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破伤风针与破伤风疫苗的不同
在外科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皮肤裂伤的病人,在处理完病人伤口之后,很多病人主动要求注射破伤风疫苗,这个时候应该注射破伤风疫苗还是破伤风针呢?这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简单的说一说。
破伤风感染是破伤风梭菌孢子经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破坏运动神经元功能,而引起持续性肌肉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其病死率高,无医疗干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 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内病死率约为 30%-50%。所以,积极预防破伤风感染显得很关键。预防的方式包括,积极正规处理伤口、伤后注射破伤风针(被动免疫)、伤前注射破伤风疫苗(主动免疫)。
伤口的处理应该彻底的清创,去除异物,必要时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底部,这里不细讲了。处理完伤口之后,有破伤风针注射指征的,建议注射破伤风针,也就是完成伤后破伤风被动免疫。伤后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临床常用前两个药物。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马源性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于是动物蛋白,过敏反应发生率非常高,可达 5%~30%,注射前需要做皮试,优点是价格便宜。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是人源性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于来源于人类血浆,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接种前不需要做皮试,但价格较贵。
伤前破伤风主动免疫,包括<6 岁的婴幼儿完成国家破伤风多联疫苗接种及≥6 岁儿童及成人的破伤风疫苗(TTCV) 接种。国家免疫计划内的破伤风多联疫苗包括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aP )4 剂次,分别在出生后 3、 4、 5 及 18 个月肌内注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1 剂次,在 6 岁时注射,全程免疫后的作用持续时间可达到 5 至 10 年。免疫接种程序如下。
≥6 岁儿童及成人的破伤风疫苗(TTCV) 全程接种也属于伤前破伤风主动免疫,适用对象为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人群,妊娠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疫苗(TTCV)可预防产妇和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疫苗(TTCV)的有效成分是破伤风类毒素,通过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以刺激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源源不断的产生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可以更持久的保护我们,属于主动免疫制剂,是预防破伤风重要的措施。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建议成年人每隔 10 年注射一次破伤风疫苗(TTCV),高危人群比如野外工作者、工作环境比较脏且易外伤的人群,建议每隔 5 年注射一次破伤风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如下。
总结一下,破伤风针主要指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抗毒素,是感染了破伤风之后或怀疑感染了破伤风之后,所注射的中和破伤风毒素的药物;破伤风疫苗有效成分是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破伤风毒素伤害人体的一个预防措施,所以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为了更好的保护大家,建议大家按时注射破伤风疫苗,因为破伤风梭菌的孢子无处不在,我们任何时候都处于风险状态。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假如得了破伤风会致命,这是民间广为传知的一件事情。所以,如果发生了皮肤刮伤而意外受伤流血,特别是被锈铁划伤的时候,有一部分人会非常担心自己得了破伤风而导致生命终止,立马飞奔到医院要求打破伤风针补救。其实,恐惧疾病,害怕生命终止是人的本性,因为每个人都不想死。
马上就到五一了,大家外出游玩,难免会意外受伤流血或者被锈铁所刮伤,我们一定要到医院打破伤风针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吗?
破伤风主要是由破伤风梭菌而引起的,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肌肉僵硬直到无法自主动作。破伤风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死亡。但是,据欧美国家的统计,大约每一千万人,才会发生一例破伤风的情况,而且发生局部破伤风的病死率少于百分之一。所以,患破伤风的几率以及因患有破伤风而死亡的几率,普遍来说都是比较低的。
破伤风的诱发因素有很多,比如有我们民间传闻的被钉子以及铁性物质划伤,刮伤会导致破伤风。除此之外,其实伤口被泥土,痰液等等污秽的东西污染以及发生了烧伤,烫伤,挤压伤,被烟花炮竹炸伤等等一系列情况也都有可能造成破伤风的发生。平常我们没过多在意的被昆虫咬伤,慢性鼻窦炎,中耳炎等等,其实也会增加感染破伤风的风险。
假如真的不幸被破伤风感染后,它不会马上发作,而是会有一段无典型症状的潜伏期。所以,当发生外伤并且伤口比较深,伤口内有异物无法拔出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建议到附近的医院挂急诊进行专业处理为宜。
但是,如果只是一些轻微的划伤,刮伤,我们分辨一下伤口是否有泥土之类的被污染的杂物带入再判断为宜,因为破伤风是一种“厌氧菌”,需要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才能存活。而泥土,痰液,锈铁等等的物质当中是没有氧气的,所以如果伤口带有这类物质入到伤口处,我们就需要提起警惕。
如果真的不幸遇到了破伤风的情况,急性的破伤风患者通常出汗会比较多,应当听从医生安排进行静脉营养支持以及及时清创,防止继续感染和抗生素辅助治疗。一般来说,破伤风是不需要手术的,但是也并不是遇到意外伤害就一定是破伤风。如果我们只是被日常所常用的东西刮到,个人建议其实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暴露在氧气下的日常用品,一般来说是没有破伤风杆菌的。
当然,如果你想安全起见,发生划伤,刮伤的情况去医院找医生诊断一下也是可以的。不过,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意外刮伤,受一些小外伤的情况,如果我们能自己判断好再决定是否需要去医院处理的话,就能够避免了耽误自己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得了破伤风导致的结果虽然真的很可怕,但是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一次的不小心刮伤,受到小小的外伤就一定是破伤风。
总而言之,因为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所以在日常充满氧气的环境中,它的生存几率很低。哪怕不幸患有破伤风,在现在医学发达的时代,导致死亡的几率也是极其低的,所以我们也不需要太过紧张和担心,只需要听从医生的安排来进行治疗即可。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受伤,有一种病菌会趁"伤"而入,侵入我们的身体引起感染——它就是破伤风杆菌!那么,破伤风杆菌是如何引起破伤风的?常规的"破伤风针"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究竟哪些伤口比较严重,要及时打"破伤风针"呢?
破伤风(Tetanus)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灰尘、土壤、人和动物的粪便中都能发现它的身影。
它能通过皮肤和黏膜的伤口侵入人体,随后在厌氧环境下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紊乱,造成全身骨骼肌的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时可引发喉痉挛、呼吸窘迫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即使经过积极治疗,破伤风在全球范围内的病死率也不低,我们要注意预防!平时要尽量避免创伤,一旦受伤则要注意清理。外伤严重时要及时就医,由医生决定是否要打"破伤风针"。
1. 破伤风类毒素
医院常用的"破伤风针"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抗原性质的破伤风类毒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破伤风疫苗,其本质是经过"减毒"处理的破伤风毒素。人体免疫系统"分不清"类毒素和毒素,在类毒素的刺激下,也会产生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严阵以待,以及时阻止破伤风杆菌的入侵。
我国婴儿出生后注射的"百日破"疫苗中,就含有这种疫苗,连续注射3剂后能让婴儿获得至少5年的免疫能力。此后每5~10年或者在受到较大创伤时,要注意加强接种这种疫苗。
2. 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
抗体性质的“破伤风针”根据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来源于马血清的破伤风抗毒素(TAT),另一种则是来源于人血清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其中,TAT很容易引起人体的排异反应,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很少使用。
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遇到较严重的外伤时就要及时注射TAT或TIG,快速提升人体内的抗体水平,实现对破伤风杆菌的“精准打击”。
1. 较深的伤口
当伤口深到需要缝合,如被钉子、荆棘、刺等尖锐物刺伤出血,破伤风杆菌就会在缺氧的伤口深处大量繁殖,最终侵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染。所以对于这类伤口我们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2. 被污染的伤口
破伤风杆菌在土壤中大量存在,所以被泥土污染的伤口往往更容易感染破伤风。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尽早去医院打针。
被生锈的铁钉刺伤?小心感染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急性的、有致命性的疾病,我们要注意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就是"破伤风针"。我们要根据伤口的情况,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注射。
感到眼睛疲劳时,很多人会顺手拿起一瓶眼药水,滴上几滴。
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药品之一,眼药水几乎人手必备。对准眼球就滴,一瓶眼药水用个一年半载,全家共用一瓶……这些错误你还在犯吗?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眼药水的作用,并教你如何正确使用眼药水。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杨筱曦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张健
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
“激素类滴眼液容易导致青光眼”,这一民间说法已得到不少临床医生的证实。
激素类滴眼液像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治疗效果甚佳;滥用误用,就会造成伤害。
激素类滴眼液是抗炎利器
眼科临床中,常用的含有糖皮质激素的滴眼液,药名中多含有“松”“龙”“泼”等字眼。
主要有甲羟松滴眼液、可的松滴眼液、泼尼松龙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利美索龙滴眼液、庆大霉素氟米龙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眼膏、凝胶)、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等。
它们都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药理作用,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同时防止或抑制中间媒介的免疫反应,减轻原发性免疫反应的扩展。
激素类滴眼液的副作用不容小视
长期而频繁地使用激素类滴眼液,可能会产生以下副作用:
因此,如果眼睛产生了任何不适,千万不要盲目使用激素类滴眼液,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经确诊之后,遵照医嘱,方可用药。
很多人习惯将眼药水滴在眼中间,也就是眼球上,这样的操作是不对的。
眼药水的药液刺激角膜后,眨眼次数增多,使药液外流而降低疗效。同时,药物直接接触角膜,也会给角膜带来更多的药物性损伤。
1 变色或混浊,再用把眼伤
在使用之前,先检查一下药名,查看需要滴的剂量,确定药品在有效期内。再看看有没有变色、异味、混浊等情况,如果出现性状异常则不宜再用。
2 用前洗净手,轻摇使混匀
滴药前应洗净双手,避免使用过程中的细菌感染。
可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头略后仰,左手轻轻拉下眼睑成袋状,右手滴1滴眼液于袋内后,轻轻提起下眼睑覆盖眼球,使药液充满整个结膜囊内。
滴眼后最少闭眼1~2分钟。有些滴眼液是混悬液(如可的松滴眼液),滴药前应充分摇匀后再用,以免影响疗效。
如果有几种滴眼液都要使用,前后两种之间必须有间歇(15分钟左右),不可同时滴入,否则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发生不良反应。
3 滴后压泪囊,避免进鼻腔
滴眼药水后要用食指压住内眼角2~3分钟。因为泪囊位于内眼角,若不及时按压,眼药水会很快从此流入泪管,随后进入鼻腔。
这样一是药水在眼球表面停留的时间短,药效作用不充分;二是泪囊和鼻腔内的血管丰富,药水能被吸收到血液里,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4 莫要共同用,避免传家人
家庭成员之间不要互相使用眼药水,避免交叉感染。
5 用完拧紧盖,夏天放冷藏
用完后将盖拧紧,降低污染风险。夏天气温高时,根据贮藏要求,可以将部分眼药水放入冰箱冷藏。
需要在冰箱冷藏的眼药水,放进去前应确保瓶盖拧紧,最好用塑料袋扎紧后再放进去。
此外,开封后眼药水与外界空气接触,使用时还可能与眼睑、眼睫毛接触,这都可能污染眼药水。
因此,眼药水开封后建议在一个月内用完,超过这个时间就不要再用了。
许多人整天玩电脑、看手机、熬夜加班,用眼过度,就会出现眼睛累,医学上称为视疲劳。
视疲劳患者的不同症状
视疲劳的情况十分多见,很多主打缓解视疲劳的眼药水应运而生。不过,只点眼药水却是错误的行为。
消除诱因,注意用眼卫生
缓解眼睛疲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消除各种诱因,注意用眼卫生,工作和阅读环境要在明亮柔和的光线下;看电视、上网要节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的平衡,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D的食物,如鱼、鸡蛋、牛奶、猪肝、胡萝卜等,有助于改善眼部的疲劳状态。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或症状出现加重,建议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黄芪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将它拿来泡水喝,这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养生的作用。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黄芪的用量逐渐增大,以至于到了每年的春秋季节,就会有大量的人开始采挖黄芪,因为春秋时节是采挖黄芪的最佳季节,但若是采用不合理的采挖方式,就会导致野生黄芪数量骤减,目前,它已经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在平日里,一些喝过黄芪水的朋友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瘦,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这主要是因为黄芪水具有利尿解毒的作用,若是在服用黄芪水期间,感觉到体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那么有可能是黄芪水在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毒素与垃圾。对于具有减肥需求的朋友来说,建议不要采用喝黄芪水的方式来减肥,因为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身体暴瘦,这对身体健康反而是不利的。
黄芪水虽然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饮用的,一般来说,生活中有3类人不适合饮用黄芪水。
黄芪具有温补效果,因此更适合体内寒湿较重的朋友饮用,对于体内火气比较旺盛的群体来说,若是经常大量饮用黄芪水,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喉咙干涩、咽喉肿痛等情况。
虽然黄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中的元气、增强身体免疫力,但当我们出现感冒或发烧的现象时,就会导致身体呈现出比较虚弱的状态,此时若是贸然饮用黄芪水,极有可能导致身体的负担加重,这对疾病的控制是不利的。在这里建议大家等感冒或发烧痊愈后再饮用黄芪水,这能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达到养生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过敏原是不一样的,对于过敏体质的朋友来说,需要慎重饮用黄芪水,因为一旦对黄芪这种物质过敏,就会导致身体表现出一些不良症状,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身体健康。
同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它的副作用,一般来说,若是经常使用黄芪泡水喝,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心烦意乱、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当中,若是发现身体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立即停止饮用,以免身体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
同时,大家也不能过于依赖黄芪水,因为它并不是万能的,当我们感觉到身体出现不适时,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而非饮用黄芪水。
三者都是来自蜜蜂的馈赠!都得益于勤劳的小蜜蜂们。要说区别,我们其实大可不可区分它们怎么来的,重点讲讲三者的营养价值、对人体的好处以及食用禁忌等方面的区别。
蜂蜜
蜂蜜是这三者里面是产量最大,也是食用范围最广的。主要来自采集的花蜜或分泌物,色泽和味道因花卉种类等会有所区别,也会有不同的功效。但就整体而言,蜂蜜营养价值确实很高。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心、胃、大肠经。具有润燥解毒、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缓解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从营养成分方面分析一下蜂蜜的特点。绝大部分是果糖和葡萄糖,特别容易被人体吸收。蜂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刺激人消化液分泌,促进食欲。研究表明,蜂蜜的组成与人血清很相近,特别是矿物质种类和含量较为相近。活性酶是蜂蜜很重要的特点之一,比如丰富的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多种酶类物质。越好的蜜,含酶量越多,但极易被温度破坏。所以蜂蜜最好用温开水冲泡,而非沸水。
在三种蜂产品中,蜂蜜是适用人群范围最广的,一般人均可食用,特殊人群如糖尿病人,儿童则要注意控制食用的量。
蜂王浆
吃了蜂王浆的幼蜂,将来会发育成蜂王,而普通工蜂只能食用蜂蜜和花粉。可想而知蜂王浆强大的营养价值。蜂王浆来自于青壮年蜜蜂食用花粉后分泌的一种乳状物,所以蜂王浆中含有类似性激素的活性物质,调节人体激素,并能促进血管生成。此外,蜂王浆还具有预防动脉硬化、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和调整内分泌的作用。
蜂王浆中仍然主要是糖分为主,但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均极易被人体吸收,几乎包含了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论特点,除了富含高活性蛋白以外,蜂王酸(癸烯酸10-HDA)算是蜂王浆的特色,主要在提高免疫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含有乙酰胆碱,能使自律神经失调恢复正常,有助于神经恢复,助眠。因富含活性成分,所以蜂王浆对温度最为敏感,仍需要温开水送服,以早晚空腹服用效果最好。
营养越强大,越有禁忌人群。蜂王浆较为适合年老体衰者,易疲劳人群以及睡眠不佳的人群,而儿童,孕妇等要避免食用,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量。蜂王浆不适合病后或术后使用,肠胃不适者也不建议使用。有报道称,蜂王浆会使血压降低。
蜂胶
由采集的树脂混合以蜜蜂的腺体分泌物组成的胶状物,有一定的粘性,抗菌消炎效果最佳,但是产量很少。蜂胶被誉为天然的广谱抗生素,并有强大的免疫活性,已被成功地运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例如我们常见的蜂胶口腔膜,成为治疗口腔溃疡的首选药物。
从成分上来看,较为突出的是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槲皮素具有扩张冠状血管、降血脂、抗血栓、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蜂胶还含有对人非常重要的一些微量元素,如硒、锰、钴、钼等。
适用人群方面,蜂胶对中老年朋友特别适合,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的人群。蜂胶含糖量很低,所以糖尿病人是可以食用的。禁忌人群依然是孕妇、儿童、过敏体质等人群。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益生菌、益生元,两者除了叫法上一字之差外,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密。
益生菌简单点说就是对肠道健康有益的活菌,而益生元是死的,是益生菌的养料。
益生菌是有生物活性的细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从而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效提高免疫力,预防便秘和腹泻的发生。益生元主要是不能被宿主消化吸收,无生物活性的糖类物质,如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水苏糖等,益生元可以说是益生菌的食物,能显著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的生长,从而使得肠道菌达到平衡。
益生菌与益生元的生理功能不同
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增强肠道动力、建立肠道微生物屏障而保护肠道健康。另外,还可促进矿物质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解毒护肝及降糖降脂等。目前可制成食物、药物和膳食补充剂。
益生元具有增加肠蠕动、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矿物质吸收、调节脂类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许多配方奶粉中也添加有益生元(如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
益生菌和益生元作用方式不同
益生菌是外源细菌,直接补充至体内,作用更直接,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养料,通过提供益生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从而压制有害细菌,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发挥间接作用。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生产工艺和保存条件不同
想要保存益生菌菌株的活性,对生产、保装、储存等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益生菌必须在低温环境下冷藏保存,才能最大限度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数量。益生元稳定性很好,对生产和保存没有严格要求,可常温下保存。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含有益生菌的食品、饮料和补充剂,比如酸奶或一些乳类饮料,也有各种胶囊剂,粉剂,液体状的益生菌补充剂。含有益生菌的酸奶、乳饮料、发酵食品,食用历时悠久,可以适量食用。对于益生菌补充剂,最好在使用前咨询靠谱的医生!确认孩子的症状是不是可以考虑服用某些菌种。
保护肠道健康首先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开始。很多天然食物中含有益生元,多吃天然的健康食物,有助于我们体内的益生菌健康地扎根和繁殖,形成健康和谐的菌群生态。
最近抗原试剂盒频频登上热搜,这个能够在家自己测试的小东西究竟怎么用?使用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快来一起看看吧!
打开京东或京东健康APP,在搜索栏搜索「科学防疫」,选择自己想要的品牌进行购买即可。
准备
1. 用流动的清水或者是消毒液清洁手部,保证手部卫生。
2. 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然后打开抗原自测盒,仔细查看说明书和盒子内的物品是否缺失或者破损。
3. 确认检测环境,确保环境在14℃和30℃之间,过冷过热过潮的环境会影响检测结果。
开始采样
● 擦
将鼻腔的鼻涕、异物擦拭干净,以免鼻子中的黏液影响检测结果。
● 捅
头部向上仰,将鼻拭子取出,注意手部不要碰触到鼻拭子头;将鼻拭子头伸入一侧鼻孔1~1.5厘米,旋转4圈以上,另一个鼻孔用同一个鼻拭子进行同样的操作。
注意,如果是2~14岁的儿童,需由成人代他操作。
抗原检测
● 挤
将鼻拭子头(就是棉签的棉头)放入采样管中旋转,至少30秒,旋转过程中,另一只手通过捏采样管反复挤压拭子头至少5次,让样本充分洗脱在采样管中。
● 滴
盖上采样管的盖子后,将采样管中的液体垂直滴入检测卡一端的样本孔,根据说明书上标注的时间等待结果。
● 读
读取显示的结果:
「C」处未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无论「T」处是否显示条带,则为无效结果,需要再使用新的检测卡重新检测。
注意事项
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操作,操作失误和样本量过少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丢弃
不同人群采用的处理办法不同。
如果是隔离人群,不论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都要将使用过的所有物品放入密封袋中,交给管理人员。
如果是家庭自测,结果为阴性,将所有物品放入密封袋丢弃即可;如果是阳性,及时上报,检测物品放入密封袋中交给管理人员,不可私自丢弃。
抗原检测目前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使用场景和范围越来越广泛。
而抗原检测一般是民众自检,自测的操作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抗原检测的准确性,所以在进行抗原检测时应注意以下操作事项:
1. 自测前手部一定要清洗干净并消毒;
2. 一人使用一个独立试剂盒,试剂盒中均为一次性物品,不可重复使用;
3. 如发现试剂盒中物品破损、缺少等,请勿使用;
4. 不同厂家的试剂盒不可混用;
5. 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测试前不要洗鼻,生理盐水等清洗鼻腔将降低样品浓度,影响测试灵敏度;
6. 若在24h内一个鼻孔流过鼻血,请从另一个鼻孔取样或者24h之后再取样;
7. 检测前至少30分钟内不要进食或喝水,以降低无效风险;
8. 结果判读应在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时间内判读,超出有效时间的结果无效;
9. 一般试剂盒内具有多份检测物品,没有使用完的应在温度14~30℃保存,确保结果准确;
10. 抗原自测产品,只适用于说明书中规定的人的样本,不能用于环境检测、食品检测等,在试剂的设计验证和批准范围之外,得出的任何结果都是无效的。
除了了解抗原检测试剂如何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要做好健康防护,勤洗手、多通风,做好定期消毒。
总有很多人在问:吃什么可以降糖?我虽然知道大家都在问食物,但每次都只能很欠揍地回答一个字:药!
显然大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而且经常有糖友在分享经验的时候会提到:喝玉米须泡水可以降糖;生吃苦瓜可以降糖,吃南瓜可以降糖,还有一些人转发不知道什么平台发来的“振聋发聩”的消息:吃秋葵把糖尿病治好了。
那么,这些真的靠谱吗?
玉米须:是玉米繁殖器官的一部分
植物学博士史军在丁香园里指出:所谓的玉米须其实是玉米的花粉管,作为植物繁殖器官的一部分,玉米须确实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比如黄酮类物质、氨基酸、矿物质以及部分氨基酸。
但是这些物质就目前来看,很难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代谢系统。
在人类身上是否有效,还是个未知数。就更别说,仅有的几个动物实验本身,都存在样本量过少、没有后续重复实验等诸多问题了。
简单来说就是,玉米须煮水的降三高的功效,目前为止仍缺乏确切的证据。
生吃苦瓜可以治疗糖尿病?
曾经遇到一个画家,说自己每天生吃一大盘苦瓜。“虽然很难吃,但想想能控制血糖,也就忍了。而且吃久了,觉得味道还不错。”
我看着他的肚腩,问他为何不通过运动去控制血糖。他回答没时间。
然后我问他的血糖如何,他说很不错,空腹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则不知道,没测过。
但确实有动物研究发现,苦瓜中的某种提取物能降血糖。为何就不能通过吃苦瓜能降低血糖呢?
看样子,我们有必要巩固一下语文知识,人家说的是“动物研究”和“苦瓜提取物”。还没有研究说过苦瓜用在人身上可以降血糖,而且苦瓜提取物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才能提取出来,平时做饭的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
这就如同:班廷可以从狗身上提取出胰岛素来,但你不能靠吃狗肉来降低血糖呀!
此外,就算我们能把这些降血糖的成分吃下去,也会被肠胃消化掉,它根本没有机会发挥降血糖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苦瓜晒干泡水喝、苦瓜藤泡水喝、苦瓜根泡水喝、把苦瓜晒干碾成粉泡水喝……都没有研究证明他们能降血糖。
苦瓜已经够苦了,人类就不要使劲折腾人家了!
既然不能降糖,为何还要吃这些蔬菜?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很失望。不过,虽然这些食物不具备直接降低血糖的功效,但如果合理摄取,还是可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的。
比如吃饭前先吃凉拌苦瓜、空心菜、黄瓜、西红柿、冬瓜、油菜等等,填饱肚子后,适当吃一点米饭,就可以解决平时“吃饭太少容易饿,吃饭太多血糖容易高”的问题了。
至于玉米须泡水,喝一点不会有坏处,但不要指望它可以替代药物,比喝矿泉水或白开水肯定会好一些,毕竟还有一点心理治疗作用嘛。
近日,广西桂林一男子喝下朋友珍藏的自泡药酒后口舌发麻,心跳加速,失去知觉。送到医院后多次出现室颤,心跳骤停等情况。经过1天1夜的抢救,神智才恢复清醒。
医生介绍,患者中毒和用草乌、川乌来泡酒的关系非常密切,民间用高度白酒来泡上述两种药材,有祛风湿的可能性,但医学方面只能用来外擦,不能内服。
事实上,因药酒出事的案例时有发生↓↓
有人将药酒当成万能药,当身体出现某些不适时,总想喝点药酒缓解。药酒并非万能,不当使用还可能发生危险。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药酒使用禁忌,避免危险发生。
受访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 刘绍贵
所谓药酒,即将处理洁净的中药材、饮片,按一定比例浸入50~60度的纯粮白酒中所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亦有用食用乙醇、黄酒、米酒或葡萄酒替换纯粮白酒者。
传统的药酒一般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药酒涂在皮肤上,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以前在民间流传很广。外用药酒所泡的药材,大多是生川乌、生草乌等有毒中药,外用效果很好,内服会危及生命。
目前,国内由正规厂家生产并获批上市,用于疾病防治或养生保健的药酒160种左右,大致分为以下3大类:
由于药酒的药理作用明显,加之其生产涉及处方组成的审定、酒的选用、药料质量的控制,以及矫味剂、着色剂、制备工艺的科学采用和设备设施条件的审批等诸多专业领域,因此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既未提倡也未允许普通民众及各类酒店、餐馆等自行配制药酒。虽然规定不允许,但还是很多人自行泡制药酒。
从现代医学来看,药酒不分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现代医学体系里,概念精确明晰,药和酒、食品是绝对不同的东西,界限分明。
但在传统医学里,药食同源却是很自然的事,很多时候,药品和食品的界限模糊不清,难分彼此。比如葱、姜,在餐桌上是调味品,当菜吃;感冒时可以用来发汗、祛寒,当药用。酒也一样,中医认为,出现跌打损伤时,用酒来送服一些活血药,可以加快循环,有助祛除瘀血。
许多药物禁入酒
出于养生保健目的,很多人觉得只要是补药都能泡酒,有些甚至把好多种泡在一起,中药专家提醒大家,许多药并不宜入酒:
1. 大多数矿物类药
特别是有毒的,如砒石、砒霜、朱砂、银朱、雄黄等。
2. 许多毒性很强或作用峻猛、强烈的中药
比如肝肾毒性很大的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天雄、生附子、小白撑、生天南星、生白附子、生半夏、雷公藤、甘遂、大戟、商陆、芫花、苍耳子、水蛭、斑蟊、蟾酥等。
还有一些新近引入的、临床使用经验很少的新品种,也不应泡制药酒。
以川乌、草乌为例,它们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的药物,但因毒性很强,法典控制用量很小,中毒后可致严重心脏损害、中枢麻痹、血压下降,甚至引起呼吸麻痹合并脑水肿死亡。
水蛭,即蚂蝗之类,为破血逐瘀、通经之药,现代临床应用较广泛,但中毒后可刺激胃肠道,引起内脏广泛出血、剧烈腹痛、呕吐。
马钱子为极毒药,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效果较好,中毒后可引起强直性痉挛惊厥、角弓反张,甚至死亡。
因此提醒大家,非必要不要自泡自饮药酒,如果必须使用药酒,应在医生或药师的专业指导下。
饮用药酒前应先请中医辨证后开处方,根据具体情况和体质选择,切勿想当然。使用药酒,要注意以下几点:
! 早晨空腹和夜间不宜饮用
应在中餐或晚餐前1小时饮用。同时应把握季节时令,温阳、补益性药酒多宜冬日使用,炎炎夏日应尽可能少饮或不饮。
! 不同情况有不同使用量
应根据个人对酒的耐受力及药物的性能确定饮用量,一般每次可饮10~30毫升;如药中含有峻猛药,应以10~15毫升为宜,决不可放量豪饮。
! 服药期间勿随意饮用
服用西药期间,绝不可随意饮用药酒。许多西药均不可与酒和药酒同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服用前应与药师咨询。
! 饮用药酒期间注意饮食
饮服药酒,应尽量选食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不宜食咸鱼、香肠、腊肉,以免伤肝或诱发不良反应。
! 出现问题及时就医
饮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胸闷不适、口唇或肢体发麻,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者都不宜饮用药酒,否则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药酒中的酒精和药物一旦和正在服用的西药发生相互作用,还会出现不良反应。
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以及患有各种急性病者,肺结核、皮肤病、痛风患者,儿童、妇女,特别是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高龄和身体虚弱的老人等均不应饮用药酒。
最后提醒,药酒也是酒,能少喝就少喝。
众所周知,体检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
定期、及时的体检,可以将身体中小的病情隐患尽早的检查出来。
那么,男、女各个年龄段必做的体检项目都有哪些呢?
这些不同的体检项目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总的来说,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做体检时都需要遵循“1+X”原则。
这个原则中的“1”指的是必须要做的常规体检项目,也就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X”指的是专项筛查,这个所谓的专项筛查针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
常规检查一共有以下几项:
一般检查、物理检查、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其他检查。
这些体检项目的话,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一年要检查一次。
对于40岁以上的年轻人来说,每年检查一到两次。
专项筛查一共有以下几项:
针对于不同年龄来说:
20-30岁务必要加强对于传染病和生殖系统疾病的筛查;
30-40岁要重点检查血糖;
40-50岁要重点检查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
50-60岁要检查骨骼和肠胃的健康状态;
至于6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尽量要做全面的筛查。
针对于不同性别来说:
女性要做妇科检查、宫颈涂片检查、白带常规检查、乳腺检查、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肺癌低剂量螺旋CT,胃部疾病筛查、骨密度检查、结肠癌筛查、盆腔、卵巢、乳腺检查、脑血管风险检查以及HIV、梅毒、乙肝等传染性指标检查等等。
男性要做HIV、梅毒、乙肝等传染性指标检查、前列腺检查、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结肠癌筛查、肺癌低剂量螺旋CT、胃部疾病筛查、前列腺检查、结肠癌筛查、脑血管风险检查等等。
当然了,这些专项筛查是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
对于常规检查来说也是如此,20-30岁之间,要重点关注肝功能五项、血常规、胸部的X光等等;
30-40岁之间,要重点关注其血糖和血压检查等等;
40-50岁之间,要重点关注心电图、血脂、血压等等;
50-60岁之间,要重点的关注大便常规。
那么,了解完这些体检项目之后,我们又该去哪里进行专业的体检呢?
第一,我们可以去专业的体检机构,选择不同种类的体检套餐。
第二,我们可以去医院的体检中心,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体检套餐。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现在有的人会把体检项目过度解读,认为是医生为了多赚钱而故意要求患者进行体检的。
实际上,很多的疾病是具有相似的症状的,不能通过简单的检查就能轻易下结论,因此,为了防止漏诊和误诊,医生们会让患者做相关的临床检验。
总而言之,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人来说,做的专项筛查会有一定不同,常规检查是大致相同的。我们要和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多去相信医生。
破伤风,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为破伤风梭菌。这种细菌存在于土壤、灰尘以及动物的粪便中,当人体受到外伤时,破伤风梭菌就可能侵入伤口,导致破伤风的发生。
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至关重要。根据医学研究,破伤风疫苗的最佳注射时间为外伤后的24小时内。这是因为破伤风梭菌在无氧环境中生长繁殖,而外伤后的伤口容易形成缺氧环境,为破伤风梭菌提供了繁殖的条件。
如果患者受伤后及时进行伤口冲洗消毒,并注射破伤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破伤风疫苗分为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两种,前者需要做皮试,后者则不需要。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注射。
破伤风疫苗注射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值得注意的是,破伤风疫苗的保护时间有限,一般只能维持几个月。因此,如果患者再次受到外伤,尤其是较深的伤口,需要再次注射破伤风疫苗,以确保安全。
总之,破伤风疫苗的及时注射对于预防破伤风的发生至关重要。患者应充分了解破伤风疫苗的相关知识,并在受伤后及时就医,以确保自身健康。
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破伤风杆菌感染所致。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和动物粪便中,主要通过脐带残端的感染途径进入新生儿体内。
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症状包括: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角弓反张、窒息、神志不清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关键在于严格消毒,确保脐带残端清洁干燥。在接生过程中,应使用无菌器械和消毒液进行消毒,并注意脐带残端的护理。
治疗新生儿破伤风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知,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
电击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其愈合时间受到烧伤程度、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浅Ⅱ度烧伤的伤口在2周左右即可恢复。而深Ⅱ度烧伤则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对于Ⅲ度烧伤,由于创面较大,皮肤和肌肉坏死情况较为严重,愈合时间通常需要1个月左右。具体恢复时间还需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判断。
电击烧伤后,如果烧伤面积较小,深度较浅,一般在一周内即可愈合。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形成水泡。此时,需要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针预防破伤风感染。
对于面积较大、深度较深的电击烧伤,愈合时间会相对延长,最少需要两个月以上。有时,病情加重时可能需要皮肤移植。深度的烧伤需要尽快脱离电击环境,并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还需关注患者其他部位是否出现烫伤点,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电击烧伤的愈合时间也与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有关。此外,电击烧伤还会导致心肌损伤和肌肉损伤等危害。因此,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注意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电击烧伤是一种严重的意外伤害,患者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避免电击事故的发生。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人体。以下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以防破伤风的发生:
1. 伤口污染:被铁锈、泥土等污染的伤口容易感染破伤风。尤其是被尖锐物体如铁钉、螺丝等扎伤,更需提高警惕。
2. 伤口深度:伤口越深,感染破伤风的风险越高。尤其是需要缝合的伤口,更容易发生破伤风。
3. 伤口面积:伤口面积越大,感染破伤风的可能性越大。
4. 伤口愈合缓慢:伤口愈合缓慢或反复感染,也容易发生破伤风。
5.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等,更容易感染破伤风。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尽快就医,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破伤风疫苗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主动免疫是指通过接种破伤风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破伤风的发生。被动免疫是指通过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提供即时的免疫力,用于治疗破伤风或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接种破伤风疫苗后,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2. 避免接触感染破伤风的患者。
3. 注射疫苗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总之,了解破伤风的预防知识,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打针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但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屁股上的针眼会感染破伤风。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针眼感染破伤风的可能性和预防措施。
首先,针眼确实存在感染的风险。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可以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破伤风杆菌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导致肌肉痉挛等症状。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7-8天,但也可以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
其次,破伤风与创伤密切相关。除了创伤后可能感染,分娩时的不洁操作和新生儿也可能受到感染。破伤风杆菌存在于人畜肠道中,以芽孢形式存在于土壤中。这种细菌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甚至能耐煮沸。虽然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但破伤风发病率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破伤风杆菌需要缺氧环境才能生长繁殖。
为了避免感染破伤风,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此外,为了预防破伤风,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总之,针眼感染破伤风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通过正确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家长朋友们不必过于担心,只需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即可。
小儿狂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由于某些病例咬伤史不明确,早期症状不典型,小儿狂犬病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症、精神病、破伤风、病毒性脑膜炎和脑型钩端螺旋体病等。例如,破伤风患者潜伏期较短,症状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全身性肌肉痉挛,而狂犬病肌肉痉挛呈间歇性发作,主要发生在咽肌。
为了正确诊断小儿狂犬病,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免疫学抗原、抗体检测、病毒分离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
此外,需要与类狂犬病性癔症(假性狂犬病)和Semple疫苗接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相鉴别。类狂犬病性癔症表现为咽喉部紧缩感、精神兴奋等症状,但无发热、流涎和恐水现象。Semple疫苗接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突然发热、麻痹、截瘫和括约肌失禁等。
总之,小儿狂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并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破伤风作为一种严重的急性感染疾病,对患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进行破伤风疫苗注射前,通常需要进行皮试以评估患者是否对破伤风疫苗成分过敏。如果破伤风皮试结果呈阳性,意味着患者对疫苗成分存在过敏反应,这时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
针对破伤风皮试阳性的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脱敏治疗:通过小剂量、多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逐渐提高患者对疫苗的耐受性,达到预防破伤风的目的。
2. 破伤风抗毒素:从马的血清中提取,含有异种蛋白,部分患者注射后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使用前需进行皮试,如皮试结果呈阳性,则不宜使用。
3.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无需皮试,直接注射,安全性较高,但价格相对较高。
在进行破伤风皮试阳性处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及时进行清创,避免感染。
2. 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畏光、抽搐、咬肌痉挛等症状,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3. 定期复查:根据患者病情,定期到医院复查。
总之,破伤风皮试阳性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角弓反张是一种常见的婴儿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头部后仰、四肢僵硬等。这种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脑损伤、癫痫、感染等。
脑损伤是导致角弓反张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婴儿头部受到撞击或挤压时,可能会导致脑部受损,进而引发角弓反张。此外,癫痫发作也可能导致角弓反张的出现。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大脑异常放电,引起各种症状,包括角弓反张。
感染因素也可能导致角弓反张,如破伤风。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会导致肌肉僵硬和痉挛,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角弓反张的婴儿,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脑损伤可进行手术治疗,癫痫可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破伤风可给予抗生素治疗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儿的睡眠姿势,避免头部受到压迫。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有助于婴儿恢复健康。
此外,预防措施也是关键。家长应保持婴儿的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破伤风等疾病。对于有伤口或疑似接触破伤风细菌的婴儿,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全身抽搐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症状,本文将深入探讨全身抽搐的常见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常见原因
1. 癫痫: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而反复的抽搐发作。
2. 高烧:高烧时,体温升高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进而引发抽搐。
3. 低钙血症:低钙血症是指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引发抽搐。
4. 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抽搐等。
5.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也可能导致全身抽搐。
二、预防和治疗
1. 癫痫:癫痫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并定期复查。
2. 高烧:高烧时应及时退烧,避免体温过高导致抽搐。
3. 低钙血症:低钙血症患者需补充钙剂,调整饮食,保持血钙稳定。
4. 破伤风:破伤风患者需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5.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三、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均衡,补充营养。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血管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类型,其治疗方式多样,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
1. 及时治疗:对于合并损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救治,优先处理重型颅脑、胸部和腹部损伤。
2. 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修复与固定:对于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修复和固定,以促进康复。
3. 神经损伤的修复:对于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修复,以恢复神经功能。
二、药物治疗
1. 抗感染治疗:对于体表伤口明显的患者,应在彻底清创后选择抗感染治疗。
2. 抗生素的使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切口情况选择抗生素,I类、II类和III类切口的患者应使用预防性抗感染治疗,IV类切口的患者应使用治疗性抗感染治疗。
3. 破伤风疫苗:可能感染破伤风的患者应在彻底清创后尽快注射足够的破伤风针。
4. 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使用低分子量右旋糖酐、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片预防移植物血栓形成。
5. 定期复查:服用抗凝药物、抗生素的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常规、便潜血、肝肾功、凝血功能等,观察所服用药物对身体健康情况的影响。
三、手术治疗
1. 手术指征: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治疗。
2. 早期手术治疗:早期及时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通常更好。
3. 预后影响:如果手术不及时进行,患者的预后可能因血栓扩散或肢体缺血而较差,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和感染风险。
四、饮食护理
1. 营养丰富的饮食:血管损伤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流质食物:饮食主要是流质食物。
3. 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多吃营养丰富、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4. 清淡易消化食物:胃肠功能恢复后,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吃一些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粥。
5. 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