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斑裂孔手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黄斑裂孔手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表人:医联媒体

黄斑裂孔手术后注意事项包括严格保持眼部卫生、头低位、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复查等。

1.严格保持眼部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洗头洗脸时做好防护,不要让脏水进到眼睛里,以免引发感染。

2.头低位:术后至少在前三天要进行严格的低头,一天24小时,大概每个小时要低头50分钟,休息10分钟,这样坚持三天。

3.避免剧烈活动:术后要禁止眼部进水,避免剧烈的活动。

4.及时复查:术后要定期进行黄斑的OCT检查,看黄斑的愈合情况。如果黄斑没有按照预期的愈合,可能会再次或者多次进行玻璃体腔注射空气,以促进黄斑孔的愈合。

在黄斑裂孔手术后,应谨遵医生给出的注意事项,如身体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斑裂孔疾病介绍: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正中央视网膜全层发生的圆形组织缺损,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部分患者可双眼发病。临床较为常见,可分为特发性与继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裂孔病因不明,其中发性黄斑裂孔常见,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率约为0.004。继发性黄斑裂孔多与黄斑变性、眼外伤、高度近视等有关。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本病可以治愈,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预后较好[1-2]。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出现永久性视力下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通常导致中心视力的严重损害,其中医治疗主要采取的是补益肝肾、养血疏肝、理气解郁等方法,通常可以服用中药、采取针刺和灸法等进行治疗。

    1.服用中药:黄斑裂孔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治疗,比如选择有养血明目、化瘀通络的方剂,常用的有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等。

    2.采取针刺和灸法:中医治疗还可以采取针刺和灸法等治疗方法。针刺主要是刺激相关的穴位,帮助疏通眼部血管,改善眼部微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中医治疗方法并不一定能够治愈黄斑裂孔,尤其是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可能是更为有效的选择。如果患有黄斑裂孔,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黄斑裂孔手术后可能会有视力下降、视觉物体变形、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或白内障、脉络膜上腔出血、结膜肉芽组织增生等后遗症。

    1.视力下降:由于手术过程中剥离了内界膜,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黄斑变性,导致视力下降。

    2.视觉物体变形:由于手术对黄斑部的损伤,可能会导致黄斑部凹凸不平,从而出现视物变形的情况。

    3.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或白内障:如果患者本身有白内障,黄斑裂孔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白内障。

    4.脉络膜上腔出血: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脉络膜血管出现突发性出血,可能会导致脉络膜上腔出血。

    5.结膜肉芽组织增生:眼球壁手术切口部位有瘢痕形成,可能会导致结膜肉芽组织增生。

    如果需要进行黄斑裂孔手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告知相应的手术后遗症。

  • 一、对静脉曲张的初步认识

     

    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长期如此,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血管突出皮肤表面。

     

    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管静脉等也可发生静脉曲张。在中老年人群中,患静脉曲张的比例一直比较高。除遗传因素外,患者中以交警、教师、农民等长期站立工作者为多见。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常无特殊局部症状,但可有下肢酸胀、乏力、疼痛感,或是走起路来感觉两腿发沉,像灌了铅似的,并且症状常表现为“朝轻暮重”。

     

     

     

    二、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有以下表现:

     

    1.静脉曲张下肢浅静脉隆起、扩张、变曲,甚至迂曲或呈团块状,站立时更加明显,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青筋”都看出来了。


    2.肿胀。在踝部、足背可出现轻微的水肿,严重者整个小腿下段都会出现轻度水肿。

     

    3.脚踝、小腿下段等部位皮肤的营养不良。皮肤变薄,脱屑、瘙痒,色素沉着(如局部皮肤较周围皮肤颜色深),湿疹样皮炎以及溃疡的形成。


    4.曲张静脉处疼痛。出现红肿、硬结或条索状物,有压痛。


    5.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表现为皮下淤血或皮肤破溃时出血。

     

    6.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不良。可导致患者抵抗力及皮肤损伤修复能力减弱,容易发生继发感染。也可伴有趾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或停止等表现。

     

    三、预防静脉曲张的方法

     

    1.避免长时间站或坐,应经常让腿做抬高、放下的运动。

     

    2.经常抬高双腿,高于心脏水平,并维持膝盖弯曲,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3.避免经常提超过 10kg 的重物。


    4.保持正常体重,以免因超重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5.每晚检查小腿是否有水肿情况。

     

     


    6.戒烟。


    7.保持脚及腿部清洁,避免受伤。


    8.如腿部皮肤比较干燥,应遵医嘱涂药。

     

    9.晚上睡觉时,将腿垫高约15cm。


    10.养成每天穿着医用弹力袜,运动腿部 1 小时的习惯,散步、快走、骑自行车、跑步皆可。小腿静脉压过高的人,应在每天起床后,就穿上弹力袜,晚上睡觉时再脱下。

     

    四、静脉曲张的治疗误区

     

    热敷能活血化瘀?

     

    除并发浅静脉血栓炎的静脉曲张病人可适当热敷外,其他静脉曲张患者应尽量避免热敷、红外线照射、高温泡脚等。热敷会导致下肢动脉扩张,血流增加,会加重静脉瘀血,使静脉血管更加凸出扩张。

     

    “一针就好”?

     

    所谓“打针”指的是局部硬化剂注射或者叫介入,在六七十年代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而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但由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目前国内正规大医院已不再采用。

     

    单纯的静脉抽剥

     

    对伴有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施行静脉抽剥,如果在围术期处理不当,又可引起深静脉血栓,甚至引起肺栓塞还会危及生命。而对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者,单纯静脉抽剥则有较高的复发率。

  • 说到皱纹,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身上或是脸上都留下了岁月爬过的痕迹,皱纹可以说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象征。

     

    抬头纹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很多年轻人脑门上都长出了皱纹。与同龄人相比,抬头纹较多的话,预示着衰老的提前到来,还说明其内分泌和神经方面出现了问题。

     

     

    除了抬头纹,这个部位出现纹路,也要特别注意,可能身体健康受到了危害。

     

    我们所说的这个“预测”部位就是:耳朵

     

    很多人都不会在意自己的耳朵,更不会想到耳朵还会长皱纹。耳朵上的纹路其实也反应了心脏健康,正常人的耳垂应该是光滑的,如果耳垂出现斜线或者皱痕,就要小心自己心脏的健康问题。

     

     

    耳垂上的折痕又叫做冠心沟。由于耳垂在身体要端部位,对缺血相当敏感。

     

    在上世纪,美国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中偶然发现,凡因冠心病者而死的患者,耳垂部位几乎都可找到一条褶皱,他们从中意外得到启示,立马对有耳垂皱褶者做了心脏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其中90%患有冠心病。

     

    血管堵塞来临前,身体会出现这3种症状

     

    一、胸闷胸痛

     

    在劳动或情绪激动时,会明显感到胸部受挤压,疼痛感强烈并伴随有呼吸不畅,这可能是心脏内血管已经发生堵塞。一般由胸骨后开始疼痛,有时还会发生在手臂或背部,偶尔还有消化不良现象发生。

     

     

    二、头晕头痛

     

    脑部血管发生堵塞,会导致血液流通受阻,不能及时提供给大脑营养就会出现缺氧现象。脑部缺氧就容易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或者用力咳嗽时头痛会明显加重。

     

    三、足部脉搏减弱

     

    脚位于人体的末梢,距离心脏位置也是最远的,血管有问题脚也会有感觉。正常情况下,当用手轻触脚背时,能够感受到脚部脉搏的跳动。但走路一段距离之后,反而摸不到,说明体内血管已经发生了堵塞。

     

    “病从口入”,心血管的堵塞大多和生活习惯有关。除了在饮食上严格要求自己,多吃瓜果蔬菜,少吃刺激性食物,也要注重生活中的小细节。

     

    为了保护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平时应该多做3件事

     

    1、坚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运动,血管的活性不够。经常运动可以促进代谢,使体内毒素更好地排泄,还能消耗过多的脂肪,减少脂类物质聚集堵塞血管。

     

     

    2、多喝水

     

    喝水能够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尤其是早上刚起床或睡觉前喝一杯水,都可以冲刷肠胃,同时还能帮助疏通血管,加快有害物质排出,让血管更加的健康。

     

    3、不要熬夜

     

    对于血管堵塞的人群,千万不要熬夜,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不足会引发内分泌系统失调,免疫力低下,加大血管壁的炎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而增加脑梗的危险。


     

  • 根据资料显示,近7成的民众都有缺乏维生素D的现象。维生素D可以靠晒太阳获得,是大众的基本常识,但为什么还有维生素D不足的现象以及该怎么补充才好呢?

     

    维生素d容易缺乏的人群

    1.减少晒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调查显示,学历高的人减少晒黑,重视皮肤美白和防晒霜,UVB不能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维生素d,即使在运动中。

     

    2.胆道疾病: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必须被胆汁消化。如果由于胆道疾病导致胆汁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进而引起病变。

     

    3.胃不好或胃旁路手术的人:肠胃不好,脂肪吸收不好,维生素D的转化吸收率也低,所以容易缺乏维生素D;而做过胃旁路手术的人,缺乏上小肠脂肪吸收的过程,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率。

     

    4.肝肾功能不佳者:维生素D本身并无生物功能,必须经过肝脏及肾脏的代谢作用后,转化为身体能够利用的化学结构,才能发挥生物功能。

     

     

    5.肥胖者:对于BMI大于30的人群,皮下脂肪会阻碍维生素D向血液循环的释放,血液中维生素D前体浓度会低于正常体重的人群,即肥胖者应多补充维生素D。

    如何补充维生素D?

    晒太阳约可获得80~90%的维生素D;而摄取食物约可得到10~20%的维生素。因此,人体可用的维生素d大部分是晒太阳合成的,怎么晒太阳呢?

    怎么晒太阳可以轻松帮助维生素D合成?

    紫外线照射下,UVB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但UVA不能通过普通玻璃,所以不能通过玻璃通过太阳合成,但UVA能使人体皮肤老化,但当空中出现云和空气污染警报时,UVA会降低50~60%。为了使阳光中的UVB在人体内合成维生素D,建议在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让面部、手臂、腿部或背部晒太阳5~30分钟。

     

    根据研究,SPF大于8的防晒产品就会隔绝肌肤合成维生素D,但一般人不会将防晒产品完全涂满肌肤,所以仍可合成维生素D,建议民众在晒太阳时,可择SPF系数适中约10~15的防晒乳,既可隔绝UVA又可以帮助吸收UVB合成维生素D。

    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有哪些?

    而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又分为动物性的维生素D3,例如:沙丁鱼、鲑鱼、乳酪、蛋黄;植物性的维生素则为D2,例如:黑木耳、大豆、菇类、五谷类等。虽然,许多说法都指出,动物性食品的维生素D3比植物性食品的维生素D2好,但美国内分泌学会针对维生素缺乏的治疗指南,从临床试验中发现,不管维生素D2或D3,人体的吸收和利用率都差不多,皆可作为补充维生素D3的来源,食用补充时应配合脂肪摄取,以帮助吸收。

  • 一天要上三次厕所,48岁的何女士担心自己罹患了大肠癌,所以来到医院想检查一下。


    医生告诉何女士,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虽然一天有三次大便,但是排便习惯很规律,而且大便的性状和颜色也没有什么异常,所以罹患大肠癌的可能并不大。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何女士还是接受了肠镜检查,通过检查,最终排除了大肠癌。


    事实上,像何女士这样的患者不是很多,有些人,一天好几次大便,他们特别担心,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有些人,好几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也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说说,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究竟哪个有异常。

     

     

    第一,一天三次大便,是腹泻吗?


    很多人觉得大便次数太多不好,因为是腹泻的信号,事实上,仅凭次数来判断是不是腹泻,其实并不正确,很多人虽然大便次数多,但是大便的颜色,外观都完全正常,腹泻,通常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没有形状。
    单纯从大便的频率,并不能判断是不是大肠癌,还要看大便的性状,以及排便是否规律。


    第二,三天一次大便,是便秘吗?


    很多人想每一天都有大便,因为觉得大便里有很多毒素,及时排出才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可也有一些人,三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担心,这么久才解一次大便,毒素会伤害肠道。

     


    事实上,是不是便秘,不能只看大便的次数,还需要看大便排出是否困难,大便是否干结,大便的颜色和性状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很正常,那么问题也不是很大。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有的人一天一次,有的人一天两次,有的人两天或三天才一次,但只要大便性状,颜色,排便习惯正常,那么,就无需担心。

     

    大肠癌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癌瘤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本病可以通过淋巴、血液循环及直接蔓延等途径,播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

  • 造就世界上最多死亡人数的传染病是什么?

     

    有人会想起曾经闻之色变的黑色病,有人会想起最近两年的新冠肺炎。

     

    但实际上,结核病才是至今为止人类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

     

    古老而顽固的疾病

     

    虽然不同时期的名字有着差异,但结核病几乎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出现而出现。

     

    在公元前两千四百年,神圣的古埃及金字塔,留给我们的不仅有各种神秘传说,也有木乃伊遗体中的结核病痕迹。

     

     

    在我国马王堆汉墓,其中出土的栩栩如生的辛追夫人遗体上,也能够检测出结核病痕迹。

     

    甚至,考古学家发现,结核病的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甚至能够在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遗骸中检测出。

     

    人类对抗这一古老疾病的经验也是有迹可循。

     

    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警告医生不要接近晚期结核病患者,要让患病者拥有充足的食物、多喝牛奶、增强锻炼,从而强健体魄抵抗疾病。

     

     

    我国古代名医——华佗,也曾在其名著《中藏经》中的一篇《传尸论》中,明确“痨病”具有传染性,同时指出只有抵抗力不够强的人,才会感染这种病。

     

    直到近代,在1839年,这种传染病被一名德国医学家正式命名为“结核”。

     

    而同样是在德国,1882年,一名细菌学家通过抗酸染色法发现了结核病的罪魁祸首——结核分枝杆菌。

     

    在此期间,结核病在欧洲中世纪被称之为“白色瘟疫”,成为当时世界上全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有摆脱这种疾病,仍旧在全力与之对抗。

     

    免疫力究竟有多重要

     

    根据统计估算,全球大概有二十亿人感染了结核病的元凶——结核分枝杆菌。

     

    也就是说,全球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都有患上结核病的风险。

     

    也就是说,你看看周围,平均三四个人就会有一个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这一数字并不是危言耸听,但也不必因此惊慌失措。

     

    因为只要我们免疫力正常,哪怕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一生也只有不超过十分之一的概率会患上结核病。

     

    结核病与免疫力,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之后,只有极少数免疫力低下的人才会发展成结核病。

     

    结核病虽然具有传染性,但免疫力强的人,甚至可能不断接触结核病人都不会发病。

     

    例如西方著名作家大仲马,因为当时西方上流社会对结核病的错误追求,曾热切地和结核病接触,希望自己被传染,却怎么也得不上结核病。

     

     

    但具备有免疫力,并不是说就高枕无忧。

     

    结核分枝杆菌会长期在人体内生存,很难被完全消灭,它静静地潜伏着,当我们免疫力剧烈下降,它就有可能重新复苏,开始在人体内繁殖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目前,针对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是我国儿童必须接种的一类疫苗,就是为了让我们从小就拥有针对结核病的免疫力。

     

    可怕的死亡率

     

    作为一种古老传染病,结核病并不像天花一样,通过疫苗就能够将其解决,也不像鼠疫一样,能够通过清除老鼠来控制。

     

    从发现结核分支杆菌以来,根据统计,一百多年来,因结核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多达2亿!

     

    根据《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2020年,全球结核病病人的病死率为15%!

     

    在曾经,结核病更是一度被认为是绝症,无药可救,也无医可治。这也是结核病曾经被称之为“会传染的癌症”的原因。

     

    在曾经19世纪的中世纪,英国有将近四分之一人因结核病而死。我们也在一系列笔墨中见到结核病的可怕——咳血而死的林黛玉、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

     

     

    因结核病而死的名人更是不计其数,肖邦、雪莱、鲁迅、林徽因……

     

    一直到20世纪,卡介苗、链霉素等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相应出现,才导致结核病的死亡率逐渐降低。

     

    但目前哪怕针对结核病的抗生素治疗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耐药结核病、复发结核病,仍然是让医生头痛的治疗难题。

     

    可以被治愈

     

    不过,在目前,绝大多数结核病患者,只要经过正规的系统治疗,坚持下去,都能够痊愈恢复!

     

    例如2018年的南非选美比赛的冠军塔玛瑞·格林,便是一位痊愈的结核病患者。

     

     

    最开始,患上结核病的她,中断了梦想,觉得自己成为了家庭的负担,但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经过正规的治疗,痊愈后的她一举在选美比赛中夺冠!

     

    她也因此一直在为此宣传,鼓励着更多人——

     

    “我是一个痊愈的结核病患者。结核病是可以被治愈的,得病不需要感到羞耻。让我们携起手来抗击疾病,迎来更光明的未来。”

  • 本文转载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作者:Douglas R. Nordli, Jr. (医学博士)

     

    过去,大多在成人中进行的临床癫痫研究表明,患者的预后不受治疗速度的影响。在开始治疗之前,医生通常会等等,看他们的患者是否再次癫痫发作,之后又会暂停下来,看看是否有几种药物对患者无效,然后把他们送到癫痫专家那里。

     

    这可能意味着持续六个月甚至两年的癫痫。我们并不总是意识到这一点:持续性癫痫对发育中的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自从2018年来到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科默大学儿童医院以来,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新发作癫痫门诊,以使遭遇癫痫发作的儿童能够快速得到一支在儿科癫痫方面拥有特殊专业知识的团队的检查和评估。

     

     

    门诊背后的概念很简单:每个被诊断为患有癫痫的儿童都应该至少看一次专家,而且最好是在他们患病的初期。如果他们看上去病程稳定,就可以被转介回他们的社区医生,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护。我们称之为逆向转诊概念。自门诊开业以来,已经有无数的成功案例,患者得到了迅速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现在已经没有癫痫发作。

     

    我们有更多的工具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癫痫,因此,与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照护患者时相比,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了外科、成像和遗传学进步、饮食治疗、微生物群研究和自身免疫调节,我们是有可能到2030年消除儿童耐药性癫痫的。

     

    由于选择药物的精确度更高,我们即将找出哪些药物对某些遗传疾病有益。对反义寡核苷酸(ASO)的研究、立体脑电图技术,再加上激光消融等外科技术的进步帮助我们更好地治疗癫痫,并达到以前无法触及的大脑部分,如脑岛。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我们已经进行了150余次这样的手术。

     

    在基因确定的癫痫过程中,即使是像生酮饮食这样经过时间验证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更有效和更早的使用。过去,许多中心拒绝对婴儿使用生酮饮食。2001年,我们在《儿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检验了生酮饮食治疗婴儿痉挛的显著效果。最近,芝加哥一家中心的经验(由目前在韩国、芝加哥和密歇根州其他地区的同事撰写)表明,这种饮食在治疗由有害突变导致的发育性及癫痫性脑病方面可以发挥多么显著的效果。

     

    确保儿童得到适当的评估,以便他们得到适当的治疗,这是关键。这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如医生在何处执业,诊所是否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或已被太长的等待名单压得喘不过气。在美国,等待一位儿童神经科医生的平均时间超过三个月,但通过与其他有技能的同事(如执业护士)合作,我们现在拥有足够的人力,来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尽早见到能够熟练诊断和治疗癫痫的临床医生。

     

    尽管逆向转诊概念和持续的医学突破可能会在未来十年中终结儿童耐药性癫痫病,但治疗癫痫仍将要求我们以公共卫生的敏感性和新的紧迫感对待医学,而这在我们特权的学术环境中有时是缺乏的。在一个例子中,创立安格曼综合征治疗基金会(FAST)的父母一开始希望找到治疗方法却受到嘲笑,而如今他们即将找到治疗方法。他们的资金支持了重要的研究,这些研究帮助推动了一系列非凡的成就,这些成就可能很快就会在确定的治疗中达到巅峰。他们的紧迫感和激光聚焦推动了这些进步。另一个例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组织——美国公民癫痫研究联盟(CURE),该组织资助的儿科癫痫研究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组织都多。

     

     

    这些已经创建的杰出群体还在继续受到这些高度奉献的父母启发。我们学术界需要有效地将我们的学术使命与这些群体保持一致。这些父母想要治愈他们的孩子。如果我们明确我们的职业目标,继续把所有癫痫儿童的需求放在首位,并建立有效的联盟,我坚信我们最终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对于癫痫儿童来说,下一个十年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十年。

  •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者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许多人可能分不清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区别,事实上只有约5%的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的,而绝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

     

    甲状腺结节其实并不少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发病率为3%-7%,而且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甲亢。

     

     

    发现甲状腺结节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首先饮食与甲状腺结节发病的研究并不多,我国有研究显示由于碘盐的普及,一般人群患甲状腺疾病的几率有所下降,但研究发现饮食过咸的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另外摄入碘的量也会影响结节的发病,中国医科大学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碘超量地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要高于正常地区,所以碘的摄入量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不宜过高或过低。

     

    综上所述,首先在预防甲状腺结节发生上建议饮食不宜过咸,宜清淡饮食。如果已经出现甲状腺结节,无论是否合并甲亢,都要注意碘摄入不宜过量,不宜过多食用含碘高的海产品如紫菜、海苔等。

     

    甲状腺结节会不会对身体健康有极大影响?

     

    其实发现甲状腺结节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绝大多数的结节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有三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仍有5%左右的结节是恶性的,所以需要先鉴别清楚结节的良恶性,如果是恶性就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其次一些结节过大可能会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或者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这些结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合并有甲亢时,还会出现如心悸、多汗及手抖等的甲亢症状,这时也需要手术或者抗甲亢药物治疗。

     

    再者,如果结节体积小,如直径小于4cm,医生一般会告诉你不需要手术治疗,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结节可能会生长,所以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可每6-12个月随访一次,如果出现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

     

     

    结语

     

    许多人在体检或无意中触摸到都会发现有甲状腺结节,但大多数对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不需要进行治疗,只要注意饮食,密切随访即可。

     

    参考文献:

    [1]《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结节》

    [2]林林,薛晓凤,吕宏彦.甲状腺结节与饮食习惯的临床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6):II》.

  • 饮食治疗可谓是糖尿病患者的根本基础,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达到缓解病情的效果,但是严重的情况就必须去医院进行诊治,这样才可以遏制病情的扩散。以下就详细为大家介绍几种饮食疗法:


    1.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3.蛋白质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4.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对自己身体有益的食品,这是非常关键的,另外,病情严重的话要及时去医院问诊治疗,最后,祝早日康复。

  • 我是一名年轻的作家,平日里总是埋头写作,眼睛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最近,我开始感到眼睛非常疲劳,视力模糊不清,尤其是在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后,我的眼睛更是无法承受。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我我患有黄斑裂孔,并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三个月,我的眼睛依然感到非常累,视力也没有明显改善。于是,我开始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我发现了一个名为“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平台。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注册了账号并描述了我的症状。很快,一位专业的眼科医生与我取得了联系,并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和手术过程。通过在线交流,医生初步判断我可能存在黄斑前膜合并黄斑裂孔的情况,并建议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情。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重新进行了OCT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后黄斑裂孔已经闭合,但黄斑前膜仍然存在。医生解释说,黄斑前膜可能是导致我视力模糊和眼睛疲劳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医生也提醒我,黄斑裂孔手术本身并不能完全恢复视力,需要通过其他治疗手段来改善症状。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也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作为一名作家,我可以在家中就完成整个问诊过程,省去了繁琐的挂号和等待时间。更重要的是,医生对我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让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黄斑裂孔手术后如何调理? 常见症状 黄斑裂孔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眼睛疲劳、中心凹反光消失等症状。该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人群。 推荐科室 眼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黄斑裂孔; 2. 使用抗疲劳的眼药水,如聚乙二醇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等; 3.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适当休息眼睛; 4. 如果存在黄斑前膜等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增强身体免疫力。

  • 黄斑裂孔是影响老年人视力健康的常见眼病,它会导致患者中心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了解黄斑裂孔的成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视网膜组织逐渐退化,导致黄斑区变薄,容易发生裂孔。

    二、外界光线刺激: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尤其是紫外线辐射,会损害视网膜,增加黄斑裂孔的风险。

    三、眼部外伤:眼部受到撞击或受到外力挤压,可能导致黄斑区出现裂缝。

    四、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过长,视网膜容易发生变性,增加黄斑裂孔的发病率。

    五、其他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诱发黄斑裂孔。

    预防黄斑裂孔的关键在于: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

    2.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适当休息。

    3.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特别是高度近视、糖尿病等患者。

    4. 积极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5. 如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

  • 黄斑裂孔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眼科疾病,主要由于玻璃体后脱离导致黄斑区视网膜发生裂孔。一旦确诊黄斑裂孔,建议患者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以避免视网膜脱落和失明风险。

    那么,黄斑裂孔手术的费用究竟是多少呢?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医院级别,手术费用大致在1万元至2万元之间。具体费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术前检查费用:包括眼底荧光造影、OCT等检查,费用约为几百元至一千元。

    2. 手术费用: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费用有所差异。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复位术等,费用约为1万元左右。

    3. 术后复查费用:包括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等不同时间点的复查,费用约为几百元至一千元。

    4. 术后用药费用:包括抗感染、抗炎、促进视网膜恢复等药物,费用约为几百元至一千元。

    为了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建议患者在选择医院和医生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此外,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 黄斑裂孔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指的是视网膜黄斑区域神经上皮层的全层割裂。这种疾病可分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和继发性黄斑裂孔两种类型。特发性黄斑裂孔主要发生在晚年女性,而继发性黄斑裂孔则多见于眼外伤、高度近视等。

    糖尿病是导致黄斑裂孔的一个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这些病变会导致黄斑水肿、囊膜大、神经上皮层割裂等,最终形成黄斑裂孔。在早期诊断时,可以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扫描等技术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除了糖尿病,黄斑裂孔的发病原因还包括眼外伤、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眼外伤、高度近视患者更容易发生黄斑裂孔,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此外,视网膜炎、葡萄膜炎、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诱发或并发黄斑疾病。

    过度用眼、熬夜、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黄斑裂孔的发生。尤其是在强光下过度工作,容易导致黄斑烧伤,从而诱发疾病。因此,50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眼部健康,积极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

    针对黄斑裂孔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炎症、水肿等,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外伤性黄斑裂孔。激光治疗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黄斑裂孔。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眼部保健,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以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

  • 黄斑裂孔,这个看似陌生的名词,却与我们的视力健康息息相关。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央,是视觉最敏锐的区域。当黄斑出现裂孔时,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黄斑裂孔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黄斑裂孔的成因

    1. 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过长,导致视网膜变薄,容易出现黄斑裂孔。

    2. 玻璃体后脱离: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逐渐液化,与视网膜分离,可能导致黄斑裂孔。

    3. 外伤:眼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也可能导致黄斑裂孔。

    二、黄斑裂孔的症状

    1. 视力下降:患者首先会感觉到视力逐渐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

    2. 视物变形:看直线时会出现弯曲、扭曲的现象。

    3. 视野缺损:视野中心出现暗点或盲点。

    三、黄斑裂孔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对于可治疗的黄斑裂孔,如孔缘整齐、无玻璃体牵拉,可以通过手术修复。

    2. 药物治疗: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四、黄斑裂孔的预防措施

    1.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2. 控制近视度数: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要定期检查视力,控制近视度数。

    3. 避免眼部外伤:注意眼部安全,避免眼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

    黄斑裂孔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需要引起重视。了解其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保护视力健康。

  • 我是一名小说家,生活在丹东市。最近,我经历了一场可怕的视力问题——黄斑裂孔。手术后,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担心自己的视力是否会恢复正常。幸运的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个专业的眼科医生。

    通过在线问诊,医生详细了解了我的情况,并开具了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和羟糖甘滴眼液的处方。医生还告诉我,除了按时使用药物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也非常重要。例如,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逐渐恢复了信心,并开始认真执行治疗方案。几个月后,我的视力有了明显的改善。我非常感激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感谢他们让我重获光明。

    黄斑裂孔手术后恢复指南 常见症状 黄斑裂孔的常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变形或失真,通常只影响一只眼睛。这种疾病可能会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但更常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推荐科室 眼科 调理要点 1. 按时使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和羟糖甘滴眼液。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 3. 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柑橘类水果等。 4.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或其他近距离工作,定期休息眼睛。 5.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视力恢复情况。

  • 黄斑裂孔手术是治疗黄斑裂孔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展。然而,手术并非万能,术后可能存在一些后遗症,需要引起患者重视。

    首先,视物变形是黄斑裂孔手术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由于手术过程中黄斑复位,但其功能可能受到永久性损伤,导致患者看东西出现变形。为缓解这一症状,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巩固手术效果。

    其次,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颜色变化,例如看物品颜色加深或变蓝。这种情况通常会在恢复过程中逐渐减轻,患者不必过于担忧。在此期间,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此外,黄斑裂孔手术可能导致白内障加重。手术过程中需要切割玻璃体,可能对白内障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部分患者在术后需要接受白内障切除手术。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负担,患者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眼部再次受到疾病困扰。

    总之,黄斑裂孔手术虽然能够有效控制疾病,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术后,患者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除了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缓解症状:

    1. 观看3D电影:3D电影可以刺激黄斑区域,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2.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眼部休息。

    4.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等。

    5.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眼部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黄斑裂孔作为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成因复杂多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黄斑裂孔的常见原因,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1.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包括眼睛。黄斑区域作为视觉最重要的区域,其功能也容易受到年龄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斑区域的代谢速度减慢,导致黄斑裂孔的发生率升高。因此,中老年人应更加关注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2. 黄斑部囊样变性

    黄斑部囊样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黄斑病变,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血管性疾病、高度近视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进而引发黄斑部囊样变性,最终形成黄斑裂孔。因此,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

    3. 外伤

    眼部受到严重震荡或挫伤时,很容易导致黄斑裂孔。此外,外伤还可能引发其他眼部病变,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眼部保护,避免参与危险活动,防止眼部受伤。

    4.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导致黄斑裂孔的发生。因此,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应密切关注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5. 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黄斑裂孔的发生风险,如长期熬夜、过度用眼、饮食不均衡等。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

    总之,了解黄斑裂孔的成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眼部不适,请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黄斑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包括黄斑裂孔和黄斑变性两种类型。黄斑裂孔通常由眼外伤、黄斑变性或长期光损伤引起,表现为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治疗上,初期可使用贝复舒滴眼液、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若效果不佳,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黄斑变性则多由遗传或年龄增长导致,患者同样会出现视力减退和视物变形。治疗上,可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光动力治疗。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并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黄斑裂孔而陷入恐慌。起初只是偶尔的视力模糊,后来发展到看东西时总是有一个黑点,直到那天我发现自己几乎看不清东西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我找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通过线上问诊,医生告诉我我的情况需要手术治疗。起初我很抵触,毕竟手术总是让人感到恐惧。但是,医生详细解释了黄斑裂孔的发展过程,以及不手术可能导致的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我的心中开始有了些许的准备。

    医生还告诉我,手术并不是非常紧急,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这个消息让我松了一口气,因为我确实没有立即的时间去做手术。医生也建议我在手术前,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取,以免加重病情。

    现在,我已经做好了手术的准备。虽然仍然有些担忧,但我知道这是我恢复视力的唯一途径。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那位医生,他们让我在最需要的时候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黄斑裂孔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黄斑裂孔的早期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看东西时有黑点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 推荐科室 眼科 调理要点 1. 及早就医,避免病情恶化;2.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取;3.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4. 手术治疗是恢复视力的有效方法;5. 手术后,需要注意眼部卫生和定期复查。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