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不要依赖输液,看看你真的需要输液吗?

不要依赖输液,看看你真的需要输液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1831年的苏格兰,一名医生望着自己眼前几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决定赌一把。

 

当时,一场源于南亚的霍乱通过国际贸易网络传播到了整个世界。感染者上吐下泻,很快就会虚脱,进而危及身体健康。所以在当时,如何给患者进行补液是所有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难题。

 

而这个名叫托马斯·拉塔(Thomas Latta)的医生,提出了一个想法:将煮沸过的盐水溶液直接 注射进病人的血液里。

 

尽管这次尝试算不上完全成功(部分患者接受输液后出现了发热),但与没有接受输液的病人相比,死亡率降低了不少。所以此后,他的这种方法便在临床上广泛流行开来,托马斯·拉塔本人也被认为是输液疗法的奠基人。

 

 

只不过,当时的他一定想不到:

 

这个疗法在后世普及得太迅猛,甚至在某些地方达到了“泛滥”的趋势。

 

 

输液乱象

 

大家可以看到:输液在诞生之初,只是为了挽救濒死病人的生命。

 

今天在国际上,它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后一种给药方式。临床上,输液主要用于昏迷、急性肾功能衰竭、无法或不宜口服药物等情况,以及当某类药物仅有注射剂型时才使用。

 

然而, 在中国国内,却似乎是另一番景象:

 

不少人认为:“生病了,就输液,好得快”,似乎把它看作是治病的首选方法。尽管很多病其实并不需要输液,如普通的发烧感冒。这也与“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原则完全背道而驰。

 

 

或许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毫无疑问的是:国人这些年,在输液上可以说是大踏步前进——仅2009年一年,我国总输液数量就达到了104亿瓶,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挂了8瓶,远高于2.5~3.3瓶的国际平均水平。与之相关的抗生素、抗菌药物年消耗量也都远超国际水平。

 

那么,在这背后,究竟都存在着哪些风险呢?

 

输液对人体可能有哪些危害?

 

首先,输液使得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没有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比口服等用药方式 风险更高,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根据2011~2013年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因静脉注射而产生不良反应 从55.8%上升到了58.7%。在注射过程中,一旦发生药物被污染或是消毒不彻底,都可能让病毒进入体内,引起局部发炎,甚至败血症。万一输入了过敏药物,后果更是不堪设想。长期使用浓度过高或是刺激性过强的药物,还可能引起静脉炎。

 

其次,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所有进入人体的药物都需要肝脏这个“解毒工厂”来代谢、并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大量的输液无疑会 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而且,不论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的话,还可能 影响人体的正常免疫力,增强病菌的耐药性。

 

 

再次,经常输液还可能使注射剂微粒在体内积蓄。注射剂内一般都存在微粒,它们会一直留在体内,且不能被吸收,在医学上被称作 “微粒污染”,可能会造成微血管血栓等病症。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还可能使巨噬细胞增多,形成肉芽肿。

 

另外,过度输液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支出,特别是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一旦出现失误,也给医患关系埋下了隐患。

 

提高警醒意识

 

造成如今“输液泛滥”的原因或许很多,想解决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但欣慰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输液一定是不好的,该输液的时候还是要输。

 

只是说,患者们首先要明白: 输液并非一个必选项,更不是首选项。

 

参考文献:
[1]封宇飞,裴艺芳,倪倩.静脉输液技术发展沿革[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4.
[2]高翔,陈玲,邓蓉蓉,夏延哲,陈杰,陈孝.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危害及管控措施[J].药学进展.2016
[3]李天发.过度输液现象的危害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学.2012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输液量过多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输液量过多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药物可以治病,但用不好也能致病!上周,门诊来了一位68岁的女子林某,因为突发少尿、双下肢浮肿3天到医院就诊,门诊检查发现林某的尿中出现蛋白质,并且血肌酐值显著升高,于是林某被收进了肾内科。

     

    在肾内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林某的24小时尿量不足500ml,结合血肌酐值最后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下一步显然是要找到林某急性肾衰的原因,据林某叙述,她在两个月前曾经进行体检,当时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并且以前并没有肾病史,家族中也没有类似病史。只是在两周前林某因牙疼到了当地的村卫生所看病,医生为她开了2种药物,具体什么药也不清楚。

     

    但吃了两天感觉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林某就又到镇上的牙科诊所去看,牙科诊所诊断为牙周炎,又开了3种药物给林某吃,阿莫西林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甲硝唑片。

     

    林某把这些药带回了家,但看到家里还有之前村医开的药片,舍不得丢弃,想着一起吃好得快,于是就5种药物凑一起吃了。至此,医生找到了林某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药物性急性肾损害。

     

    医生推测,村医给林某开的药物中,也含有止痛药,与林某第二次到镇诊所开的双氯芬酸钠为同类药物,这两种药一起吃,就很容易导致急性肾衰竭。

     

     

    为何两种止痛药一起吃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两种非甾体抗炎药一起吃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双氯芬酸钠就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而医生推测村医也给林某开了另外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止痛的作用。

     

    但由于COX和前列腺素在调节肾血流灌注、水钠转运及肾素释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非甾体抗炎药在发挥止痛作用的同时,也容易引起肾血流量和肾素释放减少,导致肾功能损害。当两种非甾体抗炎药同时使用时,会使COX活性被过度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进一步减少,所以就发生了急性肾衰竭。

     

    还有哪些药物会引起急性肾损害?

     

    除了非甾体抗炎药外,还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肾功能损害,例如抗菌药物中的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抗病毒药阿昔洛韦,肿瘤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碘造影剂,以及含有含有马兜铃成分的中药关木通、防己、青木香、天仙藤、细辛和厚朴等。

     

     

    医生提醒:吃药的这些错误别再犯了

     

    1.乱吃药

     

    在吃药前一定要先清楚药物的成分,不要吃不明成分的药物。

     

    2.随意加大药物剂量

     

    有些人认为加大药物剂量会使药效加倍,疾病就好得快,但许多药物其实治疗剂量与毒性剂量非常接近,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吃药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随意联合用药

     

    从药物安全性的角度来说,用药品种越多,药物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会越高,所以能少用药最好少用,尽量减少药品品种,更不要随意联合用药。

     

    总之,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药到病除,用不好会反受其害,因为药物大都经肝脏解毒肾脏排泄,如果错误用药往往导致肝脏和肾脏受损,临床肾内科医生就经常见到,因为错误服药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甚至肾脏功能衰竭的患者!

     

    因此医生提醒,药最好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周建华.非甾体抗炎药物所致的肾损害[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2):884-886.

  • 急性肾功能衰竭进展至尿毒症期,病情是比较严重的,对身体各系统会产生严重影响。由于肾单位大量破坏,导致代谢终末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大量潴留,并伴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严重紊乱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的综合征,即尿毒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尿毒症期,会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会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红细胞寿命缩短,进而引起贫血,严重的贫血可能导致乏力、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会导致骨骼中的钙、磷等物质代谢紊乱,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肾脏在调节血压和体液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肾功能衰竭进入尿毒症期会导致血压升高和体液潴留,增加心脏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尿毒症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异常功能,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昏迷、抽搐等症状。也可以引发消化系统问题,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异味、消化道出血症状。

    急性肾衰竭进入尿毒症期是比较紧急且严重的状态,要及时就医处理,减少对身体的影响。

  •  

    小龙虾永远是很受年轻人欢迎的一道美味,即便很多人说它脏,说它有寄生虫,但不可否认,它近些年一直是各大夜宵店的主打品种。

     

    按说朋友们在一起聚会,吃点龙虾倒也没什么。

     

    但在吃龙虾之前,你首先得搞清两个问题,第一,你的体质是否为过敏体质,是否能够享用小龙虾;第二,吃小龙虾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讲究?

     

    说到这,很多人会说,吃小龙虾能有什么讲究,当然是多多益善,而且最好配上冰啤酒。

     

    而31岁的小海就是一名小龙虾爱好者,特别是夏季,小龙虾火爆的时候,几乎每一周都要去夜宵摊吃4-5次,但是小海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一次,因为两斤小龙虾,他竟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按照他的诉说,晚上吃了不少龙虾,而且也喝了不少酒,但吃的时候一直没什么不舒服,回到家之后就感到全身肌肉酸痛,再之后,更吓人的情形出现了,连小便的颜色都变成了酱油色,情急之中,小海赶紧来到医院。

     

    医生说,小海的症状太典型了,一看就知道是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医学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所以,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最危险的并发症便是急性肾衰竭。

     

    开始会有全身肌肉酸痛,然后是酱油色尿,医生说,这都是横纹肌溶解的典型表现。

     

    如果重视不足,病情将进展很快。

     

    像小海这样的患者,一查肾功能,情况已经很糟糕,医生将其立刻收进重症监护室。

     

    血液透析做了很多次,没办法,肾功能持续恶化,钾高,这非常危险,因为高钾不但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还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在重症监护室住了整整一周,用了五万,小海这才转危为安。

     

    在小海住院这一周,妻子的眼泪没少流,她说自己曾多次告知小海不要那么吃小龙虾,对身体不好,但他就是不听,现在不但花了不少钱,命还差点没保住,你说妻子能不崩溃吗……

     

    医生说,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机制很多,普遍认为是龙虾体内含有的过敏成分所致,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有所不同,所以也并非吃小龙虾的都会引起,当然,也有可能是之前吃没事,之后吃就出现了横纹肌溶解,这都是难以估计的。

     

    事实上,一到小龙虾销售火爆的季节,医院接诊类似的患者就格外多,这就证明了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并非危言耸听,像小海这样长期吃,肯定是不行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每天两颗芝麻丸,拯救你的发际线,”脱发人群面对这样的广告谁不心动?

     

    一颗小小的黑芝麻丸,成了不少脱发者眼中的灵丹妙药,甚至有人说:“如果太上老君下凡,他宝葫芦里的仙丹,大抵就是芝麻丸的样子吧。”

     

    社交媒体上的黑芝麻丸

     

     

    黑芝麻丸真有护发效果吗?近日央视采访了专家,答案有点出乎意料。《生命时报》采访皮肤科专家,告诉你黑芝麻丸还能不能吃,以及怎样科学养护头发。

     

    受访专家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希川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周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  王瑜

     

    黑芝麻丸,吃多了反而加重脱发

     

    据商务部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的大数据,2022年的年货中,黑芝麻丸的销量同比增长105.9%,网购平台不乏月销量超10万件的店家。

     

    黑芝麻是一种油料种子的作物,它的含油脂量通常可以达到重量的一半以上。而脱发大部分是由内分泌失调造成的,以“脂溢性脱发”为主。

     

    近日,央视曝光了黑芝麻丸的真相:吃多了反而可能加重脱发。

     

    油脂分泌多,真菌容易繁殖,引起毛囊损伤。长期吃过多的黑芝麻丸,可能会加重油脂分泌,也会造成体重和血脂的负担。

     

    由于黑芝麻油脂含量丰富,如果大量吃还可能长胖。据红星新闻报道,有人坚持服用3个月后,发际线没什么改善,反而胖了两斤。

     

    营养师顾中一在社交媒体介绍,黑芝麻的黑色主要是来自“儿茶酚型的生物大分子”,头发的黑是黑色素,黑芝麻的“黑”无法补到头发上去,因此“以黑养黑”的说法站不住。

     

    那么以后还能吃黑芝麻或黑芝麻丸吗?少量吃点芝麻等种子坚果是健康的,如果当成零食吃建议购买含糖少的。

     

    养发食物有个红黑榜

     

    和黑芝麻丸一样,还有不少食物会影响头发生长。这些食物中,有些会加重脱发,另一些则能给头发提供营养。

     

     

    黑榜—— 加重脱发

     

    容易引起脱发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糖和精白主食

     

    过多甜食和米饭、馒头等精白主食会升高餐后血糖,而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过高会直接导致雄激素合成增加,引起脱发。建议少吃甜食,用全谷杂粮代替一部分精白米面。

     

    油炸食品

     

    高脂肪食物一方面会导致雄激素水平上升,另一方面会造成身体免疫平衡紊乱,激发炎症状态,这都可能导致脱发。因此油炸食品尽量少吃。

     

    高汞鱼

     

    研究发现,金枪鱼、旗鱼、鲭鱼等汞含量高的鱼类可能会导致脱发。吃鱼首选鲅鱼、三文鱼、海鲈鱼、金鲳鱼和小黄鱼等低汞品种。

     

    高硒食物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过量就会伤害头发,所以不要盲目摄入大量“高硒食物”或补充品。

     

    红榜——为头发提供营养

     

    补足以下几种营养素有助预防脱发。

     

    蛋奶

     

    头发的本质是角蛋白,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头发易脱落且发质变差。平时应多吃鸡蛋、牛肉、鸡肉、奶制品、豆类等优质蛋白。

     

    杂粮

     

    这类维生素参与蛋白质、氨基酸代谢,间接保护头发,杂粮、瘦肉有助补充B族维生素。

     

    红肉

     

    缺铁是长期素食和绝经后女性脱发的首要原因。铁含量丰富的食物有红肉、动物血、动物肝脏等。

     

    8个细节滋养受损的毛囊

     

    适当放慢生活的脚步,给头皮和毛囊一点喘息的时间,对防治脱发非常有利。患者除了遵医嘱用药,生活有许多细节能养护毛囊。

     

     

    1.3个月修剪一次

     

    及时修剪可刺激毛发细胞的新陈代谢,保证营养供给,促进毛发的生长,从而使发丝保持健康的状态。一般来说,头发最久3个月就必须修剪一次,如果是短发想留长,建议每个月修剪一次。

     

    2.戒烟 

     

    吸烟会使头皮毛细血管收缩,影响头发正常生长,是引起脱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多项研究发现,吸烟者脱发发病率远高于非吸烟者。

     

    3.头发扎得松一点

     

    头发扎得太紧会受到慢性牵拉,头发长期扎得太紧,会牵拉毛囊导致毛囊被破坏,出现发生牵拉性秃发,常见前部和两侧发际线处头发稀疏。扎马尾辫等发型时,不要将头发绑得太紧。

     

    4.经常换洗发水

     

    去屑洗发水或多或少都有去脂抑菌的作用,用久了头皮会产生抵抗性。若某款洗发水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不如从前,应立即换其他品牌或交替使用。

     

    5.洗头不用指甲挠

     

    洗头时用手指甲抓头皮很舒服,不过头皮很脆弱,一个不小心容易抓伤它。而且指甲缝容易藏匿细菌,万一把头皮抓破了,细菌就会趁虚而入造成感染

     

    正确的洗发方式应该使用指腹(手指肚),以划圆的方式慢慢洗清。

     

    6.护发素不抹头皮上

     

    护发素抹在头皮上如果没有冲洗干净,容易让头发沾灰尘、堵塞毛囊。洗头时护发素最好涂到离发根1~2厘米的地方。

     

    7.洗头水温40°C最佳

     

    洗头时用太热的水不仅会伤害毛囊和发质,还会将头皮表面的水分和油脂带走,使得头皮皮肤变得更干。洗头最适宜的水温是40摄氏度左右。

     

    8.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更易脱发,保证睡眠时间有助于改善脱发。建议每天23点之前入睡,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

     

    此外,长期紧张、焦虑也会加重脱发。把心态放轻松,不为掉在地上的头发伤心,有助于养好头上的头发。▲

     


    本期编辑:张杰

  • 中药泡酒,自古以来都是很实用的一种保健方式。药酒在我国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创造了大量的中药泡酒的配方,这些配方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可以泡酒,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饮用药酒强身健体。

     

    一些药酒能发挥作用,利用的就是酒精,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用分析化学的术语说就是萃取,就是通过酒精这种有机溶剂,把药材里面的各种有效成分溶出来,溶在酒精里。药物有效成分随着酒精喝下去,而且相互促进,酒劲会加强,药性也会加大,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就比如最常见的人参药酒,不但写入了药典,而且作为药品批准的人参药酒上市,就有23个国药准字文号。功能主治为补气养血,暖胃散寒。用于气血两亏,神疲乏力,胃寒作痛,食欲不振。可见,不管是实际应用,还是官方,都是认可人参药酒的功效的。

     

    药酒的制备工艺

     

    就比如人参药酒,人参中比较重要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不溶于乙醚、苯。在甲醇中溶解度最高,其次是乙醇,但是甲醇有毒性,所以只能选择溶于乙醇中。

     

    药酒的配制,主要是溶出的过程,也就是说,药材中的可溶性成分逐渐的向溶剂中转移的过程。为了提高溶出的效率,可以采取适度粉碎药物、提高浸出温度、掌握适宜的浸出时间等方法。比如自家制备人参药酒, 不用整颗人参放进去,可以切成小段,溶出效果更好的。

     

    使用的酒精一般为75%的药用酒精,配制药酒用的是一些非金属的容器,诸如砂锅、瓦坛、玻璃器皿之类的容器。

     

     

    四类药酒

     

    人参药酒属于滋补类的药酒,此外还有活血化淤类药酒、抗风湿类药酒、壮阳类药酒,只有几类证候配合酒的药性,较为适合做药酒。人参主要药用成分都溶在了酒里,按需服用一些药酒,是会有一定治疗效果的。只是药酒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而已。

     

    本文只写了药酒以及人参药酒本身的作用,篇幅有限,未能详述服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只需谨记:孕妇、服药及患某些疾病不能饮药酒。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 谷氨酰胺主要是保护和修复胃肠道黏膜,还可以改善免疫功能。

    谷氨酰胺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是蛋白质中的一种氨基酸成分,对于胃肠黏膜上皮成分己糖胺及葡萄糖胺的生化合成有促进的作用,也能够保护因谷氨酰胺缺乏而导致的肠结构及黏膜损害,因此可以保护和修复胃肠道黏膜,增强胃肠道黏膜的消化吸收功能。

    比较适合各种胃肠道黏膜损伤疾病的人,例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也适用于创伤、烧伤、手术、肿瘤放化疗等导致的肠道损伤。

    而且谷氨酰胺是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的燃料,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普通人服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免疫功能。

    谷氨酰胺虽然对身体有益,但是需要适量吃,不可以一次性过多吃,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病。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高盐高糖饮食、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都成了人们患糖尿病的重要推手。据IDF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4.63亿成人糖尿病患者,这其中中国患者为1.16亿,排名全球榜首。有人算过国人患糖尿病的比例,即约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位患有糖尿病。数量之多,让人不敢掉以轻心。

     

    那么,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患上糖尿病后我们又该注意什么?

     

     

    正常来说,糖尿病是由于体内糖的调节和利用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的异常增高和波动,以及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鉴于患者的年龄、体重、并发症等不尽相同,我们通常把糖尿病分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为胰岛β细胞损伤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需终身注射胰岛素,全球占比约5%,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轻;


    II型糖尿病则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全球占比约90%,常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群体。


    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患有妊娠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的注意事项主要分为三点,即控制饮食、锻炼身体、血糖监测,其中血糖监测是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需在一天内多次测量血糖水平,如三餐前后两小时、运动前、睡前,以及自我感觉血糖过低时,均需测量血糖。

     

     

    一般来说,监测血糖采用的方式分为传统血糖仪和动态血糖仪,虽然这两者都是常用的血糖监测仪,但区别还是挺大的。下面咱们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介绍下。

     

    从采血方式来看,传统血糖仪多在指尖采血,即固定的时间节点利用设备进行指尖釆血,继而向血糖试纸滴血,并将试纸置入血糖仪中,等待结果显示后读取数值即可。

     

    动态血糖仪则是在皮肤上固定一个传感器,并将发射器滑到传感器基座并锁定,随后设置血糖初始值即可监测血糖。

     

    对比传统血糖仪,动态血糖仪佩戴几乎没有太多触感,即便对于一天内须数次监测血糖的患者来说,也十分友好。像许多人家中常备的鱼跃安耐糖动态血糖仪,采用的就是超敏感柔性电极,佩戴零触感,且不会刺激皮下组织,非常舒适方便。

     

     

    从监测时间来看,传统血糖仪只能监测每天固定取血时段的血糖水平,稍不注意,就很有可能错过很多血糖飚高的时刻。

     

    而动态血糖仪监测的是我们的实时血糖水平,也就是我们不仅能看到固定时间点的血糖值,还能看到血糖一整天的走势,这对于我们控制血糖,非常重要。仍拿鱼跃安耐糖动态血糖仪为例,其每3分钟就能自动生成血糖数据,可24小时实时监测佩戴者的血糖水平,更方便医生了解我们身体的血糖情况。

     

    从监测方式来看,传统血糖仪在测量后数值会显示在血糖仪的屏幕上,但不能查看趋势和波动情况;而动态血糖仪则可采用多种方式接收数据,手机APP或者接收器均可实时查看血糖数据,会显示波动情况,更为方便和直观。

     

     

    实际上,为了能够实时监测佩戴者的血糖水平,像鱼跃安耐糖这类动态血糖仪还拥有IPX7防水等级,无论是日常运动,还是洗澡睡觉,均可佩戴,确实为糖友们省了不少心,也省了不少事。

     

    当然,除却随时随地监测血糖外,我们也应从饮食、运动等方面来联合对抗糖尿病。只有我们自己时刻注意,才能真正达到控糖的目的。

  • 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 是成年人保健灸的 常用 。艾灸足三里 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 促进 营养 吸收 ,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1. 养生保健 祛病延年: 艾灸足三里 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感冒、高血压、低血压、 心脏疾病 、脑出血 都有防治作用。所以古来把灸 足三里又 称为 长寿灸

     

    2. 健脾益气, 防治胃肠 病: 中医认为, 脾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足三里 是胃经的 重要 穴位, 艾灸足三里可以 健运脾阳,补中益气,主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虚弱、 消化 功能低下、食欲缺乏、瘦 、腹膜炎、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 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肠炎、胰腺炎、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 效果较好

     

    3. 强身健体 艾灸足三里 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梢神经炎等 也有 效。

     

    4. 补益肾气:艾灸足三里可以强脾胃,脾为人体后天之本,为人体各系统输送营养物质,而肾为人体先天之精,以后天之本养先天之精,营养物质充足了,肾气也会充足。故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肾气不足病证有效。

     

    参考文献:
    [1] 谢锡亮 . 谢锡亮灸法 [M.5. 郑州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2] 张奇文 . 中国灸法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 艾灸可以去除体内湿气。

     

    艾灸所用的艾炷或艾条是由艾叶制成, 艾叶的药性是生温熟热,艾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 。因此 艾叶用作灸料,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等功用。

     

    艾灸的火力进入体内,可以促进停聚在体内局部、无法疏散的寒湿温化,同时也可以扩张皮肤毛孔、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湿气温化之后,通过皮肤毛孔、呼吸、大小便等途径排泄出去。所有寒湿体质的人在做艾灸的时候会出汗、艾灸后可能会腹泻的表现,都可能是在排出体内的湿气。

     

    参考文献:
    [1] 张奇文 . 中国灸法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 刷牙不够,还要洗牙?

    洗牙一次不行,还要定期?

    一年一次?半年一次?三个月一次?

    我这一口纯天然无污染的大白牙有这个必要吗?

    牙缝越洗越大,还让我来?!

    很多人心中难免生疑:这医生不会是看上我……卡里的钱了吧?

    想套路我?

    既然大家心里都有这样的疑惑,那么今天……

     

    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唠一唠,口腔医生建议大家定期洗牙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为什么要洗牙?

     

    老百姓所说的洗牙,在口腔领域也叫龈上洁治术,就是利用专业的器械通过一系列操作清除牙齿上的结石、菌斑和色素等等。

     

     

    就是图上这看似不起眼、没影响,甚至好像给牙齿穿上一层盔甲的东西,实际上不仅危害大,而且单靠刷牙,根本无法彻底消灭它!

     

    即便是洗牙,也不能够一劳永逸!

     

    所以,如果你不想一张嘴就口气惊人,不想你的牙齿英年早掉,还是要坚持每年至少洗一次牙!

     

    至于洗完牙,牙缝变大……

    这无疑是个世纪大误会!

     

    洗完牙之所以会让你感觉牙缝变大,那是因为一直沉积在你牙齿周围、试图与你牙齿共存亡的牙结石被咱们的牙医干掉了!

     

    说到底,牙医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只是想让你的牙齿更健康一点,能跟你走的更长远一点!

     

    毕竟咱们还希望各位到80岁嘴里还有20颗能正常咀嚼食物的牙呢!

     

    最后再敲一次重点

     

    定期洗牙不仅洗掉牙面上的菌斑和色素,让你的牙齿更美观,更重要是能够去除牙结石、延缓新的牙结石生成速度、预防牙周病,让你的牙齿更加健康!

     

    并且!

     

    定期洗牙还能够顺便做一回口腔检查哦~

  • 带娃输液,是许多家长都头疼的事情。孩子哭闹,针头疼痛,让家长和孩子都备受折磨。近期,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儿童输液,尤其是超过三天的输液,使用留置针是一种更为安全、舒适的选择。

    儿童静脉输液,常见的穿刺部位是头皮、手或足背部静脉。这些部位的血管细小、管壁薄,且儿童自制力差,难以配合穿刺。南京市儿童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郭岚峰指出,反复穿刺或穿刺失败,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痛苦,还容易导致血管损伤、静脉炎和外渗等问题。

    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工具,采用专利材质制成,柔软、生物相容性高。护士穿刺成功后,将软管留在静脉内,导管在血管内成漂浮状态,不会对血管造成影响。留置针一般可以留置3~5天,大大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

    此外,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孩子可以适当活动,如喝水、吃饭、玩积木等,但避免剧烈运动。输液结束后,孩子可以淋浴,但最好在洗澡时缠绕一层保鲜膜防止进水。

    专家提醒,家长在选择医院和科室时,要选择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确保穿刺成功率和留置针的安全性。同时,要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儿童输液,尤其是超过三天的输液,使用留置针是一种更为安全、舒适的选择。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保障孩子的健康。

  •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患病率逐年上升,输液治疗成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许多人对输液速度的认识不足,导致输液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梁莉君专家指出,静脉滴注速度不当,包括过快和过慢两种情况,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而速度过慢则会使药物浓度低于治疗浓度,影响疗效。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分钟的输液速度不宜超过40滴,儿童则更慢,控制在20~40滴/分。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滴注速度要求。例如,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类药物滴注速度过快会引起静脉炎和中枢系统反应,而糖肽类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则可能导致“红人综合征”。氯化钾注射过量或滴注速度过快可引起高钾血症,抗肿瘤药物滴速过快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氨基酸、脂肪乳类药物滴注速度过快则可能导致人体细胞脱水。有机硝酸类药物滴速过快易引起搏动性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亡。中药注射剂滴速过快则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应重视输液速度的控制,遵循医嘱,确保患者的安全。

    此外,患者还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 我是一名护士,工作在淄博市的一家医院。每天面对着需要输液抽血的病人,我总是感到害怕和焦虑。这种情绪已经持续了三四个月,甚至有时候我会在工作中流泪。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困扰和无助。

    我尝试过进行心理建设,但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每天上班都像是一种折磨,我总是闷闷不乐,甚至有时候会有想死的念头。这种情况让我非常担心自己的心理健康。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于是来到了医院的心理科。医生告诉我,我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过度焦虑引起的,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治疗。医生给了我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包括转移注意力、能量发泄法和运动调节法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这些方法,并且逐渐发现自己的情绪有所改善。我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再逃避工作中的挑战,而是应该积极面对和克服它们。现在,我已经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工作也变得更加顺利和轻松了。

    焦虑症就医指南 焦虑症常见症状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等情绪。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跳加速、出汗、呼吸困难、失眠等身体症状。焦虑症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但更常见于青少年和中年人。 推荐科室 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或药物治疗。 2. 学习和实践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和冥想。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4. 避免过度使用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5. 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 初春时节,天气变化多端,婴幼儿抵抗力较弱,稍有不慎便容易生病。此时,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去医院输液治疗。然而,在输液过程中,一些家长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会将输液瓶举得过高,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婴幼儿的血管特点。婴幼儿的血管细且脆,容易受到外力影响。如果家长将输液瓶举得太高,药液流速会加快,对婴幼儿的心脏造成较大负担,甚至可能引起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

    此外,长时间举着输液瓶,家长的手臂和肩膀也会承受较大压力,容易造成肌肉酸痛。为了确保孩子和家长的身体健康,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输液时,家长应尽量将输液瓶放置在合适的高度,避免举得太高。

    2. 可以使用输液架,将输液瓶悬挂在输液架上,减轻家长的负担。

    3. 如果需要移动,尽量让孩子坐在家长的腿上或怀抱中,避免孩子剧烈运动。

    4. 家长在照顾孩子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 如果孩子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在婴幼儿输液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安全,避免将输液瓶举得太高,确保孩子和家长的身体健康。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生病需要输液的情况。然而,有些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会遇到输液输不进去的问题,这让许多患者感到困惑和担忧。那么,输液输不进去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针头或针管问题

    首先,输液输不进去可能是由于针头或针管的原因。例如,针头可能存在弯曲或破损,导致液体无法顺利进入血管。另外,针管可能存在堵塞或老化,也会影响输液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换针头或针管后再尝试输液。

    二、输液量控制

    其次,输液量的多少也会影响输液效果。一般来说,成年患者的输液量在800-1000毫升左右较为合适。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输液量也不宜超过2000毫升,以免对身体造成副作用。同时,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药物,以辅助治疗。

    三、空气进入血管

    在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血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护士会在输液前排除针管中的空气,以确保液体顺利进入血管。如果空气进入血管,可能会引起心脏疾病,甚至导致猝死。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患者要密切观察输液情况,避免空气进入血管。

    四、输液目的及方法

    输液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输注到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补充营养、改善微循环等效果。常见的输液方法包括密闭式输液法、开放式输液法、静脉留置针头和锁骨刺插管法等。

    1. 密闭式输液法:通过一次性输液器,将药物或营养液输注到体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2. 开放式输液法:将药物或营养液直接注入输液瓶中,通过导管输注到体内,适用于大量输液情况。

    3. 静脉留置针头:将针头留置在血管内,方便多次输液,减少穿刺次数。

    4. 锁骨刺插管法:将导管插入锁骨下静脉,适用于长期输液或需要大量输液的患者。

    五、注意事项

    1. 输液前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配合医生进行输液。

    2. 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 输液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4. 保持输液部位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总之,输液输不进去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了解相关原因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输液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治疗效果。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液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近期公布的2004版《医保药品目录》中,将100ml以上治疗型大输液排除在医保目录之外,引发了业界和患者的广泛关注。

    这一政策对国内2000多家生产大输液产品的药企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企业纷纷表示,由于无法纳入医保,患者对大输液产品的需求锐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据了解,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制药企业,其中2000多家生产大输液。而80%的输液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只有10%的企业略有盈利。如果新的《医保药品目录》实施,全国这类企业将在一两年内出现大面积亏损。

    一些专家认为,将100ml以上治疗型大输液排除在医保目录之外,可能是基于价格因素。然而,一些药企负责人表示,以常用抗生素阿齐霉素为例,200ml小水针的价格为42元,而250ml规格大输液的价格为47元。如果小水针要在医院配置成大输液,还需要增加一瓶3.5元的溶剂和一个针管,再加上护士的劳动成本,已经高出了大输液的价格。

    此次政策调整对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将产生影响。一些专家表示,如果100ml以上治疗型大输液不在医保范围内,将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对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一些药企已经联名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递交建议书,呼吁将100ml以上治疗型大输液纳入医保目录范围。未来,这一政策是否能够得到调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