法理解春运的艰辛,但他们同样需要得到我们的呵护。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在春运期间,孩子乘坐各类交通工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一氧化碳中毒:冬季长途汽车空调使用频繁,车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聚集,引发中毒。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不适,立即开窗通风。

    2. 乘车安全:家长不要抱着孩子乘车,以免发生碰撞造成伤害。最好让孩子自己坐,并使用安全带。

    3. 食物安全:孩子乘车时间过长,不要提供颗粒状食物,以免误吸入气道。如发生气道梗阻,可采取倒置孩子腹部,挤压胸腹部的急救方法。

    4. 物品安全:车内不要让孩子玩尖锐的玩具,以免发生意外。

    5. 甲型H1N1流感(甲流)预防:春运期间,甲流传播风险增加。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春运期间,孩子长时间与家人分离,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此外,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日常保养。春运期间,天气寒冷,孩子容易感冒。家长要给孩子多穿衣服,注意保暖。同时,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增强抵抗力。

    总之,春运期间,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安全的回家之路。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