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舌头抽筋是怎么回事儿?

舌头抽筋是怎么回事儿?
发表人:医联媒体

舌头抽筋也就是舌肌痉挛,主要为生理性因素,以及中枢系统疾病、低钾血症、舌咽神经痛等病理性因素导致。

1.生理性因素:过度使用舌头肌肉或长时间的说话、咀嚼、吮吸等活动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抽筋。其次,长期吸烟或饮酒,也可导致血管收缩和影响血液,进而导致舌头肌肉抽筋。

2.病理性因素:(1)中枢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等,因为中枢神经受损,可导致脑组织血液循环不良,严重缺氧缺血,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舌头肌肉抽筋。(2)低钾血症:病人体内缺乏钾等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可导致低钾血症,进而引发肌肉痉挛和舌头抽筋的现象。(3)舌咽神经痛:主要是因为舌咽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阵发性剧烈疼痛舌头抽筋,也可引起阵发性一侧舌头抽筋。

一旦出现舌头抽筋的症状,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发烧是指发热,低钾血症发热的症状,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方法缓解。

    一般治疗:

    • 患者要保持饮食的营养均衡,要低盐、低脂饮食,还需要戒烟、戒酒,避免过度运动。

    对症治疗:

    • 对于发热的现象,如果体温低于 38.5℃,可以通过使用退热贴、温水擦拭身体的方式物理降温。
    • 如果体温高于 38.5℃,则需要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抗炎镇痛治疗。

    对因治疗:

    • 如果和低钾血症有关,需要及时地口服或者静脉滴注补钾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氯化钾、枸橼酸钾、谷氨酸钾等。
    • 如果和病毒感染有关,可以选择利巴韦林、奥司他韦药物治疗。
    • 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要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药。

    上述药物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私自用药,以免产生不良的影响。

  • 作者:李晓

    低钾血症主要是血清里面的钾浓度过低引起的,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病症,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很多,饮食摄入不足、呕吐、腹泻、服用利尿药物等都是常见的诱因,患者要根据自己具体的缺钾状况来进行补充。那么低钾血症要长期补钾吗?

    低钾血症不可以随便补钾,首先必须要找到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是否需要长期补钾要根据病因来决定。如果是腹泻呕吐引起的,只在低钾的急性期适当补充就可以,不用长期补充,因为随着疾病的好转低钾血症会很快得到缓解。如果是慢性疾病引起的,比如失钾性肾病或肾小管酸中毒,由于原发病不能根治,可能要长期进行补钾治疗。下面看看低钾血症如何补钾。

    1、找到低钾血症的原因,然后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按照医生的吩咐合理补钾。

    2、如果低钾血症不是很严重,通过饮食来补充就可以了,生活中含钾元素的食物非常多,比如香蕉、土豆、紫菜、山药、菠菜、葡萄、草莓等等,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平时多吃可以改善低钾血症。

    3、如果想尽快改善低钾血症,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或者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来补钾,不过在补钾的同时也要监测血钾的情况,避免引起高钾血症。

    4、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低钾血症患者,可能需要采取输液的方法来进行补钾,不过要注意钾的浓度和补钾的速度。

    低钾血症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补钾,但补钾也不是可以随意乱补的,必须要先找到低钾血症的病因,然后再看看是否应用了排钾利尿药物或者有没有腹泻、饮食营养吸收不良等因素,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再看看是否需要进行补钾。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通过饮食的方法补钾是最安全的。

  • 低钾血症与吃肉有一定关系,可能会因为长期低钾饮食,没有吃肉、青菜、水果、豆制品等,从而引起低钾血症。对于低钾血症的患者,可能会因为日常饮食的不均衡,经常低钾或无钾饮食,很容易造成钾元素缺乏,引起低钾血症。

    而肉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钾元素,如果没有补充,则会引起钾缺乏。因此,可以判断出低钾血症与吃肉是有一定关系的。

    另外,低钾血症患者还可能和长期大量呕吐腹泻、长期高温作业原因有关,会造成体内大量的钾流失,所以会引起低钾血症。此外,长期节食减肥、过度饮酒、长期服用泻药、感染等,也会增加低钾血症的发生几率。

    建议低钾血症患者保证日常钾的摄入量,可以适量地补充富含钾较多的食物,比如肉类、水果、海鲜、豆制品等。如若单纯的饮食补充不佳,必要时还需要遵医嘱联合服用氯化钾、枸橼酸钾、谷氨酸钾等药物补钾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药物必须要严格遵医嘱使用,切勿私自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 近年来,随着一些无良媒体对于医院检查手段的抹黑报道,导致公众开始质疑医院的检查手段。

     

    其中,尿常规的检查也不例外。

     

     

    公众对于尿常规检查相关知识的缺乏,让他们无法意识到尿常规检查的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就就带着大家分析下尿常规检查的重要性。

     

    在医院的各个检查手段里,主要有三大常规,分别是:血常规,便常规,以及尿常规。

     

    尿常规是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患者尿液里面的具体物质,与临床正常结果做出比较,进而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

     

    下面几个例子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家了解尿常规的分析方法。


    事例一

     

    医生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以及气味来判断肾脏以及其他脏器的功能。

     

    正常的尿液是淡黄色并且无味的,如果颜色深黄,我们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这位病人可能患有黄疸;如果尿液有很重的臭苹果味道,这位病人可能会有患糖尿病的风险;酸臭味的尿液,可能提示着病人发生了有机磷中毒。

     

     

    事例二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细胞管性,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如果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管型,代表着肾小球或者肾小管可能发生了出血。

     

    尿液中白细胞管型的出现,则意味着患者可能患有化脓性的炎症。

     

    检验医生对于颗粒管型,混合管型,脂肪管型,宽大管型,以及蜡样管型等等一系列的尿液管型的正确判断,都给予了临床医生在判断疾病方面的极大帮助。


    事例三

     

    尿液中的电解质与酸碱度,也能够很好地反应患者的机体状态。

     

    通常来说,在正常的饮食状态下,人体尿液的酸碱度为6.5,呈弱酸性。

     

    当人体出现低钾血症时,就可能会出现机体碱中毒,进而出现反常性酸性尿。

     

    当人体出现高钾血症时,就可能会同时伴有机体酸中毒,出现反常性的碱性粘液。

     

    一旦病人出现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以及酸碱平衡失调,如果医生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处理这些情况,就很有可能会导致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心脏也会逐渐的衰弱,最终出现生命危险。


    所以,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动态的分析患者的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更好的保持机体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平衡状态。

     

    除此之外,与其他检查方式相比,尿常规的检查不需要抽血,不需要吃射线,最终得到的结果更加的直观,判断起来也更加的准确。

     

    对于大众来说,尿常规检查就是一项非常省时省力的检查方式。

     

    因此,希望患者们都能够更好的信任医生,积极的配合医生开出的检查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身体里的隐形健康杀手,消除不利的病因,实现美好的健康生活。

  • 低钾血症患者能吃人参,但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低钾血症疾病。人参属于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主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肺虚喘咳、气短乏力、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血虚萎黄、阳痿宫冷等。低钾血症患者并没有禁忌吃人参的规定,所以可以遵医嘱服用,但是并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因为低钾血症是由于体内的钾元素减少所致,主要需配合医生针对病因和补钾治疗,比如节食减肥、高温作业原因造成的钾流失或减少,应该要去除诱发因素。并且要配合医生选择使用氯化钾、枸橼酸钾、谷氨酸钾等药物补钾治疗,才能改善。人参以及治疗低钾血症的药物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私自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影响。日常需要保持良好饮食习惯,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 舌咽神经痛会耳朵疼,因为部分耳部是由舌咽神经所支配。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发生在舌咽神经本身的疾病,是因神经脱髓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出现问题所致。常可引起阵发性剧痛,常可见于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及下颌后部,部分患者是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故舌咽神经痛会耳朵疼。舌咽神经痛常可在吞咽、咳嗽、说话或打哈欠等情况下诱发,往往有扳机点,部位如咽后壁、扁桃体、舌根等处,少数甚至可在外耳道。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建议尽早就诊医院,查明病因后积极治疗。

  • 黄芪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将它拿来泡水喝,这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养生的作用。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黄芪的用量逐渐增大,以至于到了每年的春秋季节,就会有大量的人开始采挖黄芪,因为春秋时节是采挖黄芪的最佳季节,但若是采用不合理的采挖方式,就会导致野生黄芪数量骤减,目前,它已经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在平日里,一些喝过黄芪水的朋友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瘦,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这主要是因为黄芪水具有利尿解毒的作用,若是在服用黄芪水期间,感觉到体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那么有可能是黄芪水在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毒素与垃圾。对于具有减肥需求的朋友来说,建议不要采用喝黄芪水的方式来减肥,因为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身体暴瘦,这对身体健康反而是不利的。

     

     

    黄芪水虽然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饮用的,一般来说,生活中有3类人不适合饮用黄芪水。

     

    黄芪具有温补效果,因此更适合体内寒湿较重的朋友饮用,对于体内火气比较旺盛的群体来说,若是经常大量饮用黄芪水,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喉咙干涩、咽喉肿痛等情况。

     

     

    虽然黄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中的元气、增强身体免疫力,但当我们出现感冒或发烧的现象时,就会导致身体呈现出比较虚弱的状态,此时若是贸然饮用黄芪水,极有可能导致身体的负担加重,这对疾病的控制是不利的。在这里建议大家等感冒或发烧痊愈后再饮用黄芪水,这能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达到养生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过敏原是不一样的,对于过敏体质的朋友来说,需要慎重饮用黄芪水,因为一旦对黄芪这种物质过敏,就会导致身体表现出一些不良症状,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身体健康。

     

     

    同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它的副作用,一般来说,若是经常使用黄芪泡水喝,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心烦意乱、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当中,若是发现身体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立即停止饮用,以免身体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

     

    同时,大家也不能过于依赖黄芪水,因为它并不是万能的,当我们感觉到身体出现不适时,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而非饮用黄芪水。

  • 说起大豆异黄酮这种产品,其是雌激素的一种,女性朋友在平时常吃对于恢复胸部丰满是有好处的。

     

    那么,雌激素低吃大豆异黄酮能丰胸吗?


    雌激素低吃大豆异黄酮能丰胸吗?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雌激素,它主要用于补充女性体内缺乏的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可改善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乳房弹性降低、变软下垂症状,帮助恢复胸部的丰满、挺拔及弹性。

     

     

    产后女性多食豆类食物,有助于乳房挺拔丰满。


    大豆异黄酮有滋养卵巢,调节补充女性雌激素分泌,加速新陈代谢的的作用,它并非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首先考虑到它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同时具有滋补女性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能与雌激素受体相结合,从而降低雌激素的活性,减少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高而患乳腺癌的危险。


    大豆丰胸的食谱


    1、水煮黄豆


    材料:黄豆约半斤,葱丝、姜丝、酱油、红葡萄酒、白糖适量。


    做法:首先将黄豆洗净,泡水12小时,泡涨后,放锅中,煮熟,捞出,炒锅烧热,倒适量油,倒入葱、姜、黄豆,翻炒一会儿,倒入白糖、葡萄酒、酱油,煮开,改小火焖一会儿,再打火收汁,盛出,晾凉就可以了。


    2、黄豆猪蹄丰胸汤


    材料:猪蹄3个,黄豆100克,姜片25克,五香粉、盐、酱油、香油适量。

     


    做法:用温水将黄豆泡开,猪蹄去甲后劈成两半,洗净剁块,以开水过透。砂锅内放适量的水,将葱、姜、酱油、盐、香油放入,水开后下黄豆、猪蹄块,大火烧开后以小火炖烂蹄肉和黄豆,煨尽汤汁后,撒五香粉拌匀即可。


    3、黄豆煮猪排骨


    材料:猪排500克,黄豆一把,大枣10枚,通草20克,生姜片、盐等各适量。


    做法:首先将猪排骨头洗净,剁成块,黄豆、大枣、生姜洗净,通草洗净用纱布包好,做成药包。其次,在锅内加水,用中火烧开,放入排骨、黄豆、大枣、生姜和药包,用文火煮2小时,拿掉药包,加盐调味即可。

  • 人的双眼就像两台高清摄像头,在你睁眼期间的每分每秒,都在持续运行、捕捉图像。

     

    但你可能不知道,双眼并非总是同时工作,其中一只眼睛承担了主要的视觉任务,而另一只则在悄悄“偷懒”……

     

     

    怎样判断你的“常用眼”?哪些行为会伤害它?《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护眼的科学姿势。

     

    受访专家

    黑龙江省医院眼科主任 韩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周强

     

    有一只眼睛在悄悄“摸鱼”

     

    正如我们的手有“左右撇子”之分,双眼也有“主视眼”和“辅视眼”之分。即使是双眼平视物体,两只眼睛发挥的作用也不平均。

     

    你的某只眼睛获得的图像在定位过程中更快、优先级更高,而另一只眼睛则总在“摸鱼”,处于辅助状态去配合运动,主导的那只眼睛就是主视眼。

     

     

    主视眼也叫优势眼,它的分辨率更高,看到的东西会被大脑优先接受;辅视眼主要用于观察背景,色彩敏感度高。

     

    大脑习惯性利用主视眼的成像来分析和定位物体,由于运动多,获得的补给也多,主视眼往往发育的比副眼好。

     

    如果把主视眼看成高清主摄,辅视眼就是广角加景深;它们的形成可能与基因或者幼年时期的行为习惯有关。

     

    你的主视眼是左眼还是右眼?

     

    到底是哪只眼在努力工作,哪只眼在悄悄“摸鱼”?

     

    除了去医院或是正规的眼镜店验光外,也可以试试简单的初步识别。

     

     

    双手张开并靠近,用虎口形成一个三角形或圆形的空隙。

     

    寻找目标物体,可以是一支笔,也可以是一台电脑;身体正对目标,双眼正视该物体。

     

    将目标物体置于双手空隙正中间,然后交替闭上左右眼,观察各眼对于目标物体的位移情况:

     

    如果目标物体位移小,这时候睁着的这只眼就是主视眼;若位移大,睁着的这只眼则为辅视眼。

     

    !确认主视眼的意义

    有些人配完眼镜可能会出现头晕、眼痛等情况,可能就是辅视眼占据了主导位置导致的。

     

    所以在进行专业的验光,对视力进行矫正调整时,要尽量保证主视眼的调整足够准确。

     

    屈光手术的原理同配镜矫正视力,在手术设计时也应遵循上述配镜原则,让术后主视眼的视力水平不低于非主视眼。

     

    另外,在一些对瞄准精度有较高要求的运动里(射箭,射击等),确定好主视眼并采用主视眼瞄准也很重要。

     

    这些习惯正在悄悄伤害眼睛

     

    主视眼的工作量繁重,如果不好好保护,一些坏习惯会让眼睛越来越累,度数一涨再涨。

     

    总是紧盯屏幕

     

    长时间面对电脑和手机等各类屏幕,眨眼的频率也会自然下降,减少到每分钟4~6次。

     

    人看屏幕时长时间保持一定焦距,会诱发视疲劳问题,常见症状为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等。

     

    喜欢“高亮度”

     

    强光刺激下,瞳孔会保护性缩小,引起瞳孔扩约肌痉挛,出现眼胀痛和头昏头痛。瞳孔缩小还会引起晶状体变凸,聚光加强,导致近视度数快速加深。

     

     

    看电视不开背景灯、在黑暗中看手机,这种亮暗对比过于强烈,也会引起瞳孔括约肌痉挛、视疲劳等问题,促使近视形成。

     

    视物姿势不对

     

    很多人每天晚上的“固定姿势”:侧躺着看手机,就可能引起两眼的视力不同,甚至造成屈光参差。

     

    总是近距离视物再加姿势不对,就会让双眼的调节能力越来越差。

     

    随时随地都要护眼

     

    维护视力不能只着重于主视眼,两只眼睛的保护一样重要。

     

     

    调整屏幕亮度

    建议手机、电脑、电视亮度开到60%就行,不要超过80%。

     

    另外,所有屏幕都需要合适的背景光,家庭在使用投影仪设备时,要将亮度、对比度都调节到平衡状态,根据需要适当调暗背景光,但不能置于完全黑暗的情况下观看。

     

    打开护眼模式

    一般智能手机在“护眼模式”下,蓝光会减少30%~40%左右,对于减轻视疲劳有一定的作用。

     

    电子产品自带的护眼模式在防蓝光方面功能更全面、效果更显著。它通常是通过屏蔽蓝光(比如调节色温),调节屏幕亮度来护眼的。

     

    改变用眼习惯

    增加日常的眨眼频率,尤其是在看屏幕时;平日不要用手揉搓眼睛,睡前可对眼睛进行热敷。

     

    扩充户外活动时间

    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缓解视疲劳有重要意义,适当锻炼,哪怕只是出去走走都能让眼睛得到放松。

     

    补充黄绿色食物

    胡萝卜、玉米、西红柿、西兰花等黄绿色食物,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叶黄素在人体内转变成玉米黄素,有助保护视力。

  • 说起防治骨质疏松,许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钙剂和维生素D,它们就像一对双胞胎,常常一起出现在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中,比如碳酸钙D3片、维D2乳酸钙片等。

     

    但许多人都不知道,除了这两种营养素之外,其实背后还有一种营养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就是维生素K。

     

    平时在医院里向患者科普时,提到补充维生素K,许多患者都会表示不解,骨质疏松不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吗?关维生素K什么事呢?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维生素K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们有四兄弟:K1、K2、K3和K4,准确来说主要参与骨代谢的是老大和老二,即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

     

    在人体的骨组织中,存在着3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即骨钙素、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和骨膜蛋白,其中骨钙素是骨内主要的非胶原蛋白,也是最重要的蛋白。

     

    骨钙素能够在维生素K的介导下发生γ羧化,并与钙和羟基磷灰石结合,促进骨组织矿化,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另外,维生素K2也能够通过另一条不依赖γ羧化的途径影响成骨细胞相关的基因表达,并增加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水平,加速成骨细胞向骨细胞的转变。

     

    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维生素K能够减少骨量丢失,降低骨折的发生率,所以说维生素K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补充维生素K?

     

    日本在2011年的骨质疏松防治指南中就明确建议,维生素K每日推荐摄入量为250-300μg。日常生活中维生素K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饮食补充和肠道细菌合成。其中维生素K1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和动物内脏中,维生素K2则主要是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K1含量最高,其中又以菠菜、韭菜和大白菜最多,所以骨质疏松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尽量多食用这些蔬菜,这也是最安全有效的补充方式。

     

    总之,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上,千万别忽略维生素K,它的存在能够使骨质疏松的治疗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月雷,丁浩,高悠水,等.维生素K参与骨代谢研究进展[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3):251-255

    [2] Orimo H,Nakamura T,Hosoi T,et al. Japanese 2011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executive summary[J]. Arch Osteoporos,2012,7:3-20.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