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个功能减退可能会造成认知障碍!绝不能听之任之!

这个功能减退可能会造成认知障碍!绝不能听之任之!
发表人:京东健康

皮肤松弛、皱纹增多、眼睛老花……你认为自然衰老的表现都有什么?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听不清”这件事也被看作是衰老的一种自然表现。

 

但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相比,听力障碍这个问题并不会给人们带来特别明显的伤害。

 

所以很多患者对此处于一种听之任之的状态,殊不知这种态度有可能带来悔之晚矣的后果。

 

听力障碍究竟有多影响生活?

 

长期听不见或是听不清,会使老年人的反应变得迟钝,平衡能力也会下降,增加摔倒的风险及安全风险。

 

同时,听觉敏感度也会降低,对来自他人的提醒或汽车鸣笛声没有反应,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

 

 

不仅如此,老年人由于长期的听力障碍,慢慢地就不再愿意和别人聊天了,心情也容易低落,还会表现出抑郁、紧张、孤独、焦虑、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进而导致社交障碍,不愿参与社会交往,危害情绪健康。

 

研究表明,不及时矫正老年人的听力问题,还会造成老年认知障碍。

 

无论轻度还是重度听力损失的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下降程度等,都比听力正常的老年人高。

 

因此,老年听力损失会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

 

如何判断听力流失?

 

听力的减退的原因多种多样:

 

1. 年龄的增长及一些遗传因素,都会让听力减退。

2. 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紊乱性疾病等慢性疾病会让听力受损。

3. 中耳炎、头部外伤、听神经瘤等疾病,也会损伤听力。

4. 长期暴露在充满噪音的环境中,也会诱发内耳受损导致听力下降。

 

了解了听力下降的原因,我们也需要弄清楚听力的衡量方式。

 

判断是否存在听力流失的方法很简便,就是把拇指和食指放到老人耳边搓一搓,观察他们的反应,看看他们能否听到你搓手指的声音。

 

也可以把转动的机械表等能发出细微声音的物件放到老人耳边,如果老人的表情很茫然,那么很有可能出现了听力障碍,这时候就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听力检查了。

 

防治听力障碍要做到以下情况

 

一般治疗

如果老年人听力障碍的症状比较轻微,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在平时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还要注意耳朵的护理。

 

按摩及药物

可用拇指指腹按压耳门穴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此外,还可按摩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等穴位。

 

遵医嘱使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如尼麦角林片、甲钴胺片等。

 

医疗器械

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好,只能用一些康复方案去改善听力,比如助听器。

 

 

使用助听器可以延缓听力退化的过程,帮助老年人与人顺畅交流,改善心理状态。

 

当助听器也不能满足听觉需求时,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如同配眼镜一样,助听器同样需要验配,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老年人的听力损失程度,选择适合的助听器。

 

不要盲目去商店购买,而应到医院或验配中心选配。

 

呵护双耳

预防听力障碍要做到“四避免”:平时应从避免嘈杂的环境、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避免耳朵感染等方面预防听力障碍。

 

我们平时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多做运动、不熬夜、不频繁掏耳朵,若发现较大耳垢,切勿自行暴力挖出。

 

此外,如果发现听力出现下降的趋势,要及时就医检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听力减退疾病介绍:
听力减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对声音的获取能力下降,同等强度的声音现在听起来感觉没有之前听得清楚。听力减退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耳廓和听神经功能逐渐减退所引起的听力减退,这种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忧。但听力减退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比如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神经病、高血压、鼓膜穿孔等疾病状态下,除了听力减退以外,还会伴随出现头晕、耳朵感觉有蝉鸣声、耳朵疼痛、耳道流脓等不适,此时应该引起注意,及时前往医院诊治。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导致儿童听力丧失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由于儿童在这一特殊成长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听力损失可能会对他们的大脑发育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儿童,要采取不同的养育方式,以确保他们的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以跟上他们成长的步伐。

     

    帮助听力受损儿童的两种方法

    一、鼓励儿童交流

     

    患听觉障碍的孩子,语言能力的进步会比一般孩子慢很多,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接受的事实。儿童越是感到羞耻,越是不愿意交流,发展就会越慢。所以父母必须完整地向孩子解释情况,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并鼓励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加倍努力,赶上正常的发展步伐。父母应通过日常谈话、书本或音乐与孩子进行交流。发音清晰,字迹清晰,并使用肢体语言和其它物品帮助孩子理解。

     

    二、寻求外部援助。

     

    教师和看护人员应了解幼儿的情况,并给予良好的额外照顾和协助,以减少幼儿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使用助听器,或者个人FM数码无线系统等不同类型的助听器,让孩子在各种场合都能得到信息。

    2种方法防止儿童听力损伤

    1. 如果父母和看护人知道保护孩子听力的重要性,就要避免让孩子处于噪音环境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听力损失:注意音量的大小、通过把声音(电视、收音机等)调低,可以减少噪声污染、儿童保护设备(耳塞,耳机),在嘈杂环境下使用。别将有噪音的东西放在孩子耳朵旁边。

     

    2.早诊断和早预防

     

    避免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可以大大降低听力损害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听力损失,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定期进行听力测验和刺激。越早发现听力障碍,则有越高的机会让孩子得到帮助和治疗,将来的发展也更能跟上年龄的增长。初生婴儿在出生后两天内实施第一次听力刺激,并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查。如婴儿测验不及格,应立即向儿童耳鼻喉科医师做进一步听力检查。

    后天失聪的因素

    失聪也可能在孩子出生后几年内发生,所以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可能出现的不参与谈话

     

    经常让别人说话时要慢慢来,大声些、必须将声音放大(电视、喇叭等)、很难理解这些文字、病痛还能导致听力损失。

     

     

    有些疾病可能会导致儿童听力丧失,父母也需要注意这些后天的因素,例如:

     

    在患有中耳炎或称中耳感染,梅尼尔氏病,儿童水痘,腮腺炎或麻疹后,在恢复后也可能发生听力丧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们中间应该有不少人有掏耳朵的习惯,常常感觉耳朵里有一些分泌物,不马上清理掉就跟难受。事实上,我们的耳朵并不需要太高频率的清理,适当留一些分泌物可以起到保护耳道的作用。所以习惯性掏耳朵的人可以改掉这个习惯,因为过度清理耳朵可能会带来一些损伤。而且还有很多人耳朵里明明什么东西也没有,还是经常有耳朵发痒的感觉,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因为我们的耳朵构造比较复杂,偶尔感觉到耳朵里面痒痒的是很正常的现象。有时我们在洗澡时耳朵过多过少会进一些水,常常会有耳朵发痒的感觉。另外,我们在吃饭时咀嚼食物,耳朵我会随着咀嚼吞咽的动作而作出相应的活动,耳道里产生的分泌物会自然而然地脱落。有人耳朵稍微一痒能,就要马上用棉签或者挖耳勺掏,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我们的耳道。

      
    经常掏耳朵有哪些不利之处呢?

     

    引发耳部疾病

     

    习惯性掏耳朵的人会大大增加患上外耳道疾病的概率,主要是这些伸入耳朵的掏耳工具会伤害到耳道,因为耳道内的皮肤和神经是相当脆弱的。另外,掏耳工具的清洗工作不到位,会在我们掏耳的过程中带入很多细菌进入耳道,容易使耳道收到感染,引起各种外耳道疾病。所以,我们平时不要用硬物去掏耳朵,更不要轻易用手去挖耳朵,因为我们指甲里潜藏的细菌不计其数。

      
    给耳道完成损伤

     

    耳朵是我们全身上下较为脆弱的器官,耳道里的肌肤也是很娇嫩的。如果我们经常用一些硬度很高的工具去掏耳朵,会增加耳道皮肤损伤的概率。另外,当我们直接用手掏耳朵时,还容易引起局部发炎的情况。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尽量避免用手和各种工具挖耳朵,一旦有感染的情况发生,要尽快去专业的医院进行处理。

      


    听力受到影响

     

    平时有掏耳习惯的人,听力也会或多或地受到一些影响。因为我们平时在掏耳朵的过程中,耳朵产生的分泌物被工具开会推动会摩擦到鼓膜,给鼓膜带来一定的刺激,没有起到清理耳道的作用不说,可能还会引起耳道堵塞的情况。这是听力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引起听力的下降。

     

    因此,有时感到耳朵发痒,但是没清理出东西是很自然的现象,不必太过担心。

  • 晚饭想吃什么菜?

    剩菜?不吃!不吃!

    想吃生菜?那我去买生菜!

     

    听到爸妈像喊山歌一样的高声对话,小李却忧心忡忡:一个个大嗓门,还都听岔了,老俩口的听力都在流失。

     

    其实,像小李父母这样面临听力障碍的老人,中国有近6000万。

     

    听力障碍,已成为继关节炎和高血压之后,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老年慢性疾病。

     

    听力怎么变差了

     

    看到父母听不清别人讲话,心里就很纠结:听力怎么变差了?是不是岁数大了导致的?

     

     

    其实,弄清楚听力的衡量方式和变差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就不再纠结了。

     

    听力降低的衡量方式

     

    ● 方法一

    把拇指和食指放到老人耳边搓一搓,观察他们的反应,看看他们能否听到你搓手指的声音。

     

    ● 方法二

    将转动的机械表等能发出细微声音的物件,放到老人耳边,如果老人的表情很茫然,就应去医院做进一步的听力检查了。

     

    听力减退的原因

     

    • 自然因素:年龄的增长及一些遗传因素。
    •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紊乱性疾病等。
    • 耳部炎症:中耳炎、头部外伤、听神经瘤等疾病,也会损伤听力。
    • 药物因素:一些药物也会给听力带来负面影响,如庆大霉素、卡铂、顺铂等。
    • 环境影响:长期暴露在充满噪音的环境中,会诱发内耳受损,导致听力下降。

     

    听力降低,切忌置之不理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老年人听不清,就是伴随着衰老的小毛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是听之任之。

     

    殊不知,这种置之不理的态度,有可能带来悔之晚矣的后果。

     

    影响生活

     

    老年人由于长期听不见、听不清,就不再愿意和别人聊天、交流了。

     

     

    慢慢地,心情容易低落,还会表现出孤独、焦虑、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进而导致社交障碍,不愿参与社会交往,危害情绪健康。

     

    研究表明,老年人听力下降还会造成老年认知障碍。

     

    无论轻度还是重度听力损失的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下降程度等,都比听力正常的老年人高。

     

    安全隐患

     

    长期听不清会使老年人反应迟钝、平衡能力下降,增加摔倒的风险。

     

    同时,听觉敏感度也会降低,对来自他人的提醒或汽车鸣笛声没有反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

     

    听力受损加重

     

    不及时矫正老年人的听力问题,不仅会使听力受损加重,听力迅速衰退,还可能增加阿兹海默症的发病率。

     

    有研究显示,有听力损失的人群,患阿兹海默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5倍。

     

    如何找回听力?

     

    治疗方法

     

    ● 理疗按摩或药物治疗

     

    用拇指指腹按压耳门穴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此外,还可按摩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等穴位。

     

    遵医嘱使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如尼麦角林片、甲钴胺片等。

     

    ● 辅助器械

     

    与年龄增加相关的听力损失不能逆转,只能用一些康复方案去改善听力,比如助听器、人工耳蜗。

     

     

    • 助听器:可以延缓听力退化的过程,帮助老年人与人顺畅交流,改善心理状态。
    • 人工耳蜗:当助听器也不能满足听觉需求时,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如同配眼镜一样,助听器同样需要验配,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老年人的听力损失程度,选择适合的助听器。

     

    不要盲目去商店购买,而应到医院或验配中心选配。

     

    呵护听力

     

    如果发现家中老人的耳朵出了问题,例如耳鸣或者是出现听不清声音的情况,需要:

     

    1. 及时就医,明确听力下降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 加强自我管理,平时多运动、不熬夜、不长时间戴耳机、不频繁掏耳朵,远离噪音。

     

  • 高频听力损失能否恢复,需要根据它的起因类别,如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慢性高频听力下降、遗传性高频听力下降来对症分析。

    1.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一般是内耳毛细胞损伤或听神经、听觉神经病变引起的,如果能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比如使用双氢麦角碱、地巴唑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可能恢复听力。

    2.慢性高频听力下降:比如长期噪音刺激、睡眠不好、熬夜、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劳累等引起的,发病时间在六个月以内,如果能遵医嘱使用如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片、丹参滴丸等药物治疗,也可以改善高频听力。

    3.遗传性高频听力下降:基本无法治愈。但可以在听力逐渐累及到中频或者低频时,通过配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的方法改善听力。

    当出现听力受损的情况,建议咨询专业的医师进行综合评估并作出相应的诊治。

  • 老年人中至少50%以上的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1],很多老年人听力受损却迟迟不肯治疗,导致病情越来越重,而老年性耳聋一旦发生就很难康复,所以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所以到底为什么老人听力损失超过40分贝就要用助听器,这么做到底能给老人带来什么好处呢?

     

    好处一:提高老人听力

     

    一般来说,人的正常听力范围是在安静的状态下,听力测试值在0~25分贝之间,如果高出这个分贝则属于听力损失。

     

    听力在26~40分贝则属于轻度的听力损失,可以在1m远距离听到并复述正常言语声;

     

    听力在41~60-分贝,则属于中度的听力损失,可以在1m距离听到并复述提高音量后的言语声;

     

    听力在61~80分贝,则属于重度听力损失,对着相对好耳喊话后,能够听到一些单词;

     

    听力范围大于81分贝就属于极重度听力损失,即使喊话也听不到、听不懂。

     

    所以对于老人来说,如果听损超过了40分贝,就属于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了,这个时候明显会听不清周围环境中的声音,需要尽快采用助听器进行干预,提高听力功能[2]

     

    好处二: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老年人听力损失不仅会引起听觉言语交流能力减退,同时也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当老年人听损达到40分贝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听力功能,如果持续不治疗不干预,就会导致病情加重,进而诱发言语交流能力下降、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避险能力下降等并发症,所以一旦听损超过40分贝,需尽快采用助听器进行干预,可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老人听力损失早期,主要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老人可表现为言语识别率下降,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可引发言语交流困难,进而导致老年人主动减少社会交往;其次,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同时,也会引起言语识别能力下降,进而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容易诱发心理健康问题,出现多疑、猜忌、自卑、焦虑等现象。根据临床研究来看,大概有24%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精神异常[3]

     

    其次,老年听力损失患者还可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进而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出现,研究表明,轻、中、重度听力损失老人,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分别为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3]。另外,由于听力损失,所以对于日常的一些危险警告声不敏感,如鸣笛、火灾预警等,无法及时规避风险,进而导致安全风险提高。而这些并发症和风险,都可通过在听损早期配备助听器进行干预和治疗。

     

    结论:听力损失是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的常见表现之一,不仅会导致老人出现听觉言语交流障碍,其次还可导致孤独感、猜疑感、焦虑症等精神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而在早期通过助听器的辅助治疗,可以帮助老年患者提高听力、改善听觉言语焦虑,此外,也可以通过相关药物、人工耳蜗等方法进行治疗和缓解。

     

    参考文献
    [1]]桂兰.定做隐形助听器[J].世界发明,1998,000(002):25-26.
    [2]吴萍.别拿听损不当回事[J].江苏卫生保健, 2020, No.264(01):23-23.
    [3]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老年听力损失诊断与干预专家共识(2019)[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 54(3):8.
  • 助听器是改善听力障碍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老年听力障碍患者通过选择佩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水平[1],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正常的生活[2]。但是如何挑选一款合适的助听器,其中有很多窍门。如何挑选合适的听力助听器?

     

    第一步: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

     

    在选择听力助听器之前,要先去医院耳鼻喉科或者相关验配门店做一个听力检查,了解自己听力损失的程度。根据听力损伤程度选择助听器,对确定所需的助听器类型和功能有一定帮助[3]

    我国国家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划分如下:

    能听见0-25分贝的声音被视为正常听力;

    能听见26-40分贝以上的声音,被认为是轻度听力损失,适合选择小功率的助听器;

    能听见41-55分贝的声音被认为是中度听力损失,适合中功率的助听器;

    能听见56-70分贝的声音则被认为是中重度听力损失,适合大功率的助听器;

    声音达到71-90分贝时才能被听见,则属于重度听力损失;声音大于90分贝才能被听见,则说明出现了极重度听力损失,这些情况可能需要考虑耳背机。

     

    第二步:考虑助听器类型

    目前,市面上的听力助听器主要分为两大类:耳内助听器和后耳助听器。

    耳内助听器是安装在耳道内的小型设备,较为隐蔽,适合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的老年人。

    后耳助听器则位于耳后,并连接着耳道。它们适用于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老年人。

     

    步骤三:选择合适的功能和特点

    不同的听力助听器具有各种功能擅长点,听力受损的老人需要根据个人使用的实际情况去选择:

    如果是日常居家使用,长期处在安静的环境下,那么可以考虑具有相对应增益放大功能的即可。

    如果需要长期处于嘈杂和复杂噪音的环境中,建议选择降噪属性更好的。

    如果需要长时间户外,那么建议选择电池续航能力更持久的,以保障使用时间。

     

    第四步:试戴和选择

    在购买助听器产品之前,最好有试用时间,尽可能试戴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助听器,通过每种的反馈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设备。同时,注意选择具有可靠售后服务和保证的品牌和卖家。

    优先还是推荐人工验配的助听器,相对更能保障佩戴体验和舒适度。当然,市面上也有一些软件自验配以及无需验配服务的助听器,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

    如果老人是第一次佩戴助听器,需要1-3个月的适应期,初次佩戴不宜时间过长,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每天的佩戴时常,

    总而言之,选择一款合适的助听器对听力受损的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它能让老人自由方便地沟通,提高听力损伤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人更安心地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Nixon G, Sarant J, Tomlin D, et al. Hearing aid uptake, benefit, and use: The impact of hearing, cognition, and personal factors[J].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2021, 64(2): 651-663.
    [2]刘佳敏,赵亚莎,王景瑞等.助听器使用对社区居家老年听力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 
    [3]杨果平.正确选购与合理佩戴助听器[J].农村电工,2021,29(05):

     

  • 现在早产儿出生并不少见,而且宝宝体重太小,可以想象对后期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早产现象给婴儿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随着婴儿到来的喜悦,准妈妈们是否警惕早产的威胁?早产儿要注意预防并发症,那么如何预防呢?

    造成早产的原因:

    一、胎儿

    双胞胎,多胞胎,羊水过多,胎儿畸形,胎盘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障碍等。

    二、妈妈

    孕期妇女感染急性传染病、慢性病、严重贫血症等,易出现早产。此外,孕妇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E,缺乏叶酸,也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此外孕期性生活不适当,活动过度,携带物品过多也会导致早产。

     

    三、年龄

    18岁以下或35岁以上的孕妇,特别是18岁以下的孕妇,早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比20~34岁的孕妇高11倍。

    四、流产史

    妊娠史,特别是晚期妊娠史,反复流产,人工流产,引产或流产后不满一年再怀孕对孕妇的影响最大。由于堕胎对宫颈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宫颈功能不全,增加了早产率。

    五、生活环境

    长期的劳作和过度的劳累,都会导致早产率明显升高。情绪波动或过度紧张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障碍、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收缩,容易导致早产。

    如何预防并发症:

    一是感染的问题

    早产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病毒缺乏抵抗能力,极易受到感染,一旦感染就很容易引起败血症,甚至脑膜炎,需要特别注意。

    二是心血管疾病

     

    如果早产儿肺部问题逐渐改善,就会因为动脉导管尚未关闭,而有大量的血通过动脉导管流入肺,造成心脏衰竭和肺功能变差。

    三是呼吸道疾病

    由于早产儿肺部发育不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一些体重过轻的婴儿也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有呼吸短促、发绀现象。

    四是肠胃系统疾病

    早产婴儿容易有营养吸收不良的问题,所以最好用乳汁来喂养;即使是被迫用配方奶来喂养,也最好用少量渐进式喂养。

    五是视网膜病变

    早生会妨碍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造成眼睛发育不良,更易近视,应在儿童眼科治疗后进行。

    六是周脑室及脑室内出血

    由于早产儿脑室结构不成熟,血管结构比较脆弱,极易因脑内压升高而破裂出血。如果大量出血导致脑室扩张或脑组织扩张,可能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运动迟缓或行为障碍。

  • 生活中胸闷气短这种现象很常见,它是我们自身的主观感受,觉得胸口像被什么东西给压迫了,气不够用而出现呼吸急促的表现。它的严重程度要根据发病的周期、每次发病的时间、年龄以及有无基础疾病来判断。

     

    临床上常将其分为功能性的和心脏神经官能症型或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的如在剧烈运动、有幽闭空间恐惧症的人、心情抑郁、与他人发生争执后,以上情况下出现胸闷气短多是正常的,不用过于担心;心脏神经官能症型或器质性病变的: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该病多好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常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受凉等诱因下发作,多是突发型的,除胸闷气短外,还会有胸骨后疼痛,常常会波及至左肩,左臂内侧,该症状一般在停止诱因活动后症状就会逐渐缓解,也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5分钟即可缓解。

     

     

    心肌梗死多是在心绞痛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症状也更为严重;临床上心肌受累时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但是这种情况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常会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等表现;可以引起胸闷气短的疾病还有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癌、气胸等,腹部疾病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食管病变等均会出现该现象。

     

    一般对于胸闷气短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肝功能、X线胸部透视、腹部B超、心电图等检查。通过以上检查项目,可以明确原因,确定是无病变还是病变导致,以利于治疗。

     

     

    经常出现胸闷气短的患者,一定要在治疗过程中要仔细加以辨别,区分是功能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是功能性胸闷气短,则应该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彻底消除症状。还要注意的是定期检查身体非常有必要,如果身体有病变,通过体检都能查出来。像病理性胸闷症状本身就不太明显,定期体检非常重要,这可以避免被动接受治疗的情况出现。

     

    需要明确的是这种症状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查清是何种疾病所致的,才能做到对症治疗,这个才是最为关键的。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 尿毒症大家都不陌生,一般会认为它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肾脏疾病,但是对于尿毒症具体是什么,早期尿毒症有哪些症状,诱发尿毒症的因素等问题都是非常迷茫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尿毒症的相关问题。

     

    尿毒症是什么?

     

    尿毒症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疾病,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如果说正常的肾脏功能有100%,在各种疾病的影响下,肾功能衰竭到仅剩10%以下时,尿毒症。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个井井有序的城市,那么肾脏就是这个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如果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发生了意外,导致下水道系统发生了严重的堵塞,届时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这个城市也会变得难以生存。

     

    尿毒症虽然可怕,但是“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尿毒症在早期就已经展现出了一些症状,只是这些症状或许不曾被你留意,又或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下面这些细小的蛛丝马迹,就是尿毒症的“前兆”。

     

     

    尿毒症的“前兆”是什么?

     

    尿毒症的早期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很难被发现,经常被认为是其他疾病的特征,不以为意,耽误了治疗。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这几个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

     

    1、精神不振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工作繁忙,睡眠不足等,本来就非常难以和尿毒症联系在一起,稍微休养过后症状减轻,更加难以发现。

     

    2、面色发黄

     

    尿毒症病人在患病早期通常都会发生面色发黄的情况,这是因为尿毒症患者体内积聚的毒素过多,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很容易误诊为贫血,导致治疗方向错误,耽误患者的治疗。

     

    3、身体浮肿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功能障碍,许多水分不能及时地排出体外,从而储留在身体内,导致水肿。这里和肥胖的症状很类似,都是身体逐渐“圆润”了起来,但是和肥胖那种“弹性的圆润”不同,水肿的部位受压后会出现长时间的凹陷。如果患者发现自己的脚踝发生浮肿,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4、胃口不佳

     

    由于肾脏病变加剧,尿素等原本需要经由尿液排出体外的有害物质潴留体内,当有害物质侵入消化道时,便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出现胃口不佳的症状。如果不及时去医院治疗,后续还可能出现口腔方面的疾病,如口腔溃疡等。

     

    5、呼吸不畅

     

    尿毒症早期会造成机体心肺功能减弱,如果你在呼吸过程中经常不自觉地叹气或者深呼吸,那可能就是尿毒症的早期症状,不妨去医院检查一下肌酐,尿素等指标。

     

    以上就是尿毒症的5个“前兆”,如果我们及时注意到了这些症状并及时治疗,就能一定程度上减慢疾病的发展速度,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这时候我们回头仔细想想:到底是哪些因素会诱发尿毒症呢?我们又应该如何针对性地去调理呢?

     

    诱发尿毒症3大因素

     

    致病因素一:高血压

     

    高血压与肾病可谓是“狼狈为奸”,肾病也是引发尿毒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肾脏主要由肾小球组成,长期的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造成内壁损伤和血管硬化,引发肾脏出血,导致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又会导致肾脏供血不足,血压就会持续升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成为了治疗肾脏疾病,预防尿毒症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减少每日盐分摄入量,减轻体重等多种方式控制自身血压,从而减小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

     

    另外也要注意每年做一次的尿常规检验。如果发现自己没有尿蛋白,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即可;如果发现自己有尿蛋白,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致病因素二: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各个国家尿毒症的第一大病因。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变化大,内分泌代谢紊乱,可能会引发糖尿病肾病,进而引发肾衰竭,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最终可能进入肾衰竭终末期变为尿毒症

     

    因此,如果自己确诊为2型糖尿病之后,至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的筛查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都是医生重点了解的项目;此外还需要通过控制饮食习惯,合理运动等方式积极控制血糖。

     

    还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蛋白质的摄入也应该适量减少,可以用低蛋白米饭代替家常主食;与此同时也要保证吃足够的蔬菜(至少每天1斤),为了更好地吸收蔬菜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叶酸等有害物质的摄入,最好可以水煮5-10分钟后再吃。

     

     

    致病因素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在我国,慢性肾小球炎是造成尿毒症的第二大原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外界的细菌无关,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具体的病理原因目前仍未可知。可能会伴随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临床症状。对于此种疾病,医学界还没有彻底治疗的方法,只能通过延缓疾病的进展来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

     

    通常医生会选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治疗,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A等药物,也会和一些降血压药物,利尿剂,阿司匹林等药物联合用药来控制病情。

     

    如果发展到了后期,大部分肾小球丧失功能后,就只能通过透析来进行治疗,到那时治疗的难度和费用都将直线上升,而且会出现很多难以治疗的并发症,非常不划算。

     

    尿毒症是肾衰竭发展到终末期后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早期可能会出现几种鲜少被人注意的症状,但是不要掉以轻心,及时的治疗可以极大地延缓疾病发展,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我们也要注意引起尿毒症的三种致病因素,及时处理,对症下药,改善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用最小的成本把尿毒症扼杀在摇篮中。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