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抗血小板联合抗凝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风险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作用于凝血系统的不同部位。抗血小板药物通常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抗凝药物主要用于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或机械心脏瓣膜患者。在某些临床情况下,可联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最近的情况是为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风险而采用更强化的抗血栓治疗,以及为有长期抗凝适应证的患者临时加用抗血小板药物。心房颤动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通常需要临时联合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在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小剂量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可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原因死亡)和主要不良肢体事件。
但每种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物的联合用药都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每例患者的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进行仔细评估。
血液凝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以及纤维蛋白生成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等药物是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VKAs)、因子X抑制剂(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可抑制纤维蛋白生成。然而,必须记住,对一方的每一种干预都会对另一方产生副作用。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可联合应用,例如,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患者,可使用小剂量利伐沙班(2.5mg bd)和阿司匹林。此外,有抗凝适应证的患者在冠状动脉或外周介入治疗后可能需要加用数月的抗血小板治疗。在特殊情况下,如重度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也可讨论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
然而,应该始终记住,多种抗血栓药物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因此,必须仔细评估联合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适应证和持续时间。
冠状动脉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抗血栓药物被推荐用于这些患者,因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卒中、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和主要不良肢体事件(MALE; 大截肢,急性肢体缺血)明显减少。
不同的研究已经评估了更强化的抗血栓治疗的影响。例如,在CHARISMA(氯吡格雷用于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风险和缺血稳定、管理和避免)试验中,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显示,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的MACE略有减少。
PEGASUS(阿司匹林背景下替格瑞洛与安慰剂比较,在既往心脏病发作患者中预防心血管事件)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长期使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12个月以上有益。在本试验中,对于MACE和男性PAD患者亚组,Vorapaxar也有有益作用。
TRA 2°P(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评估Vorapaxar预防心脏病发作和卒中的效果的试验,trial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Vorapaxar In Preventing Heart Attack and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研究在心肌梗死、卒中或PAD患者中检验了在单药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Vorapaxar的效果。
由于不良反应,卒中臂被提前停药。心肌梗死后患者或PAD患者的MACE(次要终点)减少,但出血风险大幅增加。总之,使用多种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更强化的抗血栓治疗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MACE和MALE事件,但出血并发症降低了这一获益。
几年前,研究者通过阿司匹林联合VKA华法林对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可能对二级预防有益的假设进行了检验。但是,在PAD患者中进行的华法林抗血小板血管评估试验(WAVE,华法林抗血小板血管评估试验)等研究失败了,因为它们不能证明出血风险大幅增加可减少事件。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与依诺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降低了大出血和死亡率(第五组织评估急性缺血综合征策略的研究)。ATLAS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标准治疗加用抗Xa疗法可降低心血管事件) TIMI 51试验首次评估了小剂量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的联合治疗。
在这项研究中,超过15,0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了安慰剂、利伐沙班2.5mg或利伐沙班5mg每日2次联合阿司匹林100mg治疗。利伐沙班使MACE风险降低了16%,使支架内血栓形成减少了31%。利伐沙班组的大出血发生率显著较高,但致死性出血发生率未增加,尤其是极低剂量组。
COMPASS(使用抗凝策略的人群的心血管结局,Cardiovascular OutcoMes for People Using Anticoagulation StrategieS) 研究在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检验了这一理念。COMPASS试验了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利伐沙班(2*2.5mg)治疗冠心病、PAD和颈动脉狭窄(CAS)患者。
全组27,395例患者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包括4,129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PAD或CAS)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MACE和MALE事件均显著减少。正如预期的那样,与安慰剂相比,联合治疗显著增加了大出血,但积极作用超过了这些副作用。
在COMPASS研究中,外周血管和多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被确定为高危人群。VOYAGER PAD(外周动脉疾病血管内或外科肢体血运重建中ASA[阿司匹林]联合利伐沙班的血管结局研究)研究仅纳入了外周血运重建后的PAD患者。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6,564例成功行手术或腔内下肢血运重建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100mg治疗,并被随机分配接受每日2次、每次2.5mg利伐沙班或安慰剂治疗。经过3年的随访,与安慰剂组相比,小剂量利伐沙班组的主要疗效终点(MACE或MALE)显著降低,主要是由急性肢体缺血减少引起。
利伐沙班组和安慰剂组的主要安全性结局(TIMI[心肌梗死溶栓]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7%和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允许使用75mg氯吡格雷进行长达6个月的额外治疗。在使用氯吡格雷75mg的患者亚组中,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在阿司匹林和小剂量利伐沙班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超过30天的患者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加。
COMPASS研究表明,在不同血管区域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小剂量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显著减少了心血管和肢体事件。在VOYAGER PAD研究中,在外周血运重建后的患者中,联合应用这些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物显著减少了MACE和MALE事件。
出血风险必须牢记,尤其是在治疗的第一个月胃肠道出血,但从长期来看,大多数患者的获益超过了初始风险。因此,最新指南推荐阿司匹林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尤其是对于心血管事件高危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
总之,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联合应用在不同适应证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有抗凝适应证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冠状动脉或外周介入治疗后加用抗血小板药物数月。在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中,小剂量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通过减少MACE和MALE事件改善预后。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的每一种联合用药都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在权衡血栓和出血风险的情况下,必须仔细评估联合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适应证和持续时间。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冬天天气寒冷又干燥,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处于缺水状态。少量缺水会影响食欲、引发便秘,如果缺水严重则损害肾脏、加速衰老,更有甚者会诱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有致命风险。所以冬天一定要注意科学补水,“赶跑”以脑梗,拥抱健康!
别看冬天出汗少,但身体却更容易缺水。冬天天气严寒,身体在增加制热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水。但这些水降低了细胞所处内环境的渗透压,造成一种不缺水的“假象”,阻止我们摄入水分,而这些代谢产生的水却不能被人体所用,会随尿液、汗液排出体外,最终,我们血液中的水含量反降低,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有时缺水而不自知。为了能趁早发现、及时补水,我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尿液颜色,巧辨缺水。
尿液中含有一种黄色的尿色素,正常情况下呈透明的浅黄色;缺水时尿液被浓缩,颜色会加深,如果深至深黄色,就表明身体已经高度缺水了。
血液中有83%都是水,缺水会让血液变得粘稠,从而增加脑梗的发病率。
机制一、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是血栓中的“粘合剂”,能黏附胶原纤维形成血栓。水像是“润滑剂”一样,能抑制血小板间的相互作用;在缺水情况下,血小板更容易发生聚集,会最终将胶原纤维、白细胞和红细胞黏附在一起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堵塞在脑血管,就会引发脑部缺血,也就是脑梗!
机制二、动脉粥样硬化
所谓动脉粥样硬化,其实就是一种动脉内膜里出现粥糜样含脂颗粒的病变情况。这里的脂质特指胆固醇。
血液黏度增加会激活内皮细胞,使其加速从血液中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等,脂蛋白内的胆固醇就会堆积形成一种硬质斑块,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又会损伤内皮,从而激活止血过程,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和脑梗的发生。
补水可不是喝水,还讲究科学性,有“两要”“两不要”。
一要:不渴时也要喝水
口渴反应不是神经调节,具有一定的延迟性。所以别管是否口渴,都要喝水;一天中要少喝多饮,以每天2-2.5升水为宜。
二要:早晨起来要喝水
我们的肾脏经过一夜的“加班”,生成了大量的尿液,此时身体实际上处于缺水状态。晨起喝上一杯水,不但能补水防脑梗,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一不要:饭后不要喝水
饭后立即喝水会冲淡消化液,影响胃肠功能。所以尽量做到饭后一小时后再喝水。
二不要:生水不要喝
生水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可能会突破我们的免疫防线,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健康!
水是生命源泉,长期缺水会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关注缺水、科学补水、跟脑梗说“No”!
动脉硬化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一类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因为这种疾病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渐渐患病的,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但是由于该病的复杂性,目前对它发病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是以下的一些相关的因素分析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紧密相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而增进对该疾病的了解。
(1)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4倍。
(2)高脂血症: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3)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4)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5)缺少运动: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状动脉硬化。
(6)肥胖: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粥状动脉硬化风险。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阻抵抗症候群。
(7)过大压力: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8)家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发生动脉硬化疾病遗传,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迭积在血液中,进而促发动脉硬化发生。有的是早发性高血压,或是容易发生血栓等。
在以上的几点原因介绍中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到,多数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较差的人,在年龄较大的时候都可能成为该病潜伏的对象。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要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逐渐改掉一些陋习,为以后的健康作准备。也能增强自身体质,在年轻的时候有更多的体力不断拼搏,创造自己的价值。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跟不良饮食习惯、吸烟、血脂异常等原因有关,通过饮食调整、戒烟、药物治疗去改善。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有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喜吃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的人群,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堆积,造成动脉壁脂质增厚,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此类人群要进行饮食的调整,平时尽量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吸烟:烟中含有大量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此类人群要尽量减少抽烟,能戒烟尽量戒烟,也不要吸二手烟。
血脂异常:人体血脂中含有很多成分,比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平时要注意饮食的控制,尽量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可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多了,除了以上因素的影响,遗传、高血压也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者建议及时就医,以上药物遵医嘱使用。
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各种你想不到的事情可能就被爆出来了,但是真是假,需要我们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别人让你去思考的东西,那么你就彻底的成为了别人洗脑后的韭菜了。
80%的心血管狭窄,在心内科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狭窄了,至少在目前世界上的心血管领域的报道中,还没有见到过80%的狭窄完全消失的个案报道。所以对于这个新闻,我个人还是建议持审慎的态度。
一、血管急性血栓狭窄能消失?
如果是急性的血栓导致的狭窄,血栓经过抗凝等治疗后是可以消失的,这样的狭窄也是为数不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血栓一旦形成,患者可能还没有机会使用上中药,因为心肌梗塞的患者,如果没有充分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等治疗的话,患者的死亡率还会回到原来高的惊人的地步。所以这种血栓恐怕不在讨论之列。
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稳定狭窄难消除?
除外了急性血栓形成出现的血管狭窄,那么就剩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的血管狭窄了,这样的狭窄,多是日积月累和长期慢性的过程导致的结果。对于这样的狭窄,目前是没有有效方法让狭窄消除的,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这样的狭窄是难以消除的。
三、细想一下,真伪自明
其实细细想一下,你就知道这个新闻到底是真是假了。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被抑制和逆转,人类寿命或许可以延长到让你意想不到的年龄。因为目前影响居民寿命最多的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疾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
所以如果一款中药可以让这个过程逆转,诺贝尔奖是没的说了。我建议这个新闻的主人公可以去申请诺贝尔奖,同时还能把祖国医学发扬光大,这事儿如果是真的,恐怕主流媒体比如央视早就全球播报,不用这样人传人的小道消息传播。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相信这些都会有定论,但肯定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如果真的可以逆转,医学指南早就修改了,也不用我们在这里争论了。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对于前列腺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可将前列腺炎治愈。
1.一般治疗:应戒除手淫,避免久坐,不要长时间憋尿,不要饮酒吸烟,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防止前列腺炎持续加重。
2.药物治疗:对于无菌性前列腺炎,可应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药物治疗。存在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应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药物治疗,可起到抗菌杀菌的作用,促进恢复。
3.物理治疗:在药物治疗期间,可搭配进行物理治疗,如手法按摩以及温水坐浴,可增加前列腺组织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组织水肿,改善临床症状。
在治疗期间要遵医嘱用药,经过合理治疗,大多预后较好,可使男性性能力恢复正常。
腹壁疝也叫切口疝,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腹壁疝先观察,对于较大且有症状的腹壁疝需要治疗。
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腹壁疝,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观察和监测其变化,患者需要定期复诊,确保疝囊没有发展或出现并发症。
对于较大且有症状的腹壁疝,可能导致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疝孔脱出到腹壁外,形成疝囊,会引起疝囊扭转、压迫、受损,疝囊易发生嵌顿或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疝囊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感染,可能会导致腹部疼痛、不适、肿块或膨胀感,这种情况下是需要手术治疗的。腹壁疝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疗,建议去正规的医院做相关检查,让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判断。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高能量、高蛋白精细食物进入人们的餐桌;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这些都会在无形当中增加了患有便秘的风险。当然,这些只是诱发因素,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如年龄、不良的生活习惯、肛肠疾病和其他全身系统疾病、心理因素等均会不同程度的造成便秘。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种机能都在减退,肠道分泌液的减少,大肠蠕动的减慢,腹腔盆底肌肉的松弛,都会使大便在肠道中存留过久,大便干燥,引起长时间没有便意或者排除困难;不良的生活习惯,除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食物当中精细食物比重过大之外,平时喝水较少,食量较小,富含纤维素食物摄入过少也会引起大便排出困难。
平时活动较少,导致刺激大肠蠕动的功能减退亦容易引起便秘;抑郁、情绪低落等情志心理因素也会造成便秘:临床中许多相关疾病亦能引起便秘,如痔疮、肠道炎性疾病、肠道肿瘤、直肠前突等肛肠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低钾血症等其他疾病;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中观察到许多年轻女性朋友通过长时间节食减肥,最终引起便秘。
长时间便秘不仅影响生活的质量,而且会引起许多其他并发症,如会加重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便秘时排便需要的力气要比平时要大,这样会增加腹压,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会诱发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会加重或引起痔疮、直肠脱垂等肛肠类疾病;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引起患者情志改变;除此之外,少数还会引起患者皮肤的改变。
当出现了便秘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要确定是否为器质性便秘,如果是疾病引起来的便秘,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一旦治愈,便秘的症状自然会消失,然而临床中更多常见的是功能性便秘,这类便秘的病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疗的困难性。
其次,可以适当改变一下生活方式,经常做一些户外运动,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放慢,减轻压力;饮水要充足,饮水量一天要在1500ml以上,饮食结构要均衡,不仅包含米饭、馒头、肉、蛋、奶等精细食物,还有包括红薯、南瓜、玉米等富含纤维素的粗粮。
再次,学会排便,养成规律排便的好习惯,一次蹲厕所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在厕所不宜进行玩手机、看书等其他活动,应该全神贯注。
最后,如果便秘严重,可以咨询医生选择一些治疗便秘的药物。市场上有许多大力宣传的治疗便秘的药物,但是一定要学会辨别药物的所含成分,含有大黄类的泻药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但是长时间口服这种泻药容易引起黑便病,副作用较大,最好选择一些刺激性小的口服药。
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改善便秘症状,建议去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三氧医学中国行元旦报道:直肠三氧灌注对Covid-19有显著效果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22-01-02 13:50:01)[编辑][删除]转载▼
(三氧医学中国行、麻沸散俱乐部 报道)Covid-19给全球生命健康和经济带来重创,由于没有特效疗法, Lokmanya 医学中心的waidya团队完成了一项三氧直肠灌注疗法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直肠三氧疗法加五毫升小自体血疗法对Covid-19有显著疗效。
研究人员将确诊的60例轻中度Covid-19随机分为两组(在重症监护和使用呼吸机的不列入),每组30人,对照组按国家制定的标准治疗程序,而三氧治疗组直肠灌注三氧40微克/毫升X150毫升,每日一次,共十次,辅以小自体血每次5毫升25微克/毫升三氧和2-3毫升自体血。疗效观察包括:SpO2、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国家制定Covid-19评分、病毒转阴RT-PCR检测天数。在第5天和第10天重复RT-PCR试验。此外,作者还评估了:1. 咳嗽、呼吸困难、持续疼痛和胸闷的临床症状表现(仅针对有症状的患者)的变化,按5点顺序排列: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极重度(5);2.是否转入重症监护病房;3.住院天数,5 死亡,等。
结果显示:直肠三氧灌注组病人的所有上述指标都优于标准治疗组;统计学又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包括病毒转印RT-PCR反应(P=0.01)、咳嗽等症状改善(P<0.05),以及转入重症监护治疗率(P<0.05);标准治疗组2例死亡,而三样组没有死亡,也未报告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认为直肠三氧灌注治疗Covid-19安全有效。作者建议其政府和立法机关积极考虑三氧疗法,不仅可以降低重症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可以减少对贵重医疗仪器的依赖。
编译:三氧医学中国行发起人 安建雄 MD
女人脸上长斑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黄褐斑、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导致。
1.黄褐斑: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通常在日光暴露过多的区域出现,如面部、颈部等。通常与日晒、激素变化(如怀孕或服用避孕药)有关。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是一类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面颊部出现紫红色的蝶形红斑,通常跨越鼻梁和两颧部分。
3.内分泌失调:激素失调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导致脸部斑点,如雀斑或黑斑。
导致女人脸上长斑的原因比较多,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合理治疗。
胃癌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1.5~2.5倍,大约90%的胃癌属于腺癌,可分为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80岁。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胃癌占癌症死亡人数接近四分之一。
一、胃癌可以治愈么?
早期胃癌没有转移时,及时行手术切除肿瘤,有机会治愈,进展期胃癌基本无法治愈。胃癌的预后直接与诊断时的分期有关。迄今为止,手术仍然是胃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
但由于胃癌早期诊断率低,约10%。大部分胃癌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约7%~34%。
二、胃癌患者的饮食调理
胃癌对机体造成很大的消耗,为了保证患者体力和营养的需要,应给予足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热量的摄入。平时应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忌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胃黏膜。
做过胃切除术后,病人一般在1~3天内逐渐恢复肠功能。当肠内气体从肛门排出后,就可进食少量清流食,如米汁、稀藕粉、蜂蜜水、面汤、青菜汤等,每次饮用100~150ml,一日饮服6~7次。
3~5天后应改为流食,如大米粥、小米粥、鸡蛋汤、蒸蛋羹、鸡蛋面糊等,一日吃5~6次。术后1周可吃半流饮食,如面条、馄饨、米红枣粥、烩豆腐等。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以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黄豆芽、洋葱等均不宜食用。
三、胃癌的预防
胃癌的预防主要是减少或消除高危人群所面临的各种致癌因素,降低胃癌发病率。其次,早发现、早治疗。注意身体不适症状,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早期胃癌尽早手术,可延长生存期,增加治愈率。另外,治疗胃癌时,应尽可能采取各种综合治疗方,以法预防复发和转移。
早期筛查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