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转移性肿瘤严重吗?

转移性肿瘤严重吗?
发表人:医联媒体

转移性肿瘤是一种相对较为严重的疾病。这是因为转移性肿瘤表明癌症已经进入了晚期阶段,其生物学特点包括发生侵袭、浸润,以及通过血液系统或淋巴系统发生远处的淋巴结或远处脏器、器官转移等。当形成转移瘤时,疾病可能已经到达了局部晚期,或者处于全身转移性的进展期状态。这种情况下,治疗相对比较困难,而且还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如果病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患者的生存期可能会明显受限。但需注意的是,即使经过治疗,也不能保证能够完全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延缓病情发展,缓解身体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转移性肿瘤,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治疗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老王身体还算健康,最近身上忽然长出了许多小斑块,看上去以为只是老年斑,没有在意。直到体检查出了消化道肿瘤,才知道原来身上突然长出的小斑块是癌症的一种表现。

     

    老王很纳闷,消化道和皮肤 “八竿子打不着”啊,为什么消化道肿瘤会表现在皮肤上呢?

     

     

    这些“斑斑点点”是什么?

     

    上了年纪的人皮肤上经常会长出斑点,大多会认为是老年斑,其实,有的斑点却是脂溢性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本身就是一种良性的表皮内肿瘤,也称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瘤,多见于头面部、躯干、上肢,容易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

     

    为什么会长斑块?

     

    出了正常的老年斑,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日光照射、病毒感染、血脂增高、遗传。长期紫外线照射可促进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在一项对100位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统计中发现,暴露部位的皮损数量多于非暴露部位。另外有研究表示,脂溢性角化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或血脂增高有关,但目前仍存在争议。

     

     

     

    与肿瘤的联系

     

    我们前面说到,脂溢性角化病本身就是一种良性肿瘤,其自身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发生过程的确与癌症有一定的联系。

     

    内脏恶性肿瘤发生时,会产生或改变体内的某些因子,这些因子可以促进皮肤角质细胞的增生,而发生最多的就是消化道肿瘤了。这种脂溢性角化病合并肿瘤,我们称之为脂溢性角化肿瘤综合征。有研究表明,在许多恶性肿瘤(胃癌、肺癌、乳腺癌等)中存在着一种原癌基因,在大约16%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身上都可见到踪影。

     

    癌症的其他皮肤表现

     

    1. 皮肤瘙痒

     

    有一些癌症,比如淋巴癌,早起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现象,并且治疗后仍反复发作。这主要是因为肿瘤引起免疫系统改变而导致的。

     

    2. 皮肤变黄

     

    肤质细腻有光泽,看上去白里透红是健康的表现,但如果短期内皮肤蜡黄甚至是特殊的金黄色,则有可能是黄疸;如果还伴随了瘙痒,或尿液颜色变成浓茶色、大便颜色也改变,那么就要警惕消化道肿瘤了。

     

     

    3. 黑色棘皮症

     

    主要症状为患处皮肤呈现出灰褐色或者黑色;恶性黑色棘皮症通常表现在四肢和口腔粘膜,皮损状况一般比较严重。恶性黑色棘皮症通常是伴随肿瘤出现的。

     

    4. 蜘蛛痣

     

    是由毛细血管扩张引起。在蜘蛛痣的中间位置有一个点,周围呈现辐射型的小血管分支,整个看上去好像是蜘蛛网一样。蜘蛛痣的出现大多和肝癌有着密切的关系,皮肤上出现蜘蛛痣,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个肝功检查,看肝脏是否发生病变。

     

    虽然皮肤长在身体最外层,但是如果发生性质改变,除了皮肤本身的疾病外,还可能是内脏恶性肿瘤引起的。“皮肤病”不要认为是小毛病,它可能反映出体内的大变化。了解疾病常识,才能应对疾病隐患。

     

     

  • 作者 | 肝胆外科罗大夫

    文章首发于 | 肝胆外科罗大夫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追究其病因,人们自然想到饮食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习惯差距很大,各地的肿瘤发病率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我们的日常饮食结构和制作方法与癌症的发生有什么关系呢?

     

    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与癌症的发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许多饮食成分可以增加或减少癌症的发生。但与吸烟、饮酒等相比,食物致癌的论点常常引起争论,因此,目前对食物中具体哪些成分具有多大程度的致癌作用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下面我们来举几个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与癌症有关系的例子:

     

    腌制食物与癌症

     

    日本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调查结果表明,与其大量食用腌制食品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而且食用盐腌较重食品的地区,其胃癌的发病率比食用盐腌较轻食品的地区低。食盐本身并无致癌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高浓度的盐分,不仅能降低胃粘膜表面粘液蛋白的粘度,破坏胃粘液的屏障保护作用,使进入消化道的致癌物直接接触胃粘膜细胞,从而易于患癌。同时高盐食品也能造成胃粘膜糜烂、溃疡而有利于癌症的发生。此外,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居民,喜欢食用腌制的酸菜,其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类化合物,当体内同时存在硝酸盐和胺时,将会在胃肠道内转变成为致癌的亚硝胺。

     

     

    硝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它存在于土壤,饮用水和食物中,人体摄入的硝酸盐主要来源于蔬菜,在实际生活中,正常摄取食物的条件下,体内亚硝基化作用是否对人类健康造成危险,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没有研究结果能证明多吃蔬菜会增加胃癌的发生,但是目前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腌制食物中硝酸盐含量较高,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霉变食物与癌症

     

    肝癌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死亡率排名第三,死于肝癌的人数已超过10万/年。黄曲霉素会引起肝癌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已是公认的肝癌致病危险因素。

     

    黄曲霉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化合物,在储存较久的谷物和花生中很容易生长出这种霉菌。有人用肝癌高发区被黄曲霉素污染的玉米作动物试验,近一半的大鼠和近三分之一的鸭子被诱发出肝癌,显示黄曲霉素具有很强的致癌作用,肝癌的发生与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有关。调查研究也显示,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患肝癌的危险性增加5倍。有关黄曲霉素导致癌症的发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黄曲霉素在体内被激活后,与细胞分子中的DNA结合导致突变有关。另外认为,黄曲霉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免疫,从而使人体容易感染乙肝病毒,终因肝硬化导致肝癌。

     

     

    有相关调查报道称, 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素,于是网络上出现很多谣言,例如:"三月不换筷, 肝癌住你家";"远离肝癌,拒接竹筷"等等。生活中所用的竹筷是比较容易发霉的一种,但是真的需要每3月定期换一次吗?答案当然不是了,是否需要更换筷子,取决于筷子是否发霉,如果筷子的材质比较好,存放的地方比较干燥,可能使用了1年都不发霉,那可不必经常更换;如果是劣质的竹子材质,经常存放在计较潮湿的环境,估计很快就发霉了。所以说,更换发霉的筷子有助于预防肝癌,但什么时候需要跟换取决于筷子是否发霉。

     

    熏制食物与癌症

     

    在一些经常食用熏制食物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很高,熏烤炸食物与癌症密切相关。主要的原因是。熏烤的鱼、肉,以及烤糊、烧焦的食品,如锅巴;高温油炸的食品,如油条,久炸的猪油,都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多环芳香烃。这类化合物目前已发现有200多种,其中很多具有致癌性,3,4-苯并芘就是其中之一。它即是在熏、烤、炸过程中产生的。例如,1千克熏肉中所含的3,4-苯并芘就相当于250支卷烟在燃烧中所产生的3,4-苯并芘的含量。

     

     

    熏烤炸食品中,同时还会存在另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它是由仲胺和亚硝酸盐在人的胃中“相遇”后,在胃中酸性条件下形成的。仲胺的来源很多,但以食物中蛋白质烟熏、烤炸受热分解产生的最多。而亚硝酸盐在不新鲜食物中含量最高,油炸食物如果炸焦,产生的致癌物的致癌性还要更大。3,4-苯并芘无论什么途径(口服、吸入,皮肤等)进入均有致癌作用,即使很小的剂量也能在作用部位引起恶变。至于亚硝胺类的致癌性,文献报道就更多了。

     

    高脂肪食物与癌症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高脂肪饮食与乳癌和结肠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高脂肪饮食可使乳癌的发生率增加大约1.5倍,结肠癌的发生率增加大约2倍。欧美的结肠癌发生率高于亚洲,与欧美人以高脂肪肉食为主有关,所以结肠癌又被称之为“欧美型癌”。动物试验的结果也支持食物中脂肪与癌症的高发率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论点。

     

     

    虽然与吸烟可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20倍相比,脂肪诱发结肠癌和乳癌的机会要小的多,但是由于这两种癌也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如果注意摄入低脂饮食,适当减少乳癌和结肠癌等的发生,也会大大地降低这些癌症的病死率。

     

    癌症的的发生虽是多因素的结果,但科学的防癌饮食可以离肿瘤远一点

     

    日常饮食中有许多可以防止肿瘤发生、减低患癌危险性的成分,包括食物纤维素、一些维生素、硒以及一些蔬菜中所含的成分。

     

        食物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生,这种保护性作用可能是由于纤维素减少了食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从而减少了食物中的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时间。

     

        动物试验证实,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具有预防各种上皮细胞癌的作用,包括肺、胃、膀胱和乳腺。维生素C的防癌作用曾引起广泛的注意,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C有防癌的作用。

     

        硒是来自土壤的一种微量元素,目前已证实生活在低硒地区的人群,其患癌比率较高,动物试验也支持高硒食物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蔬菜中的一些成分如黄酮、吲哚等具有抑制致癌物的致癌作用。一般说来,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及蔬菜可以减少患癌的机会,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C,而脂肪和热量的含有量却很低。

     

    为了减少患癌的危险性,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健康的防癌饮食原则,腌制食物腌制食物、霉变食物及其制品、熏制食物等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同时也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如果吃了熏制食物,同时最好多吃一些黄绿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在胃内有阻断亚硝化过程的作用,对防止癌症有一定效果。

     

    不良饮食习惯会引起癌症的例子还以很多,记忆起来也很繁琐,为了方便记忆,可以将通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远离癌症的防癌总原则归纳为: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食熏烤、煎炸、盐腌及霉变的食品!

     

    参考文献来源:

    [1]张玉梅. 蔬菜中的硝酸盐的危险-效益分析[A].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C].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2008:9.

    [2]彭章艳.原来它们和肝癌没关系[J].肝博士,2017(04):59-60.

    [3]与饮食明显相关的癌症[J].中国粮食经济,2004(02):55.

    [4]郑稼琳,滕越.高脂肪膳食与癌症[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05):54-55.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前纵隔肿瘤病情是否严重,一般需要根据肿瘤类型分析。若属良性肿瘤,一般病情不严重;若属于恶性肿瘤,病情是比较严重的。1.胸内甲状腺肿:如果肿块不大,没有引起压迫症状,一般病情不严重;如果肿块导致器官以及食管等位置受压迫,引起吞咽以及呼吸困难,病情是比较严重的。

    2.胸腺瘤:如果属于良性病变,体积不大,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算亚种;如果属于恶性病变,肿瘤体积比较大,甚至导致胸壁以及气管等部位被侵犯,引起明显不适症状,一般病情比较严重。

    3.畸胎瘤:一般成熟性畸胎瘤属于良性病变,一般不算严重,术后不易复发;未成熟性畸胎瘤属于恶性病变,病情比较严重,就算是手术也容易反复发作,同时癌细胞转移几率比较高,预后比较差。建议患者先到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相关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 朋友跟我抱怨,在镇上医院做过检查了。来市医院看病,医生又要求重新花钱检查,简直是坑人!为什么明明做过检查了,相同的项目,来到新的医院又要重新做一遍。医院是不是为了挣钱,才这样的?就不能根据之前的检查看病吗?

     

    坑人?非也!!!这的确是一个现实又无奈的问题。听完朋友的一通抱怨,我想了想说,如果是我,我有可能也会让你重新检查。

     

    我的研究课题是关于肿瘤的。肿瘤虽然可以从基因层面进行判别,但是病理结果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有次跟病理科老师交流的时候。她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在县里诊断为胃癌的人,一脸失落,准备来这里做手术。

     
    来这里又做了一次病理,她们觉得不能完全符合胃癌细胞的诊断,他们科反复多次讨论之后,一致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不能定之为胃癌,病人听到这个结果,非常开心。

     

     

    如果根据病人在之前医院的检查,来了就直接做手术,恐怕损失最多,受创伤最大的还是病人。很多病人一听说是癌症,整个人心理就崩溃了。手术创伤,对病人的伤害同样不小。虽然现在有医保报销政策,病人所面临的经济压力仍然不小。但是多做了这一次检查,多收了一次检查费,就让病人免于一场手术和癌症的巨大心理压力。

    有次我们科也碰到过,一个人在开发区某医院做的,尿中白细胞1000多个,尿蛋白三个+,这种结果看肾脏功能损伤比较厉害了,但来我们科复查,白细胞也正常,尿蛋白也正常。

     
    同一天一个人的结果,固然有波动,但不应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很难说,是因为仪器出了问题,还是由于标本跟别人混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根据之前的结果,直接用药,对病人也是一种伤害。

     

    再做检查,会增加病人的经济成本,的确很无奈。但是不同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不平衡。造成很多医院大夫,不相信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这也是现实存在的。

     

    希望国家能继续加大对医疗方面的投入,增大病人看病的报销比例,尽可能的减少病人看病的经济压力。同时加大对个级别医疗机构的技术培训,总体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韩丰阳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 肿瘤综合科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孕妈可以通过某些孕期检查了解清楚自己以及胎儿的健康状况,例如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四维彩超。做四维彩超价格一般是多少钱呢?我们都一起来看看吧。

    做四维彩超价格一般是多少钱

    四维彩超的费用并不贵,一般在四五百元左右,做四维彩超检查要选择正规的妇产科医院。为排查胎宝宝外在缺陷:这时候可以选择孕中期(3月-6月)或孕晚期(6月-9月)去做四维彩超,这时候宝宝身体已经有一定的发展,照宝宝的全身已经不可能了,但可以去观察宝宝某个部位的形态。做四维彩超的最佳时间是因个人身体情况而异的,做四维彩超的需求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四维彩超就是采用三维超声图像加上时间维度参数。该革命性的技术能够实时获取三维图像,超越了传统超声的限制,更清晰,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体表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疾病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可从多方位为孩子拍照,也可为胎儿做写真集,更具特殊意义。

    一般情况下,妊娠12~16周的时候,可以去医院做第一次超声检查,这时做B超检查,可确定怀的是单胎还是多胎,并可测量胎儿的大小及其发育情况等;怀孕中期的B超一般应在妊娠20-25周,可帮助准妈妈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还能对胎儿的位置及羊水量有进一步的了解,还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如胎儿的肢体畸形、唇腭裂畸形等;第3次检查 应在妊娠37-40周,这一阶段的B超可以帮助准妈妈观察胎儿胎位、胎儿大小、胎盘成熟程度、有无脐带缠颈等,进行临产前的最后评估,做好产前的各种准备。

    四维彩超的收费标准各个地方是不同的,价格在360—500元不等。要提醒您的是,做四维彩超要考虑距离还有最佳时间的问题,做四维彩超之前最好和当地的医院确认一下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做。各地医院的收费标准是不同的,医院级别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具体的费用您应该到医院去咨询一下,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定期到医院去做孕检。

  •   作为人类与各种疾病斗争的“武器”,人们对药品的关注和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一种新药从概念到临床再到普及,每一次的突破都可以说代表着医学技术的一次进步。日前,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以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乙肝等疾病药物为代表的药品市场,将会在2005年有着更大的市场开拓前景。


      中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比重大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刘剑萍介绍,随着心血管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种类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该类药物的销售额占药物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5%上升到目前的20%左右,销售额居各类药品的首位。据估计,2004年全国医院心脑血管系统用药总价值超过70亿元。进入2005年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新药的不断开发上市,治疗心血管病药物的销售额还将呈继续增长的态势。

      从增长趋势上看,ACEI复方制剂、冠状动脉硬化治疗药物、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和周围血管扩张药的销售量将会持续增加。中药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中占的比重也可能更大,除了“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和“复方丹参滴丸”三大品种外,一些新的中药也将进入心血管类药物市场。

      刘剑萍称,伴随越来越多都市人出现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生活方式病”后,明年的心血管病药物市场仍将从品种和销售量上保持增加趋势,而最有可能出现的“新面孔”将会集中在降血压和胆固醇药物这两类市场上。

      “预防性”抗肿瘤药物将增多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数量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左右,大大高于其它类药物的增长率。由于肿瘤患者的年轻化及发病率的上升,临床上对疗效更好、毒副反应小的抗肿瘤药物的需求量在激增。可以预料,肿瘤药物市场的翻新升温是必然的。

      在日前结束的“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我国化疗药物研究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胥彬介绍了世界肿瘤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天然抗肿瘤药物研究成为国际热点。我国有着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传统,天然药物资源丰富,在这一领域有着天然优势。我国对抗肿瘤中药的研究历来非常重视,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在2005年,相信会有更多的传统“中药”进入抗肿瘤药品市场。

      除此之外,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发展还有一个比较明朗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可预防或延缓肿瘤滋生的药物。以往医学界一直将抗肿瘤的重点放在治疗方面,制药企业与政府也花费巨资开发治疗肿瘤的药物。虽然今后这方面的努力还将持续,但目前正在进行的用于肿瘤预防的化合物和药品临床研究已经越来越多。

      肝炎类药物抗病毒是关键

      目前我国有多少治疗肝炎的药物?据《病毒性肝炎药物手册》记载,西药有100多种,中药有600多种,但这已是多年前的数字。成都市传染病医院乙肝专家胡蓉称,目前在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中,仅有干扰素及贺普丁等为数不多的品种是较受肯定的。但这些药物价格较贵,有些药一个疗程甚至高达数万元,而有些药停药后肝功能及病毒指标也可能出现反弹。因此,乙肝专家普遍认为,我国乙肝药物的开发空间还十分巨大。

      如此丰富的药源,对应的却是疗效并不显著。我国乙肝防治工程的宣传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明白,药物如果只在恢复肝功、调整免疫功能以及抗纤维化等方面具有优势,对乙肝的治疗是起不到关键作用的。乙肝药物的发展必将集中在抗病毒的研究上。在肝病制药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肝药新品种层出不穷的明天,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我们最希望看见的是,在2005年,能有让人信服的抗病毒新药出现在肝炎类药物市场上。本报记者黄睿

      相关链接

      药品市场总格局的变化

      据预测,今后10年,全球药品销售每年增长7%左右。到2020年,居世界经济前15位的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将使药品市场消费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包括:

      生物技术为突飞猛进的医药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基因序列,功能基因,基因芯片,基因治疗的研究和产业化,将为人类最终战胜疾病,消灭长期困扰的遗传病,根治癌症、艾滋病等“世纪之症”创造条件。

      非处方药(OTC)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人们自我药疗和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自购自用药品的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疗效好并畅销的药品在专利期满改换成OTC药品。这一切将促使非处方药品发展速度加快。

      在制剂方面,退皮吸收控释药物制剂前景广阔。该类技术能使药物达到患者的病变部位,使药物得到充分吸收。大分子多肽蛋白质药物经鼻粘膜给药已有产品问世,口腔粘膜、眼粘膜给药也有产品问世。

      老年疾病用药以及妇女儿童用药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美国2.3亿人口中有2700万在65岁以上的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2%。德国达到22.3%,意大利达到20.1%。我国将达到10%,为1.4亿人左右。

      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天然药物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在自然资源药物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由此可产生有益于人类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的药物。

  • 软组织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和阶段来选择,通常分为良性软组织肿瘤和恶性软组织肿瘤,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化疗等。

    1.良性软组织肿瘤:如果肿瘤体积较小,无任何不适症状,可以暂时不用特殊治疗,定期去医院复查即可。如果肿瘤体积较大,会对日常生活或患处造成较大影响,则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治疗,一般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

    2.恶性软组织肿瘤:一旦确诊,应该尽快采取手术治疗,将病灶组织彻底切除。术后可以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能够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除了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另外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这些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使用。

    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软组织肿瘤,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肿瘤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 癌症连续35年蝉联了国人10大死亡原因之首!不仅仅如此,每年全世界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的人已经超过1200万,每月有60万人死于癌症。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许多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治愈。为了预防癌症可以从日常生活开始,下面介绍6种生活方式,如果能够做到,就可以帮助6~7成因癌症而死亡。

     

     

    六种生活方式,减少癌症发病率

    一、正确饮食的原则。

    合理饮食应做到“高纤、低脂、多食”,特别要遵循“彩虹579蔬果”饮食原则。蔬菜中含有的抗癌、抗肿瘤物质——植化素,在各种色泽鲜艳的蔬菜中都能找到,除了能得到足够份的蔬菜外,还能与各种颜色的蔬菜搭配,以获取不同功效的植化素,能有效地降低患癌症的几率。

    二、保持正常体重。

    “体质指标”(BMI值)应保持在18~24之间。调查表明,肥胖和体重增加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包括患大肠直肠癌和乳腺癌。由于脂肪细胞产生和释放激素,可能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三、每天运动30分钟。

    锻炼是预防各种疾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任何类型的锻炼都可以帮助预防包括大肠癌和乳腺癌在内的癌症,只要一周五天,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就可以减少患癌症的几率。

    四、限制饮酒量。

    如果需要喝酒,建议男性每天不要超过2份,女性每天不要超过1份(10~15克酒精)。事实证明,饮酒会增加各种癌症的风险,例如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肝癌,大肠直肠癌等等。尽管少量饮酒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但是还是要适量饮用。

    五、早期筛检和处理。

    要养成定期筛检的好习惯,早筛检,早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增加治愈几率,尤其是结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等高发癌症。

     

    六、避免吸烟和暴露在二手烟中。

    抽烟是致癌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烟草含有超过4000种化学物质和至少60种已知的致癌物,约四分之一的癌症死于吸烟。可直接导致的癌症包括肺癌、口腔癌、咽癌、喉癌、膀胱癌和食道癌;可间接导致的癌症包括宫颈癌、血癌(骨髓性白血病)、胃癌、肝癌和肾癌,其危害不只吸烟者本身,吸烟者也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王健

    文章首发于 | 骨科王健医生

     

    经历过股骨头坏死并且顺利完成手术的患者,在手术过后,是终于放下心头上那一把一直悬着的刀。尽管手术已经完全结束,但对于股骨头坏死康复期,却不能掉以轻心。

     

     

    股骨头坏死手术后康复期,患者需要注意的四个原则:

     

    一是,股骨头坏死术后患者需要做到均衡饮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合理补充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这样能使身体维持正常的运作。如果营养缺乏,会让骨质代谢受到影响。

     

    二是,股骨头坏死术后患者在短期内还是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因此,不能食用一些刺激类食品,如辣椒这类辛辣食物。因为这其中含有辣椒素会加重炎症,使疼痛感会明显加剧,甚至还会出现局部水肿。

     

    三是,股骨头坏死术后的患者不能饮酒,因为酒精已经在医学上被确认是导致股骨头坏死最为直接得相关因素之一。同时,若饮用酒,那么酒精会对血管的刺激进一步加剧,就会造成整个血管的不良发展。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进一步的血管的闭塞,从而影响整个髋关节的血液供氧,让整个髋关节不能很好的保存,进而加重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四是,股骨头坏死术后的患者不能多吃垃圾食品,如碳酸饮料、油炸食品等,因为这类食物本身会给人体带来大量的代谢废物。而这些代谢废物在血液中会对于脆弱的股骨头进行“攻击”,特别是对于股骨胫周围的毛细血管而言。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恢复身体,股骨头坏死术后的患者还是要密切注意生活中的各种小细节,以更加快速度过术后康复期,迎接健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一旦上身就无法根除,而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当中,除了需要对饮食做严格的控制、按时服用药物以外,血糖的自我监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对于这项每日进行,看似已经“熟能生巧”的操作,你的“打开方式”真的对了吗?

     

    或许是对于长期重复操作的倦怠,有些患者在日常的血糖监测中总是“能省一步是一步”,如:只在餐后或是吃了含糖的食物时才测一下血糖,甚至有些人到了身体不适时才测,其实这已经失去了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的意义。

     

    那我们究竟该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血糖,才更科学、有效呢?

     

    科学测量血糖的方法

     

    1、空腹测血糖

     

    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第二天早餐前所测的血糖。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早晨,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2、餐前、后2小时测血糖

     

    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

     

    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胰岛素的用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餐前血糖高,反映的是上次餐前的胰岛素用量不足。

     

    餐后血糖是指从吃早、中、晚餐第一口饭算起的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它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关注。 

     

    3、睡前测血糖

     

    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加餐、用药和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需要避免的误区

     

    除了正确的时间测量,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也非常重要,其实家用的血糖测量仪操作方法并不复杂,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我们来看看哪些错误需要避免吧。

     

    1、消毒不能用碘伏、碘酒

     

    因为含碘消毒剂中的碘可以与血糖试纸中的酶发生反应,而且碘本身的色泽会干扰试纸颜色的变化,从而导致测试出现误差。可以用75%的酒精消毒手指,一定要等酒精完全挥发后再采血。因为酒精能与试纸条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导致血糖值不准确,并且,在酒精没有完全挥发时进针,还会增加患者的痛感。

     

    2、挤血会让血糖变低

     

    有些患者因为害怕疼痛,采血针扎得不深,导致检测血糖时的血液不够,于是采取挤压的方式让血流出。这个操作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反复挤压手指会把一部分组织液挤出来,“污染”血糖,血液被稀释而导致监测血糖过低。

     

    3、抽血化验前停用降糖药

     

    很多患者误认为停用药物后进行血糖检查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实际上,无论是化验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停药,因为只有检测用药后的血糖值才能知道是否有调节效果。

     

     

    疾病的预防总是大于治疗的,所以血糖监测对糖尿病的判断非常有意义。如果把控制糖尿病当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监测血糖就是打赢战争必不可少的敌情侦查环节。正确的监测血糖,矫正血糖仪,得到准确的血糖数据,才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病情,调节药物,从而更加稳定的控制血糖。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