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复合口服降糖药用药提示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复合口服降糖药用药提示
发表人:京东健康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是瑞格列奈和盐酸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配合饮食和运动,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正在使用格列奈类或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同样适合使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 。本文为大家盘点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的用法用量、作用机制、禁忌人群、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用法用量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可以在餐前0-30分钟服用,通常为餐前15分钟内服用,每日用药2-3次,若不进食,则不服用药物。每次服药剂量不应超过4毫克瑞格列奈/1000毫克二甲双胍,每日服药剂量不应超过8毫克瑞格列奈/2000毫克二甲双胍。由医生根据糖尿病患者当前的治疗方案、疗效以及耐受情况,确定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 对于二甲双胍单药不能有效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治疗,推荐起始剂量1毫克瑞格列奈/500毫克盐酸二甲双胍,每日两次随餐服用,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增加剂量,降低低血糖风险。
  • 对于使用瑞格列奈单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治疗,推荐起始剂量为1毫克瑞格列奈/500毫克盐酸二甲双胍,每日2次,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加量,降低与二甲双胍有关的胃肠道反应。
  • 对使用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转换为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起始剂量可与目前联合治疗中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的剂量相近(但不能超过当前剂量)。可根据血糖水平增加至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8毫克瑞格列奈/2000毫克二甲双胍,以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2.降糖机制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中的瑞格列奈为短效口服降糖药,通过促进胰腺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中的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小肠吸收葡萄糖,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

3.不良反应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中瑞格列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其中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药品中二甲双胍含量越高,胃肠道反应发生越频繁。

4.禁忌人群

1)1型糖尿病患者,C-肽阴性糖尿病患者。

  • 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依赖的患者。
  • 哺乳期妇女。
  • 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合并使用吉非贝齐的患者。
  • 已知对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过敏的患者,或者对瑞格列奈二甲双胍中的辅料过敏者。

5.注意事项

  • 当患者出现乏力、肌痛、呼吸窘迫、嗜睡和非特异性腹部不适、体温下降、低血压、顽固性心动过缓,可能有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建议立即就医。
  • 至少每年评估1次肾功能,具体检查频率遵医嘱。如果发现肾功能损害,禁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
  • 做含碘造影剂检查前48小时或在检查时停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检查后48小时,重新评估肾功能,肾功能正常后重新使用。
  • 外科手术前48小时必须停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直到48小时后重新评估肾功能结果正常后再使用。
  • 肝功能损害者避免使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
  • 使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需避免过量饮酒。
  •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不宜与中性鱼精蛋白(NPH)胰岛素联合使用。
  • 没有服用过瑞格列奈治疗的患者,使用低剂量瑞格列奈含量的瑞格列奈二甲双胍,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 每年监测血液中维生素B 12水平,发现异常,立即遵医嘱处理。
  • 坚持饮食控制、有规律的运动,定期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和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每年至少1次。

参考文献

  •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说明书.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详细了解复合口服降糖药用药提示内容可点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有一位阿姨问我:为什么我们都是夫妻同时患糖尿病?糖尿病会传染吗?


    夫妻对拜,送进“糖”房


    呵!好多年没听过这个问题了。答案是肯定的:糖尿病不会传染。那为什么夫妻会同时患上糖尿病?


    用丁香医生的话说,原因有三:


    一拜天地,即拜基因所赐;


    二拜高糖,拜不良生活方式所赐;


    三夫妻对拜,拜相同不良生活方式所赐。


    三拜结束后,就送进“糖”房。

     


    这种看起来像传染的糖尿病包括3类人:


    1、 有血缘关系的人:如北京有一门5朵金花全部患上2型糖尿病,属于遗传性质;


    2、 有相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夫妻同时患上糖尿病,这是因为有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另外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50岁以上了,也是患糖尿病的高发年龄。


    曾经有媒体报道的“糖尿病村”,是因为整个村里以前很落后,后来开矿了,村里有钱了,吃得多动得少,因此一个接一个患上糖尿病了。当时村里人也以为糖尿病会传染。


    3、 到了50岁以上的人,50岁以上的年龄本来就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瑞典研究:糖尿病真的像会“传染”


    关于这种说法,瑞典的科学家曾经做过研究,主要观察 15 万名 2 型糖尿病患者及其 2 万名子女,结果发现:


    如果某个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家里人得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的 2~30 倍。


    如果某人有两个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30 多倍。


    这也说明,兄弟姐妹之间相同的那一部分基因,在糖尿病发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王卫庆教授在大众医学上也指出,我们中国的研究团队在2011~2012年选取全国25个社区中34 805对年龄在40岁或以上的夫妻开展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与配偶为非糖尿病的调查对象相比,配偶罹患糖尿病的调查对象具有更高的概率罹患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


    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之间,若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么另一方夫唱妇随地患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1.3 倍。

     


    5个方法杜绝“传染”


    看到这里,很多已患糖尿病的就紧张了:你说影响老伴也就罢了,毕竟都老了,相互扶持;但万一遗传给孩子可怎么办?


    莫怕!虽然2型糖尿病有遗传因素,但想要预防它,其实也没那么难。而且自己患糖尿病,给身边亲人敲响警钟,这也算是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了。


    1、 防止太胖


    一胖毁所有!说的不只是视觉,还有健康。胖,真的会容易让人生病。努力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最好能在22左右。


    男性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控制在85厘米以内(记住这个腰围“985工程哦”)


    2、 健康饮食


    多选择新鲜的全谷物、蔬菜,避免太甜、太油、太咸、深加工、高热量油炸食物,适当吃一些杂粮、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 养成运动的习惯


    不只是要运动,还要把运动当做一种习惯。


    你以为运动的人表面上很风光,实际上……他们内心和表面一样阳光。运动给人带来的好处是你想象不到的。


    4、 定期体检


    如果你已经患糖尿病,可以定期给身边的亲人也测测血糖(视情况而定,比较肥胖、不爱运动人,可以每周或每个月测一次),一旦发现血糖偏高,及时干预;


    糖尿病发现得越早、干预得越早,花钱越少,受罪越少,健康越多。


    5、 放轻松


    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如果你和亲人做到了以上几点,一般会离糖尿病比较远。而且你会发现,与家人一起预防糖尿病,全家人越来越健康,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诺诺不打诳语,前不久就有这样一个故事,详情请阅读:没吃药,3个月通过饮食运动帮老公血糖达标,所有糖友都应该这样做


    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定是你想象不到的!


    (注: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较少,更不存在“传染”,请那些自责“没有照顾好孩子导致他患1型糖尿病”的家长们摆正心态:我们不要后悔过去,要做的是认清疾病,照顾好他们的未来)

  • 如果血糖测试晚了二十分钟,通常不会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但确切的影响取决于的血糖水平是否稳定以及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的人来说,晚了二十分钟可能只会产生轻微的影响,因为血糖水平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如果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很严格,即使是轻微的偏差也可能对的治疗计划产生影响。

    如果担心测试时间的偏差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建议在下次测试时尽量遵守准确的时间安排,确保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血糖测试。

  • 作者:陈玉 主治医师 丽水市中心医院 普通内科

    餐后五小时血糖正常值是多少?我们都知道,进行血糖检测有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者之说,空腹血糖指的就是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进行血糖检测,而餐后血糖是在吃完饭之后两个小时进行的血糖检测。这两项血糖检测都有正常值标准,我们今天要了解一下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正常值应该是多少。

    其实在餐后五个小时进行血糖检测的话,与空腹进行血糖检测无异,所以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检测结果,应该与空腹血糖的检测结果相差无几。餐后五小时时,我们身体当中的食物已经被消化完,而且一部分能量已经被代谢,此时的血糖检测数据可以参考空腹血糖的结果。也就是说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正常值应该在3.8到6.1之间,如果餐后五小时的血糖值超过了6.1的话,可以认为是血糖水平偏高了。

    如果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水平偏高,我们就应该注意对血糖进行调控了,平时一定要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减少饮食当中的总热量和糖分。与此同时,要注意多吃膳食纤维含量比较丰富的粗粮和杂粮,少吃过于精细的粮食。如果在就餐时吃了过多的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也会造成餐后血糖大幅度升高的现象。所以进行餐后血糖检测时,也要注意保持原来的饮食习惯,不要刻意吃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正常值是多少?总的来说,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正常值是可以参考空腹血糖正常值的,也就是说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正常值也应该在3.8到6.1之间。如果出现偏高的现象,就应该通过饮食的调控来进行改善,比较严重的话,还需要服用药物。

  • 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虽然二甲双胍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胃肠道问题、食欲减退、乳酸酸中毒、肝功能异常、维生素 B12 缺乏等。

    1.胃肠道问题:

    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和胃灼热感,通常这些症状在开始治疗时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减轻或消失;

    2.食欲减退:

    部分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后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导致食量减少;

    3.乳酸酸中毒:

    二甲双胍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乳酸酸中毒,尽管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但可能会在肾功能受损或药物滥用时发生。乳酸酸中毒可能导致肌肉痛、呼吸困难、心悸和意识丧失等症状,属于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4.肝功能异常:

    二甲双胍在个别患者中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尤其是在有肝疾病史或饮酒过量的人群中;

    5.维生素 B12 缺乏: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维生素 B12 吸收不良,进而引发维生素 B12 缺乏。维生素 B12 缺乏可导致贫血、神经系统问题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如果正在使用二甲双胍并身体出现不适,应咨询医生,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提供适当的建议。

  • 健康长寿一直都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长寿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在这里我可以回答您,长寿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现在很多好的习惯都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那到底哪些习惯可以延长我们的寿命呢?

     

     

    (1) 笑出声

     

    笑声能促使人体发生变化,改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所以长寿处方是,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笑出声来,并把这快乐传递给别人。

      

    (2) 户外活动

     

    有学者研究发现,经常接触自然界的人,重回大自然,有助于提升情绪和自信心。经常接触自然界的人更少生气、抑郁和紧张。户外散步和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心脏病风险。快走、钓鱼、划船和种花种菜等都是很好的户外运动方式。

     

    (3) 早餐常吃谷物

     

    早餐要多吃没有经过精加工的稻米、小麦、玉米、小米、燕麦、大麦、黑麦、高粱和荞麦等谷物。早晨吃一份富合膳食纤维的谷物食品,可使血糖在一整天内保持平稳的状态,并可降低患糖尿病的几率、延缓机体老化的速度。

     

    (4) 常听音乐

     

    「音乐」可以让人消除工作紧张、减轻生活压力、避免各类慢性疾病等等,,经常的接触、律动会对人体的、心跳、肠胃蠕动、神经感应等等,产生某些作用,进而使身人身心健康

     

    (5)练太极

     

    太极拳动作轻柔,冲击力小,几乎是人人都适宜的运动,尤其是老人。常练太极拳可缓解焦虑抑郁、改善睡眠质量,降低高血压和缓解纤维肌痛等慢性疼痛。

     

    (6) 生活规律,不熬夜

     

    常言道「每天睡得好,八十不显老」,充足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基础。中老年人每天要保证晚上 7 小时睡眠,中午小憩 0.5~1 小时,其他时间尽量不要躺卧,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其实长寿并不难,只是需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罢了。

      

    综上所述,长寿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坚持着几个习惯,必定能为长寿多点胜算。不熬夜真的可以延年益寿,但排在第一位的竟是笑声,一个人性格好,心情好,经常笑出声来才是长寿的秘方!

    希望各位知友都能好好生活,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对于高龄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确实可以适度放宽,但并非无需控制血糖。首先,老年人的身体往往较差且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预期寿命相对较短,这些都会影响血糖控制的难度和效果。这种情况下,如果过于严控血糖,由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弱,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可能还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其次,老年患者更需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可能对他们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

    一般来说,对于老年糖友应当基于“控制低血糖风险”和“不因血糖过高而出现感染、高危症状”两个原则,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管理目标。但如果血糖水平过高,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也会加速衰老过程,导致免疫力下降等。因此,对于高龄糖尿病患者,制定血糖控制目标时应考虑具体情况,包括年龄、预期寿命、慢性疾病状况等。在控制血糖时,要避免过于严格导致低血糖,也要注意适当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长期高血糖带来的危害。同时,老年糖友需注意饮食管理。要控制糖分和热量的摄入,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应定期检测血糖,根据情况调整饮食计划。高龄糖尿病患者需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来制定适当的血糖控制目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糖管理和饮食调整。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