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先天性桡骨小头半脱位怎么办?

先天性桡骨小头半脱位怎么办?
发表人:医联媒体

先天性桡骨小头半脱位通常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 手法复位:对于婴幼儿期间的桡骨小头半脱位,可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在复位后,通常需要使用石膏进行固定,促使桡骨小头功能恢复。

2. 手术治疗: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桡骨小头无法得到复位,可通过桡骨小头切开复位术、桡骨小头切除术等进行治疗。具体采用哪种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如果有先天性桡骨小头半脱位治疗的需求,应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先天性桡骨小头半脱位疾病介绍:
桡骨小头半脱位是小儿肘关节在伸直位突然受到纵向牵拉,造成肱桡关节间隙加大,关节腔内负压骤增,将关节囊和环状韧带卡在肱桡关节间隙,环状韧带向上越过桡骨头,阻碍桡骨头回复原位。桡骨小头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疼痛和活动障碍,一般没有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手法复位和固定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急诊科平静的夜晚被一位父亲急促的喘息声打破,只见一位焦急的父亲抱着3岁左右的小孩儿快步跑入急诊室,身后是同样焦急、疑惑、无奈的一家人。“大夫,你快看看我家娃娃,突然就不让碰手臂了,平常喜欢玩的玩具,今天说什么也不碰,给他好吃的,他也不伸手拿”父亲激动的问道。

     

    医生马上开始检查,先是伸手准备去拉小孩儿的左手,小孩躲闪了几下便开始嚎啕大哭起来;一旁的爷爷显得有些激动:“前几天我都是牵着他的手玩耍,今天怎么都不牵我”。“来,用那只手拿住叔叔的笔”大夫打趣的逗着小孩,小孩眼里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拿,却又怎么都不伸手。在医生再三的“哄诱”下,小孩侧了下身子,试图换只手拿。“用另一只手,好吗?”医生说道。重复了好几次,孩子就是不肯拿。“来,宝宝,把手给叔叔看看”。小孩逐渐平静下来,只见医生一手抓住小孩的上臂,一手放在小孩的手肘下。

     

     

    前后拉伸,旋转了一下,小孩停止了哭泣。“你们有牵过小孩的手臂吗,或者有摔倒什么的吗?”医生问道。“有!前天接小孩回家,他非要荡秋千,说是在幼儿园没玩够,我和他妈妈就抓着他的手臂,来回荡了好几次”父亲回答道。“这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医生解释到。

     

    相信很多家庭都碰到过这种问题,那么,给大家科普一下桡骨小头半脱位。肘关节是有桡骨、尺骨以及肱骨组成的一个关节,外周有韧带和肌肉组织包绕。但是对于刚开始发育的小孩来说,这些韧带、软组织是薄弱的,在外力的牵拉下,桡骨小头很容易脱出,造成小孩的手肘不能动,韧带、软组织一旦受损,恢复速度缓慢,脱位的可能性就会变大,很大的可能再次发生脱位。

     

     

    肘关节的韧带和软组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厚实,因而这个病好发于小孩子,而随着小孩长大,一般不在发生。小孩子因为太小,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当桡骨小头脱位发生的时候,为了避免疼痛加重,他们都会选择不在去运动手臂、肘关节。

     

    那么,怎样避免宝宝桡骨小头半脱位呢?避免大人领小儿上台阶、牵拉胳膊,避免小儿自己提重物,观察小孩是否有外伤史。当发现小儿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时候应该及时就医、复位,复位后予以屈肘位悬吊一周左右,在平常穿衣中应注意先穿患肢,在穿健侧的衣袖,避免再次牵拉,限制小儿患肢的活动量,防治脱位的再次发生。

  • 今天我们要讲的病是小孩子特别容易发生的一种外伤性疾病:桡骨小头半脱位。发病的原因是家长不当牵拉孩子的小手,特别是喜欢牵着小孩走的爷爷奶奶。

     

     

    很多家长并没有重视这一块,这次为什么讲到呢?主要是因为我一个朋友突然电话找我咨询,我才想起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点。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也希望我们不管是父母还是上一辈的老人,带孩子的时候都能避免这个错误做法。

     

    小孩发病的症状是什么?

    手动不了,不愿意去拿任何东西,哭闹不止,这个就是桡骨小头半脱位最典型的症状,因为大多发生在4岁以下,所以还不会太流利的表达,常常是以哭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伴随的是整个手臂不能动弹。尤其是在大人牵拉了小孩的手以后出现的哭闹,千万不要认为是小孩子的无理哭闹,要在意一下是不是小孩子手臂都动不了了。

     

     

    为什么小孩子会发这个病呢?

    讲出来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因为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环状韧带还没有发育完全,环状韧带就是保护桡骨小头不脱位的重要装置,4岁以后大部分小朋友就会长好,之后就不太容易会发作。

     

     

    脱位了怎么办?

    桡骨小头半脱位是最容易诊断及治疗的疾病,有经验的医生直接就可以从症状判断出来,但是必要时还需要拍片排除是不是有肘关节骨折的可能性。一旦小孩子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的症状,及时的将小孩送到医院进行手法复位,不需要打麻醉,手法复位后也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固定。手法复位过程通常也很简单,通常几秒钟就能搞定,除了极少数情况不能很好地复位需要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方法如图:先将前臂旋后,伸肘稍加牵引,拇指压肘前桡骨小头处,屈曲肘关节,必要时前后旋转前臂,可感到复位的响声,复位后肘部及前臂可活动自如。(如果这段专业的话能看懂,家长其实也可以尝试复位)

     

    桡骨小头半脱位一般没有后遗症,但也应该尽量避免发生,特别是爷爷奶奶带小孩的时候,千万不要猛烈地提拉小孩的手,尤其是边旋转边提拉就更容易脱位了。平时牵拉小孩的手时,如果能连着袖子一起拉,将大大减少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机会,你知道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都有恐艾的心理,的确艾滋病属于一种非常麻烦的疾病,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并没有办法彻底治疗病症。很多年轻人在有高危性行为之后,特别担心自己出现了艾滋病。不过艾滋病也有潜伏期,有些患者大概是半年左右,也有一些患者甚至可以达10年。

    在人们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到出现艾滋病的一些并发症状,中间的这段时间就叫做潜伏期。而其实严格来讲,潜伏期也应该包括窗口期,也就是感染之后血清当中检测不出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是两周到三个月左右,所以当患者首次检查是阴性的时候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过一段时间再次来医院复查。

    艾滋病的潜伏期究竟是多长时间其实我们也不能给大家一个确切的回答,因为每个患者的潜伏期长短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患者只有半年时间左右,而有些患者可以达20年的时间,差别也非常的大。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绝大多数患者平均时间是两年到10年左右,处在潜伏期的时候体内的血液乳汁和阴道分泌物里面都含有很多艾滋病毒,跟发病患者一样,同样具有传染性,并且传染的几率也比较高。

    在被艾滋病毒感染之后,患者在发病之前,也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潜伏期,患者如果能够了解潜伏期的症状,这样就能够更早去医院进行治疗。艾滋病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在这段时间内,人体内的艾滋病毒在持续的繁殖,破坏性非常大,虽然从外表看不出来,可能一些人也没有自觉症状,但如果做检查会发现血液CD4淋巴细胞计数不断下降。

    现在性观念比较开放,有很多年轻人会有不当的行为,这样就会增加艾滋病的发病几率,所以不少人在有高危性行为之后都会特别担心。艾滋病的潜伏期有的时候比较短,有的时候可以长达10年左右,在潜伏期患者体内的病毒也在持续的繁殖,而如果能够及早去相关机构进行检测,这样人们也能早早进行治疗。

  • 众所周知,每个女生都会来月经,大部分女生都吃过“大姨妈”带来的苦。

     

    关于月经的女性问题层出不穷,有些女性月经量过少或者过多,有些经期痛经严重,还有些甚至有过一个月来两次月经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一种情况。

     

     

    一般来说,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在20至36天以内,但有些女性反映,有的时候“大姨妈”刚走,身体舒爽没几天,居然又来了,这到底是为何?

     

    (1)排卵期出血

     

    一般来说,一个月内的第二次“大姨妈”,都属于排卵期出血。这一次通常表现为少量咖色分泌物,持续时间有可能只有半天,有可能长达三天,但通常不会超过一周。

     

    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排卵痛、腰酸等症状。

     

    (2)功能性子宫出血

     

    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功血”,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量多、经期延长,或是不规则出血。

     

    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持续出血,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建议尽早处理,以免引发其他身体疾病。

     

    (3)外部激素

     

    有些女性为了爱美,会吃一些含激素类的补品,很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调,出现月经絮乱的情况。

     

    (4)妇科疾病

     

    如果阴道不规则出血,还有可能是其他的妇科疾病导致的。比如说宫颈息肉、急性阴道炎、宫颈癌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等等。

     

    可见,一个月来两次月经并不是小事儿,有可能是身体某些疾病的表现。所以女性如果出现这类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查出病因。

     

     

    除了对症施治之外,女性要想缓解月经絮乱的问题,也要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调理,以下几点要做到:

     

    1、多吃新鲜果蔬

     

    饮食最好清淡,不要大量进食辛辣酸涩的刺激性食物和过于油腻的食物,特别是经期。

     

    2、调节情绪

     

    都说女生不要经常生气!不仅容易引发乳腺增生,还有可能导致月经絮乱,痛经、经期不准等等症状。所以,平时可以借助听音乐、运动等多种方法来解压。

     

    3、经期勿过激活动

     

    在月经来潮前几天一直到月经结束都尽量不要太过劳累或进行过于激烈的活动。

     

    4、注意私处卫生

     

    女性稍不注意私处卫生,就容易导致各种妇科疾病。平时一定要及时清洁私处,特别是在性生活后。

     

    最后,希望各位仙女的“大姨妈”都按时按点地来,少点折磨,快乐做女人~

  • 说起辅酶Q10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吧,但是它对于人体来说确实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参与人体的呼吸,而且还可以保持细胞的完整性。辅酶Q10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一些肉类中,人体也可以产生这种物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合成辅酶Q10的量在不断减少,而且我们的很多生命活动都在消耗这种物质。今天我来分享一下辅酶Q10的相关知识。

     


    1.辅酶Q10有什么作用?


    延缓人体衰老:目前有一种理论认为人之所以衰老是因为我们体内产生的氧自由基对我们的遗传物质、蛋白质、脂质等产生损伤,而辅酶Q10可以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可以维持线粒体细胞的完整性,而且还能增强人体抵抗外界有害因子的损伤,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有助于延缓衰老。


    防治心脏病:如果人体缺乏辅酶Q10的话,那对于心脏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辅酶Q10可以促进心脏肌肉的代谢,可以提高心肌的功能,从而有效降低心脏病的猝死率。


    缓解疲劳:辅酶Q10可以增强线粒体的功能,而线粒体可以为人体提供足够多的能量,服用这种辅酶后,人的精力和体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横扫疲劳;实际上也有不少的运动员也在服用这种辅酶,从这也能说明它的作用和效果。


    提高人体免疫力:上面说了,辅酶Q10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它的这种能力可以说比维生素E强接近50倍,从而能增强人体的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力。

     


    2.辅酶Q10虽然好,但是有些人是不能服用的:


    一些未成年人是不适合服用的,因为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另外对于备孕、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妇女也是不能吃辅酶Q10的,因为这对婴幼儿的发育不利;此外对于这种辅酶过敏的人也是不能吃的。


    可能很多人觉得过敏不就是起皮疹、皮肤瘙痒吗?能会有什么危害?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确实大多数的过敏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害,但是如果过敏厉害了,它会使咽喉部充血、水肿,这些增大的组织可能会堵塞呼吸道,从而引起窒息而使人死亡。


    最后小结:辅酶Q10对于中年人来说可以延缓衰老、防治心脏病、缓解疲劳和提高免疫力。

  • 系统性红斑狼疮潜伏期长度是不确定的,潜伏期可以是几个月到数年不等。潜伏期指自感染或发病的初始阶段,到出现明显症状之间的时间。系统性红斑狼疮因个体之间的差异、环境因素、基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潜伏期可以是几个月到数年不等,有些患者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在多年的时间内逐渐发展并表现出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症状可能是非特异性的,比如疲劳、关节痛、体重下降等,而这些症状也可能被误诊或归因于其他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担心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且身体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去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了解具体情况,再针对性治疗。

  •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肺癌会不会传染?;二是肺癌会不会遗传?

     

    先回答第一个方面问题:肺癌会不会遗传?

     

    肺癌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至少从国内和国际的研究来看,肺癌是不传染的。它不像我们得了肺结核一样,有明确的结核杆菌,可以通过呼吸等近距离接触,飞沫来传染;它也不想我们的肺炎一样,有一些明确的致病菌,经过呼吸道传染;它也不像我们某些疾病是可以通过血液或者消化道传染,甚至它跟我们女性宫颈癌、肝癌等癌症也是不一样的,这些癌症还有有时候会包括一些感染因素在里面,比如宫颈癌中有HPV、肝癌有的有乙肝病毒传染等。

     

    肺癌不是感染性疾病,因此它不具备传染性,不会因为传染的原因导致家里有人得了肺癌,其他人患肺癌的可能性会增大!

     

     

     接着回答第二个方面问题:肺癌会不会遗传?

     

    毫无疑问,肺癌是具有具有遗传因素的。我们平时就反复强调对于肺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低剂量螺旋CT检查,而这所谓的肺癌高危人群其中就包括有有无肿瘤家族史的,不管是你的父辈,母辈,有无肺癌的家族史或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不单单只有肺癌,大部分的恶性肿瘤都是明确具有遗传性的,但是具体会怎么遗传,遗传给谁,目前并没有研究清楚·,无法确定。因此,关于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遗传性,现在我们只能说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不一定会遗传

     

    在临床上确实看到不少,一个癌症家庭,爸爸是,大伯是,姑姑是,而作为本人确实是一个高危人群。这时候我们就会建议你要比我们正常人要有更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同时还要更加注重远离致癌因素;并且要定期复查,重视健康体检,这肯定不单单是说我们的肺癌,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也是一样的,只是选择的体检项目要有所不同,比如这个家族里面有好几个得肺癌的,那肯定要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但如果家里边全是得胃肠方面肿瘤的比如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等,你要做胃肠镜检查。尤其是现在选择套餐体检的时候,如果有遗传因素,更应该完成这些必选项目的检查。

     

     

    所以,肺癌肯定具有遗传性,确实会因为遗传因素导致家里有人得了肺癌,其他人患肺癌的几率会增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一根烟从点燃至烧尽,至少能产生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69种被确定为致癌物。

     

    发表在《柳叶刀·临床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早戒烟可以远离心梗、肺癌等28种疾病。

     

    很多烟民已经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尝试戒烟,但往往难以忍受各种戒断反应,屡戒屡败。

     

    从科学的角度看,逐渐戒烟VS骤然停吸,哪一种方式成功率更高?

     

     

    《生命时报》结合医学研究采访专家,为你详解戒烟的方法,并教你应对一系列“戒断反应”。

     

    受访专家

    中日友好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  肖丹

     

    逐渐戒烟VS立刻停吸,选哪个?

     

    英国牛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们,为了评估“逐渐停吸”和“立刻停吸”的戒烟效果,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将697名有明确烟瘾的戒烟者纳入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第一组是“立刻停吸组”,即从一开始就直接彻底戒烟;

     

    另一组提前2周逐渐减少吸烟的量,在第1个周末减少至原吸烟量的1/2,第2个周末减少至原吸烟量的1/4,然后停止吸烟。

     

    此外,两组参与者均接受了同样的行为支持治疗和短效尼古丁替代治疗,以应对戒烟导致的不适症状,提高成功率。

     

     

    研究团队分别在参与者彻底戒烟开始后的第4周、第8周和6个月时,对他们的戒烟效果进行对比。

     

    评价戒烟效果的标准包括戒烟者口述、戒烟者呼出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两项指标。结果显示:

     

    4周时

     

    “逐渐减量组”有39.2%的人戒烟成功没有复吸;而“立刻停吸组”有49%的人戒烟成功没有复吸。

     

    8周时

     

    “逐渐减量组”戒烟成功率为 29.2%,“立刻停吸组”为 36.6%。

     

    6个月时

     

    “逐渐减量组”有15.1%的人戒烟成功没有复吸,“立刻停吸组”有22%的人戒烟成功没有复吸。

     

    上述三组数据显示,“立刻停吸组”戒烟的成功率均高于“逐渐减量组”。

     

    结论显而易见:要想提高戒烟的成功率,从决定开始戒烟的那一刻,最好就一根不抽。

     

    吸烟成瘾,

    世卫组织认定的慢性疾病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戒烟是很容易的事,我一生戒过好几十次了。”一句调侃,足以见得戒烟有多难。

     

    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性物质,是很多“老烟枪”长时间吸烟的重要原因。

     

    尼古丁被吸入人体后,会在10秒钟内随血液进入大脑中枢,刺激多巴胺的急剧、短期释放。

     

    多巴胺能让人产生愉悦感,一旦停止摄入尼古丁,这种作用很快会消失,使吸烟者无法继续体验愉悦感,并出现戒断反应和对吸烟的渴求。

     

    因此,吸烟成瘾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吸一次烟,以维持大脑中的尼古丁水平。

     

    ■ 需要强调的是,吸烟成瘾(又称烟草依赖)不是行为习惯,而是一种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为F17.2。

     

    ■ 研究发现,烟草依赖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灰白质萎缩,额叶、颞叶和边缘叶神经活动异常,岛叶相关脑区功能连接显著降低,证明这种慢性病的病变部位在大脑。

     

     

    烟草依赖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躯体依赖,指吸烟者在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包括烦躁、焦虑、不安、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心理依赖又称精神依赖,表现为主观上强烈渴求吸烟。

     

    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无法完全割裂开,往往同时存在,影响戒烟成功率。

     

    “戒断反应”是最大阻碍

     

    戒烟之所以特别难熬,往往是因为「戒断症状」。

     


    总体来说,戒断反应是戒烟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通常在停止吸烟后数小时开始出现,在戒烟最初14天内表现最强烈,之后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因此,在刚开始戒烟的时候最容易复吸。

     

    大多数戒断症状会持续1个月左右,这期间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助度过最难熬的阶段。

     

    如何应对“戒断反应”?

     

    例如,当感觉紧张、烦躁时,做深呼吸,或到户外散步;

     

    不能集中精力时,尽量减少工作负担,休息片刻;

     

    感觉身体疲乏时,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中午适当午睡;

     

    总想吃东西时,可选择一些新鲜蔬菜、水果,不要吃高热量的零食。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人在戒烟数月甚至数年后仍会复吸,一般是遇到了诱导因素,如工作压力大、家中突然出事、应酬聚餐等。

     

    遇到这类情况,一定要坚定信念,戒烟就是要与烟彻底告别,一口烟都不能再碰,不能抱着“吸一两口没事”的侥幸心理;

     

    其次,要避免诱发吸烟的因素,远离其他吸烟者、限制饮酒等;

     

    可以用一些补偿行为代替吸烟,如饮水、咀嚼无糖口香糖、散散步、听音乐等。

     

    一般这种情况下,吸烟渴求持续时间不会太久,只要多坚持几分钟,很可能就避免了一次复吸。

     

    戒烟门诊可提高成功率

     

    部分吸烟者可依靠毅力戒烟。对烟草依赖患者来说,戒烟门诊有助提高戒烟成功率。

     

    医生会根据临床戒烟指南推荐的方法,制订个性化戒烟治疗方案,包括戒烟劝诫、戒烟药物治疗等多种干预方法。

     

    医生还会定期跟踪、随访戒烟情况,帮助解决戒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不要恐惧戒烟药物。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使用药物是非常正规的方法。有充足证据表明,戒烟药物可以缓解戒断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

     

     

    不论是“老烟枪”,还是成瘾不久的人,戒烟前都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帮助戒烟取得成功。

     

    确定戒烟日

     
    可以选择一个重要的日子,例如节日、生日、纪念日等,从这一天开始,一口烟也不要再吸。

     

    创造一个有利于戒烟的环境

     
    在戒烟日前,处理掉身边与吸烟有关的全部物品,包括家里、车里、办公室及随身携带的烟、打火机、烟灰缸等,尽量打造无烟环境。

     

    回顾以往的戒烟经历

     
    如果以前曾经尝试过戒烟,可以总结一下以往的经验,找出哪些有助于戒烟,哪些易导致复吸。

     


    特别是在最初几周内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如尼古丁戒断症状等,并提前做好应对计划。

     

    组队戒烟或找个人监督

     
    告诉家人、朋友、同事,自己已决定戒烟,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此外,还应鼓励周围的吸烟者共同戒烟,至少不在自己面前吸烟。

     

    写承诺书

     

    建议与自己签订一份戒烟承诺书,也可以留一份给支持者,有助获得他人的鼓励和督促。

     

    一旦开始戒烟,就要彻底。

     

    如果在戒烟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前往戒烟门诊就医,寻找专业的戒烟指导和治疗;还可以拨打全国专业戒烟热线400-808-5531,获得戒烟帮助。▲

     


    本期编辑:郑荣华

  • 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我国北方就会迎来花粉过敏季。原本生机勃勃、令人欣喜的春天,有的人却要“一把鼻涕一把泪”。

     

    据某外卖平台统计,2022年春季较去年同期通过网络下单过敏药的用户增长超500%。

     

     

    在所有的过敏药订单中,每天有接近四成被送往办公区域,白领成为春季过敏的高发人群。

     

     

    别看过敏只是打喷嚏、流鼻涕而已,如果拖着不治疗,很可能对黏膜、皮肤及实质性脏器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哮喘,危及生命。

     

    在过敏越来越常见的今天,买对抗敏药成了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身体状况选择药品,并科学减少自己身上的过敏原。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石浩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医师  于彬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张予

     

    5类过敏原包围所有人

     

    春季的花粉、尘螨、雾霾,都是十分常见的过敏原。 

     

     

    外因:长期佩戴口罩、长期使用空气净化器等习惯,会使呼吸道习惯于“过于干净的”环境,导致呼吸道脆弱,敏感性几率增加。

     

    内因:长期加班、熬夜会影响个人体质,最终改变内分泌、激素水平,让个体更容易过敏。

     

    生活中的过敏原无处不在,常见的有以下5种。

     

    1.粉尘类

     

    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尾气、煤气、香烟等。

     

    2.食物类

     

    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酒精、消炎药、葱、姜、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3.日常接触类

     

    冷热空气、紫外线、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金属饰品、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4.药物类(注射剂)

     

    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

     

    5.自身组织抗原

     

    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烧伤、外伤或感染等。

     

    药师教你选抗过敏药

     

    喷嚏、鼻涕、眼睛痒……过敏症状虽然让人困扰,但抗过敏药带来的嗜睡更让人纠结。其实,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过敏药就能减少这类副作用。

     

     

    扑尔敏——不适合白天吃

     

    第一代抗组胺药有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异丙嗪等,镇静与中枢神经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服用后会出现嗜睡、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

     

    服用这类药后应避免驾车、精密仪器操作、高空作业等。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及老年患者应慎用。

     

    氯雷他定——心脏不好慎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斯咪唑、特非那定等,吃这类药物犯困的概率大幅降低。但阿斯咪唑、特非那定可能影响心律,特别是与酮康唑及红霉素等合用时要警惕。

     

    地氯雷他定——副作用轻不犯困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有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抗过敏作用更强,但服用时也应注意观察症状,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酮替芬——起效较慢

     

    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又称肥大细胞稳定剂,主要有酮替芬、色甘酸钠、色羟丙钠等,常用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

     

    此类药物副作用小但起效慢,一般在连续服药1~2周后起效,故需耐心、规律服药,不可随意间断。

     

    需要注意的是,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一般不推荐使用任何口服抗过敏药,6月龄至1岁幼儿必要时可口服西替利嗪,2~6岁可遵医嘱口服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6岁以上儿童可选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剂型可以选择片剂或滴剂等。

     

    需要长期用抗过敏药不能太专一,建议每个月咨询医生后换一种药,以免耐药。

     

    爱过敏,回家马上洗脸和鼻腔

     

    容易过敏的人群,外出回到家要第一时间洗脸、清洗鼻腔,这样做可以减少沾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过敏原,盐水冲洗还能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

     

     

    鼻腔清洗方法

     

    盐水冲洗鼻腔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安全的辅助疗法。

     

    洗鼻盐水要选择医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不建议自己用食盐配置。

     

    如果直接用鼻子吸水冲洗易呛水,推荐选购专用洗鼻器。使用时适当前倾身体,靠近水池,头稍偏向一侧,将盐水由较高侧的鼻孔挤入鼻腔。

     

    鼻子不通气时,可以通过按揉穴位缓解症状,比如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往上到鼻根、眉头,上下来回搓,早晚各做一次,能有效改善鼻腔功能。

     

     

    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50%有利于保护呼吸道黏膜;每周换洗寝具,最好用60℃以上的水烫一下再清洗有助减少过敏原。

     

    平时少去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选择靠窗位置,以免香水、汽油、等味道刺激呼吸道。


    花粉过敏的症状长时间不缓解应及时就医。除了口服抗过敏药物,临床上还可以对症使用激素等药物,或一个月注射一次抗免疫球蛋白(IgE)进行治疗。▲

     


    本期编辑:张杰

  • 淋球菌的学名为淋病奈瑟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 ,是一种需氧、革兰阴性的双球菌,以人为唯一宿主。它通过直接的黏膜接触传播,通常是通过性行为发生的。淋球菌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 估计,2020年全球15 ~ 49岁成年人中有8240万例新发淋球菌感染

    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淋球菌感染可以影响男女的生殖器官,以及直肠、咽喉和眼睛等。

    一、如何致病?

    淋球菌的致病能力主要来自于其表面结构和分泌的毒素。它能够附着在宿主的黏膜上,并通过分泌的蛋白质和其他因子,如外膜蛋白和脂多糖,破坏宿主细胞,引起炎症。淋球菌还能抵抗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得感染持续存在。

    二、常见症状有哪些

    淋球菌感染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完全没有症状。通常,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男性:常见的症状包括排尿疼痛或灼烧感、阴茎溢液,有时会有睾丸疼痛。未经治疗可能导致阴囊肿胀、尿道狭窄和不育。
    • 女性:女性通常没有症状,如果出现症状可能包括:排尿时疼痛或灼烧感,阴道分泌物,非月经期或性交时阴道出血。未经治疗的感染可能导致不孕症和妊娠期疾病。
    • 直肠感染:肛门瘙痒、排便疼痛、血便。
    • 咽喉感染:咽喉感染通常没有症状。如果出现症状,可能包括发红、疼痛和咽喉痛。
    • 眼部感染:由感染者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可能发生眼部感染。这会导致眼睛发红、疼痛、溃疡和流泪。对新生儿使用眼部药物是可以进行预防的,未经治疗的新生儿结膜炎(眼部感染)可能导致失明。

    三、如何预防感染?

    目前尚无特定的淋病预防疫苗。预防淋球菌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未受保护的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可以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此外,定期进行性病检测,尤其是在换伴侣后,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若确诊为淋球菌感染,应立即接受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并通知性伴侣进行检测和治疗。

    四、哪些人容易感染?

    任何性活跃的人都有感染淋球菌的风险,尤其是那些有多个性伴侣、不使用避孕套或有性病史的人。此外,年轻人、尤其是15~24岁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感染率较高。

    五、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淋球菌感染后,通常在2~14天内出现症状。感染者可能会经历上述症状的任何组合。如果不治疗,淋球菌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不孕症、宫外孕、盆腔炎症性疾病、以及可能的系统性感染。淋球菌感染还增加了获得和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

    六、检测出阳性怎么办?

    细菌培养分子检测是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金标准,不能细菌培养时可用分子检测。 202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艾滋病毒、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感染2022-2030年全球卫生部门战略》指出:分子检测淋球菌是诊断“金标准”。如果淋球菌检测结果为阳性,这意味着可能存在活跃的淋球菌感染。应及时就诊,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临床可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感染者妈妈分娩的新生儿可使用抗生素眼药膏,以预防淋球菌眼部感染。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患者应避免性行为,直到医生确认感染已被彻底清除。

    本文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检验医学科 刘小平 主任技师审核。

  •   作为新手父母,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总是充满担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宝宝学步时常见的一个问题——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达拉肘”或“牵拉肘”。

      桡骨小头半脱位主要发生在2~3岁的儿童身上。由于儿童的环状韧带还未发育完善,因此在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时,手腕或前臂受到较大的纵向外力牵拉,容易导致桡骨小头滑脱,造成半脱位。这种情况下,宝宝会出现肘关节无法屈曲,活动受限,甚至疼痛难忍的症状。

      那么,如何预防和应对桡骨小头半脱位呢?首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平坦的地面让宝宝学步,避免摔倒。

      2. 宝宝上楼梯或摔倒时,避免直接牵拉手腕,可用双手将宝宝抱起或牵拉上臂。

      3. 避免两个大人在宝宝的左右两侧手拉手荡秋千或转圈玩耍。

      4. 发生脱位后,不要慌张,及时到医院就诊。

      5. 避免反复牵拉伤肢,以免反复发生成为习惯性桡骨小头半脱位。

      6. 5岁以下儿童在穿脱衣服时要动作轻柔,切勿过分牵拉和旋转儿童前臂。

      此外,家长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桡骨小头半脱位:

      1. 加强宝宝的手臂力量和协调性训练。

      2. 注意宝宝的饮食营养,促进骨骼发育。

      3. 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疾病。

      桡骨小头半脱位虽然给宝宝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只要家长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严重后果。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关注宝宝的健康成长。

  • 昨天下午,孩子手臂受伤,肿胀且不能抬起来,妈妈带着孩子在线上医院进行了问诊。医生通过询问了解到孩子没有摔倒受伤,而是被妈妈拉了一下。经过医生的分析,确认是桡骨小头半脱位,需要到医院手法复位。医生告诉妈妈,复位时可能会有些痛苦,但复位后症状会迅速缓解,肿胀也会逐渐消退。最终,妈妈决定立即带孩子去医院骨科门诊进行治疗。

  • 我是一位三岁八个月的男孩的家长。一周前无意间发现他右手肘部骨头有凸起,但活动却是正常的。当地医院诊断为桡骨小头脱位,而左手却是正常的。

    回忆起来,从出生到现在,小孩比较顽皮,有过摔跤等现象,但没有过右手疼痛或右手无法活动的时段,所以我们不清楚到底从何时开始有脱位现象,也不清楚是否先天性还是后天性。所以不知道现在该如何应对。

    在进行线上问诊的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情况,并提出了建议。医生的专业知识让我感到非常放心,他们对孩子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关心和细心,让我对孩子的康复充满了信心。

    经过医生的建议,我对孩子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了接下来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措施。我对线上问诊的体验非常满意,感谢医生们的专业和耐心。

  • 桡骨小头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肘部损伤,尤其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较为常见。由于桡骨小头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半脱位,给孩子们带来疼痛和不适。

    针对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家庭推拿:家长可以在家中通过推拿手法帮助复位桡骨小头。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孩子的前臂旋后,稍加牵引以伸肘,用拇指按压住桡骨小头处,同时屈曲肘关节,必要时需要前后旋转前臂。听到弹响声后,桡骨小头便复位成功。

    2. 医院治疗:若家庭复位无效,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院骨科医生会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帮助桡骨小头复位。复位过程中,通常不会为患者打麻药,所以要做好疼痛的心理准备。

    3. 术后恢复:桡骨小头复位后,若孩子能够自由活动且无疼痛,则不需要对前臂进行固定。但如果复位后仍伴有疼痛且活动受限,医生会建议使用三角巾或石膏固定前臂,以帮助恢复。通常,固定时间为1-2周,期间需定期复查。

    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发生在4-6岁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桡骨小头逐渐发育成熟,半脱位的风险会降低。若孩子不幸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避免自行尝试复位造成二次损伤。

  • 那天,我的女儿突然不愿移动左胳膊,换衣服时哭闹不止,我惊慌失措,不知道是摔到了还是怎么了。疫情当下,去医院又实在不方便,我只能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儿骨科医生。

    医生详细询问了情况,并根据我的描述给出了初步判断。虽然无法直接看到孩子的情况,但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让我感到安心。医生告诉我,孩子可能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建议我尽快带孩子去医院骨科就诊。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带孩子去了医院,医生确认了我的判断,并迅速为孩子进行了复位。复位后,孩子的胳膊活动正常,但第二天出现了疼痛感。我再次通过互联网医院联系了那位医生,医生建议我先悬吊一下孩子的胳膊,以缓解疼痛。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耐心和细致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给出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还给了我很多关于家庭护理的建议。在医生的关心和指导下,孩子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让我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受益。

  • 桡骨头半脱位,又称儿童肘关节脱位,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关节损伤之一。由于儿童肘关节解剖结构尚未发育成熟,环状韧带相对薄弱,容易在过度牵拉、跌倒或嬉戏过程中发生脱位。

    预防桡骨头半脱位,家长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1. 避免过度牵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避免过度牵拉孩子的手臂,如强行拉扯衣物、过猛地抱起孩子等。

    2. 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要从高处跳下、奔跑中突然停止等,避免跌倒造成肘关节损伤。

    3. 适当的体育锻炼: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4. 注意嬉戏方式:与孩子嬉戏时,避免使用过激的动作,如拉扯手臂、摇晃等。

    5.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孩子肘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桡骨头半脱位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法复位,复位时无需麻醉。复位后,孩子肘关节活动应恢复正常,但仍需注意避免再次损伤。

    此外,家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冒。

    2.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恢复。

    3. 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但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

    4.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桡骨头半脱位,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 桡骨小头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肘部损伤,尤其在2-4岁儿童中较为常见。这种损伤主要是由于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环状韧带较松弛,当受到强力牵拉时,容易发生半脱位。

    如何诊断桡骨小头半脱位?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 常见于2-4岁儿童,有提拉手臂的受伤史。

    2. 患儿会出现肘部疼痛、不敢活动患肢等症状。

    3. 复位时无需麻醉,手法复位即可。

    4. 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悬吊一周。

    5. 注意避免提拉患儿手臂,防止复发。

    6. 5岁左右桡骨头长大,就不易脱出了。

    7. 桡骨小头脱位多为先天性,很少见。

    8. 桡骨小头脱位可尝试闭合复位。

    9. 复位后石膏固定4-6周。

    10. 桡骨小头脱位手术治疗需在3岁以后。

    11. 较大儿童桡骨小头脱位时可考虑桡骨小头切除术。

    此外,桡骨小头半脱位还需与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髁骨折、桡骨小头骨折等相鉴别。

  •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学会走路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然而,错误的教导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受伤,甚至留下终身遗憾。

      近日,一位年轻妈妈带着2岁的儿子来医院就诊,原因是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摔倒,导致左侧胳膊无法活动。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孩子患有桡骨小头半脱位,俗称“达拉肘”或“牵拉肘”。这种疾病多发生在2~3岁的孩子身上,由于孩子的环状韧带尚未发育健全,容易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发生脱位。

      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发生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一些家长在教孩子学步时,喜欢用一只手拉住孩子的手腕,另一只手扶持孩子的身体,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孩子桡骨小头脱位。此外,当孩子上楼梯或摔倒时,家长应避免直接牵拉手腕,以免加重损伤。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抱住孩子的身体,或牵拉上臂。

      为了避免孩子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平坦的地面让孩子学步,避免孩子摔倒。
    •   教孩子学步时,避免牵拉孩子的手腕。
    •   避免让孩子在荡秋千或转圈玩耍时,两侧手被大人拉住。
    •   一旦发现孩子桡骨小头脱位,及时就医,避免反复牵拉伤肢。
    •   5岁以下儿童在穿脱衣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分牵拉和旋转前臂。

      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治疗方法相对简单,一般无需手术治疗。复位后,孩子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并避免再次牵拉伤肢。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避免因错误的教导方式导致孩子受伤。

  • 那天,我带着一岁三个月大的宝宝,通过网络平台预约了关节科的潘医生。宝宝的手臂最近总脱臼,让我们非常担心。潘医生在详细询问了我的情况后,告诉我这很可能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并解释了这种病症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潘医生的专业让我感到安心,她不仅给出了详细的建议,还耐心地解答了我关于术后注意事项的各种疑问。她说,孩子现在应该避免用力牵拉手臂,尤其是在四岁之前,因为容易再次脱位。

    在潘医生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复位手臂,并且了解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虽然孩子比较喜欢动,但潘医生告诉我,只要避免用力牵拉,孩子可以正常活动,不必过于担心。

    在与潘医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她的专业、耐心和关心。她没有因为我是远程患者就降低服务质量,反而更加细致地询问了我的需求,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利。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外出,我都可以随时向专业医生咨询,及时了解病情,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三岁的孩子去公园玩耍。孩子活泼好动,总是跑来跑去。然而,就在玩耍过程中,孩子不小心扭到了左胳膊。当时孩子并没有哭闹,只是不愿意再动那只胳膊。我心疼地抱着他,试图安慰他,但他似乎很疼,不愿意让我触碰。

    回到家中,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孩子可能是桡骨小头半脱位。我赶紧给孩子找来冰敷,但孩子仍然很疼。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我心中焦虑不已,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通过线上问诊,医生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并给出了初步的诊断。医生告诉我,孩子的情况可能是桡骨小头半脱位,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手法复位。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更加焦虑。疫情当前,去医院又担心孩子会被传染。医生了解我的担忧后,耐心地给我讲解了一些关于疫情防护的知识,并建议我可以在家中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病情加重再及时去医院。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先观察孩子的情况。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还算稳定,但疼痛感依然存在。经过一晚的观察,我仍然无法确定孩子的病情是否加重。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带着孩子来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诊断,果然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医生为孩子进行了手法复位。

    看着孩子恢复健康,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利。在疫情期间,线上问诊成为了我们家庭就医的重要途径。感谢那位耐心、细心的医生,让我在孩子生病时得到了及时的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