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严重吗?

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严重吗?
发表人:医联媒体

急性肾功能衰竭进展至尿毒症期,病情是比较严重的,对身体各系统会产生严重影响。由于肾单位大量破坏,导致代谢终末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大量潴留,并伴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严重紊乱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的综合征,即尿毒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尿毒症期,会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会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红细胞寿命缩短,进而引起贫血,严重的贫血可能导致乏力、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会导致骨骼中的钙、磷等物质代谢紊乱,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肾脏在调节血压和体液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肾功能衰竭进入尿毒症期会导致血压升高和体液潴留,增加心脏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尿毒症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异常功能,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昏迷、抽搐等症状。也可以引发消化系统问题,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异味、消化道出血症状。

急性肾衰竭进入尿毒症期是比较紧急且严重的状态,要及时就医处理,减少对身体的影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急性肾功能衰竭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药物可以治病,但用不好也能致病!上周,门诊来了一位68岁的女子林某,因为突发少尿、双下肢浮肿3天到医院就诊,门诊检查发现林某的尿中出现蛋白质,并且血肌酐值显著升高,于是林某被收进了肾内科。

     

    在肾内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林某的24小时尿量不足500ml,结合血肌酐值最后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下一步显然是要找到林某急性肾衰的原因,据林某叙述,她在两个月前曾经进行体检,当时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并且以前并没有肾病史,家族中也没有类似病史。只是在两周前林某因牙疼到了当地的村卫生所看病,医生为她开了2种药物,具体什么药也不清楚。

     

    但吃了两天感觉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林某就又到镇上的牙科诊所去看,牙科诊所诊断为牙周炎,又开了3种药物给林某吃,阿莫西林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甲硝唑片。

     

    林某把这些药带回了家,但看到家里还有之前村医开的药片,舍不得丢弃,想着一起吃好得快,于是就5种药物凑一起吃了。至此,医生找到了林某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药物性急性肾损害。

     

    医生推测,村医给林某开的药物中,也含有止痛药,与林某第二次到镇诊所开的双氯芬酸钠为同类药物,这两种药一起吃,就很容易导致急性肾衰竭。

     

     

    为何两种止痛药一起吃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两种非甾体抗炎药一起吃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双氯芬酸钠就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而医生推测村医也给林某开了另外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止痛的作用。

     

    但由于COX和前列腺素在调节肾血流灌注、水钠转运及肾素释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非甾体抗炎药在发挥止痛作用的同时,也容易引起肾血流量和肾素释放减少,导致肾功能损害。当两种非甾体抗炎药同时使用时,会使COX活性被过度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进一步减少,所以就发生了急性肾衰竭。

     

    还有哪些药物会引起急性肾损害?

     

    除了非甾体抗炎药外,还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肾功能损害,例如抗菌药物中的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抗病毒药阿昔洛韦,肿瘤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碘造影剂,以及含有含有马兜铃成分的中药关木通、防己、青木香、天仙藤、细辛和厚朴等。

     

     

    医生提醒:吃药的这些错误别再犯了

     

    1.乱吃药

     

    在吃药前一定要先清楚药物的成分,不要吃不明成分的药物。

     

    2.随意加大药物剂量

     

    有些人认为加大药物剂量会使药效加倍,疾病就好得快,但许多药物其实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非常接近,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吃药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随意联合用药

     

    从药物安全性的角度来说,用药品种越多,药物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会越高,所以能少用药最好少用,尽量减少药品品种,更不要随意联合用药。

     

    总之,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药到病除,用不好会反受其害,因为药物大都经肝脏解毒肾脏排泄,如果错误用药往往导致肝脏和肾脏受损,临床肾内科医生就经常见到,因为错误服药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甚至肾脏功能衰竭的患者!

     

    因此医生提醒,药最好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周建华.非甾体抗炎药物所致的肾损害[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2):884-886.

  •  

    小龙虾永远是很受年轻人欢迎的一道美味,即便很多人说它脏,说它有寄生虫,但不可否认,它近些年一直是各大夜宵店的主打品种。

     

    按说朋友们在一起聚会,吃点龙虾倒也没什么。

     

    但在吃龙虾之前,你首先得搞清两个问题,第一,你的体质是否为过敏体质,是否能够享用小龙虾;第二,吃小龙虾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讲究?

     

    说到这,很多人会说,吃小龙虾能有什么讲究,当然是多多益善,而且最好配上冰啤酒。

     

    而31岁的小海就是一名小龙虾爱好者,特别是夏季,小龙虾火爆的时候,几乎每一周都要去夜宵摊吃4-5次,但是小海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一次,因为两斤小龙虾,他竟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按照他的诉说,晚上吃了不少龙虾,而且也喝了不少酒,但吃的时候一直没什么不舒服,回到家之后就感到全身肌肉酸痛,再之后,更吓人的情形出现了,连小便的颜色都变成了酱油色,情急之中,小海赶紧来到医院。

     

    医生说,小海的症状太典型了,一看就知道是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医学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所以,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最危险的并发症便是急性肾衰竭。

     

    开始会有全身肌肉酸痛,然后是酱油色尿,医生说,这都是横纹肌溶解的典型表现。

     

    如果重视不足,病情将进展很快。

     

    像小海这样的患者,一查肾功能,情况已经很糟糕,医生将其立刻收进重症监护室。

     

    血液透析做了很多次,没办法,肾功能持续恶化,钾高,这非常危险,因为高钾不但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还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在重症监护室住了整整一周,用了五万,小海这才转危为安。

     

    在小海住院这一周,妻子的眼泪没少流,她说自己曾多次告知小海不要那么吃小龙虾,对身体不好,但他就是不听,现在不但花了不少钱,命还差点没保住,你说妻子能不崩溃吗……

     

    医生说,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机制很多,普遍认为是龙虾体内含有的过敏成分所致,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有所不同,所以也并非吃小龙虾的都会引起,当然,也有可能是之前吃没事,之后吃就出现了横纹肌溶解,这都是难以估计的。

     

    事实上,一到小龙虾销售火爆的季节,医院接诊类似的患者就格外多,这就证明了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并非危言耸听,像小海这样长期吃,肯定是不行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1831年的苏格兰,一名医生望着自己眼前几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决定赌一把。

     

    当时,一场源于南亚的霍乱通过国际贸易网络传播到了整个世界。感染者上吐下泻,很快就会虚脱,进而危及身体健康。所以在当时,如何给患者进行补液是所有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难题。

     

    而这个名叫托马斯·拉塔(Thomas Latta)的医生,提出了一个想法:将煮沸过的盐水溶液直接 注射进病人的血液里。

     

    尽管这次尝试算不上完全成功(部分患者接受输液后出现了发热),但与没有接受输液的病人相比,死亡率降低了不少。所以此后,他的这种方法便在临床上广泛流行开来,托马斯·拉塔本人也被认为是输液疗法的奠基人。

     

     

    只不过,当时的他一定想不到:

     

    这个疗法在后世普及得太迅猛,甚至在某些地方达到了“泛滥”的趋势。

     

     

    输液乱象

     

    大家可以看到:输液在诞生之初,只是为了挽救濒死病人的生命。

     

    今天在国际上,它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后一种给药方式。临床上,输液主要用于昏迷、急性肾功能衰竭、无法或不宜口服药物等情况,以及当某类药物仅有注射剂型时才使用。

     

    然而, 在中国国内,却似乎是另一番景象:

     

    不少人认为:“生病了,就输液,好得快”,似乎把它看作是治病的首选方法。尽管很多病其实并不需要输液,如普通的发烧感冒。这也与“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原则完全背道而驰。

     

     

    或许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毫无疑问的是:国人这些年,在输液上可以说是大踏步前进——仅2009年一年,我国总输液数量就达到了104亿瓶,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挂了8瓶,远高于2.5~3.3瓶的国际平均水平。与之相关的抗生素、抗菌药物年消耗量也都远超国际水平。

     

    那么,在这背后,究竟都存在着哪些风险呢?

     

    输液对人体可能有哪些危害?

     

    首先,输液使得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没有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比口服等用药方式 风险更高,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根据2011~2013年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因静脉注射而产生不良反应 从55.8%上升到了58.7%。在注射过程中,一旦发生药物被污染或是消毒不彻底,都可能让病毒进入体内,引起局部发炎,甚至败血症。万一输入了过敏药物,后果更是不堪设想。长期使用浓度过高或是刺激性过强的药物,还可能引起静脉炎。

     

    其次,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所有进入人体的药物都需要肝脏这个“解毒工厂”来代谢、并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大量的输液无疑会 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而且,不论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的话,还可能 影响人体的正常免疫力,增强病菌的耐药性。

     

     

    再次,经常输液还可能使注射剂微粒在体内积蓄。注射剂内一般都存在微粒,它们会一直留在体内,且不能被吸收,在医学上被称作 “微粒污染”,可能会造成微血管血栓等病症。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还可能使巨噬细胞增多,形成肉芽肿。

     

    另外,过度输液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支出,特别是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一旦出现失误,也给医患关系埋下了隐患。

     

    提高警醒意识

     

    造成如今“输液泛滥”的原因或许很多,想解决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但欣慰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输液一定是不好的,该输液的时候还是要输。

     

    只是说,患者们首先要明白: 输液并非一个必选项,更不是首选项。

     

    参考文献:
    [1]封宇飞,裴艺芳,倪倩.静脉输液技术发展沿革[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4.
    [2]高翔,陈玲,邓蓉蓉,夏延哲,陈杰,陈孝.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危害及管控措施[J].药学进展.2016
    [3]李天发.过度输液现象的危害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学.2012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