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伴随着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全面推广,我国乙肝患儿数量逐年减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哪个家庭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感染乙肝病毒,但是,万一我们非常不幸的遭遇了儿童感染乙肝,该怎么办呢?孩子需要抗乙肝病毒治疗吗?可以用哪些药?如何选择用药?……
一、乙肝患儿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1、处于免疫耐受期(血清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HBV DNA水平 > 2×108IU/mL,ALT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儿童,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尚存有争议。
2、如果已经是活动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患儿,则需要及时抗病毒治疗;此时,乙肝患儿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病毒DNA复制、改善肝功能,但是需综合考虑治疗的安全性及耐药性问题。
3、对于HBV DNA阳性,ALT在正常范围内的患儿需进行肝组织学评估,如肝脏组织学分级G≥1,应该抗病毒治疗;对于年龄1-7岁的患儿,即使缺少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在充分沟通及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二、目前可用于乙肝患儿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哪些?
1、普通干扰素(IFN-α):适用于年龄≥1岁的患儿
2、长效干扰素(PegIFN-α): 适用于年龄≥5岁的患儿
3、恩替卡韦(ETV):适用于年龄≥2岁的患儿
4、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适用于年龄≥2岁、且体重≥10kg的患儿
5、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适用于年龄≥12岁、且体重≥35kg的患儿
三、乙肝患儿应该选择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还是口服药抗病毒治疗?
1、符合乙肝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的慢乙肝患儿,可以根据年龄、体重选择对应的口服药抗病毒药物治疗。
2、对于ALT升高、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儿:应用普通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实现HBeAg的转换(HBeAg转变为抗-HBe,见于“大三阳”转“小三阳”)。
(1)普通干扰素(IFN-α),推荐每周3次,疗程24-48周
(2)长效干扰素(PegIFN-α),推荐每周1次,疗程48周
3、符合以下情形的患儿,则建议长期应用口服药抗病毒治疗:
(1)ALT升高、HBeAg阳性患儿,普通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治疗后未能实现HBeAg的转换的
(2)ALT升高、HBeAg阴性患儿
(3)乙型肝炎肝硬化患儿
需要熟悉的几个英文缩写: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像以前我们父母那一代的人,有乙肝,真的不能怪他们,那时候社会对于乙肝的防范意识都没有那么强,那时候能吃饱就不错了。一旦家里人有一个人有乙肝,很可能导致自己配偶和孩子都被出现乙肝病毒感染!
当然,就是不清楚是你公公先有乙肝,还是婆婆先有乙肝,然后由于夫妻生活导致互相感染,或者说两个人没结婚之前都有乙肝,也因为当时医疗水平,大家也不会去关心乙肝母婴传播事情,所以你的老公极有可能是来至于你的婆婆,母婴传播感染的!
但是,不要担心,目前我们国家在乙肝的预防治疗上基本上已经非常成熟了,尤其是在乙肝疫苗的使用上,现在孩子一出生就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所以,你应该第一时间检查自己是否已有乙肝保护性抗体,如果有,那么基本上也不用担心,哪怕你老公有乙肝,你们夫妻生活也不会让你被乙肝病毒感染。
当然,我们说通过注射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并非有了就是管一辈子的。正常情况下,五六年后就会出现抗体浓度降低,尤其是你老公本身还有乙肝,你降低速度可能会快一些,但也只要两三年定期检查乙肝抗体浓度是否低于10就好了,一旦出现降低比较大,及时补种即可,一般就不会感染。至于你公公婆婆,你跟他们正常生活接触,不管你是否有保护性抗体,你都不会被感染!
接着,说说家里人患有乙肝的问题,建议都要去做一个肝功能、肝脏B超和乙肝病毒定量检查,看是否有转氨酶升高,乙肝炎症出现以及体内病毒数量。如果肝功能正常,未发现有肝脏的炎症损伤,那么也不需要治疗,它们都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乙肝肝炎患者,只要每年定期做好以上检查即可,因为乙肝病情有时候会随着身体健康状况改变而变化的!
当然,如果发现他们有谁,出现了乙肝病毒复制异常活跃,而且出现肝功能酶学指标升高,肝脏出现炎症损伤,那么一定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防止乙肝向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
最后,再说说你跟你老公生孩子的事情,如果你没有抗体还是建议你补种疫苗的,当然实在补种后发现依然没有抗体,那也正常,毕竟接种乙肝疫苗总会有5%-10%的人是无法产生抗体的!
但注意:并不代表患有乙肝的夫妻就不能生出正常的孩子,目前只要做好乙肝病毒阻断,孕前尽量降低病毒量,孕后定期检查,出生时做好乙肝疫苗以及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阻断乙肝病毒出现母婴传播,那么你的孩子也基本上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了!
一、 婴儿乙肝疫苗副作用
婴儿是主要打乙肝疫苗的,但由于婴儿身体较弱,所以一般会有副作用的,那么婴儿乙肝疫苗副作用是什么呢?婴儿注射疫苗都有一定的风险,不过风险很小。不良反应有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触痛、疼痛,2-3天内自行好转。罕见不良反应有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持续1-2天,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好转。接种部位可出现硬结,1-2个月可自行吸收。乙肝疫苗的注射是宝宝按照国家计划内免疫016的方案进行的,一般没有什么副作用,不过如果宝宝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黄疸的情况,建议先观察下,如还没有恢复的话即刻就诊。
二、新生儿满月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新生儿满月可以打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但是有些东西需要知道,新生儿满月打乙肝疫苗注意事项是什么呢?注意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满月打乙肝疫苗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疫苗有抗原,为了接种后出现发烧现象,要让宝宝多喝水。当宝宝接种处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时,家长可对患处进行热敷。
三、打完乙肝疫苗后的禁忌
在打完乙肝疫苗之后,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那么打完乙肝疫苗后的禁忌是什么呢?注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后,正常情况下,在饮食上都是有要求的,不能饮酒,不能吃辛辣的食物等等,这种情况应该保持到抗体产生之后比较好。接种乙肝疫苗后,如果抗体滴度过低,还是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的,当滴度值大于10时,是可能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的入侵,但如果小于10时,而病毒数量多时,还是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的,这时就需要在注射一针加强针。
四、乙肝疫苗副作用潜伏期
乙肝疫苗副作用有一定的潜伏期,有些人不知道的话就会瞎担心,那么乙肝疫苗副作用潜伏期是什么呢?一个疾病的潜伏期一般指的是从感染上这个疾病到出现临床症状,而乙肝的潜伏期就包括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携带状态指的是乙肝病毒感染了人体,但是没有造成相关的临床症状。乙肝疫苗副作用的潜伏期通常为6周-6个月,平均为3个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机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治疗及时,那么乙型肝炎病毒就会被迅速清除。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的疾病,通常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等。
乙肝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通常为6周到6个月不等。潜伏期的病人通常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乙肝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及性传播。
从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为乙肝潜伏期。乙肝潜伏期一般为6周-6个月,其间无明显症状,所以不易被人发觉。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
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6周-6个月,平均3个月。
潜伏期的长短与受传染的途径及感染病毒多少与人体的抵抗力有一定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注射(或输血)感染的潜伏期较短,平均约65天左右,经体液或口感染的潜伏期较长,平均约98天左右。
乙肝病毒携带者潜伏期可长可短,长者可达数十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患者的遗传、种族、年龄及感染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众多的迁延性和活动性肝炎,甚至于肝硬化常常由病毒携带者发展而来。
一般认为,慢性病毒携带者的15%-20%可能向显性肝炎方向演变。
因此,病毒携带状态更像是潜伏在人体中的一枚不定时炸弹,可能在一些外因(诸如重度疲劳、酗酒、悲伤等因素)和内因(重叠感染其他病毒、病毒基因变异等因素)作用的条件下,突然发病。
因此,把病毒携带者视为不稳定的高危人群是恰当的,及时的防范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是有“乙肝携带者”这样的说法,慢性乙肝分为6种类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型慢性乙肝患者,小三阳型慢性乙肝患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隐匿性乙肝患者和乙肝肝硬化)。
这个“携带者”的身份并非终身不变的,随着年龄和免疫状态的改变,携带者随时可能会转变为肝炎患者。
1 免疫耐受期 (人体与病毒和平共处期)
一个人感染了乙肝病毒,首先是进入“免疫耐受期”。这一时期免疫力不能分辨乙肝病毒和自身组织,所以误认为病毒是自身的一部分,人体和乙肝病毒和睦相处,不发生对抗。
所以这个时期乙肝病毒复制很高,但肝功能是在正常范围。处在这个时期的乙肝感染者,我们就称之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2 免疫清除期 (免疫力与病毒战斗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免疫力的增强,免疫力开始对乙肝病毒进行辨认、杀灭和清除,所以被称为“免疫清除期”。在人体和病毒的战斗中,就会出现肝功能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量波动和降低,肝脏开始出现炎症。因而,病毒携带者也就转变成了“(大三阳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这个时期,人体免疫力正在杀灭病毒,如果加上药物的帮助,就很容易控制乙肝病情,因此“免疫清除期”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时期。
3 非活动期 (免疫力胜,病毒受控)
随着免疫力对乙肝病毒的清除,病情进入了第三阶段的非活动期,也称“低复制期”。这个时期乙肝病毒基本被免疫力控制住了,乙肝病毒转阴或者病毒很低,肝功能也恢复正常,病情又处于稳定阶段,这一阶段的乙肝感染者称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4 再活动期 (病毒反败为胜重新活跃)
随着年龄的增大或者免疫力的下降,有部分病人免疫力控制病毒的能力下降,乙肝病毒会再次开始活跃复制,病情就进入了第四阶段的“再活动期”。
这一阶段的乙肝病毒量升高、肝功能不正常,肝炎活动明显。所以进入这一阶段,“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就又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了。肝病恶化也往往出现在这一时期。“再活动期”也是乙肝治疗的重要时期。
如何看待“医生说不需要治疗”?
经常有乙肝病人在门诊时告诉我:“有医生说不需要治疗!”是的,乙肝病人经常能听到医生说“不需要治疗”这样的话,那么该怎么去理解和看待医生的这个说法?
首先,可能医生表达不清晰或者患者理解有偏差。
乙肝感染后,只有在免疫清除期和活动期,才是用药治疗的最合适阶段,携带者的阶段并不需要用药。因此,如果病人当时处于“携带者”状态,感染科医生一般会告诉病人:暂时不需要治疗,但要定期复查看医生。
之所以被断章取义,可能是医生当时病人多、解释不清晰,没有特别强调“暂时”,也没有强调“定期复查”;或者是病人没有全面理解这句话,只是注意到“不需要治疗”这半句,忽略了另外半句。
其次,可能是部分非专业医生的说法误导了病人。
我国各级医院之间的医疗水平还是有不少差距的,而且现在医生专业分得很细,医学发展快,一些非专科医生对乙肝的知识了解不足,确实会告诉病人“乙肝携带者不用治”、“没药治”。
这些非专科医生自己都不知道“携带者”只是某个时期的一种状态,也不知道发展为肝炎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因而没有强调定期复诊看医生的重要性,结果误导了病人。
别因为“没有不舒服”,就不去看医生做检查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这主要是说,肝脏得了疾病(肝病),通常都保持沉默状态,不会告诉你它生病了,也就是说肝病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自己感觉不到有哪里不舒服,如果没有去医院检测的话,往往不知道肝病已经有了病变。这与肺、骨骼等器官不一样,肺病在早期就会有明显的咳嗽和气喘等症状,骨头有病变都会有疼痛、行动不便等症状。
乙肝就是这样,多数乙肝患者不知道自己有乙肝,都是通过入职体检、或者婚检、献血等等验血检查时才发现的。正因为没有症状,很多乙肝感染者也就不重视,不去及时诊治,从而导致疾病慢慢加重,耽误了治疗时机。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乙肝携带者定期检查和定期看医生的重要性。
我们判断乙肝的严重程度,不是看有没有不舒服,而是要定期(半年到一年一次)看专业的肝病医生,定期复查来判断病情。检查一旦发现携带者发展到了肝炎阶段,就需要抓住机会及时治疗。
3月23日,“错换人生28年”的90后小伙姚策,因病救治无效去世。
28年前姚策出生时被抱错,两个孩子和身后两个家庭的命运线就此被改写。而这个原本应该被时光掩埋的秘密,却随着2020年姚策查出患有肝癌被揭开。养育了姚策28年的母亲准备割肝救子时,才发现儿子并非亲生。
而他的肝癌,很可能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这个年轻人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猝然离世,网友在惋惜其命运多舛的同时,再度开始关注乙肝。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微博
乙肝有几种常见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都有可能导致感染乙肝病毒。而姚策的乙肝,就是来自乙肝传播中占比最大的母婴传播。
姚策的生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通过母婴传播把乙肝的病毒传染给了孩子。
出生后被抱错的姚策在养母家庭中长大,直到2岁半入园体检时,才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虽然后来进行了积极的治疗,但已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但事实上,母婴传播是可以阻断的。
图源:IC photo
如果姚策的生母及家人及时进行母婴阻断,姚策的悲剧和这两个家庭“错换28年”的命运很有可能就不会发生。
乙肝的母婴阻断,分为孕前阻断、孕期阻断和生后阻断。
孕前阻断是指对准备妊娠的女性进行筛查,项目包括乙肝五项、HBV-DNA、肝功能、肝胆彩超。也就是在备孕期间就要去查一查,看是否有乙肝,再根据医生的建议,考虑是否适合备孕及怀孕;如果姚策的亲生父母能在怀孕前就有乙肝预防意识,怀上健康宝宝的几率就要大很多。
孕期阻断则是指在孕24-28周[1]进行阻断筛查,对于HBV-DNA>2×106IU/ml的孕妇进行降病毒治疗,具体药物选用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酯[2-3];对于病毒量在2×104IU/ml至2×106IU/ml的孕妇,如果一胎阻断失败,有强烈阻断意愿的也可以进行降病毒治疗,对于HBV-DNA<2×104IU/ml的孕妇不建议治疗。
即使孕前和孕期没注意,婴儿出生之后仍然有阻断办法。因为,虽然多数患者不需要孕前或孕期阻断,但所有乙肝患者均需要生后阻断。
很遗憾,这有可能拯救姚策命运的第三道防线,却再次被错失。
生后阻断是指生产后尽早(一般在2小时之内)给孩子注射乙肝疫苗10μg和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并在第1、6月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
在孩子接种完第三针乙肝疫苗之后要还要检查乙肝五项,医生据此来确定阻断是否成功。
尽管母婴阻断的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但也可效降低乙肝的传播与感染风险。
图源:IC photo
乙肝这件事,其实说小不小,说大也大。
通常人们提到的乙肝,是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即慢性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算是乙肝大国,全国约有9000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占比约为1:14。
更贴切点说,如果你正在和14个人开会,可能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感染者;
再比如逛一个大型超市或挤地铁,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有可能有几个是乙肝病毒感染者。
因此,乙肝离我们并不远。
Dr.京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用品与饮食卫生;远离烟酒、多吃绿豆、百合、山药等可以养肝的食物;保护小心“肝”,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
“错位人生”28年的姚策离开了,不谈人性与道德,但是如果他的亲生父母早点知道母婴阻断的重要性,他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感叹过后,更应该引起重视的,就是乙肝疾病知识的传播,希望每一个降临这个世界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乙肝患者鼻子出血,可能是由于乙肝导致凝血机制不佳,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或者乙肝患者体内血小板减少导致。可以通过积极治疗肝脏疾患、多补充水分和营养、注意用鼻习惯等进行改善。
1.积极治疗肝脏疾患:必须积极治疗肝脏疾患,促进肝脏功能正常,利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促进鼻腔黏膜出血症状改善。这样可以改善肝功能,进而改善凝血功能,是最好的解决出血的办法。
2.补充水分和营养:多饮水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毒素排出体外。多食用容易消化吸收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促进鼻腔破裂黏膜恢复愈合。需注意不要用力擤鼻涕,防止鼻腔出血加重。
3.使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薄荷油滴鼻,保持鼻腔湿润,防止鼻腔黏膜干燥破裂出血。
除以上方法外,如果出血严重或经常发生,可能是由于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