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 Piriform muscle,PM) 属于骨盆转子肌群,呈扁椎体形,起自于第 2-4骶椎的前侧面,肌束向外走行穿过坐骨大孔,然后朝外下方跨过髋关节,形成窄细的肌腱止于股骨大转子后方。
在小骨盆内,PM 的前表面与直肠、骶神经丛和髂内血管的分支相邻,其后表面为骶骨。在骨盆外,其前表面与坐骨和髋关节囊的后部接触,其后表面与臀大肌接触。其上与臀中肌、臀上血管 和神经接触,其下为尾骨。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于骶丛,由 L4-S3 前支组成,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达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主要支配下肢的感觉及运动。
图示:P:梨状肌(piriformis muscle),SN: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SP:骶丛,STL:骶结节韧带,SG:上孖肌,OI:闭孔内肌,IG:下孖肌
梨状肌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在盆腔出口区,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关系存在许多变异。按潘铭紫教授分型法分为 I-Ⅶ型。
I 型:坐骨神经穿梨状肌下孔
II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下缘、腓总神经穿梨状肌
III型:坐骨神经总干穿梨状肌
IV型:胫神经穿梨状肌、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上缘
V型:坐骨神经总干出梨状肌上缘
VI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下缘、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上缘
Ⅶ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上缘,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下缘
其中 I 型为正常型,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 61. 6% ,II-VI 型为变异型,约占 38. 4% 。变异型中又以 II型较多见,其余四型均不常见。
钟世镇等型[3]研究骶丛及坐骨神经的关系后认为:腓总神经自骶丛后股发出,位于胫神经与梨状肌之间的占 86.67% ,位于胫神经上下缘占 33.33% 。腓总神经周围三面是梨状肌,一面是胫神经,腓总神经正好包埋在中间。梨状肌劳损后引起无菌性炎症,水肿渗出,刺激包在其中的腓总神经,引起臀腿痛(小腿外侧),也可引起胫神经分布区的小腿后侧与足底痛。时间久,则引起挤压与粘连,出现小腿麻木。梨状肌的这些解剖学特点,是引起梨状肌综合症的先决条件。
主诉
患者腿部疼痛,向足部放射,间歇性跛行。
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
患者常有坐骨神经痛,疼痛从臀部经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疼痛严重的可诉说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由于症状较重且影响行走,麻木感起始于臀部,沿坐骨神经下延至大腿后侧,小腿前侧和后侧,肌力的下降多不太严重。
辅助检查
1.梨状肌紧张试验检查时患者有疼痛性跛行,轻度小腿肌萎缩,小腿以下皮肤感觉异常。有时臀部可扪及索状或块状物,4字试验时予以外力拮抗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臀部压痛处Tinel征可阳性。有髋臼骨折病史者X线片上可显示移位的骨块或骨痂。梨状肌紧张试验是检查梨状肌损伤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2.梨状肌综合征的其他检查方法Freiberg手法,即内旋患肢产生疼痛。Pace手法,即外展患肢诱发疼痛。Beatty手法,即让患者躺在桌上,健侧卧位,患侧下肢膝关节弯曲,置于健侧下肢后面的桌面上,抬高膝关节数英寸即引起疼痛。Mirkin试验,患者取站立位,双膝伸直,缓慢弯腰向下,检查者按压臀部坐骨神经穿越梨状肌的部位,在两者接触的那一点起引起疼痛,并延伸至小腿后侧,骨盆和直肠检查亦会出现疼痛。
易与这4种疾病误诊!
(1)腰椎间盘突出症:常有腰痛伴坐骨神经痛,腰椎代偿性侧弯畸形,腹部加压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损害范围与椎间盘突出部位相关,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而“4暠字试验则可为阴性。
(2)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腰椎后伸受限与压痛,Tinel征阴性。
(3)神经鞘膜瘤。
(4)高位坐骨神经鞘膜瘤:较为少见。其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与活动或休息无关,臀部有较强的Tinel征,但难以在局部扪及条索状的瘤体,有时可在B超图像上发现沿坐骨神经表面均匀增厚的回声带,手术和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手段。
文章 如何区分“耳石症”与“颈性眩晕”?
上官文峰
主治医师
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
文章 颈椎源性眩晕,您了解吗
上官文峰
主治医师
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
文章 科普-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手术相关并发症详解。
上官文峰
主治医师
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