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矮小症误区
发表人:
汪云
阅读量:
672人
误区一
小徐已经15岁了,身高只有1.6米,但孩子爸爸却说自己是上了高中才飙高的,不用担心。妈妈带孩子去看医生,发现孩子的骨骺基本闭合,大约只能再长1厘米。也就是说,孩子的终极身高只有1.61米左右。分析原因在于: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父母迟长,未必孩子也迟长。虽然遗传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如果孩子在生长黄金期健康问题较多,会阻碍生长发育的进程。
误区二
足月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小于2.5公斤,身高小于47厘米的孩子,70%以上出生后会有追赶性生长,2岁前追赶到正常年龄水平身高。但如果出生时矮小,到2岁时仍未能追赶上同龄小朋友,那以后能达到正常身高的机会就很微小。所以,家长们要走出误区,如果孩子出生时是低体重儿,一定要注意其生长发育的曲线。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孩子肚子疼当心小儿胃炎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一不舒服就说肚子痛,而过段时间又不说肚子痛了,这样的事情多了,肚子痛的问题就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了,可是,这样做法的家长真是太大意了,孩子的肚子痛往往是一些疾病的隐患,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肚子痛的症状 肚子痛的同时,很多孩子都出现了食欲下降、食量减少、腹胀、恶心、泛酸等症状,面色变黄、消瘦,上课没有精神。 家长的大意 可是家长们大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随便买点药给孩子吃或者就近诊断简单看一下。不少医生对儿童胃病也认识不够,常将小儿胃病误诊为蛔虫症或肠痉挛。直至拖到出现了呕血、便血才住院检查,结果往往已发展为严重的肠胃疾病,就此断送了孩子的健康。 小儿胃炎的发病因素 “杀手”潜伏在孩子身边小儿胃炎的发病因素贪食冷饮 近年来,瓶装、罐装、盒装、袋装的饮料十分畅销,许多家长将这些饮料放在冰箱内冷藏之后再给孩子饮用,孩子也大都很喜欢,甚至有的孩子把冷饮当正餐,不但夏天喝,就连秋冬天也喝。过量冷饮可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从而使其防卫能力下降,如果吃饭前后饮用大量冷饮,还会冲淡胃酸,影响消化。长期如此便会导致水肿和糜烂,形成慢性胃炎。 过多零食 当前很多孩子由于家长的娇惯普遍偏食,常常没完没了地吃零食,如:油炸煎烤的食品和添加各种人工色素、味精、甜味剂、保鲜剂的冷饮;孩子饭前大吃零食,等吃正餐时没胃口,过了用餐时间又饿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胃炎的发生。 饮食不规律和精神压力 饮食不规律和精神压力过大,都十分不利于肠胃系统的健康,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学习紧张或贪玩,都会造成胃部神经性缺血和消化不良,有碍胃部健康。有的孩子写作业或者玩游戏机,一入迷就忘了吃饭。坐久了,胃部血流减慢,影响消化。学业压力过大,也是导致儿童胃病频发的因素之一。许多中小学生安排了过度紧张的学习课程和过频的学业考试,常常不能按时定量吃饭,然后一有时间就暴饮暴食。另有不少孩子是由于家里忽视早餐,常是一口不吃就上学了,有时上午还要上运动量很大的体育课,到中午早已是饥肠辘辘,于是午饭时便狼吞虎咽。这样反复一饥一饱的不良刺激,很容易使儿童娇嫩的胃黏膜细胞受到损害。 细菌及病毒感染 此外,细菌、病毒、毒素反复侵袭儿童胃黏膜,是导致儿童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1990 年在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认为,50%的儿童胃病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而该菌的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家庭成员在生活上密切接触就有可能造成该菌的交叉感染。大人有胃病,而且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病,就可以通过“亲密接触”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小小年纪也染上胃病。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一家人吃饭,你一筷子他一勺,往宝宝碗里添菜;一瓶饮料,大人对嘴喝完,孩子接着喝如此种种,幽门螺杆菌就可以借着唾液,找到新的主人。 预防小儿胃炎 如前所述,胃炎的发生与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家长应纠正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要以奶油蛋糕、冷饮、零食等替代正餐。平常要让孩子的胃得到很好的休息,平时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餐不要吃得过饱,更不要“填鸭式”地强迫孩子进食,以减轻孩子胃肠负担,就可以维持正常的胃肠消化吸收活动的规律。 饮食调理对治愈小儿慢性胃炎甚为重要。总的原则是食物需“细、软、嫩、烂”,小儿是生长发育的个体,因此食物还要富有营养,如牛奶、炖蛋、鱼、豆制品、面条、粥、新鲜蔬菜、水果等。另外可以吃一些对胃消化功能有帮助的食品,如山药、扁豆、莲子、鸡肫、猪肚、米仁等。不宜多吃的食品有芹菜、竹笋、肥肉、各种油炸食品等。 同时,防范幽门螺杆菌感染,需从改变不良的饮食方式做起,提倡家庭以分食的方式预防。 此外,避免情绪、劳累等因素的影响,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保证睡眠,也是预防儿童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若发现孩子有原因不明的腹痛,同时有纳差、消瘦和上腹部压痛者,应想到是否患了胃炎,一定要尽早送医院,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对于小儿胃炎现在有许多诊断方法,如电子胃镜是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胃中的病理改变。现在的电子胃镜越来越细小,在适当的麻醉下进行检查,几乎无痛苦;还有通过 13C 尿素呼气试验,是利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活性的诊断手段,目前为小儿诊断幽门螺杆菌最好的方法。一旦检查确诊为胃病之后,就应该进行有规则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炎即会缓解。中药可以从整体方面调节机体,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在治疗胃病方面疗效也不错。对于孩子所述的不适,大家还是要重视的,孩子小说不清楚到底哪里不舒服,只能靠家长自己的判断和经验,父母们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健康在家长的手里。
汪云
主任医师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7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判断孩子语言发育迟缓?
有种说法叫“贵人语迟”,形容孩子晚说话由于头脑聪明,腹有经纶,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必须得到重视。 什么是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儿童口语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这类孩子由于大脑发育不全,常常还伴有其他问题:如不愿与人交流、与别人缺少目光接触、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多动、乱扔东西、智力低下等异常行为。 语言发育迟缓常见的病因有: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自闭症,脑瘫,唇腭裂,发育性失语症以及脱离语言环境(狼孩)等。 如何知道孩子有语言障碍? 儿童语言障碍的孩子早期警告信号包括: 6 个月 对声音缺乏反应,不笑也不尖叫,表现过于安静 9 个月 极少或不发咿呀声,不表现出高兴或生气 12 个月 不用手指东西,不用手势,如挥手或摇头 15 个月 还不会开口说第一个字,对“不”或“再见”没反应 18 个月 不能保持用至少 6-10 个单字, 听不清楚或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 20 个月 辅音含量少于 6 个,不能明白简单的指令 24 个月 词汇量少于 50 个单字,对社交没有兴趣 36 个月 无法使用简单句,不熟悉的人很难听明白孩子的话 48 个月 还有较多发音错误,说话内容不易理解 60 个月 还没有叙事能力,不会讲简单的故事 语言能力出现明显退步 持续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口吃 其他情况:语言能力出现明显退步;出现口吃的时间超过 3 个月以上 孩子说话迟是“贵人语迟”或“金口难开”吗? 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开口迟的儿童,但是他们的父母在着急的同时,也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安慰,“贵人语迟、金口难开”等说法也应运而生。 其实,“贵人语迟、金口难开”是有限度的。 根据《2~3 岁儿童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研究》报告,在对 720 多名年龄在 24~47 个月的健康儿童调查显示: 24 个月自发表达的词汇量少于 50 个,30 个月男孩结构表达量少于 5 个、女孩结构表达量少于 8 个,则被视为语言发育迟缓可疑对象。 24 个月自发表达的词汇量少于 30 个,30 个月的男孩结构表达量少于 3 个、女孩结构表达量少于 5 个,则为语言发育迟缓。 如果孩子在 2 岁时还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就应当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必要时还需要做适当的干预和治疗。 一般来讲,幼儿 2~3 岁是掌握口语的基本阶段。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 岁儿童语言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智力障碍的发生率。 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会对儿童将来的学习、行为等一系列问题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把握儿童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机,应当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
汪云
主任医师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79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怀疑孩子多动症,家长应该警惕这几个表现!
很多人发现小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能坐定下来,四肢很喜欢动来动去。而且在准备睡觉时也是如此,精力比别的孩子旺盛很多倍,根本不能专心学习。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孩子可能是否有患多动症的可能。 小儿多动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在学习上根本静不下心 小动作频繁 苏醒的时间比较短 易怒、脾气难以控制且破坏力强 多动症患儿如其名会使孩子静不下心、心浮气躁,这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多动症的孩子并非无心学习,只是体内分泌的激素偏高,使孩子太过兴奋,导致孩子无法平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就要考虑是不是患上了多动症,要及时到医院经行诊疗。 孩子小的时候就是比较好动的。尤其是幼儿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脑海里还没有树立“规矩”,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好动一点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是很有好处的。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慢慢教导孩子遵守规矩,克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在长时间的教导后,还是不能学会安静的坐着,四肢的运动总是停不下来,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多动症造成的。 在体内激素分泌较稳定的情况下,人在醒来之后都需要一定的清醒时间,每次大概几分钟不等。但是如果发现孩子醒来之后马上变得精神四射,活力无限,根本无需清醒的时间,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如果孩子患有多动症,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易怒且很难消气,严重时身体难以控制,很兴奋,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例如将脑袋撞到墙上、甩开玩具等。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先不要急着责怪。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有无多动症,再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多动症的危害 对少儿的危害: 轻微多动症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去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为不服管束,被人歧视。重症多动症儿童则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 在行为上惹是生非,干扰他人。随着年龄增长,因无法自控易受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对家庭的危害: 多动症少儿学习不仅成绩较差,还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因此常常被老师叫去批评,使家长又羞愧又恼火,回家后便对孩子进行责骂、棍棒教育。有的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 对学校的危害: 在学校里,多动症少儿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成绩低下,即使老师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 家长对多动症的错误认识 认为极力压制孩子可以让孩子不多动 认为多动是孩子精力旺盛,心情好 多动症等同于抽动症 觉得孩子大了,就自然会好了 寄希望于食疗 有些家长对多动症患儿进行大声批评、罚站等过激行为,这样不但不会使孩子少动,反而加重孩子心理的障碍。孩子自制力差,我们要给予关爱,避免孩子再出现其他的心理问题。 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精力旺盛,才会比别的孩子动的多。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孩子的多动是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要让孩子多学画画、折纸,培养孩子静下心做事的能力。有进步,要多表扬哟。 多动症的患儿是不会抽动的,这是不同的疾病,抽动症大多是小一点的孩子,不要混淆,引起更多害怕的心理。 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大一点后,也许多动症会减轻,但是多动症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出现反社会的冲动性行为,比如犯罪,也可能成为情绪不稳定的人。所以,要尽早多多预防和治疗。 多动症是一种疾病,不要回避,只靠食疗是不行的,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汪云
主任医师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
7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