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青春痘和体癣的区别

青春痘和体癣的区别
发表人:医联媒体

痤疮和体癣是两种疾病,区别在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1.病因:(1)痤疮: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包括雄激素水平异常、炎症反应、遗传等。(2)体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如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2.临床表现:(1)痤疮:常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如面部、胸部、背部等。皮损可表现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等。(2)体癣:好发于面部、颈部、躯干、四肢、腹部等。皮损起初为丘疹、丘疱疹,随之,丘疹扩大形成斑疹,可伴有鳞屑,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3.治疗方法:(1)痤疮:应注意皮肤护理,应避免摄入高糖食物,同时,控制奶制品的摄入量。必要时,还需遵医嘱应用维A酸乳膏、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软膏等药膏,严重者,还需联合口服米诺环素、异维A酸等药物进行治疗。(2)体癣:需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软膏、特比萘芬乳膏等,严重者,还需联合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出现上述症状者,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采取针对性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身上长了空心红圈痒可能是体癣、银屑病、离心性环状红斑等疾病所导致,建议查明原因,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外用,必要时配合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1.体癣:发病原因比较明确,是由皮肤癣菌感染所导致,患处可能出现环状或半月形红色皮疹,逐渐朝周围蔓延,通常伴瘙痒感。主要以抗真菌类药物治疗为主,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益康唑乳膏、伊曲康唑胶囊等。

    2.银屑病:银屑病就是平常所说的牛皮癣,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考虑和遗传、环境、免疫应答异常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关,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斑块等,上覆盖银白色鳞屑伴明显瘙痒。建议遵医嘱给予卡泊三醇软膏、钙铂三醇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等或通过光化学疗法治疗。

    3.离心性环状红斑:发病原因不明,可能是机体对某些抗原的过敏反应所导致,通常认为与感染相关,起初患处可出现坚实的粉红色丘疹,随后缓慢变大,皮损中压消退形成环状红斑。建议正确认识此病,缓解焦虑,遵医嘱给予卤米松软膏、糠酸莫米松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治疗。

    皮肤出现红色圆形斑块通常考虑与病理因素有关,建议到医院皮肤科进行诊断,配合医生进行检查,明确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针对原发性疾病给予治疗。

  • 1、症状不同  

     

    牛皮癣,也就是现在西医说的银屑病。过去之所以叫做牛皮癣,是说这种病的皮疹像牛皮一样厚。之所以现在叫做银屑病,是因为在皮疹会掉一种银白色鳞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脱皮。

     

    银屑病有得皮疹有的就像是一个个小点点,有的牡蛎的壳一样厚,有的像地图一样不规则,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掉皮。因此银屑病有一个典型的体征,叫做奥氏三联症,就是白色易剥脱的皮屑、脱皮后有一种透明的薄膜、再刮薄膜会出现像筛子一样的点状出血。(银白鳞屑、透明薄膜、筛状出血)。

     

    而体癣不同,一般很少脱皮,脱皮也是细小鳞屑。皮疹周围是隆起的,中间除了皮肤稍微有点色素沉着外,基本正常,从外观来看行一个圈圈。为什么会有圈,是因为这种菌是吃角质层了,所以吃完了会向周围迁移。就形成了一个个圈圈。

     

    2、病因不同  

     

    牛皮癣除了有三分之一的属于遗传外,其余病因不明确。镜检无真菌感染。

     

    体癣病因非常明确,就是真菌感染引起的。这一点可以做真菌镜检,可以看到菌丝或是芽孢。

     

    3、发病季节不同  

     

    牛皮癣一般春秋天发病,一般冬天最严重,夏天基本可以全好了。

     

     

    体癣一般夏天潮湿温暖的时候发病,天气凉了会有所减轻。

     

    4、疾病转归不同  

     

    牛皮癣有自愈的时候,比如说夏天。

     

    体癣一般不会自愈,只能越长越多。

     

    5、有无传染性

     

    牛皮癣不传染。

     

    体癣会传染的。

     

    6、瘙痒程度不同

     

    牛皮癣基本不痒或是痒的比较轻。

     

    体癣会很痒,尤其是越挠越痒。

     

    7、预后不同

     

    牛皮癣是疑难病,不容易除根。

     

    体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小病,只要是用上抗真菌药,很快就会好。

     

    8、发病部位不同  

     

    牛皮癣一般是全身都可以长,尤其是头部表现比较典型。

     

     

     

    体癣一般也是全身都可以发病,但是头部较少。

     

    9、牛皮癣真的治不好吗?

     

    牛皮癣不是治不好,是很容易复发。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在第一次发病的患者,治好后可能要十年到二十几年不会发病。

     

    但是总还会发作第二次的,所以本病不除根。但是对于斑块状银屑病,一般是年年发病。总的来说牛皮癣治疗十比较困难的。                    

     

  • 腰部有纹路可能是由于皮肤松弛等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肥胖纹或妊娠纹、体癣、皮炎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

    1.生理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表面细胞组织会有衰退现象,容易出现腰部有皱纹的情况,也可能会有皮肤干燥等症状。过于松弛的皮肤纹路看起来就像一条条皱纹。

    2.病理性因素:(1)肥胖纹或妊娠纹:这些纹路是由于过度肥胖、妊娠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导致真皮弹性纤维断裂变性,再受到过度伸张断裂而引起的。(2)体癣:如果腰部皮肤组织受到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可能会导致皮肤表面长有红色斑块、瘙痒等症状。如果经常用手抓挠病变部位,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使腰部形成纹路。(3)皮炎:细菌感染、经常接触花粉灰尘、经常接触动物毛发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皮肤表面细胞组织,导致皮肤表面长有丘疹、发病部位肿胀、发病部位颜色发红等症状。腰部出现纹路,排除生理性因素后,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寻找病因对因治疗。

  • 1、什么是体癣?

     

    体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光滑皮肤上的浅部真菌感染。好发部位是除手、足、会阴和股部以外的光滑皮肤,多见于腰腹、臀部和躯干。

     

    2、引起体癣的都是什么菌?

     

    以红色毛癣菌最常见,在我国还有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紫色毛癣菌等。

     

    3、体癣的临床表现?

     

    初起为红丘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鳞屑,再向周围逐渐扩展成边界清楚的环形损害,边缘常可见丘疹、水疱,表面一般无渗液。边缘具有活动性,有堤状隆起,不断扩展,中央则趋于消退。

     

     

    4、中医对于体癣有什么样的认识?

     

    中医所谓圆癣、金钱癣和笔管癣等类似体癣的范畴。如《诸病源候论》:“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

     

    这句话的意思是,圆癣是一个圈状的,周围发红,又疼又痒,应该是里面生虫子了。又如癣候记载:“癣病之状,皮肉隐胗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如里生虫,搔之有汁”。

     

    这句话是说,癣的症状,就像皮肉里长着个金钱的纹路,逐渐的增长,有些长成圆形,有些长成长形,边界清楚,周围像是围堤,有瘙痒疼痛,就像是长了虫子一样,挠厉害了会出水。

     

    5、体癣如何治疗?

     

    治疗主要以局部外用药为主。

     

    ①局部治疗

     

     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是:如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和3%过氧乙酸等,对皮肤薄嫩处应慎用。抗真菌药,如1%~3%克霉唑、1%益康唑、2%咪康唑霜、1%~2%酮康唑霜、1%联苯苄唑霜、0.5%阿莫洛芬乳膏和1%特比奈芬霜,亦可用5%~10%硫磺乳剂,每天1~2次,坚持治疗2~4周,可获痊愈,此类药物的刺激作用较小。

     

     

    ②系统治疗  

     

    泛发性体癣可采用全身治疗,如特比奈芬口服250mg/d,共2周;氟康唑口服每周1次,每次150mg,共3周;伊曲康唑口服100mg/d,共15天,或200mg/d,共7天。

     

    ③中药治疗  

     

    土槿皮30g、百部30g、蛇床子15g、50%酒精240ml,浸泡3天,或羊蹄根(土大黄)60g、50%酒精240ml,浸泡3天,过滤取液外擦,每天1~2次。

     

    6、体癣如何预防防?

     

    ①积极根治手、足、甲、股癣,儿童则更应注意头癣的防治。

     

    ②避免接触猫、狗等动物。

     

  • 1、什么是体癣?

     

    体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光滑皮肤上的浅部真菌感染。好发部位是除手、足、会阴和股部以外的光滑皮肤,多见于腰腹、臀部和躯干。

     

    2、引起体癣的都是什么菌?

     

    以红色毛癣菌最常见,在我国还有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紫色毛癣菌等。

     

    3、体癣的临床表现?

     

    初起为红丘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鳞屑,再向周围逐渐扩展成边界清楚的环形损害,边缘常可见丘疹、水疱,表面一般无渗液。边缘具有活动性,有堤状隆起,不断扩展,中央则趋于消退。

     

    4、中医对于体癣有什么样的认识?

     

    中医所谓圆癣、金钱癣和笔管癣等类似体癣的范畴。如《诸病源候论》:“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

     

     

    这句话的意思是,圆癣是一个圈状的,周围发红,又疼又痒,应该是里面生虫子了。又如癣候记载:“癣病之状,皮肉隐胗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如里生虫,搔之有汁”。

     

    这句话是说,癣的症状,就像皮肉里长着个金钱的纹路,逐渐的增长,有些长成圆形,有些长成长形,边界清楚,周围像是围堤,有瘙痒疼痛,就像是长了虫子一样,挠厉害了会出水。

     

    5、体癣如何治疗?

     

    治疗主要以局部外用药为主

     

    ①局部治疗  

     

    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是:如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和3%过氧乙酸等,对皮肤薄嫩处应慎用。抗真菌药,如1%~3%克霉唑、1%益康唑、2%咪康唑霜、1%~2%酮康唑霜、1%联苯苄唑霜、0.5%阿莫洛芬乳膏和1%特比奈芬霜,亦可用5%~10%硫磺乳剂,每天1~2次,坚持治疗2~4周,可获痊愈,此类药物的刺激作用较小。

     

    ②系统治疗  

     

    泛发性体癣可采用全身治疗,如特比奈芬口服250mg/d,共2周;氟康唑口服每周1次,每次150mg,共3周;伊曲康唑口服100mg/d,共15天,或200mg/d,共7天。

     

     

     

    ③中药治疗

     

    土槿皮30g、百部30g、蛇床子15g、50%酒精240ml,浸泡3天,或羊蹄根(土大黄)60g、50%酒精240ml,浸泡3天,过滤取液外擦,每天1~2次。

     

    6、体癣如何预防防?

     

    ①积极根治手、足、甲、股癣,儿童则更应注意头癣的防治。

     

    ②避免接触猫、狗等动物。

  • 体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所引起,主要以抗真菌类药物治疗为主,酮康唑乳膏是抗真菌类药物,所以体癣可以使用酮康唑乳膏治疗。体癣通常是由皮肤癣菌感染所导致,是除了头皮、头发、掌跖、指(趾)甲以外的皮肤癣菌感染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环形或半月形红色皮疹,逐渐向四周蔓延,通常伴瘙痒感。酮康唑乳膏为皮肤用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如毛发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及酵母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通常可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的治疗。所以,确定是真菌感染引起的体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涂酮康唑乳膏进行治疗。出现体癣的相关症状,如皮肤发红、瘙痒、疼痛、脱屑等,建议到医院皮肤科进行诊断,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如真菌培养、真菌涂片镜检、体格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

  • 全身都是体癣可能与红色毛癣菌感染、机体免疫低下等有关,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病情。

    1.一般治疗: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及床上用品,避免接触动物毛发,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不要用手牵拉、抓挠皮肤或撕扯皮屑等,以免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乳膏、阿莫罗芬乳膏等;酸类药物,如水杨酸软膏等,也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进行系统治疗。

    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加强体育运动,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观察自身皮肤恢复情况,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诊治。

  • ​​满脸的红肿化脓、月球表面一样凹凸不平、草莓鼻、黑头增生……这些痤疮的问题,有没有困扰你呢?

     

    拥有光滑健康的肌肤,不光是女生的愿望,男生也会非常在意。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就会满脸爆痘,有的人就皮肤光滑得像剥壳的鸡蛋一样呢?改变饮食就能赶跑痘痘吗?

     

    ——这篇文章先告诉你最重要的几个防痘饮食建议。

     

    痘痘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的皮肤真皮层中,有许多的皮脂腺。皮脂腺的排泄管通向毛发的毛囊导管,分泌出来的皮脂会顺着毛发来到皮肤表面上,就是天然的润肤霜、护发素,让皮肤光亮而滋润。你会说:皮脂真是个好东西。

     


    完成使命后,皮脂腺细胞会自行破裂,将内部物质留到毛孔和毛囊导管中,并同时自我溶解,似乎不会带来麻烦。但是,如果皮脂腺细胞分泌过度,就会导致大量的皮脂堆积在毛囊导管口。

     

    皮肤的表面共生着很多细菌,其中有一类特别爱吃脂肪。大量的皮脂就变成了它们享用不尽的大餐。这些细菌吃饱喝足之后会大量繁殖,产生的代谢物会刺激毛孔内壁,导致毛孔壁细胞源源不断地增加。于是悲剧了——形成了「角栓柱」堵塞了毛孔出口。这些东西被氧化之前就是「白头」,如果被氧化了,就会变成「黑头」。

     

    黑头堵塞了毛孔,皮脂却继续分泌越来越多,让毛孔越撑越大,导致炎症反应——皮肤变红、变大、隆起——直到长出一个小脓疱。这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痘痘了。

     

    在痘痘产生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皮肤角质化增加,炎症介质释放增加等。另一方面,皮肤表面的细菌,如痤疮丙酸杆菌,会促进痤疮发生。

     

    还有不少学者认为,痤疮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雄激素过高、孕激素/雌激素不平衡、胰岛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过高、肠道菌群紊乱等很多因素有关。

     

    当然,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父母双方都曾经有过痤疮,那么你长痘痘的几率极大。既然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也只好长期和痘痘努力搏斗了。

     


    治疗痤疮是皮肤科医生的事,这里只和大家分享,什么样的饮食有利于减少和改善痘痘。

     

    饮食真的会影响痤疮吗?

     

    当然!有许多扎实的研究证据。

     

    在农村和非工业化地区,痤疮的发生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002年 Cordain 等人在两个非西方人群中进行了一项研究:基塔万巴布亚新几内亚岛民,和阿奇巴拉圭的狩猎采集者。在大约1300名受访者中,没有一个痤疮病例。

     

    这两个人群的饮食中,都没有西方常吃的谷物、薯条、饼干和面包和甜饮料,而乳制品、咖啡、酒精、谷物、糖、油和盐的摄入量极少。

     

    Schaefer在1971年研究了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土著因努伊人。这些人在传统的饮食习惯下并不发生痤疮,但在引入西方饮食习惯,增加了碳酸甜饮料、牛肉、乳制品和加工食品的食用量后,就出现了痤疮病例。研究者们认为,西方饮食习惯,精制加工食品,很可能就是痘痘的罪魁祸首。

     

    那么,具体来说,哪些食物会有影响呢?

     

    影响痤疮的因素之一:乳制品

     

    牛奶和乳制品,算是目前研究证据最多,也最确切的影响痤疮生长的饮食因素。其原因可能是牛奶中含有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

    IGF-1本身能够刺激皮脂细胞增殖。同时它还能诱导雄激素分泌,增加雄激素生物利用率,这又增加了皮脂的分泌。

     


    2005年,Adebamowo等人发表了在近5万名女性中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牛奶和乳制品消费摄入越多的人,患痤疮的风险越大。痤疮的风险与速食早餐谷物和乡村奶酪(cottage cheese)的消费呈正相关,而这两类食物都与牛奶有关。

     

    2006年,他们又发表了另一组跟踪3年的另一项观察性研究,受访者是6000多名9~15岁的女孩,发现无论脂肪含量如何,牛奶摄入量都与痤疮发生呈正相关。

     

    一项对44例痤疮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痤疮发生与牛奶和冰淇淋的摄入量增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见,除了牛奶、冰淇淋和奶酪等乳制品的摄入也会导致痤疮的增加。没有发现酸奶和痤疮风险相关性,有可能是酸奶中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对抑制痤疮有利,也有研究证明,发酵可以有效地降低牛奶中IGF-1的含量。

     

    有许多人问我,是不是喝脱脂奶会比全脂奶好些呢?在人们的印象中,脱脂奶往往是一个更加健康的选择。但事实正好相反。

     

    2005年Adebamowo等人的研究表明,和全脂奶相比,喝脱脂奶似乎更会促进痤疮。

     

    2008年,Adebamowo等人对4 000多名男孩进行了前瞻性调查研究,同样发现脱脂牛奶更易促进痤疮发生,推测可能是脱脂奶会影响糖皮质激素和转化生长因子的水平,影响体内激素变化。同时,脱脂奶中含雌激素更少。有的生产商在制作脱脂奶的过程中,会加入乳清蛋白,而乳清蛋白似乎也对促进痤疮生长有一定作用。

     

    建议

     

    容易长痘痘的人,要少喝牛奶,尤其是脱脂奶。冰淇淋、奶酪、奶片、牛奶布丁、含乳饮料等含奶食物也需要避免。可以试试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太高、也未添加乳清蛋白的酸奶,如果未发现酸奶促痘,则可以正常饮用。

     

    影响痤疮的因素之二:高血糖指数食物。

     

    现在许多明星都痴迷于「戒糖」,说是戒糖能保持皮肤年轻,让皮肤更光滑。少吃甜食和甜饮料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它们营养价值低,消耗维生素,又会促进炎症反应,对皮肤健康当然是有害无益的。

     

    但是,仅仅戒掉甜味的白糖、红糖、冰糖等,还不能充分获得对皮肤的益处。因为很多添加糖并不多的食物,其血糖指数也会比较高,而高血糖指数的食物,会导致痤疮的发生增加。

     


    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吃下去之后,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升高得又快又陡,而高胰岛素水平会刺激雄激素的分泌,导致皮脂产生增加,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高胰岛素血症会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以及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角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而我们知道,角质的大量堆积就是痤疮产生的重要原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还会影响增加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同时雄性激素的分泌又增加血液中IGF-1的内源水平——这样的恶性循环,会让皮肤的皮脂分泌越来越多,让皮肤变成彻彻底底的「大油田」。

     

    建议

     

    含有添加糖的食物,比如糖果、甜饮料、蛋糕、饼干等都是低营养价值、高血糖指数食物。所以,「戒糖」拯救痘痘肌是靠谱做法。由于精制谷物食物,如白面包、白馒头、白米饭、白米粥等也属于高血糖指数食物,也要控制摄入。

     

    在消化能力许可的前提下,在主食中加入低血糖指数的食材,如燕麦、荞麦、大麦、黑米、藜麦等,非常有利皮肤健康。吃主食之前先吃半碗少油蔬菜和鱼肉类,再开始食用米饭,也有降低血糖反应的作用。

     

    影响痤疮的因素之三:脂肪酸。

     

    许多人都相信,吃太油的食物,会让皮肤也变得更油,于是会开始冒痘痘。其实,脸上的痘痘和摄入脂肪的总量关系并不大,更重要的是脂肪酸的类型。

     

    如果你摄入的omega-3脂肪酸更多,这些脂肪酸能帮你抑制炎症,减轻痘痘。尤其是来自鱼油中的EPA,效果会更好。有研究证明,omega-3具有降低IGF-1水平的能力,这也表明它们可能对治疗痤疮有益。

     

    1961年,美国对1000多名青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吃大量的鱼和海鲜的人很少有痤疮的症状,如黑头、丘疹、脓疱、皮肤过油等。

     

    2008年发表的一项针对5名患者的小型研究显示,在服用以omega-3脂肪酸(包括EPA、硒、锌和铬)为基础的膳食补充剂的患者中,可以观察到痤疮病灶减少的情况。

     

    遗憾的是,我国居民生活中摄入的大部分烹调油富含omega-6脂肪酸,如炒菜常用的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大部分调和油。

     

    我们常吃的鸡肉里,omega-6 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占20%~30%。当然也不能忘记,葵花籽、西瓜子、花生等这些油籽类食物,也是富含omega-6脂肪酸的,有少数研究提示,它们也可能会促进痘痘发生。

     

    不过,omega-6脂肪酸并不是有关脂肪的全部麻烦。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也会升高炎症反应。牛羊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还有蛋糕点心中使用的植物起酥油,也属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的食物,同样可能促进炎症反应。

     

    而经过高温加热的肉类所产生的脂肪氧化产物、美拉德反应末端产物和多环芳烃类致癌物,都会促进炎症反应。特别是烧烤肉、熏肉、油炸肉类等,富含这些有害物质。

     

    建议

     

    日常的omega-3脂肪酸的来源是富含脂肪的鱼类,亚麻籽油、紫苏籽油中含量也比较高。把部分肉类换成鱼类,用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替代一部分凉拌菜用油,对减轻痘痘是有帮助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减少炒菜油本身,就是改善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平衡和减轻痘痘的要点,因为大多数炒菜油是omega-6的来源。不要过高温度、过长时间加热油脂,避免熏烤油炸,也是保护皮肤健康的重要措施。

     

    顺便说一下,有许多人疑惑,到底吃辣会不会长痘。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说明辣椒本身和长痘之间的关系。但是,的确很多人在吃了重口味辣菜之后长痘。

     

    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那些特别「重口味」的辣味食物,一般都有大量的食用油,本身就含有过多的omega-6脂肪酸。
    同时,这些菜都经过高温爆炒、过油或油炸,或者是干锅(长时间小火油煎),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氧化,产生大量的促炎物质,对皮肤健康极为有害。

     

    所以,辣椒很可能是无辜背锅了……如果你不确认的话,不妨吃点新鲜凉拌的小米椒,或完全没有放油烹调的泡辣椒,看看离开油脂、未经加热的辣椒会不会惹来痘痘吧。

     

    除了以上三点最关键的因素,还有哪些食物和痘痘的危险相关呢?请等待后面的文章为您慢慢梳理。先把以上三条建议做到吧!​​​​

     

  • 体癣是由真菌感染所导致,主要以抗真菌类药物治疗为主,如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等。

    1.伊曲康唑胶囊:体癣发病原因比较明确,是由真菌感染所致,主要症状为皮肤出现环形或半月形红色皮疹,并逐渐向四周蔓延,通常伴瘙痒感。体癣的治疗需要清除病原菌,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如果症状比较轻微,主要以外用抗真菌类药物治疗为主,若症状明显或比较顽固,可以结合医生的意见,全身应用抗真菌类药物,如伊曲康唑胶囊治疗。

    2.盐酸特比萘芬片:盐酸特比萘芬片为抗真菌内服药,药物服用后可以选择性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使真菌细胞膜的形成过程中角鲨烯环氧化反应受阻,达到杀灭或抑制真菌的作用。出现皮肤损害伴瘙痒或疼痛,建议尽早到医院皮肤科进行诊断,确定是真菌感染所导致,建议结合医生的意见给予抗真菌类药物进行治疗。

  • 体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其反复发作考虑为真菌残留、感染源未消除、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导致。1.真菌残留:体癣的治疗通常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确保真菌被完全消灭和清除掉,如果在治疗期间或者治疗后,没有将真菌完全清除,就容易再次感染而导致复发。2.感染源未清除:体癣病菌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例如汗布、毛巾、衣物、鞋子等。如果环境中的感染源没有清除或继续接触感染源,可能会导致复发。3.免疫力低下: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体癣复发。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会使机体对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复发的风险。此外,不良的生活环境、个人卫生不好等,都是导致体癣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情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可预防疾病的反复。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