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肿瘤光动力疗法

肿瘤光动力疗法
发表人:主治医师董朋朋

        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学反应,其过程是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氧分子通过能量的传递产生氧自由基和单态氧等活性氧,利用活性氧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致肿瘤细胞受损乃至凋亡的治疗方法。

        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对于光敏剂的强吸收特点,可以准确地杀死癌症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并解决了术后复发的难题。

                          光动力治疗原理

          光敏剂经静脉注射后靶向富集于肿瘤细胞,在一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下实现精准、高效杀伤肿瘤细胞。

                      光动力治疗优点

1.创伤很小

        借助光纤、内窥镜和其他介入技术,可将激光引导到体内深部进行治疗,避免了开胸、开腹等手术造成的创伤和痛苦。

2.毒性低微

        组织的光动力药物,只有达到一定浓度并受到足量光辐照,才会引发光化学反应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局部治疗的方法。人体未受到光辐照的部分,不会产生这种反应,所以不会受到损伤,同时也不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因此光动力疗法的毒副作用是很低微的。

3.选择性好

       光动力疗法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对病灶周边的正常组织损伤轻微,这种选择性的杀伤作用是许多其他治疗手段难以实现的。

4.适用性好

        光动力疗法对不同细胞类型的癌组织都有效,适用范围宽;而不同细胞类型的癌组织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可有较大的差异,应用受到限制。

5.可重复治疗

        肿瘤细胞对光敏药物无耐药性,病人也不会因多次光动力治疗而增加毒性反应,所以可以重复治疗。

6.可姑息治疗

        对晚期肿瘤患者,或因高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血友病而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光动力疗法是一种能有效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7.可协同其他治疗手段提高疗效

        对某些肿瘤,先进行外科切除,再施以光动力治疗,可进一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机会,提高手术的彻底性;对另一些肿瘤,有可能先做光动力治疗,使肿瘤缩小后再切除,扩大手术的适应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8.可消灭隐性癌病灶

        临床上有些肿瘤,如膀胱移行细胞癌,在主病灶外可能有散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癌巢,常规治疗手段只能去除大病灶,对隐性癌巢无能为力,但用光动力疗法采取全膀胱充盈后表面照射的方法,消灭可能存在的所有微小病变,从而大大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9.可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

        对于颜面部的皮肤癌、口腔癌、阴茎癌、宫颈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应用光动力疗法有可能在有效杀伤癌组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发病器官上皮结构和胶原支架的损伤,使创面愈合后容貌少受影响、保持器官外形完整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10.治疗时间短

        由于光动力治疗的创伤轻微,毒副作用很低,治疗后病人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缩短。

光动力治疗肿瘤适应症

主要适应证:食管癌、胃癌、支气管肺癌、膀胱癌、口腔癌、喉癌、胆管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皮肤癌、阴道癌、阴茎癌、脑胶质细胞瘤等。

还适应于以下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癌、恶性黑色素瘤、Bowen氏病、皮肤湿疹样癌等。

        光动力疗法特别适用年老体迈或有手术、放化疗禁忌证的患者或术后、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姑息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该疗法为肿瘤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选择,尤其对于肿瘤多次复发、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可以作为主要手段和首选方案。

        光动力治疗只杀灭肿瘤,不伤及正常的细胞和组织,对人体的伤害低,应为相关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不损伤器官功能,不降低自身免疫,不影响愈后生活,相信会给无数患者带来希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68岁的王母亲患胰胆管癌转移到肝脏,利用下一代微创微波肝肿瘤灭绝术的新疗法,治疗过程在5~10分钟内完成。手术过程采用局部麻醉,无明显疼痛、过热等不适。

     

    肝恶性肿瘤治疗演进

    肝内恶性肿瘤可根据情况进行手术切除、热射频、血管栓塞等对人体组织伤害性低的低侵袭性治疗。

     

    一、热频

     

    利用超声波导向将射频针放入肝部进行肿瘤烧灼,称为热射频,效果与手术切除相当。从89年初开始,临床上不适合手术切除:一个5厘米以下,或者最多3厘米以下的肿瘤,采用热射频消融治疗,但有以下两个缺点。

     

    1、肝脏血管密集,血流丰富,肿瘤发生的地方,碰巧接近大血管,烧灼时,血管内的血液带走热能,肿瘤烧灼部位的温度不能达到55度以上的高温,影响热能消融肿瘤的效果,最后癌细胞不能清除。

     

    2、肿瘤粒子越多或肿瘤越大,热射频烧灼时间越长,通常2厘米的肿瘤需要8分钟烧灼,5厘米的肿瘤需要16-20分钟,可以杀死癌细胞。因此,采用局部麻醉,治疗时间越长,患者也越容易感到不舒服。

     

    以前帮助患者进行热射频时,局部麻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抱怨“过热“;疼痛”;等待不适。

     

     

    二、次世代微创微波

     

    和微波炉的原理一样,利用微波将肿瘤消化成煮坏死的肿块,就像煮好的荷包蛋一样,可以用热能杀死肝癌细胞。与热射频电热相比,新技术的下一代微创微波可以克服上述两个热射频的缺点。

     

    1.只要是液体,微波就能达到加热的效果,即使肿瘤附近有大血管,也不必担心血流过低温度,肿瘤消融不完全,癌细胞残留。

     

    2.微波加热功能优异,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肿瘤烧灼温度,缩短手术时间,减缓患者不适,提高患者恢复效率。

     

    无论是热射频还是微波,都是微创手术,体表只有直径0。3厘米的小伤口和在医院采血的伤口一样。另外,由于超声波引导从皮下刺入肝脏肿瘤的位置,用铅笔芯般大小的微波针烧灼,手术时几乎没有出血问题。

     

    如果没有明显的腹水,在腹部超声波的影像中可以看到明显的肿瘤,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术后患者卧床4小时,可以下床活动,观察一夜后,第二天可以出院。微波手术现在没有支付健康保险,是自费项目,患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己选择。

  • 患有重症肌无力怎么办呢?我们来看一看。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时候,希望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以去一家好的医院进行治疗,正规的医院治疗是患者康复的首选,现在大医院的一些新型疗法,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把疾病治好。相反那些不好的医院,因为治疗技术非常差的医院,导致自己无法有效的去治疗这种疾病。

     

    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患上了重症肌无力的人最担心的就是重症肌无力不能治愈,但是权威专家告诉大家:重症肌无力并非绝症,积极勇敢的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治,是可以恢复健康的。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接下来就一起请权威专家来详细的阐述一下。

     

    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1、血浆置换

     

    重症肌无力患者还需要采用血浆置换的方法来治疗这种可怕的疾病,血浆置换的效果非常好,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比较常用于胸腺切除手术的手术前,主要作用是避免或改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呼吸危象情况。一般大多数患者在使用了该方法之后,疾病情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专家介绍说,此治疗方法的费用是很昂贵的。

     

     

    2、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

     

    重症肌无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所以针对这种疾病,患者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激素治疗,而且是针对疾病症状在半年内却无明显改善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服用时,一定要注意将其与食物一起服用,以防出现恶心症状。在服用期间,应当注意骨髓抑制和感染,定期到医院检查血象,以及肾功能等。

     

    3、免疫球蛋白

     

    重症肌无力患者通过注射静脉的方式,讲免疫球蛋白注射到自己的体内,来对患者进行治疗,这种疗法较为传统,如果患者出现了头疼、无菌性脑膜炎,或者是感冒样症状的副作用,那么患者和家人不要担心,这些症状在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

     

     

     

    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通过对重症肌无力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权威专家提出,简陋的医院最好不要去,避免误诊。另外正规的医院治疗是患者康复的首选,现在大医院的一些新型疗法,它的出现让患者获得了美好的明天。最后,权威专家祝愿患者朋友如愿以偿。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lCls)现在被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最常见的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抑制剂。免疫治疗导致了细胞免疫能力的恢复,以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然而,免疫系统平衡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这些毒性是该类药物所特有的,一般来说是可控的,但偶尔也会造成重大副作用和死亡。

     

    由于严格的临床试验招募标准,许多患者没办法纳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最初的临床试验,这类患者主要包括: 自身免疫性疾病(AlD)、慢性病毒感染、器官移植、器官功能障碍、功能状态差、脑转移患者,以及老年人、儿童和孕妇。近日,肿瘤领域的知名期刊《肿瘤学年鉴》刊登了一篇文章,总结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上述特殊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因为这些人群在临床实践中占据很大比例。

     

    自身免疫性疾病 (AID)

    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AlD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在首个针对抗PD-1药物用于AlD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AID发作率为38%(6%为3级),其他irAEs发生率与之前临床试验中的报告类似(总体发生率为29%,10%为3级)。随后针对PD-(L)1药物的回顾性研究(主要是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报告了类似的结果:ORR,22%-54%;AID发作率,6%-42%;irAEs发生率,16%-38%。

     

    迄今为止唯一的前瞻性研究(阿特朱单抗治疗泌尿系统肿瘤)发现,与非AlD患者(N=962)相比,AlD患者(N=35)的irAEs发生率增加(皮肤病、肝病、内分泌和呼吸系统事件以及AlD发作):46% vs 30%;≥3级事件的发生率为14% vs 6%。11%的患者出现AID发作,但可以控制,很少导致免疫治疗停药;ORR为11% vs 14%。

     

    在一项对49篇文献的系统综述中(N=123,主要是黑色素瘤和NSCLC患者),50%的患者出现了AID发作,34%的患者出现了新的非相关性irAEs,其中大部分事件可以用皮质类固醇来控制,无需停用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AID和非AID人群中的临床疗效相似。

     

    总结现有证据来看, 患者本身存在轻度至中度AID,未必要禁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许多患者(约60-90%)没有AID发作或只是轻度发作,不需要停止免疫治疗,甚至不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那些经历过irAEs事件或AID发作的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标准治疗成功地进行管理。

     

    然而,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 对中度至重度AID患者或特别是神经系统AID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情况还知之甚少。此外,也有过病情严重恶化的报道。因此,需要对这类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多学科管理。最近发表了一个基于风险的AID患者个体化管理策略,主要探讨的是启动免疫治疗之前使用节制激素用药的选择性免疫抑制剂。

     

    HIV或HBV/HCV感染患者

    在对HlV感染的癌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产生了抗肿瘤活性,其安全性与非HIV人群中报告的相似,大多数irAEs为1/2级,没有证据表明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会增加。大多数患者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lV病毒负荷或CD4+T细胞计数没有明显不利的影响。

     

    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HlV潜伏期的影响,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前正在有前瞻性研究调查ICl治疗的癌症患者中HIV感染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特征。总的来说,现有的数据表明, HlV感染的患者不应排除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之外,可以在不增加毒性或影响HlV控制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同样,在对乙肝/丙肝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活性和安全性看起来与非感染者相似,包括多种肿瘤类型。迄今为止最大的回顾性研究发现,HBV再激活/复发率为5.3%。一些患者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HCV RNA有所减少。

     

    免疫缺陷患者,包括移植受者

    癌症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免疫缺陷,例如,皮肤癌患者通常伴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在这些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经验有限。最近一项对不可切除皮肤癌合并血液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CLL)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黑色素瘤的ORR为31.8%,梅克尔细胞癌为18.8%,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为26.7%,其生存结局与真实世界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观察到的结果相似(SCC除外,其生存结局更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CLL患者的一种新兴治疗策略,抗PD-1的早期试验提示对CLL患者有一定疗效,总体上毒性可接受。

     

    免疫状态低下也可能是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结果,如移植受者所接受的免疫抑制治疗。此外,考虑到CTLA-4和PD-1在诱导和维持异体移植耐受中的作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有打破耐受和增加移植排斥的风险。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会增强异体T细胞反应,增强移植物的抗肿瘤效果,但也可能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发生风险。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经验主要来自对病例报告的分析,其中最大的是对83个病例(黑色素瘤、肝细胞癌、皮肤SCC)的系统综述,这些病例主要接受抗PD-(L)1治疗(73.5%)。结果显示, 异体移植排斥率为39.8%(肾脏43.4%,肝脏37.5%,心脏16.7%)。这导致71%的病例出现了终末期器官衰竭(肾脏72.7%,肝脏75.0%,心脏0%);ORR为27.7%。

     

    与基于CTLA-4的方案相比,基于PD-(L)1方案的风险更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在对64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移植受体(主要是黑色素瘤、肝细胞癌、肺癌)进行的第二项大型系统综述中, 41%的患者出现了移植排斥反应。该人群的ORR为36%,治疗缓解者和非缓解者的移植排斥率相似(36% vs 35%)。

     

    移植排斥的主要风险因素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使用除类固醇以外的≥1种免疫抑制剂、移植后时间较长(>8年)、既往没有排斥病史,移植排斥风险较低。目前还不清楚哪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能充分降低排斥风险而又不明显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活性。

     

    由于透析是肾移植失败后的一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患者充分了解可能的肾衰竭风险和影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可行的。然而, 如果患者无法接受移植排斥和透析风险,就不应该使用抗PD-1药物。不幸的是,在肝脏或心脏异体移植失败的情况下,不存在其他备选方案,因此不建议对患者进行抗PD-1治疗。

     

    参考文献:

    Ann Oncol. 2021;32(7):866-880.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lCls)现在被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最常见的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抑制剂。免疫治疗导致了细胞免疫能力的恢复,以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然而,免疫系统平衡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这些毒性是该类药物所特有的,一般来说是可控的,但偶尔也会造成重大副作用和死亡。

     

    由于严格的临床试验招募标准,许多患者没办法纳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最初的临床试验,这类患者主要包括: 自身免疫性疾病(AlD)、慢性病毒感染、器官移植、器官功能障碍、功能状态差、脑转移患者,以及老年人、儿童和孕妇。近日,肿瘤领域的知名期刊《肿瘤学年鉴》刊登了一篇文章,总结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上述特殊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因为这些人群在临床实践中占据很大比例。

     

    自身免疫性疾病 (AID)

    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AlD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在首个针对抗PD-1药物用于AlD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AID发作率为38%(6%为3级),其他irAEs发生率与之前临床试验中的报告类似(总体发生率为29%,10%为3级)。随后针对PD-(L)1药物的回顾性研究(主要是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报告了类似的结果:ORR,22%-54%;AID发作率,6%-42%;irAEs发生率,16%-38%。

     

    迄今为止唯一的前瞻性研究(阿特朱单抗治疗泌尿系统肿瘤)发现,与非AlD患者(N=962)相比,AlD患者(N=35)的irAEs发生率增加(皮肤病、肝病、内分泌和呼吸系统事件以及AlD发作):46% vs 30%;≥3级事件的发生率为14% vs 6%。11%的患者出现AID发作,但可以控制,很少导致免疫治疗停药;ORR为11% vs 14%。

     

    在一项对49篇文献的系统综述中(N=123,主要是黑色素瘤和NSCLC患者),50%的患者出现了AID发作,34%的患者出现了新的非相关性irAEs,其中大部分事件可以用皮质类固醇来控制,无需停用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AID和非AID人群中的临床疗效相似。

     

    总结现有证据来看, 患者本身存在轻度至中度AID,未必要禁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许多患者(约60-90%)没有AID发作或只是轻度发作,不需要停止免疫治疗,甚至不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那些经历过irAEs事件或AID发作的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标准治疗成功地进行管理。

     

    然而,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 对中度至重度AID患者或特别是神经系统AID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情况还知之甚少。此外,也有过病情严重恶化的报道。因此,需要对这类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多学科管理。最近发表了一个基于风险的AID患者个体化管理策略,主要探讨的是启动免疫治疗之前使用节制激素用药的选择性免疫抑制剂。

     

    HIV或HBV/HCV感染患者

    在对HlV感染的癌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产生了抗肿瘤活性,其安全性与非HIV人群中报告的相似,大多数irAEs为1/2级,没有证据表明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会增加。大多数患者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lV病毒负荷或CD4+T细胞计数没有明显不利的影响。

     

    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HlV潜伏期的影响,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前正在有前瞻性研究调查ICl治疗的癌症患者中HIV感染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特征。总的来说,现有的数据表明, HlV感染的患者不应排除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之外,可以在不增加毒性或影响HlV控制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同样,在对乙肝/丙肝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活性和安全性看起来与非感染者相似,包括多种肿瘤类型。迄今为止最大的回顾性研究发现,HBV再激活/复发率为5.3%。一些患者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HCV RNA有所减少。

     

    免疫缺陷患者,包括移植受者

    癌症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免疫缺陷,例如,皮肤癌患者通常伴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在这些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经验有限。最近一项对不可切除皮肤癌合并血液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CLL)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黑色素瘤的ORR为31.8%,梅克尔细胞癌为18.8%,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为26.7%,其生存结局与真实世界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观察到的结果相似(SCC除外,其生存结局更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CLL患者的一种新兴治疗策略,抗PD-1的早期试验提示对CLL患者有一定疗效,总体上毒性可接受。

     

    免疫状态低下也可能是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结果,如移植受者所接受的免疫抑制治疗。此外,考虑到CTLA-4和PD-1在诱导和维持异体移植耐受中的作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有打破耐受和增加移植排斥的风险。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会增强异体T细胞反应,增强移植物的抗肿瘤效果,但也可能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发生风险。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经验主要来自对病例报告的分析,其中最大的是对83个病例(黑色素瘤、肝细胞癌、皮肤SCC)的系统综述,这些病例主要接受抗PD-(L)1治疗(73.5%)。结果显示, 异体移植排斥率为39.8%(肾脏43.4%,肝脏37.5%,心脏16.7%)。这导致71%的病例出现了终末期器官衰竭(肾脏72.7%,肝脏75.0%,心脏0%);ORR为27.7%。

     

    与基于CTLA-4的方案相比,基于PD-(L)1方案的风险更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在对64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移植受体(主要是黑色素瘤、肝细胞癌、肺癌)进行的第二项大型系统综述中, 41%的患者出现了移植排斥反应。该人群的ORR为36%,治疗缓解者和非缓解者的移植排斥率相似(36% vs 35%)。

     

    移植排斥的主要风险因素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使用除类固醇以外的≥1种免疫抑制剂、移植后时间较长(>8年)、既往没有排斥病史,移植排斥风险较低。目前还不清楚哪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能充分降低排斥风险而又不明显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活性。

     

    由于透析是肾移植失败后的一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患者充分了解可能的肾衰竭风险和影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可行的。然而, 如果患者无法接受移植排斥和透析风险,就不应该使用抗PD-1药物。不幸的是,在肝脏或心脏异体移植失败的情况下,不存在其他备选方案,因此不建议对患者进行抗PD-1治疗。

     

  • 脑梗,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脑血管疾病,不仅有很高的发病率,还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其主要病因就是大脑的某一处血管发生了堵塞,导致脑组织处于极度缺血缺氧的状态,从而引起的功能障碍。

     

     

    虽然脑梗发病十分急促,血管堵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在人们不良习惯的 影响下"拖"出来的,比如吸烟。

     

    吸烟为什么容易诱发脑梗呢?

     

    1:吸烟后,烟草中大量的尼古丁会使血液更加粘稠,减慢血液流动的速度,增加脑血栓的形成几率,从而诱发脑梗;

     

    2:吸烟产生的一氧化碳还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血液中含有的氧气减少,为大脑的供氧也会减少,增加脑梗的发生率;

     

    3:烟草中的尼古丁还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使血脂升高,增加脂质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增加脑梗的发生几率;

     

     

    吸烟者:身体出现4种表现,可能是脑血管"堵"了,劝你早点戒烟

     

    1:视力突然下降

     

    突然间出现的眼前发黑、视线变模糊,但在一段时间后自己恢复正常,需要警惕是脑血管堵了。

     

    因为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会影响视网膜的血液氧气供应,导致视力衰退。

     

    2:嘴歪眼斜、流口水

     

    早上起床后,发现自己嘴歪眼斜、面部不协调,要警惕是脑梗的信号。

     

    因为当脑血管堵塞后,大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一旦脑组织坏死,对面部肌肉和面部神经的支配能力就会降低,使患者出现嘴歪眼斜、面部不协调、嘴角一侧流口水等表现。

     

    3:肢体麻木

     

    在没有关节疾病的情况下,突然走路时肢体不受控制,甚至摔倒,要警惕。

     

    因为脑血管堵塞也会使控制运动中枢的功能丧失,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这种表现大多数都是单侧性的。

     

    4:头晕头痛

     

    很多患者在脑梗发生前,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头晕头痛。

     

    一般为突然间剧烈的眩晕、甚至摔倒,这种现象大多在几十秒、几分钟内恢复,头痛与头晕情况相同,临床上,这种表现被称为一过性脑缺血,要警惕脑梗了。

     

    除了长期吸烟的人,这3类人也是脑梗的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视。

     

    第1类:高血压患者

     

    为什么高血压也容易诱发脑梗呢?

     

    血压长期控制不当,血液流动时的压力大,就会一直冲刷血管壁,导致血管壁破损,这个时候,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在血管壁的损伤处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时极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注意:血压降得太低也会加速脑血栓形成,所以最好使血压保持稳定。

     

    第2类:经常打呼噜的人

     

    打呼噜其实不是睡的香的表现,打呼噜在医学中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就是说,人在打呼噜的时候,呼吸会暂停,身体是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的,所以很容易使大脑缺血缺氧,诱发脑梗。

     

    所以,经常打呼噜的人也一定要提高警惕。

      

    第3类:肥胖的人

     

    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血压的压迫力更大,血流速度也会减慢,更容易突发脑梗。

     

    不仅如此,肥胖的人,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而血脂高也是诱发脑梗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肥胖的人一定要科学减肥,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保护血管健康,生活中注意做好这3件事

     

    第1件:多喝点水

     

    大家都知道,多喝水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健康。

     

    第2件:坚持运动

     

    保护血管健康,坚持一项运动必不可少。

     

    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的脂肪,预防肥胖,还能防止胆固醇在体内堆积、提升胰岛素敏感,有助降压、调脂,防止血管堵塞。

     

    建议每周运动4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项目要选择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更容易坚持的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第3件:注意饮食

     

    饮食上牢记这5点,预防血脂升高,保护血管健康。

     

    一:每天喝一杯牛奶,补充钙、蛋白质。

     

    二:每天喝白开水、淡茶水,对预防高血脂有较好的效果。

     

    三:早、中、晚各食用1份高蛋白质食物,每份可选择瘦肉50g、或1个鸡蛋、或鸡鸭肉100g、或豆腐100g。

     

    四:粗细皆有、不过甜过咸、每顿七八分饱。

     

    五:每天最少500g新鲜的蔬菜水果,一般为400g蔬菜、100g低糖水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文转载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

     

    一名房颤患者正在接受导管消融术

     

    什么是心律失常?

     

    当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就会发生心律失常。有时患者会感觉心跳漏跳了一次,但也有时会有持续超过30秒,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甚至数年。有时,心脏的电信号会陷入一个小的短路环路,可以是被称为心房扑动或室性心动过速的小扑动。

     

    房颤(AFib)是全球最常见的持续性异常心律失常,其特征是从上心室开始出现快速、不规则的搏动。AFib可能会使心脏容易出现血栓,也可能促进心力衰竭的发展或加剧。

     

    是什么导致了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以由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或高血压等既往疾病引起。生活方式也可以使情况恶化,比如吸烟、过度饮酒或压力。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请务必与心律专家联系,以进行准确的诊断。

     

    心律失常的症状是什么?

     

    这取决于心律不齐的类型:如果您的心率太慢,您可能会感到疲倦、头晕甚至昏厥。如果心率太快,则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加速或在胸口重击。

     

     

    不过,有些患者可能对异常心律不敏感。他们会疲惫地走进来说,‘我就是走不了以前那么远了。’有些人感觉到他们的每一次心跳都是重击。因此,从毫无感觉到感到疲倦、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和晕厥,这些都是我们在心律失常中看到的症状。医学艺术的一部分就是将那些真正有症状的人和根本没有症状的人区分开来。

     

    心律失常有多严重?

     

    如果您偶尔感到心跳漏拍,这被称为心悸,通常是无害的。心律失常的真正警示信号是昏厥。如果您失去知觉,那就需要医生来评估。心律不齐可能是心脏病等潜在问题的症状。现在也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不加以治疗并持续下去,心律不齐本身就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快速的心律和心率实际上会导致心力衰竭。通常,通过纠正电问题,这是完全可逆的。

     

    我们如何治疗心律失常?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我们使用药物、植入式装置(如起搏器)、心脏复律或消融来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缓慢的心跳通常用起搏器来治疗,而加速的心跳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治疗。心脏复律经常用于治疗AFib;它涉及到通过胸部的电极向心脏输送小电流脉冲。电流重新建立了心脏的正常节律。

     

    导管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涉及到精确定位,然后通过极冷、激光技术或高温来破坏导致心律失常的组织。对于某些患者来说,手术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如果我有心律不齐,我可以运动吗?

     

    运动是保持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只是简单的散步。为了避免触发因素,患者常常会产生一种对劳累的恐惧;有时,这种恐惧可能会发展到极端,导致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下降。如果您有心律不齐,请与您的医生谈谈对您而言正确和安全的运动量与运动类型。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是否患有其他心脏疾病,是否佩戴起搏器或除颤器,您可能需要避免某些活动,例如接触性运动。您的医生也可能会要求您进行负荷心电图检查(也称为跑步机测试),以测量您的心脏对各种运动的适应程度。

  • 朋友们有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就是自己在排便的时候,一开始觉得自己排便有一点困难,因为前面的大便有些干燥,还很硬,排出就有点困难,后面的就相对轻松一些,大便软黏的。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那就证明你离便秘不会太远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便一般都待在大肠中,在身体中停留的时间长,大便就会越干燥的,所以便头那里才会那么干燥,那后面的自然就是时间稍短一些的,还没有出现前面那种情况,而便秘就是大便停留时间长引起的次数少,干,排不尽。

      


    排便问题

     

    脾脏

     

    便头那里干可能是因为身体里缺一些正常的水分,也是就说腑脏缺少津液,营养达不到要求。相对的还有一点,就是身体中堆积的太多又排不出来,时间长了之后就形成了水湿,大便在潮湿的环境中那么久的时间,也会被软化,变得软软的,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人脾虚引起的。而后面的则是因为脾脏虚冷,不温养,化谷水到大肠,造成大便软黏那样。肠道中缺少了脾阳的温煦,蠕动的比较慢,所以才会形成头硬后湿这种情况。

      
    脾约证

     

    大便开始的时候硬,后来的就是软黏的。这种情况在黄帝内经中是这么描述的,脾胃没有办法替胃行津液,也就是脾虚之后,体内的水液代谢这块除出了很大的问题。那该怎么解决呢?可以多喝点蔬菜汁,直接排掉在肠道中堆积时间超过四十八个小时的废物。也可以通过一些药来帮助我们解决,就像是一些益生菌,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之内恢复,但是治标并不能治本。还可以通过一些适量的锻炼,多运动或者多进行体力劳动,让胃充分的运动起来,增加我们的食欲,也能提高排便的速度,以及排便能力,让自己离便秘尽可能的远一点。

      


    多吃一些像是番薯这类的食物,还有玉米等膳食纤维含量非常多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对防治便秘有很大的作用。也要多吃一些蔬菜,特别是深绿色蔬菜,还有益生菌,这些都可以促进肠道的活性,让肠道蠕动的更快,排便也就更加顺利一些。另外还要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每天定点去上厕所,有没有都要去厕所,把排便安排在一个非常合理的时间里,每天都是这个点去,时间长了就养成习惯了。

      
    便秘是现在很多人都会有的一种疾病,便秘自己难受的不行不说,对身体也是极不好的。所以要养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多吃果蔬。平时注意一些,好好调理总会好的,也要注意些,尽量保证好了不会再犯。

  • 当你出现胃疼、烧心这些症状时,是否担心过胃癌来“敲门”?

     

    国际胃癌大会(IGCC)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全球病例的一半左右。

     

     

    不良饮食习惯容易把胃折腾坏,患上胃溃疡、胃炎等胃病,埋下胃癌隐患。《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胃病向胃癌转变的征兆,并教你科学防胃癌。

     

    受访专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寿儒 

    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  王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吴安华

     

     65%的胃癌患者得过“胃病”

     

    胃处于上腹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遗传、饮食、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胃部出现问题。

     

     

    上腹部疼痛是胃病的常见症状,且不适症状在服药后往往能有效缓解,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给了胃癌可趁之机。

     

    临床发现,近65%的胃癌患者,发病前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

     

    最常见的胃病是胃炎和胃溃疡,但两者疼痛的部位有所区别。

     

    胃炎的疼痛没有规律、程度较轻,但餐后会有比较明显的胀痛,并伴随打嗝、恶心等症状;

     

    胃溃疡的腹痛有周期性变化,发作时痛感较强,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不等,即使缓解,过段时间也可再次发作。

     

    从胃病到胃癌的5个征兆

     

    胃癌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相混淆。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以下5个症状,可能是向胃癌恶化的征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胃疼丨变得毫无规律

    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自身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疼痛变得持续且毫无规律,就应警惕癌变的发生。

     

    烧心反酸丨反复出现

    “烧心”是指发生在胸骨下部附近,也就是常说的“心窝”处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胃中食物“跑”到食管导致的。

     

    胃会分泌胃酸,胃内容物都是酸性的,但食管为碱性,当酸性物质“跑”到食管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导致“烧心”。“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体重丨快速下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会快速下降,体形有明显的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这就可能是癌变信号。

     

    肿块丨坚硬、疼痛

    胃病患者要多留意腹部情况,如果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格外警惕是否为癌,否则随着包块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胸骨后,不适感会大大增加,贻误治疗。

     

    大便丨黑色且原因不明

    血豆腐等食物、铁剂等药物都可导致大便颜色发生改变,但这些都有迹可循。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黑便,可能表明胃溃疡出血或发生癌变,需要到医院检查,进一步确诊。

     

    6个生活细节防胃癌

     

    胃癌是一种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要想防住胃癌,这6个生活细节能帮上大忙。

     

    1.饮食清淡少腌熏

    胃癌常被称为“穷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胃癌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

     

    剩饭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长期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

     

    2.使用公筷公勺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该细菌最好的载体之一。

     

     

    分餐、用公勺,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戒烟、限酒

    吸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胃癌的重要诱因。

     

    酒精本身是致癌物质,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促进有害物质的吸收。

     

    4.新鲜蔬果要多吃

    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摄入蛋白质、豆制品,改进营养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5.高危人群重体检

    以下高危人群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 有长期胃病史的人群;
    • 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40岁以上者;
    • 接受过胃部手术的人群,残胃易形成胃癌;
    • 家族里有直系亲属为胃癌患者的人群。

     

    6.经常运动

    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 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霉菌感染等。

    1.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原因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进入呼吸道并引起感染。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

    3.霉菌感染:某些霉菌,如肺曲霉菌等,也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霉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的人群中,比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

    此外,寄生虫感染、吸入刺激物或污染物等,都可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现,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