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打了肺炎疫苗,就不得肺炎了吗?

宝宝打了肺炎疫苗,就不得肺炎了吗?
发表人:李学英

某家长带着宝宝去打疫苗,除了我国规定的基础免费的疫苗进行常规接种,往往会为家长介绍一些自费的疫苗,比如肺炎疫苗,家长一方面关心疫苗价位,另一方面主要关注的是如果孩子接种肺炎疫苗了,是不是就不得肺炎了。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以下关于接种肺炎疫苗的有关事项。

肺炎的定性和病原体

  • 肺炎定位于肺部感染
  • 肺炎可以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
  • 肺炎的病原体有多种,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

肺炎疫苗的作用和局限性

  • 常规接种的肺炎疫苗是针对肺炎球菌性肺炎
  • 肺炎疫苗只能预防某一种细菌或亚型引起的肺炎
  • 接种肺炎疫苗不能免疫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接种肺炎疫苗的意义

接种肺炎疫苗可以预防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对孩子预防肺炎有一定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肺炎疾病介绍:
表皮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SE)是指由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到肺部,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规则发热、气胸、咳嗽、胸闷等症状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如果不及时治疗,一般可致菌血症合并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经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乙肝疫苗可以推迟打吗?

     

     

    一般建议各位家长应准时带宝宝前往医院注射乙肝疫苗,但有时候可能会因某些情况而需要推迟,比如宝宝身体不适等。在这些情况下是可以推迟注射的,但是要注意不能推迟太多天哦。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是按照一定接种程序进行的,婴儿如果不接触外界环境,不会感染传染病,推迟几天不要紧。但是不可能绝对与外界隔绝,所以还是尽早接种疫苗为好。只要推迟天数不是太多,一般是不会影响免疫效果的,另外要注意感冒发热期间是不可以注射疫苗的,容易产生负作用和过敏反应,另外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为好的,以免引起针孔感染。

     

    二、乙肝疫苗的注射方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24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成人一般剂量加倍)。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肺炎支原体阳性就是肺炎了吗?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迄今所知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有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等80余种。

     

    肺炎支原体只是个名称、符号而已,它可以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仅仅有3%-10%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孩子会发展为肺炎。低于5%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孩子需要住院治疗。所以即使肺炎支原体阳性也要结合症状和胸片结果。

     

     

    血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就一定要治疗吗?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是临床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要方法。又细分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分析、免疫荧光、颗粒凝集试验等方法,五花八门。抽个静脉血或戳个手指血,结果很方便获得。

     

    常有家长或医生一次检测阳性后,就乐此不疲的复查。结果支原体检查结果一会儿阳性,一会儿阴性,过两周又阳性,由此陷入了沉重的支原体感染的怪圈中。阿奇霉素(针对支原体感染)也是停了再吃,吃了再停加重了用药负担。医生在配药的同时又加一句:这个支原体很难好的!雪上加霜。

     

    其实血肺炎支原体抗体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才可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IgG抗体代表过去感染,阳性无意义;IgM抗体虽代表近期感染,但可在人体内持续数月,如果不随访滴度,即使检测阳性,是否用药治疗也需结合病史症状和其它检查结果细细考量。

     

  •    宝宝咳嗽发热几天,结果到医森那里听诊验血拍片一检查:肺炎了!!

       举家忧伤。

       如何用药?家里也是各派纷争。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激进派:肺炎了,就是要吊盐水压下去!

        错!!!不是所有宝宝肺炎都是要挂水的。轻度肺炎可以在家里口服治疗。不用吊水了,听到这个福音宝爸宝妈肯定要问,哪些肺炎算轻度的啊?精神倍棒,活蹦乱跳,吃嘛嘛香,没有呼吸困难,没有紫绀,胸片血象都不严重的宝宝可以先口服吃药治疗试下的,挂水不是首选。

       宝爸宝妈是谨慎派:要给肺炎宝宝用药?能不能查清楚了再用药?

       错!!!可以做检查,但是不能等。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初始治疗均是经验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学检测而延误治疗。医生选择哪一类消炎药是根据宝宝的不同年龄段的优势病原体,和本国本地区正流行的的病原体,结合胸片和验血单来用药。比如3个月以下儿童有沙眼衣原体肺炎可能,而5岁以上者支原体肺炎比率较高,可考虑选用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

       肺炎用几天药能好呢?全家都是纠结派。

       消炎药一般用到热退且平稳、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道症状部分改善后。注意!!!是一般,因为病原体不同、病情轻重不等,是否有并发症,是否有继发感染都会影响肺炎的治疗疗程。用药后48到72小时评估用药疗效,结合病原学检查再做调整。

       生了肺炎很忧伤,口服挂水有用偿,正确治疗有良方,不会妨碍娃生长! 

     

  • 足月、健康的新生儿在一出生的时候都要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第一针就要打乙肝疫苗。

     

    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乙肝疫苗所预防的乙肝是个什么东东?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影响肝脏的严重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传染速度非常快

    2. 传染途径非常多

    3. 对人体伤害非常大

     

    而我国是乙肝大国,2006年一次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乙肝携带者的比例约为7%。乙肝携带者母亲在分娩时会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这正是我国最重要的乙肝传播途径。

     

    一旦宝宝感染了乙肝病毒,会给新生儿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并且转为慢性感染的风险达到 90%。如果变为慢性乙肝患者,就几乎不可能治愈了。想想这对一个刚问世的小宝宝有多么残忍。

     

     

    好在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对于乙肝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如果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90%-95%左右的把握阻断这种母婴传播。但是如果推迟接种,则会大大降低这种阻断效果。

     

    即使是对于健康母亲所生的新生儿,由于在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喜欢乱摸东西,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乙肝病毒,如果不慎触摸到乙肝患者用过的物品,或暴露在乙肝病毒下也是非常容易患上乙肝的。

     

    所以基于防患于未然,不管母亲有没有携带乙肝病毒,都要按规定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之后1个月(第二针)和6个月(第三针)时,分别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以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

     

    总之,越早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那么乙肝疫苗就会越早发挥作用,更快给宝宝全面的保护。这就是国家为啥要提倡,所有宝宝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真正原因!

     

     

    因此新生儿一出生就尽早接种乙肝疫苗,这是为了与疾病赛跑。据数据统计,我国在大力推行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后,2014 年 1~4 岁和 5~14 岁儿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相比1992年分别下降了 96.7% 和 91.2%。

     

    为了能达到最好的保护,我国不仅规定了乙肝疫苗第1剂应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现在还推荐乙肝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并且已经是全球共识。

  • 有一种特殊的体质叫:过敏体质。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群,称为“过敏体质”。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变态反应,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哮喘,或者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误服误用后可发生药物性皮炎,甚至剥脱性皮炎。偶尔对某种已知因素发生的高反应性,不能称作“过敏体质”。严重的过敏体质小儿经常会由于过敏引起过较严重的疾病反应,如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曾经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

     

     

    由于疫苗中含有极其微量的过敏原,对一般儿童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对过敏体质的儿童来讲,免疫接种时更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注射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时。另外,有的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微生物和动物的毒素、人和动物的血液及组织等制成的,其中可能含有异种蛋白。过敏体质的人如果接种这种疫苗极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如流感疫苗是在鸡胚细胞中培养产生的抗原,对卵蛋白过敏的人注射该疫苗常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的人接种疫苗是有一定危险的,并且,严重过敏体质是预防接种的“绝对禁忌证”,此类人群接种疫苗后极有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明确过敏体质的小儿绝对不可以接种疫苗。

     

    过敏体质儿慎用和(或)禁用的常用疫苗有:①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接种卡介苗需慎重;②对疫苗中酵母成分过敏者禁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③有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菌药物、疫苗有过敏者,禁用乙脑疫苗;④对新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禁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⑤对新霉素严重过敏者禁用水痘疫苗;⑥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特别是破伤风毒素过敏者禁用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⑦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肺炎球菌多糖疫苗;⑧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特别是对鸡蛋过敏者禁止接种麻疹疫苗、流感疫苗。

     

     

    此外,在过敏性疾病的急性期和发作期原则上也不应接种疫苗,如必须接种也要等到缓解期、稳定期或恢复期时再接种,或者肯定有关疫苗中确实不含有对这些过敏者有危险的任何致敏因素再接种。并且接种时最好在医院进行,个体单独接种,以便医生观察接种后的反应,一旦发生接种后不良反应可及时处理。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一则凄而不美故事:

     

    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名15岁少女与男友接吻后死亡。其原因是男友刚巧吃完花生酱三明治,而该少女对花生过敏,在不知不觉间她舔食了男友口中残留的花生酱,当场休克致死……

     

     

    婴幼儿更是食物过敏的高发人群,发病率在3%-8%。食物过敏最多不吃致过敏的食物也就算了,许多宝妈担心宝宝以后会不会得哮喘?

     

    食物过敏可以引起多系统症状,引起呼吸系统的常见症状有喉鸣音、吞咽困难、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喘息、紫绀等。

     

    食物过敏和哮喘的关系有这么几种:

     

    1、食物过敏是宝宝哮喘发作的唯一诱发因素,不接触过敏的食物,哮喘不发作。食物过敏诱发哮喘可以通过吃食物引起,还可以通过吸入烧制食物时蒸汽诱发,如烹饪海鲜、鸡蛋、牛奶等的蒸汽或气味。

     

    2、宝宝同时有哮喘和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可以是哮喘的诱发因素,也可以不是哮喘发作的原因。食物过敏患儿发生哮喘的风险高于非食物过敏患儿2~3倍。养这样的宝宝就更加小心,既要规避过敏食物,还要注意其它的诱发哮喘因素,并且规范治疗哮喘。

     

    3、宝宝一开始仅有食物过敏,后来发展为哮喘。患儿表现为婴儿期食物过敏原过敏,成长过程中出现吸入过敏原过敏,哮喘发作。患儿出现吸入过敏原过敏和哮喘时,食物过敏有可能已经好了或仍然存在。婴幼儿期的食物过敏持续存在至学龄期将增加儿童哮喘发病可能。

     

    4、有些树木花粉过敏的哮喘孩子,数年后发展成为食物过敏。

     

     

    另外还要提一下

     

    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现象,正常人群也会有食物特异性IgG阳性。不能因为宝宝食物特异性IgG阳性,就认为宝宝这个食物过敏那个食物过敏,限制进食的食物种类。不推荐用血清特异性IgG检测和生物共振方法诊断过敏性疾病的诱因。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他们说:“哮喘是治不好的。”


    “哮喘孩子吸激素会长不高会早发育的。”


    “哮喘孩子忌鸡鸭鱼肉牛奶鸡蛋天上飞的地下走的。”


    “哮喘孩子不能太冷不能太热不能运动。”


    “哮喘孩子不能打疫苗。”


    他们就是一个传说,应该和有关部门差不多。


    “哮喘孩子不能打疫苗。”这句话的观点是片面的。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我们国家2010年儿童哮喘流行病调查,0-14岁哮喘儿童哮喘患病率3.02%,上海为全国最高7.57%。哮喘有多种诱因比如螨虫,花粉过敏,冷热刺激,感染等等。呼吸道感染是使哮喘患儿病情加重的主要诱因。哮喘患儿如病情得不到控制,肺功能损害可持续至成人期,并增加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险。针对感染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接种疫苗。对哮喘患儿也是同样。哮喘不是预防接种的禁忌症。

     

     

    分以下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一、哮喘患儿处于缓解期可以接种。

     

    哮喘的缓解期(包括长期维持吸入哮喘药物包括低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且健康情况较好时应按免疫规划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哮喘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所以哮喘孩子只要处于缓解期,即使吸入激素治疗中也可以接种疫苗。

     

    二、哮喘患儿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

     

    哮喘急性发作期(出现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尤其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包括口服和静脉给药)应暂缓接种。停止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1个月后,可考虑正常接种。

     

    疫苗接种评估内容


    (1)对健康儿童疫苗接种相关问题进行专业咨询;


    (2)对疫苗接种后偶发的异常反应进行评估处置;


    (3)对具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提供个体化疫苗接种方案,并对疫苗接种保护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和随访等。

     

     

    疫苗接种评估适应人群


    (1) 对疫苗接种有咨询需求的健康儿童;


    (2) 早产儿;


    (3)潜在免疫低下人群:主要指罹患基础疾病的儿童,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胃肠疾病、风湿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肿瘤疾病、慢性感染、实体器官移植、干细胞移植、特殊药物治疗、特殊手术(如脾切除、人工耳蜗、脑脊液鼻漏)等。

     

    参考文献: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二——支气管哮喘与预防接种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8-10

  • 带宝宝去打疫苗,是很多宝爸和宝妈的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很多宝爸、宝妈并不知道宝宝打完疫苗后需要注意什么?笔者今天跟大家科普下这些注意事项。

     

     

    一、打疫苗前要注意的事项

     

    (1)要关注宝宝的身体情况

     

    在预定打疫苗的前几天,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健康情况,看他有没有发热、腹泻、咳嗽等情况,即使这些症状很轻,也不要忽视,因为打疫苗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本来轻微的反应会变成比较严重的反应。

     

    (2)告知医师宝宝的过敏史

     

    如果宝宝有食物、药物等过敏史,在前一次打疫苗某种疫苗后有过高热、抽搐、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务必告诉医生,让医生来判断能能否继续打疫苗。

     

    (3)给宝宝穿比较宽松的衣服

     

    打疫苗的当天,记得给宝宝穿比较宽松的衣服,特别是袖子要稍微宽大点,这样打疫苗时易卷起,免得脱衣服了。

     

    (4)要注意宝宝的饮食

     

    去打疫苗前让宝宝吃点食物,但不要让宝宝吃大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鸭肉、牛肉、鱼头、竹笋等发物。

     

    二、打疫苗后要注意的事项

     

    (1)让宝宝在医院留观三十分钟

     

    给宝宝打完疫苗后,为了安全起见,不要马上离开医院,特别是打第一针疫苗时,个别宝宝有可能出现晕厥、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急性过敏性反应。当虽然很罕见,但一旦发生,就很严重,急救需要争分夺秒。

     

    (2)让宝宝多喝水,少做剧烈运动

     

    宝宝打疫苗后的1天到2天内,要让宝宝多休息、少做剧烈运动。打疫苗的当天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即使要洗的话,也不要把注射部位浸在水里。给宝宝洗完澡后,用干净毛巾轻轻地吸干水分。如果是服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注意间隔30分钟后,再喂奶或吃其他热的食物,防止胃液内温度过,影响疫苗的活性。

     

    (3)打完疫苗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洗澡。

     

    并非说完全不能洗澡,比如炎热夏季,孩子出汗多,不洗澡很难受,我们可以给宝宝洗澡,但要注意不要搓洗宝宝接种疫苗的部位,以防感染就行了。

     

    而如果冬季,孩子没什么剧烈活动,可以尽量避免洗澡就不洗,防止因为洗澡受凉导致感冒不适,到时又很纠结,是否疫苗导致不适,疫苗往往可能因此背锅,造成不必要麻烦。

     

    (4)打完疫苗后出现不舒服,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疫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的反应和全身的反应,局部的反应,接种之后会出现疼痛的情况,有的会出现红肿,有的会出现硬结,这些局部的反应都不需要处理,自行会痊愈。全身反应表现相对多的,一个是头痛、乏力,

     

    如果打完疫苗后出现了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也不要着急,有些人在打完疫苗以后,可能会有恶心、呕吐、头晕等这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果不是太重,可以先在家里自己观察,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应该到医院去诊治。

     

     

    疫苗是人类对付病毒的最有力武器!可以说,疫苗是人类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家长朋友千万不要因为社会上传播的一些疫苗谣言而畏惧甚至拒绝疫苗,要知道,我们目前使用的疫苗分为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我国接种的疫苗几乎都是灭活疫苗,例如大名鼎鼎的新冠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等等,所谓灭活疫苗,就是已经几乎完全没有毒性了,不存在反而感染人体的可能。

     

    灭活疫苗,通俗说就是“死疫苗”。其主要成分是将病毒或细菌杀灭后的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或多糖。我们可以把这些成分看成有害物质的标记。孩子在接种这类疫苗后,这些大分子(标记)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产生防御性物质,孩子的免疫系统就获得抵抗病毒/细菌的能力和记忆。

     

    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识别其标记,根据过去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抵抗对应病毒/细菌的伤害,产生免疫效果,也就是免疫应答, 接种疫苗产生免疫的过程如同给免疫系统看“安全教育视频”,告诉免疫系统哪些事物是危险的,以及应对方法。      

     

    总之,打疫苗也是一门科学,为了孩子和家庭,每一位家长都要知道上述疫苗知识。

  • 打了肺炎疫苗为什么还会得肺炎呢?

     

     

    肺炎疫苗是可以预防由肺炎链球菌引起来的肺炎。看到肺炎疫苗的名字,家长很容易觉得:这个就是预防肺炎的疫苗,打了就不会得肺炎。前半句话成立,这个疫苗是预防肺炎的,后半句话为什么不成立呢?是因为肺炎不仅来自于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各种病原体都能引起肺炎。

     

    肺炎疫苗是根据可能流行的菌株进行研究之后研制出来的疫苗,由于并不能前瞻性地知道今年一定会流行什么病菌,也不能囊括所有可以导致肺炎的病原体。如果病菌产生了变异,菌种发生改变,或者毒力增强,还是会导致宝宝再发生肺炎。最近比较流行的支原体肺炎就是支原体感染造成的,肺炎疫苗对它就没有预防作用。

     

    即使接种了肺炎疫苗,对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也达不到100%保护。有5%—10%的孩子,接种后产生不了保护性的抗体,也就是说没有接种成功。另外,肺炎链球菌的亚型很多,如果感染的不是疫苗中的血清型,也是会患病的。接种了肺炎疫苗之后,宝宝还是有可能会得肺炎的,但是得肺炎的几率会比没有接种肺炎疫苗的宝宝大大的降低。

     

    肺炎疫苗不能保证不得肺炎为什么还要接种?

     

     

    有家长看到这就会觉得,既然这样就不要接种了呗,不能保证不得肺炎为什么还要接种呢?虽然接种了不能100%保证不感染肺炎链球菌,但保护率可达到90%-95%。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约有88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约47.6万死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每年约发生174万例严重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其中约有3万儿童因此而失去生命。在欧美十几个国家,肺炎疫苗已被纳入计划免疫免费接种范围(即每个孩子都要打,免费)。

     

    肺炎链球菌虽然以肺炎为名,但不止引起肺炎。它可入侵身体多个不同部位。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等;严重的会可引起脑膜炎、菌血症等。所以,有疫苗保护为什么不要呢?而且,即使得过肺炎,不是肺炎链球菌或不是疫苗中所含亚型,都是需要接种的。

  • 什么是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疫苗接种后,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将乙肝病毒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所以爸妈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让宝宝避免乙肝感染。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

      

    新生儿必须打乙肝疫苗吗?

     

     

    有很多家长都知道宝宝需要打乙肝疫苗,但一般宝宝接种乙肝疫苗是从一出生开始就要接种,有的家长则说宝宝刚出生就要挨针想迟点才给宝宝接种,这样可以吗?新生儿必须打乙肝疫苗吗?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一旦感染乙肝病毒,90%左右会引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然而,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医务人员或家长对24小时内接种疫苗概念含混不清,导致疫苗注射不及时的情况。“有的人认为要等到孩子出生24小时后才打疫苗,这是不正确的。应该一出生就打,越快越好。

     

    所有的新生儿都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所以新生儿必须接种乙肝疫苗。由于幼婴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细胞的分化代谢处于幼稚阶段,一旦乙肝病毒人侵,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就能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基因中去。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细胞,非但不受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攻击,而且能继续增殖形成克隆,向肝癌方向分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当前国内外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是: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参与乙肝疫苗的结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可中和入侵的病毒,清除病毒,使新生儿免受感染。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按时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这样基本上大大降低将来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不接种乙肝疫苗,因为乙肝的传染性非常强,所以患病率相对其他的疾病来说比较高。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一般在8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

     

    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是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为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为2年以上,接种者应该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对于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还有年限之分 一般来说,国产乙肝疫苗的作用时间是4~5年左右,而进口乙肝疫苗抗体持续时间为9年左右。虽然持续时间不同,不过价格也不同,国产疫苗价格比进口疫苗要便宜很多。

     

     

    注射完乙肝疫苗之后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乙肝五项,基本上为每年一次,当体内抗体(HBsAg)滴度降低到10以下的时候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补种疫苗或者加强针来提高抗体滴度。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乙肝疫苗的保护率为90%~95%,只有对少数人可能会无效,打乙肝疫苗的确是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的,但并不是长期有效,一般是5、6年。

  • 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对于40天左右的宝宝来说,判断是否患有肺炎,需要综合症状、听诊和影像学检查。

    婴儿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属于下呼吸道感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都属于肺炎范畴。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肺炎迅速恶化,而抵抗力较弱的婴儿,如3个月内的婴儿和新生儿,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尤其是肺炎。

    婴儿肺炎的临床表现相对严重,一般建议住院治疗。但并非所有肺炎都会非常严重。轻度肺炎通常不会影响宝宝的正常饮食和排便,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喘憋等。重症肺炎可能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膜脑炎、中毒性或缺氧性脑病。

    预防婴儿肺炎的关键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宝宝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治疗肺炎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止咳药、平喘药等。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和过敏原的刺激。

    如果宝宝患有肺炎,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新生儿肺炎的科室通常为儿科或新生儿科。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听诊、胸片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制定治疗方案。

  •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它会影响肺部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对于肺炎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肺炎的病因。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点滴抗感染药物得到有效控制。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对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喹诺酮类消炎药效果较好。而病毒性肺炎则没有特效药,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

    在治疗肺炎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首先,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此外,戒烟戒酒、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都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在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也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呼吸内科或感染科是治疗肺炎的主要科室。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治疗。

    此外,肺炎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要随意停药或换药。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尽快康复。

  • 一岁半宝宝夜间咳嗽厉害怎么办

    一岁半的宝宝夜间咳嗽严重,可能是由于支气管炎或肺炎等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在宝宝咳嗽时,家长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空气过于干燥、过冷或过热,以免刺激宝宝的喉咙。同时,可以给宝宝多喝温水,以缓解喉咙不适,并稀释痰液。此外,家长还可以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帮助宝宝排出痰液。

    在饮食方面,家长应该为宝宝提供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睡觉前,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以免引起夜间胃内容物反流,造成窒息。家长还可以尝试使用食疗方法,如梨水、川贝母炖雪梨等,帮助宝宝止咳化痰。

    治疗支气管炎或肺炎的主要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止咳、化痰和缓解哮喘等。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以观察病情变化。

    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还需要注意宝宝的日常保养。平时要关注宝宝的体温和卫生状况,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宝宝感冒。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或佩戴口罩。此外,吸烟的家长应该戒烟或减少吸烟,以避免二手烟对宝宝的危害。

    总之,一岁半宝宝夜间咳嗽厉害时,家长应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宝宝的日常保养,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 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关键是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此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

    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止咳、抗感染等。抗病毒治疗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病情恶化,应及时就医。

    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个人防护,积极接种疫苗,才能有效预防感染。

  • 枸橼酸杆菌肺炎饮食保健要点

    一、疾病概述

    枸橼酸杆菌肺炎是由枸橼酸杆菌引起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该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源和动物粪便中,通过呼吸道吸入或接触污染物品传播。肺炎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合理饮食是肺炎康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肺部损伤修复。

    二、肺炎食疗方推荐

    1. 芹菜炒鱼片:选用新鲜鲤鱼、芹菜,配以姜丝、蒜丝、酱油等调料,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咳平喘等功效,适合肺炎患者食用。

    2. 兔肉蘑菇丝:以熟兔肉、蘑菇为主料,佐以葱白、辣椒油等调料,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祛湿凉血等功效,有助于肺炎康复。

    3. 鹌鹑百合汤:选用鹌鹑肉、百合、生姜、葱等食材,具有补五脏、益肝清肺、清热利湿等功效,适合肺炎患者食用。

    4. 瘦肉白菜汤:以瘦肉、大白菜心为主料,配以姜、蒜、盐等调料,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润肠、清热解毒等功效,适合肺炎患者食用。

    三、肺炎患者饮食原则

    1. 高营养、易消化:肺炎患者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蛋、奶、豆制品等,同时注意食物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

    2. 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 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四、肺炎患者饮食禁忌

    1.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料,以及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症状。

    2. 忌甘温水果:桃、杏、李子、橘子等甘温水果,容易生热,不利于肺炎康复。

    3. 忌生冷寒凉食物:各种冰制饮料、寒凉性质的瓜果、酸味食物、涩味食物等,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不利于肺炎康复。

    五、总结

    肺炎患者的饮食保健对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疗方和饮食原则,避免禁忌食物,以促进肺部损伤修复,早日康复。

  • 鹦鹉热,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疾病,潜伏期通常为1-2周。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不适等,也可能出现急性症状,如高热、剧烈头痛和肺炎。鹦鹉热肺炎的症状与肺炎衣原体肺炎相似,包括发热、寒战、头痛、出汗、不适、关节痛、肌痛、咳嗽、咯血和咽炎等。

    鹦鹉热肺炎的肺部体征较少,偶可闻及湿啰音和胸膜摩擦音。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皮疹、谵妄、低氧血症甚至死亡。鹦鹉热还可能累及心脏,导致心电图显示心肌炎改变。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反应性肝炎、肝脾肿大、蛋白尿等症状。

    鹦鹉热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部浸润,如弥漫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但缺乏特异性。确诊鹦鹉热需要实验室检测,包括鹦鹉热衣原体的培养、PCR检测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等。

    预防鹦鹉热的关键是避免与鹦鹉等鸟类接触,特别是有症状的鸟类。若接触过鸟类,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鹦鹉热接触史。

    在治疗方面,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患者应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

    总之,了解鹦鹉热肺炎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对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是否需要输液治疗。事实上,并非所有小儿支气管肺炎都需要输液,针对轻症病例,通过口服药物治疗通常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支气管肺炎是由细菌、病毒、霉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对于轻症病例,如咳嗽、咳痰等症状不严重,体温正常,可通过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

    • 止咳化痰药:如羧甲司坦口服液、氨溴索糖浆等,可以缓解咳嗽、咳痰症状。
    • 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针对细菌感染有效。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病情加重,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 出现胸痛、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和灰尘。
    • 适当增加室内湿度,避免空气干燥。
    • 多给孩子喝水,保持水分充足。
    •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小儿支气管肺炎并非都需要输液治疗,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确保孩子早日康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早期症状主要以发热为主,伴随咳嗽、肌肉酸痛、乏力、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流涕、咳痰等上呼吸道症状。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消化系统症状较为明显,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患者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喉咙痛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发热,仅有轻度疲劳,大部分患者在1周后可以恢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情进展迅速,在严重病例中,几天内可能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无法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病情较重或较高的患者,病程可以是中等或低烧,并且不会有显著的发烧。部分患者首先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明显的头痛。部分患者首先表现为心血管症状,如恐慌、胸闷等。

    由于缺乏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患者需要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最好隔离治疗。对于密切接触者,如患者家属或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也要注意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建议患者在特殊时间外出时戴口罩和手套,不要在公共场所逗留,不要用手去摸口鼻,牙膏等洗漱用品分开使用,出门后,把外套挂在通风的地方,并与衣服分开。回家后在鞋子表面喷洒酒精,以防止病毒进入,并做好有关的防护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应前往具有隔离条件的医疗机构就诊。在医院的隔离病房进行治疗,减少与其他患者的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需要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同时,患者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康复后,也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以确保病情稳定。

  • 小儿糖原贮积病Ⅱ型,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疾病,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当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心排血量不足时,就会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心衰,其中以左心衰较为常见。

    吸入性肺炎也是小儿糖原贮积病Ⅱ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儿童吸入酸性物质、动物脂肪、胃容物或其他刺激性液体后,就可能引发化学性肺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并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非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肺炎是小儿糖原贮积病Ⅱ型另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因素引起。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尽管抗生素和疫苗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肺炎的病死率仍有所上升。

    针对小儿糖原贮积病Ⅱ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运动疗法等。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带孩子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简称RSV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本文将为您介绍RSV肺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发病原因

    RSV是一种RNA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以下因素可能导致儿童感染RSV:

    1. 年龄:婴儿和幼儿更容易感染RSV,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2. 季节:RSV感染通常在冬季和春季高发,可能与气温变化和空气干燥有关。

    3. 环境因素:拥挤的场所、低湿度环境以及空气质量差等,都可能导致RSV的传播。

    4. 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更容易感染RSV。

    二、发病机制

    RSV感染后,病毒会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破坏细胞结构,释放病毒颗粒,导致炎症反应。主要病变部位包括:

    1. 肺泡上皮细胞:病毒侵入后,破坏细胞结构,释放病毒颗粒,导致炎症反应。

    2. 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肺泡间隔增宽。

    3. 细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细支气管狭窄,影响气体交换。

    4. 肺泡腔:肺泡腔充满水肿液,并可见肺透明膜形成。

    三、预防和治疗措施

    1. 预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场所。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提高儿童免疫力,加强营养,锻炼身体。

    2. 治疗:

    (1)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化痰等。

    (2)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考虑使用干扰素等药物。

    (3)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四、总结

    RSV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了解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家长和医生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