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全身发烫但不发烧是什么原因?

宝宝全身发烫但不发烧是什么原因?
发表人:医联媒体

宝宝全身发烫但不发烧可能有以下原因:

1.环境温度:如果宝宝身处温暖的环境中,例如在夏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房间或被过多的衣物包裹,可能会导致宝宝感觉全身发热。

2.运动或活动:当宝宝进行剧烈运动或活动时,身体会产生热量,导致全身感觉发热。这种情况通常在运动或活动后会自行消退。

3.食物摄入:某些食物,特别是辛辣食物、热饮或高糖食物,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身体感觉发热。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并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退。

4.激动或情绪变化:当宝宝处于激动、紧张或情绪变化较大的状态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导致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引起全身发热的感觉。

5.代谢率增加:宝宝的新陈代谢率较高,特别是在成长发育阶段,身体会持续产生热量,导致全身感觉发热。如果宝宝出现其他症状,如异常疲倦、食欲减退、呕吐、腹痛等,或者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儿科医生的意见,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长期发热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感染未控制、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1.感染未控制:如败血症,病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病原菌会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且产生毒素,从而导致机体发热,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持续高热的现象。

    2.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也可能导致长期发热。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也可能导致长期发热。

    4.肿瘤:肿瘤也可能引起长期发热。此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原因,如结核病、药物热等,也可能导致长期发热。

    长期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需要针对具体个体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如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医生专业的治疗意见。

  • 小孩发烧了,这个时候,不少父母都会焦急万分,手忙脚乱,恨不得马上让孩子吃药或者去医院,迫切寻求降温措施,以至于不合理的应用激素类药物退热,反而引起一些不良后果。

     

    正确认识小儿发烧,这些误解你有么?

     

    1、发烧一定要吃药

      

    发烧可以帮助孩子的机体对抗感染,所以除非发烧让孩子特别不舒服,不然没有必要吃退热药。因为吃退热药并不能让高温降至正常,只是让孩子感觉舒服一点。比如孩子发烧38.5℃以上并且感觉烦躁不安、睡不好、吃不好,退烧药的确会让孩子舒服很多(体温稍降就开始玩了有没有),还可以降低脱水的风险。如果你决定带孩子去儿科诊所,去之前就可以服用退烧药,不必等到医生看完后再给,因为孩子在舒服的时候更配合儿医的检查,而只有做好检查医生才能及时发现病因对症处理

     

     

    2、发烧会导致脑损伤

     

    每个正常的大脑都有内在的恒温机制可以防止体温太高而损伤脑组织。一个正常的孩子在一般生病发烧时是不会导致器官受损的

     

    3、温度计上量出高温就需要去急诊

     

    发烧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真正的敌人是细菌和病毒。当细菌和病毒入侵时,正常小孩的机体会用发烧来抵抗外来病原体的感染,所以发烧其实说明了你的小孩有坚强的自身免疫防御系统。所以,除非罕见情况,孩子在感染期间出现高烧并不是决定要不要去急诊的指标。

      

    4、小孩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其实,发热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想关,比如幼儿急疹的患儿往往是高热,但一般情况较好,预后也好;败血症、脓毒症的患儿,即使体温不是很高,但一般情况差、中毒症状重、预后较差。因此,家长学会观察和判断孩子发热的“内在含义”及“预后好坏”非常重要,可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或避免耽误严重疾病的治疗。

      

    5、退热药只给一半剂量

     

    药物的剂量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算的,而不是年龄。有的家长说:“我真的不希望给孩子吃药,所以我只给一半量”。可是有时候半量不会起任何作用,还不如不给。总之,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需要使用退热药,一定要给足正确的量。

     

    那么什么情况属于家长不必过度担心的“良性发热”呢?

     

    发热时一般情况很好,能吃、能喝、能玩,尤其退热处理后玩耍正常,同时皮肤、口唇、舌头颜色正常;呼吸、心率基本正常;对刺激反应正常,保持清醒,有笑容,无过分哭闹或过分安静;皮肤、眼睑无水肿,黏膜湿润;无包块、皮疹、关节肿痛、惊厥抽风、精神萎靡、皮肤苍白发灰等;外周血象、C反应蛋白不高。

     

  • “医生啊,我的小孩高烧不退怎么办?”“小孩是否会烧坏脑袋?”入冬以来,气温偏低,病菌蠢蠢欲动,不少小朋友发烧咳嗽,儿科急诊人数明显变多,儿童发烧是儿科急诊最常见的主诉,家属常因小孩发烧不适,而焦虑不安。‘幼儿发烧七大危险情况’,家长应立即就医。

     

     

    发烧若无脑膜炎、特殊不适症状可先观察

     

    一般来说,小孩如果没有脑膜炎及症状,单纯发烧是不会影响脑部。建议家长详记小孩发烧天数及相关症状,作为医生诊断时的重要参考,才能对症下药。

     

    耳温达如果超过38.5度,则可使用口服退烧药,耳温达到39度以上,或使用口服退烧药过了一个小时以上还未退烧,则建议使用退烧塞剂。 

     

    如果小孩原本身体健康,发烧时身体无特殊不适,即使耳温达到38度以上,家长可先观察,不一定急着使用退烧药。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热痉挛或癫痫相关病史、慢性肺疾病、发绀性心脏病或并发心衰之心脏病、慢性贫血、糖尿病或其他代谢异常等疾病,耳温一超过38度,就可使用退烧药物,减少身体之不适,以免引发发烧相关并发症。

     

    退烧过程出现七大危险情况应尽快就医

     

    至于物理性退烧,例如,退热贴、冰枕,以及温水拭浴,可作为退烧辅助,不宜作为单一的退烧治疗方式,因为宝宝如因感染而发烧,则这类物理性退烧的效果有限,孩子看病后返家休息,家长务必注意其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下列症状,必须尽快就医。

     

    症状:

     

    (1) 意识不清、持续昏睡、眼神呆滞或退烧时精神活动力不佳。

    (2) 痉挛、肌跃型抽搐、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或肢体无力。

    (3) 持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

     

    呼吸窘迫症状:

     

    (1) 呼吸暂停、退烧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壁凹陷。

    (2) 正常活动后变得很喘,例如,不能爬楼梯或走一小段路就很喘。

     

    循环不良症状:

     

    (1) 皮肤紫斑、嘴唇或四肢末梢发黑。

    (2) 尿量大幅减少、哭泣时没有眼泪。

     


     
    提醒,发烧儿童如果出现上述七大危险情况,或是三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发烧,务必谨慎处理,尽速陪同至儿科急诊就医。

  • 孩子都是父母的手心宝,平时生怕宝宝磕着碰着,但孩子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吐奶、厌食、腹泻、哭闹不止等等,让父母们为此焦头烂额。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积食厌食的情况。

     

    首先,小孩子积食厌食是很常见的。原因是宝宝的胃容量比较小,刚出生的婴儿胃容量大概在30至50毫升,三个月左右长到90至150毫升。所以家长喂多了,孩子就容易积食。

     

    此外,孩子的贲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非常容易漾奶或呕吐。不仅如此,宝宝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如果吃太多东西,就会难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会积食甚至厌食。

     

     

    这里还要特别提出生活中父母的一种错误思想,特别是老人,觉得孩子一哭就是饿了的信号,就会一股脑给其喂奶,这样很容易出现积食。

     

    孩子积食了,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不然宝宝可能会有以下影响:

     

    (1)消化能力下降

     

    孩子出现积食,食物大量在胃部堆积,降低了消化功能,儿童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长此以往,肠胃道功能下降,宝宝容易动不动就拉肚子、呕吐等等。

     

    (2)睡眠障碍

     

    如果儿童长期积食,孩子的睡眠质量也会下降。失眠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但对孩子来说危害非常大,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

     

    积食比较严重的孩子,半夜容易醒来,或者多梦,半夜哭闹不止,难以哄睡。

     

    (3)发热

     

    长时间积食,还会导致孩子发烧。身体发热会对宝宝的大脑健康造成损伤。

     

    (4)营养不良

     

    积食严重,孩子一般会出现厌食、食欲不振的情况,此时宝宝身体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没能及时提供,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需求,看上去就会又瘦又黄的,精神不佳。

     

     

    所以,再也不要宝宝积食是小事,也不要盲目宝宝喂食。那么,父母如何得知宝宝出现积食了呢?

     

    1、食量减少

     

    与同年龄段的宝宝相比,吃的奶量或辅食减少了,平时没什么食欲。

     

    2、呕吐物有异味

     

    宝宝发生漾奶后,漾出的奶中会有一股酸馊的味道,有的时候大便里也会有这种味道。

     

    3、舌苔异常

     

    若是孩子舌苔又白又厚,常是积食的表现。

     

    4、其他异常

     

    此外,积食还会让孩子腹胀、睡觉不踏实、哭闹、大便形态不规律等等。

     

    当宝宝有以上表现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孩子可能正难受着呢。虽然孩子十分脆弱,但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点心,宝宝就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

  •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这种疾病不挑人,也不挑性别,可在任何人、任何年龄段发作,并且往往是发无定处,伴有水肿型瘙痒的风团骤起骤降,让人防不胜防。更棘手的是,这种疾病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无法查明具体原因,所以常常是一朝得,年年得,那么面对这个难缠的对手,中医是如何认识的?

     

    荨麻疹反反复复发病的原因

     

     

     

    在中医文献中,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载:“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其后《金匮要略》提到:“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诸病源候论》也载:“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不过,具体到“荨麻疹”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由于过去西方国家有人与荨麻接触后出现风团和瘙痒而得名,后来人们渐渐发现这种病情即便在没有接触荨麻时也会发作,但这个名称被沿用至今。

     

    由此看来,中医对于荨麻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仅要比西方早,认识的也更加深刻和到位。其中 《素问·风论》说过:“风者,病之长也”“风者,善行而数变”。中医素来将“风”看作很多疾病致病的主要因素。对于荨麻疹这种疾病,中医更是将其与风做了紧密的联系,因此荨麻疹所起的疹子,也被称之为“风团”。

     

    “风”虽然被中医认为是致病因素,但却只是诱因,属于外部因素。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禀赋不耐、腠理失密所致,如果正好赶上外感风热、风寒、风湿之邪或者饮食失节,过食辛辣、膏粱厚味之品,致脾胃失调、湿热困脾、化热动风或卫外不固,风邪就会最终郁于皮毛肌腠之间,导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这个时候正邪就会相搏,相搏就会导致起疹。

     

    “引起风邪入侵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身免疫力下降所致,因为如此才给了邪气趁虚而入的机会。再加上吃辛辣食物、调料等诱因,最终才会导致荨麻疹的发生。”中医在对待荨麻疹这个问题上秉持的态度依然是扶正才能去邪。

     

    中医对治疗荨麻疹的认识

     

     

     

    中医治疗荨麻疹方面,与中医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切忌千人一方,而是应该根据患者所患荨麻疹类型不同,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将荨麻疹通常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胃肠湿热型、气血亏虚型等。不同类型的荨麻疹在症状表现上通常有不同的特点。

     

    风寒型荨麻疹患者治疗注意以治宜疏风散寒。风热型患者则主要是治宜清热疏风;而胃肠湿热型患者治宜表里双解、通腑泄热;气血亏虚型主要治宜补气养血,佐以散风。不同类型荨麻疹,中医治疗中用药搭配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种中药,不同病情的用量与比例也是不同的。

     

    发病时就服西药,病情缓解了就擅自停药,这也是不可取的。治疗荨麻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是病情得到缓解后,也应该遵照医嘱来决定何时停药,不能自己擅自停药,很可能引起荨麻疹的再一次发作。同时服用任何药物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寻找所谓的偏方、秘方。

     

    对于荨麻疹患者而言,应该做到平日避免接触可诱发瘾疹的常见因素,比如花粉、屋尘、动物皮屑、汽油、油漆、杀虫喷雾剂、农药、煤气等。忌食某些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鱼、虾、蟹、贝类、羊肉、牛奶、蘑菇、竹笋、酒类等。同时应该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加强体质锻炼,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建议大家在十一点前睡觉,切莫熬夜。荨麻疹患者自身的注意才是战胜这种疾病的关键因素。

  • 婴幼儿也会得阴道炎,这一说法肯定会引起许多宝妈们的疑惑:阴道炎不是结完婚的女性才会发生的吗?是的,已婚女性确实是阴道炎最主要的发病群体,但是阴道炎并不只存在于已婚女性群体,首先我们应该对阴道炎有个正确的认识:阴道炎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阴道自身抵抗力降低或感染病原体而引起的阴道菌群失调。所以凡是阴道抵抗力降低或感染病原体的,都有可能导致阴道炎的发生。

     

     

     

    婴幼儿阴道炎常见于5岁以下的幼女。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带孩子就诊的母亲常常是发现孩子的内裤不干净,仔细查看才发现阴道好像有脓性的液体,并且外阴皮肤发红甚至破溃,于是到医院就诊。

     

    在医院,医生检查外阴后,有时会发现小阴唇发生粘连,小阴唇粘连会导致孩子排尿时出现尿液分道等现象,肛诊检查时可能发现阴道有肿瘤及异物。实际上除了这些症状,还有一些婴幼儿的行为,如:孩子可能会不停地用手抓挠外阴的皮肤,并且会哭闹、情绪烦躁。孩子的语言表达不是很好,所以需要母亲细心注意观察并积极咨询医生。

     

     

     

    那具体什么原因会导致婴幼儿的阴道炎呢?这与婴幼儿的外阴发育有很大的关系。成年女性的外阴已发育成熟,外阴可以遮盖住尿道口和阴道口,这就犹如一层屏障可以抵御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然而婴幼儿的外阴发育不成熟,比较小,不能遮挡尿道口及阴道口 ,易受病原体感染。

     

     

    阴道环境也与成年人不同,正常的阴道是以乳酸杆菌为主,阴道偏酸性,乳酸杆菌通过消耗糖原来提供营养,婴幼儿的阴道含糖原少,不利于乳酸杆菌的生存,容易导致菌群失调。

     

    雌激素水平也是引起阴道环境不同的一个原因,雌激素可以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并能增加细胞内糖原的含量,如新生儿,她体内的雌激素是从母体中获得的,离开母体后雌激素的水平会降低。婴幼儿年龄比较小,对讲卫生没什么概念,所以外阴被大便污染也常发生,而且孩子处于大脑发育时期,对什么都比较好奇和好动,所以会把一些橡皮、玩具等东西塞到下面导致外阴感染。患有阴道炎的母亲,其衣物跟孩子衣物一起洗也很容易把炎症直接传染给孩子。

     

    除了去医院就诊针对治疗外,日常的清洁也很重要,保持外阴干燥、清洁可以有效的避免。妈妈们得注意:把孩子的衣物与大人的衣物分开洗。相信在妈妈的帮助及医师的配合下,这个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宝宝进食哭闹甚至进食后出现湿疹、胀气、腹部不适……晚上睡觉挣屁总是睡不好很痛苦怎么办呢?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来都是美丽而又残酷。我们可爱的天使宝贝也不例外,宝妈们小心翼翼的照顾宝宝,可宝宝却出现进食哭闹甚至进食后出现湿疹、胀气、腹部不适等等症状,让妈妈们无从下手,其实出现些症状的时候,宝妈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有乳糖不耐受的现象了。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如果宝宝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家长该何去何从呢?

     

     

    如果宝宝奶粉是普通的配方奶的话,出现以上症状就说明宝宝可能对这个奶粉也是不太耐受。可以尝试换一下部分水解的奶粉,看有没有效果。如果换部分水解奶粉,症状稍微有好转,但还是比较闹的话,可以在更换到深度水解的奶粉。

     

     

    或者宝宝是混合喂养(母乳和奶粉配合)的话,如果湿疹严重,大便一直有奶瓣和黏液。在确认宝宝有乳糖不耐受,建议可以加用乳糖酶。当宝宝再没有腹泻,情况转好的时候,可以去口服一些轮状病毒的疫苗。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去医院做一下大便常规的检查。如果白细胞比较多,有可能是合并一些肠道细菌感染,建议使用一些抗生素来消炎。

     

    不过,如果出现加用乳糖酶后大便仍然没有好转,而且湿疹越来越严重的情况,还是建议混合喂养改为氨基酸奶粉(相当于深度水解的奶粉)喂养。另外,如果宝宝湿疹很严重,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做一些过敏原的检查。但是,这里必须提醒一下,宝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原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再者,也有妈妈反应宝宝屁特别多,但是平躺后又放不出来,睡觉总是挣屁睡不好很痛苦。难道也是和宝宝乳糖不耐受有关吗?这里需要特别说一下就是:宝宝屁特别多,跟牛奶过敏或者母乳不耐受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小朋友大便形状不好,比较稀烂,而且有一股酸臭味,平时屁也比较多,这说明孩子对奶粉或者母乳消化不好,从而导致屁特别多。还是要从饮食入手。母乳喂养就加一些乳糖酶或者更换为无乳糖的奶粉。如果是喝奶粉的话就建议更换为一些水解奶粉。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2019年第五届全民营养周为5月12日-18日,围绕“合理膳食 天天蔬果 健康你我”为主题,根据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1.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2.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颜色蔬菜占1/2。3.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今天,和大朋友们一起说一说,蔬菜、水果到底该咋吃!

     

    一、蔬菜、水果吃多少才合适?

    众所周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促进措施。这不仅仅是因为新鲜蔬菜水果为我们提供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钾、膳食纤维等重要营养素。

     

    在门诊中,经常可以碰到宝宝出现身高、体重不增长的情况,妈妈会说宝宝吃饭量少,且不喜欢吃饭。仔细询问后,发现是水果摄入量过大,且不规律。甚至影响了宝宝进餐、奶量等,导致身高、体重不增长。

     

    那么低龄儿童每天应该摄入多少新鲜蔬菜和水果呢?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①7个月~12个月的孩子每天摄入25~100克蔬菜和25~100克水果;②1~2岁的孩子每天摄入50~150克蔬菜和50~150克水果;③2~3岁的孩子每天摄入200~250克蔬菜和100克水果;④4~5岁的孩子每天摄入250~300克蔬菜和150克水果;

     

    一把菠菜大约就是100克,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大约就是150克。细心的妈妈可以用家用食物电子秤称量孩子的蔬菜和水果,以准确把握数量。

    二、蔬菜怎么吃才科学?

    同一蔬菜叶部的维生素含量一般高于根茎部,叶菜的营养价值一般又高于瓜菜。根茎类蔬菜膳食纤维较叶菜低。选择蔬菜时应注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小白菜、菜心、西蓝花、花椰菜、芥蓝等,以及菌藻类食物的摄入。

     

    从种类上来说,每天应至少吃5种蔬菜,且挑选时要尽量选择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相似颜色的食物含有的植物化合物有所相似。

     

    ①深色蔬菜(如绿色、红色、紫色和黄色等)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 B2 和维生素 C 含量较浅色蔬菜(如白色和根茎类)高。

     

    ②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蓝、花椰菜、卷心菜)富含植物化学素,如芳香性异硫氰酸酯,它是以糖苷形式存在的抑癌成分。

     

    ③菌藻类(如蘑菇、香菇、木耳、酵母、紫菜)含有蛋白质、多糖、胡萝卜素、铁、锌和硒等物质,在海产菌藻类(如紫菜、海带)中还富含碘。

     

    应该多给孩子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如油菜、菜心、菠菜、小白菜、西兰花等)或红黄颜色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等),这些蔬菜营养价值更高,适合多样化的烹调方式,炒、煮、蒸、做馅、做汤等均可。

     

    三、水果好吃,要适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1-3岁的宝宝每日摄入150-200g左右的水果即可。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通常一根香蕉的可食用部分就是150g左右,而一个普通苹果的重量在250g左右。所以说,我们的孩子一天并非需要吃“那么多”的水果,基本上随便吃吃也就够了。

     

    宝宝吃到的水果颜色越丰富,摄入的营养素种类越多。

     

    除了有机酸、维生素和一些矿物质外,不同颜色的水果所含的植物化学物质也不同。

     

    紫色水果:富含花青素。桑葚、蓝莓、红心火龙果等。

     

    橙黄色水果:富含β-胡萝卜素、叶黄素。橙子、芒果、香蕉、菠萝等。

     

    红色水果:富含番茄红素。番茄、西瓜、木瓜等。

     

    水果作为每天的加餐。最好在两顿正餐之间吃且不能一次吃得过多影响正餐的摄入。水果的添加也要遵循辅食添加的原则,每次添加新的水果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无过敏的症状。 

     

    水果选材以当地应季易获取的原则。新鲜的水果只要不过敏都可以给孩子吃,根据宝宝的月龄:① 7-9月龄,食物逐渐由泥状过渡到带颗粒。比如果泥;② 10-12月龄,辅食应该比前期加厚、加粗,带有一定的小颗粒,并可逐渐尝试块状的食物。比如香蕉片、苹果片;③ 10月龄以后的孩子,基本可以接受质地稍软的小块水果;④建议:当孩子可以捧着整个的水果吃时,最好整个啃着吃。好处是,一方面避免切置造成水果切面被氧化,另一方面,锻炼孩子抓握、咀嚼的能力。

     

    但尽量不要榨汁、煮水,也不建议给孩子吃葡萄干、干枣等果干,果汁饮料更不建议。

  •   随着宝宝的出生,纸尿裤便亲密陪伴着成长,纸尿裤也一度成为准爸爸准妈妈们讨论宝宝健康成长中的热点话题,在网络搜索“纸尿裤与O型腿”的关键词,可以找到多达几万条相关信息,绝大多数是关于“纸尿裤是否会导致O型腿”的提问和讨论。“婆婆当初就提醒我包纸尿裤不好,小孩子骨头软,腿容易长不直”、“我们都是晚上睡觉用纸尿裤,白天用尿布的,就是怕一直包着宝宝会O型腿”……此类说法在网上频繁出现。

      原因:加宽 纸尿裤 饱和吸水 重量超过350克 给孩子腿部施压

      现在市面上推出了加宽型的纸尿裤,由于防侧漏、吸水性强的功能性虽然单片价格贵了,但是更换次数少了,倍受妈妈们的推崇,可是细心的父母发现,几款吸水性强的纸尿裤,在加液160~200毫升后,裆部平均宽度增加2至3.5厘米不等,饱和吸水后纸尿裤的重量普遍超过350克。妈妈们也都有体会,吸尿后的纸尿裤沉甸甸的。

      如此大的重量势必会对孩子的腿部施加更大的压力,于是也是众多父母认为会导致宝宝O型腿的有利证明

      观点一: 纸尿裤 横向膨胀 ,可能导致大小腿肌肉力学失衡,形成O型腿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O型腿。而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因为穿着纸尿裤会呈现15°左右的内翻,所以也被叫做“尿裤腿”。

      相关育婴专家表示:婴儿骨骼较软,且腿部的脂肪分布与成人不同,大腿和小腿会比较丰满。长期包裹纸尿裤,宝宝坐、卧、爬、走时腿部被不自觉地撑开。纸尿裤裆部如果超出一定宽度,吸尿后横向膨胀,相当于给宝宝的腿部施加了一股外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大小腿肌肉力学失衡,形成O型腿,妈妈们需要警惕。

      观点二、 纸尿裤 不会导致O型腿,主要元凶是 佝偻病

      一、造成“O”型腿和“x”型腿畸形的员主要原因是小儿的佝偻病。有少部分是因软骨发育障碍,骨折、外伤、骨瘤等引起的后遗症。小儿患佝偻病时,因钙盐不足,骨骺增生的软骨不能正常地骨化,原有的骨质又出现脱钙和吸收,因而骨质软化,不能耐受重力作用,加之膝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失去对骨的支持和保护作用,遂发生小腿骨的弯曲变形,造成“O”型和“X”型腿。

      二、是很多家长在婴儿9个月前让其过早地爬行和在自己身上跳,从而导致婴儿腿部骨头变弯。因为9个月前的婴儿还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专家说,1岁以内的小朋友都是O型腿,要到7岁才能彻底长直,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对于担心婴儿出现O型腿,而给孩子进行绑腿的家长,专家表示“绑腿”没必要。她介绍,婴儿期的孩子腿型像青蛙腿,是很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需要定期到儿保门诊随访,进行有无缺钙等的健康检查即可。

        

  •  

    小宝贝出现腹泻是最常见不过的一种肠道疾病了。有时候刚喝点奶,或者稍微受点凉,就可能出现腹泻或者腹胀的问题。

     

    很多周岁以内的小孩子,胃肠道的功能发育还不够完善,酶的活性也比较低,即使是多吃一点东西,胃肠道的负担也会很重,并且很多致病微生物也很容易通过食物和水进入到消化道内。

     

     

    这个年龄段的小宝宝主要的食物就是母乳或者奶制品,其中的主要成分就是乳糖,在我们的肠道中,有一种乳糖酶,可以将这些乳糖分解,可以分解成乳糖和半乳糖,之后被肠道黏膜吸收之后参与血液循环。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孩子身体里面的乳糖酶缺乏,这种情况下,乳糖就不能被完全分解,可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和氢气,容易导致出现腹泻或者腹胀、腹痛等问题,这种情况,就属于乳糖不耐受了。

     

    当看到孩子腹泻一直反复,家长也不知如何是好,一拖就一个多月的也是大有人在,如果有乳糖不耐受问题没有及时进行纠正,很容易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的问题。

     

    这也就是很多家长后来就医时候十分焦虑的原因。对于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可以通过食用低乳糖或者是在普通奶粉和母乳的基础上添加乳糖酶,但是乳糖的减少对孩子的脑部发育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样看来,采用添加乳糖酶的形式是减少腹泻,同时促进乳糖代谢比较好的方式。

     

    可能有些家长要问了,孩子乳糖不耐受,给换成羊奶可以吗?

     

    羊奶中的乳糖含量比牛奶还低一些,并且含有丰富的ATP(三磷酸腺苷)成分,它可以促进乳糖分解并转化利用,所以喝羊奶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可能少一些。

     

    虽然说出现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是因为缺乏乳糖酶,但体内也是有一定量的乳糖酶,只不过是相对不足,少量的乳类还是可以耐受的,多以家长们可以通过采取少量多次喂奶的方式进行调整观察改善情况,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喂奶量和时间间隔。

     

    那既然乳糖不耐受,酸奶可不可以让孩子吃呢?

     

     

    一岁以上的小宝贝,家长可以让孩子喝一些更容易消化的酸奶,有些酸奶是加入了乳酸菌之后经过发酵的,发酵的过程是原有的奶的20%—30%的乳糖分解成乳酸,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的小组分,更加适合宝宝吸收。

     

    对于乳糖不耐受的1岁以上的宝宝,家长可以让其喝更容易消化的酸奶。因为酸奶是加入一定乳酸菌后经过发酵而成的,发酵过程使原奶的20%~30%的乳糖分解成了乳酸,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了小的组分,有利于宝宝胃肠道的吸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